第31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5)

我們經常見到一些大人因爲自己的一次失敗而委靡不振,就是因爲在他們小時候,父母在對他們的教育中灌輸了“錯誤和失敗就是無能”的觀念,使得他們處處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失敗,一旦失敗就會自卑,甚至自暴自棄。

我們要明確,孩子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孩子犯錯誤的過程,正是孩子在錯誤中不斷修正自己、不斷完善、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如果我們擔心孩子犯錯而限制孩子的嘗試,或者爲了防止孩子少犯錯誤而過早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孩子,表面上看孩子走了捷徑,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在實踐中獲取寶貴經驗的機會,反而是害了孩子。

◎如何保護孩子敢於嘗試的勇氣

我在網上見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位中國留學生到老師家中做客,無意中看見老師剛上學的孩子拿着一把鑰匙,笨拙地試着插進鎖孔中,想打開臥室的門,可怎麼也插不進去。於是想主動過去幫他一下,卻被老師阻止。老師說,讓他自己犯些“錯誤”吧,琢磨一會兒總能把門打開,這樣他就不會忘記這門是怎樣打開的了!果然,那孩子折騰了一會兒,終於如願以償。

讓孩子經歷些錯誤,可以很好地保護孩子敢於嘗試的勇氣。孩子的錯誤大概有兩種,一種是我們必須立刻糾正的,比如說髒話、亂丟垃圾、打架等;另一種是孩子能夠自行糾正的,主要是孩子在學習生活技能過程中所犯的錯。這類錯誤我們要給孩子嘗試的機會,讓他們在錯誤中學習新技能,體驗到成功感,更讓他們敢於嘗試,敢於創新。

在第一個例子中,孩子明知犯了錯誤卻哇哇大哭,我們可以這樣做:讓他自己去清掃碎片,並告訴他瓷器和玻璃製品易碎的常識,學會自覺保護這些東西。如果孩子在一次錯誤中能學到很多知識,一個瓷碗的價值就被擴大了很多倍。

在第二個例子中,我們建議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讓孩子自己去畫,有進步了就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就會不斷地激發孩子的上進心,讓孩子不怕失敗,敢於嘗試。

特別提醒:

錯誤和失敗也是一種財富,尤其是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他們會在錯誤中不斷完善和修正自己,通過嘗試不同的方式學到正確解決問題的辦法。必要的時候我們要爲孩子排除一些危險,讓他們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犯錯”。

絕不強迫孩子盲從,

打破對孩子的粗暴和

我的嚴格絕不是強迫孩子盲從,因爲一個只會盲從的人永遠是無能的懦夫。可以這樣說,我對兒子的嚴格完全取決於道理。有時候,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嚴格和是很難區分的,一味地或苛刻的要求必然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但是,如果注重講道理,以理服人,無論什麼樣的條件孩子都會樂於接受。

——卡特?威爾《卡特?威爾的教育》

卡特?威爾在《卡特?威爾的教育》一書中曾經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孩子非常喜歡一隻家裡喂的羊,他時常獨自一個人牽着羊去山坡上玩耍,每當他看到心愛的羊吃着山上的嫩草時就感到非常愉快。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那隻羊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把自己聽來的故事和幻想都講給羊聽。他覺得和羊一起在山坡上曬太陽是最幸福的事。

可是有一天,孩子躺在山坡的陽光下睡着了,他做的夢都是和羊在一起的情景。當他醒來時卻發現羊不見了。這隻羊從來都不會走遠,但今天確實是不見了。孩子焦急地找遍了整個山坡,仍然沒有找到。他哭了,因爲他害怕永遠再也見不到這個最心愛的夥伴。

天快黑了,他趕緊跑回家。他想把這件事告訴父親,請他來幫助找回羊。沒有想到,他得到的是一頓暴打。當父親聽說羊不見之後,什麼情況都沒有問就舉起了手中的棍子。無情的棍子打得孩子鼻青臉腫,額頭被打破出血。

“我只有這隻羊,不把它找到就永遠別回來……”說完,父親就把他推出了門外。

孩子難過極了。

他獨自在黑暗的山坡上奔跑。他越跑越想不通,父親爲什麼會打他呢?他又不是故意弄丟了羊。“羊不見了,我也很難過啊!”“爲了羊,父親叫我永遠不要回去,難道我還不如一隻羊嗎?”

不久,孩子看見遠處有個小白點。當他走近時,他看見了那隻羊。它正在悠閒地吃着草呢。

這時,受到粗暴對待的孩子一反常態,他沒有像往常那樣去抱起這隻羊,而是舉起了一塊大石頭。

“就因爲你……因爲你,父親纔會這樣對待我……”孩子一邊哭,一邊將石頭向羊身上砸去。

第二天,人們在山坡的一塊岩石後發現了那隻早已死去的羊。而那孩子也永遠沒有再回家。

我們可以想象,那個孩子心裡當時有多麼的痛,他親手殺死了自己最心愛的夥伴。

父母的粗暴和在孩子身上留下的陰影將永遠不可磨滅,這種陰影會讓一個本來善良的孩子變成兇殘的魔鬼。

◎瞭解父母的粗暴對孩子的影響

“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封建教育思想如今依然在很多父母的觀念中占主導地位。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或者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時候,就開始火冒三丈,大發雷霆,輕則訓斥一頓,重則面壁、打罵、罰跪,甚至被趕出家門……

我們如此粗暴地對待孩子,不管什麼個性的孩子的心靈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如果是個性溫順軟弱的孩子,會屈從父母,慢慢變得膽怯、自卑、懦弱、內心敏感、盲從;而如果是個性較強的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對立情緒,用各種各樣的反叛行爲迴應父母。父母的粗暴打罵,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更會讓孩子形成說謊、孤僻、仇視、冷漠、攻擊、抑鬱等心理問題,甚至有些孩子會在日後走上犯罪的道路。上面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瑞士洛桑大學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最新研究顯示,過分嚴厲的式教育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導致他們學業失敗。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和家長關係良好,甚至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學習差的學生則幾乎都是在管教嚴厲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而且家長的教育方式較爲粗暴。研究表明,一個自己觀點得不到重視的孩子往往會去效仿別人,形成盲從的習慣,或認爲自己缺乏判斷力、無法做出正確的事情。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便會失去自信心和創造力。

◎如何避免粗暴的對待孩子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觀念,孩子是不可能不犯錯的,他們是在錯誤中不斷成長的。如果讓孩子完全服從我們的意願,沒有自己的思想,那麼,我們培養出來的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是一個傀儡。

我們要平衡自己的心態,控制衝動情緒。當孩子做了一些我們不能接受的事情時,我們不要在衝動之下做出打罵孩子的舉動,而是先給自己幾秒鐘時間,在心裡默數三位或五位數,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再作決定。也可以離開現場,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緊張的神經放鬆下來,這樣就不會粗暴地對待孩子了。當然,前提是我們認識到粗暴對待孩子的方式是不對的,是我們需要改正的。

要時時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們要養成“一日三省吾身”的習慣,即使有些時候我們對待孩子的做法有些過火,但通過反思我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要及時向孩子道歉,化解誤會,修補親子關係。

特別提醒: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粗暴、,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傷,更可怕的是孩子會從父母那裡學到這樣的應對方式,它帶來的影響不只是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家族。

孩子的個性要慢慢發掘、

慢慢培養,不要急於一時

有的父母只以自己的期望值來評價孩子,這對孩子的個性及孩子的成長都沒有好處。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容易失去自信。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相信孩子的個性,相信孩子的成長,慢慢地、切實地培養你的孩子。父母在爲孩子訂下目標之前,要參考孩子的興趣慢慢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經常會在生活、玩樂中顯露出來。

——滄浪《文明“慢養”才能育“大器”》

豪豪的媽媽最近很是苦惱,因爲兩歲半的豪豪太任性了。他想要什麼東西就得立刻得到,不然就拼命地哭,還在地上打滾不起來。豪豪媽媽擔心,豪豪這樣的個性,將來可怎麼辦呢?

不只豪豪媽媽有這樣的擔憂,連博士媽媽也一樣拿孩子沒辦法。

可可的媽媽是一個博士,無論在學問還是工作方面都做得很出色。可是,她被自己的寶貝女兒可可搞得頭都大了。

兩歲多的可可,喜歡自顧自地玩耍,在她玩的時候,不管大人和她說什麼她都不答應。

可可媽媽很着急,擔心孩子這樣的個性會對以後的發展不利。再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她就會走過去拿開孩子手裡的東西,嚴肅地對她說:“大人和你說話一定要答應。”可可對媽媽的話毫不在乎,只是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滿,事後依然如故。

可可媽媽不死心,一次次地想把可可從玩耍中拉出來,教導她如何回答大人的話。可是,每次除了惹得孩子大哭,一點兒進展也沒有。

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一點兒、聽話一點兒、開朗一點兒,對孩子的淘氣、任性、發脾氣、固執、無理取鬧等不良個性總是很擔憂,希望孩子能變得像自己期望的一樣。但是,我們卻發現一個怪現象:越是着急地想讓孩子改掉“壞”的性格,孩子的這種性格越是難以“撼動”,甚至會“變本加厲”。爲什麼會這樣呢?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

◎瞭解孩子的個性特點

心理遺傳學認爲,孩子的性格一半來自遺傳,這包括直系親屬的DNA遺傳以及血型遺傳;一半則來自後天發展,包括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家庭氛圍、教養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條件和飲食習慣。並且隨着孩子的慢慢長大,在社會生活中接觸的範圍擴大,他的性格趨向社會性,受環境的影響加深,成長道路中各種錯綜複雜的外界因素都會影響其性格的形成。事實上,在人的一生中,其性格都有變化和被重塑的可能。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性格既有穩定性,又有可變性的特徵。

個性沒有好壞之分,這和孩子的氣質類型有很大關係。心理學家認爲,無論哪種氣質類型,無論氣質維度上的哪種表現水平,都具有積極和消極的兩面性。孩子的氣質根本沒有好壞之別。只要放對位置,哪種個性的孩子都會發揮其最大的潛能。

因此,基於孩子性格的可變性,我們不要及早對孩子的個性下結論,要結合孩子的認知方式慢慢發掘,慢慢培養。

◎孩子的個性爲什麼要慢慢發掘,慢慢培養

既然瞭解了性格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們就應該清楚,我們急於想改變孩子個性的做法其實是“揠苗助長”。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扮演了那個“揠苗”的人的角色,總是急切地希望孩子能快速成爲好性格的人。抱有這種心理的父母常常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強迫孩子向“既定”的方向發展,孩子稍有反抗,父母就會着急擔憂。殊不知,我們的態度也在影響着孩子的個性形成。

孩子的個性培養要遵循孩子在各階段不同的認知方式。瑞士的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個體從出生到成熟大致要經歷四個認知發展階段,認知結構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重新建構,只有前一個發展階段的認知方式形成以後纔會順利進入下一個更高級的發展階段,否則就會影響後續的發展任務。因此,我們不能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孩子“快快成長”。

◎如何慢慢發掘、慢慢培養孩子的個性

我們要理解呵護孩子的個性,因勢利導,逐步讓孩子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我們要和孩子建立起平等、民主、信任的親子關係,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孩子的個性就會朝着良性的方向發展。

我們要尊重孩子不同的成長和認知規律。比如上面的例子中,可可還沒有發展到理解人際交往的互動概念,她正處於開始認識世界的關鍵期,專注於眼前的事物,屬於個人遊戲階段,這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關鍵期。而可可媽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武斷地打斷孩子,對孩子日後形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非常不利的。我們只有認識到孩子的這個特點,纔不會干涉孩子,主觀認爲孩子個性不好。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是一種細活、慢活,不能急功近利,應該從自然規律出發。這就需要用耐心、愛心、平常心對待孩子不同的個性,細心觀察、發掘孩子個性中的積極因素,不斷髮揚光大,幫助孩子慢慢駛向成功的彼岸。

特別提醒:

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我們切記不要給孩子貼上“笨”“淘氣”“搗亂”之類的標籤,尊重孩子內在的成長密碼,尊重孩子之間的差異,不能消滅孩子“壞”個性,應該因勢利導,慢養孩子。

第21章 什麼都想自己幹 (5)第35章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4)第14章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3)第23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2)第28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2)第5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4)第25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4)第1章 序第3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2)第15章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4)第24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3)第21章 什麼都想自己幹 (5)第1章 序第7章 渴望交朋友,社交與情感的黃金期 (1)第29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3)第7章 渴望交朋友,社交與情感的黃金期 (1)第18章 什麼都想自己幹 (2)第30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4)第28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2)第4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3)第34章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3)第23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2)第4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3)第28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2)第25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4)第14章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3)第7章 渴望交朋友,社交與情感的黃金期 (1)第1章 序第25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4)第30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4)第18章 什麼都想自己幹 (2)第3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2)第12章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1)第22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1)第32章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1)第27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1)第1章 序第32章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1)第24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3)第1章 序第3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2)第6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5)第5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4)第1章 序第11章 渴望交朋友,社交與情感的黃金期 (5)第4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3)第19章 什麼都想自己幹 (3)第16章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5)第2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1)第25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4)第27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1)第8章 渴望交朋友,社交與情感的黃金期 (2)第16章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5)第23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2)第30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4)第29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3)第6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5)第12章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1)第3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2)第25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4)第27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1)第23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2)第14章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3)第29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3)第18章 什麼都想自己幹 (2)第28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2)第30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4)第16章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5)第17章 什麼都想自己幹 (1)第33章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2)第18章 什麼都想自己幹 (2)第9章 渴望交朋友,社交與情感的黃金期 (3)第33章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2)第26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5)第2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1)第5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4)第5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4)第15章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4)第5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4)第23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2)第23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2)第27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1)第10章 渴望交朋友,社交與情感的黃金期 (4)第13章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2)第18章 什麼都想自己幹 (2)第22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1)第19章 什麼都想自己幹 (3)第6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5)第25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4)第14章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的加速期 (3)第21章 什麼都想自己幹 (5)第6章 凡事對着幹,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5)第25章 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學習的培養期 (4)第31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5)第28章 和你想的不一樣,個性的定型期 (2)第18章 什麼都想自己幹 (2)第21章 什麼都想自己幹 (5)第9章 渴望交朋友,社交與情感的黃金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