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川江水師

新書推薦:

這天楊興帶着劉二狗、陳餘來到朝天碼頭的川江水師營寨,遠遠看見100多號人圍在碼頭上,正在玩牌。

負責看管川江水師船隊的第2團3營營長王四麻匆匆跑過來,立正敬禮後說道:旅長,這幫人就這樣,管也管不了,自認爲能夠開炮艇,能夠打炮,不將我們放在眼裡。

楊興嗯了一聲,臉色鐵青,走近問道:哦,這川江水師有多少人?有多少艘船?邊走邊告訴我。

王四麻嗯了聲道:旅長,這個川江水師,牌子很大,不過就只有200多號人,船隻有10艘,其中3艘爲鐵甲炮艇,排水量大概就80噸~120噸左右,每船火炮口徑大概就75mm左右,一般有兩門。

木船有7艘,排水量多在60噸以下,火炮口徑大概就50mm。

點點頭,問道:四麻子,這些水兵就是這樣嗎?怎麼紀律這麼差?

無奈的點點頭道:旅長,這幫人就是這樣,他們聲言,水兵生活辛苦,在水上混非常不容易,需要如此放鬆放鬆。還有,這幫人還經常惹事,前兩天,聽說幾個水兵還跑到妓院裡面,與妓院裡面保鏢發生衝突。

想到這裡,楊興臉色更加鐵青,想到中國歷史上水兵都自認爲老子天下第一,實際上拉出去一比較,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就拿北洋水師來說吧,自認爲是亞洲第一,將英國顧問炒掉後,軍紀渙散,但又目空一切。

在出訪日本的時候,在長崎與日本浪人發生械鬥,打死日人5人,最後用大炮威脅日本,迫使日本屈服。

但那以後,日本人玩遊戲就是以打敗北洋水師爲目標,如此之下,在黃海海戰中全軍覆滅。

想不到到現在,在川軍中川江水師也是如此,當即牙齒咬得直響。

當即帶領一干人衆來到碼頭,這些水兵看到楊興到來後,才稍稍安靜。

楊興登上兩艘鐵甲炮艇,看到滿船狼藉,大炮上,甲板上竟然鏽跡斑斑。

當即令人將原來水師副司令叫過來,問道:姓名,軍銜?

這個人懶洋洋的回答道:我叫李奎,四川陸軍武備學堂畢業,現在爲水師中校。

楊興瞪了他一眼,指着甲板上鏽跡,指着滿船狼藉的雜物,指着大炮上的鏽跡道:李奎,這些是什麼呢?

李奎獻媚笑道:旅長,你知道兄弟們非常辛苦,這些東西,又不影響戰鬥。

楊興嘿嘿笑道:哦,原來如此。集合這些水兵吧,我要向大家講下話。

用了10分鐘,這些水兵才集合完成,楊興看着鬆鬆垮垮的隊伍,吼道:一個陸軍營完成集合,我要求是在3分鐘內完成,但是你們水軍,應該是更精銳的部隊,200多號人,完成集合,竟然花了10分鐘時間,這就是我們川江水師的能力。

衆人一聽,有的竟然嘴脣咧了咧,楊興指着前方一根線道:我知道你們不服氣,我今天也不難爲大家,願意留下的,站在這邊,不願意留下的,可以原地不動。

衆人你看我,我看你,終於有一個帶着眼睛的高個子少尉,挪動着腳步,走到了那邊。

楊興看着,眼睛中浮現出滿意的笑容,說道:我給大家5分鐘,大家考慮清楚,願意留下來的,請站在那邊,不願意留下的,請站在原地不動。

在這個眼睛帶領下,慢慢的,三五成羣,終於有120多人選擇了留下。

楊興讓陳餘出列,將第3混成旅軍紀向大家再次宣佈一遍後,再次問道:我再次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考慮,願意服從這個軍紀的,請到這邊,不願意的,請原地不動。

於是,又有30人選擇離開,只有90人選擇留下。

楊興點點頭,對身邊的王四麻道:王營長,對第一次選擇離開的,發給路費盤纏費吧,讓他們回到老家吧。對第二次選擇離開的,除了發給盤纏費外,還發熊克武拖欠三個月工資的半餉吧。

衆人一片譁然,特別是那些選擇第一次離開的,但是由於他們本來爲叛軍俘虜,如今被釋放,已經是功德一件,於是在王四麻帶領下來到另外一邊,進行處理。

楊興看見這些選擇留下來的士兵道:各位兄弟,很好。但是正如你們所說,你們每天在川江上與水鬼打交通,是在鬼門關上行走,所以並不是你想留下的就能夠留下來。我想先進行這4個方面考覈,考覈合格的,可以留下來,考覈不合格的,我可以給你更一個月時間鍛鍊,若是還不能達到標準的,對不起,你必須離開川江水師支隊。

當即給出考試題:體力考覈,水性考覈,崗位考覈,衛生考覈。

如此之下,有25個被刷下,有60多人被留了下來。

楊興對身邊的王四麻道:王營長,你看這樣可以不?這25個被刷下來的,發給熊克武所拖欠的軍餉吧,他們也暫時編入你營,以便1個月在進行考覈,若考覈不合格的,則清退出隊伍。

衆人大喜,楊興對眼前這60多個人說道:恭喜你們,我想數年後,你們會爲今天的選擇感到驕傲的。在這裡我也想說的是,從即日起,水師支隊長由我兼任,王四麻少校爲水師參謀長,陳餘少尉爲我的水師副官。

從即日起,艦長軍餉比對陸軍連長,士兵軍餉比陸軍士兵高20%.也就是說,從即日起,川軍水師士兵軍餉比過去都高了20%左右,我希望大家知道,如今川東財政非常困難,我希望大家對得起這份餉銀。

但是,我也希望大家知道,從即日起,整個川軍水師必須改頭換面,成爲一支精悍的水上力量。

當即將任務說出來,例如打擊長江上游水盜,例如保證三峽航道安全,清除三峽的險灘暗礁,每日三練….等等不一二舉。

回到指揮部,楊興讓王四麻將剛纔那位眼睛叫過來,一問得知該軍官乃湖北人,名叫鄭經武,25歲,江南水師畢業,在辛亥革命的時候跟隨熊克武來到重慶。

由於乃外省人,再加上清末民初各部軍紀多渙散,因此對餘際唐任司令的時候出現的種種弊端雖然多次提出建議,但是不爲採納。

楊興大喜,後來才知,在川江水師中,共有各水師學堂畢業生約8人。

當即任命王四麻爲川江水師副支隊長、鄭經武爲川江水師參謀長,陳餘爲水師參謀。

由於原來川江水師人員多離開,楊興令王四麻從各部、沿江各地挑選150名水性極佳的,補充到川江水師,以對其進行重建。

接着這次整編的幾乎,楊興根據後世的經驗,將三三制、一點兩面、四塊一慢,近戰手榴彈等作戰技巧編製成教材,在全旅範圍內傳播。

三三制是後世四野總結出的戰術,爲便於班長指揮和避免隊形過於密集、造成過大傷亡,每個班編爲三至四個戰鬥組,由正副班長和作戰勇敢並有戰鬥經驗的戰士擔任組長,每個戰鬥組三至四個戰鬥員。衝擊時各戰鬥組之間和各戰鬥員之間均採取三角等戰鬥隊形,交替掩護前進,如此更強調戰士之間配合,強調攻守有度。

一點兩面強調的各個擊破敵人,一個一個地消滅敵人,這就是說,企圖心不要太大,嘴巴不要張得太寬,不要想一口把敵人吃完,必須考察條件,當條件能夠吃掉,一口吃掉是好的,但防止一口吃到嘴裡啃不爛,嚼不碎,結果會把牙齒碰斷,因此在條件未成熟前,我們不主張大吃大喝,包圍很多敵人。想一傢伙解決問題以圖痛快,這樣打法,十有**是危險的,是不痛快的。我們主張是吃一口是一口,細啃爛嚼才易消化,打一個營殲滅一個營,打一個團殲滅一個團,纔是真正痛快。

要徹底殲滅一個敵人,對一個敵人不採取兩面或兩面以上的攻擊,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如果向運動中敵之一路進攻,若是打頭,則應一部與敵碰頭攻擊,而主力擺在側翼猛然突擊,才能收穫戰果;如果是打後尾巴,則主力向敵側擊堅決截斷,另主力一部在敵屁股攻擊;如果是對防禦敵人的進攻,則應一部從正面攻擊,而主力則從其一個側翼或兩個側翼或背後攻擊,是易奏效的。不論大至師旅,小至班排,皆可實行一點兩面戰術,例如一個排攻擊敵人一個火力點,力求以一個班在正面攻擊,以二個班包抄到敵人側背實行攻擊。

四快一慢追擊遭遇不需要他,打濫雜部隊以絕對優勢打劣勢不需要它,但打堂堂之陣,針對相對的不對,就要準備好,中國外國的戰術原則,都有這一條,不是新道理,而是就道理

通常在下面這樣幾種情況下要快:

第一、向敵前進要快:譬如打某個地方,怕敵人跑了,前進時要快。例如距離二百多裡,敵人估計我們四天,距離敵人一百多裡,敵人估計要兩天,敵人以爲我們這裡分散一個團,那裡分散一個師,集中起來還要費些時間,臨時跑也跑得及;可是我們不按照他的算法,白天也走,晚上也走,一下子不到他面前,使他來不及應付,他就是撤也得要個時間,這就是快的原則。

第二、抓住敵人後進行準備工作要快:看地形,選入破口,構築工事,捆炸藥,動員,調動兵力,佈置火力等等,忙個滿頭大汗纔好,這要快。

第三、突破後擴張戰果要快。

第四、敵人整個潰退了,離開了陣地,我們追擊時要快,這時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白天黑夜……追呀,這是應一面報告,如這時要準備呀,報告呀,敵人就跑掉了。

以上四種情況就慢不得,慢了敵人就跑掉了。

一慢是指什麼時候慢,什麼事情上要慢呢?是指總攻發動時間這一下要慢(但總攻開始以後就要快)。在這一問題上要沉住氣,上級催罵,派通訊員左催右催,這就要沉着,反正我要準備好了纔打。所以戰役指揮員催促下級快,應放在準備工作方面,不應放在快打響方面,下級指揮員要沉着氣,自己準備要快,但上級不要輕易發起總攻擊,假如有的已經打上了,自己這裡沒準備好,自己面前的敵人,還是整整齊齊,不要着急打,當談要看情況,如敵人要退了就要快追。

當然楊興知道這只是拋磚引玉,自己畢竟也沒在軍隊呆過,只是將這些戰術素養傳授給下面各連班排長,以讓其認真研究、專研戰術,在未來戰鬥中,不要吃這種暗虧。

對這幾次大戰,炮兵在對敵軍火力壓制,遠方打擊的重要性,在近戰,如何嫺熟的運用手榴彈。

最後,楊興仿照日本陸大的做法,每期培訓完成後,進行實戰演練,成績優異的前三名,賜予佩刀,並調入旅參謀部任職參謀一年。

《》是作者“東方奇俠”寫的一部小說,最新。

熱門推薦:

第239章 鎮壓黑幫第424章 分道揚鑣第336章 憲法重光第671章 電視是一個好東西第678章 雷達第536章 貪婪的小日本第251章 驅逐楊屠夫第596章 東北戰區第232章 自制摩托車第459 建造風洞第429章 搗毀黑惡勢力第198章 啼笑皆非的民國主義第517章 高尚的開拓者第149章 三個半軍事家第496章 旁敲側擊警示第70章 地方豪強第27章 模範團副團長第400章 繼續北伐第451章 中原鉅變第178章 戰略誤判第751章 原子彈攻關小組第45章 智擒頑敵第689章 鬥地主,鬥這個大地主第544章 背信棄義的蘇俄第271章 貴州民八事變第310章 國民銀行--央行雛形第354章 親美親德第632章 鬱悶的斯大林第278章 鴉片問題第439章 爲何建都武漢第580章 柳條湖事件第257章 合川鋼鐵公司第686章 老子要延續香火第213章 減租大會第611章 惡魔伏法第565章 大炮黃油?第141章 七十二寨第656章 希伯倫計劃第333章 艱難的總理人選第244章 構建農村基層結構第18章 分兵第604章 大風隊自殺襲擊第140章 軍人與榮譽第441章 謀劃東北第651章 烏克蘭大饑荒第626章 中華要復興,唯我等爲其死第32章 初見張表方第312章 國民廣播電臺第334章 不一樣的股票交易所第449章 司法問題迴歸司法解決第43章 誰說軍人大老粗第22章 槍殺達戰桑東第233章 燒錢的鋼鐵廠第558章 見鬼去吧,阿穆爾第757章 進入香港第281章 楊王密約第133章 血戰不退第246章 初露不滿的劉存厚第681章 決定在運輸線第607章 待價而沽的汪精衛第606章 我的抗戰使命第461章 青島慘案第553章 第一槍第79章 國民的質量意識第616章 豈曰無衣第581章 抗戰軍歌第330章 陝甘內訌第748章 和平協議第582章 宣戰344章 拉攏陳炯明第169章 軟硬兼施第283章 混亂的錢莊第713章 軍備與擴軍並重第245章 進入西藏準備第734章 惡德同盟的影響第431章 蠢蠢欲動的孫科第620章 劉麻子起義第723章 力排衆議第37章 馬路偶遇第144章 劫官銀(2)第73章 以訛傳訛第333章 艱難的總理人選第518章 武漢長江大橋第97章 另類鬧洞房第743章 莫洛托夫的和平呼聲第260章 中國心第18章 分兵第412章 困守孤城第400章 繼續北伐第315章 我也有生活秘書了第427章 國家基石-國民銀行第156章 北川鐵路第162章 逃命的蔣百里第58章 意外勝利第570章 我心痛是制度沒有執行第506章 憲政路線第717章 傅作義的困境第210章 抓捕第690章 你小子就是預備命第468章 全殲白俄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