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還有什麼遺憾呢?

直到離開長安宮,首相蔡廷干與副首相李孝祖兩人,都沒有開口將爲難之事說出來。

只是例行彙報了一些國內外動向,各方面的建設成就和經濟總體恢復情況,典型的報喜不報憂。

出宮坐上了車,一行車隊便快速向着長安帝國宮方向駛去,那裡是帝國行政中心的所在, 同時也是首相官邸。

寬敞道路上

兩邊的景物飛速向後退去,蔡廷幹坐在後座,默默無語,臉上呈現出複雜的神色。

李孝祖坐在他的旁邊,良久之後,方纔神色惆悵的說道;“聖上年事已高, 亦無心政務,我等不應再拿這些凡事俗務再去叨擾聖祖, 此非臣子之道也!”

“孝祖,你看出來了,我又何嘗沒看出來呢?”蔡廷幹首相輕嘆一聲,語氣頗爲落寞的說道;

“半個多世紀以來,聖上肩扛着帝國這艘大船前行,爲海外華人族羣遮擋了一片天空,硬生生闖出了一條通天道路,纔有如今烈火烹油般的繁盛局面。

從憲制改革到平權之法,聖上的賢明氣度超越了歷代帝君,當爲開天闢地以來第一人也。

萬民景仰,莫不歎服。

歷屆內閣以來,皆以聖上國內外經濟舉措馬首是瞻,養成了很深的依賴習慣,動輒進宮請示彙報。

以我想來

聖上這是在表明態度, 一切政府事宜概由自決, 真正質的改變,

要從我們這一屆政府開始啊!”

“我同意您的觀點, 尊敬的首相閣下, 環顧當今世界各國,也只有帝國有充裕的財力和能力實施救助計劃。畢竟大河不滿小河枯,帝國經濟不可能長久的脫離世界經濟大蕭條的總體局面,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我們自己,只不過尚需量力而行罷了。”

“那我們統一下思想,根據聖上擬定的對外政策,重點扶助德俄經濟恢復,以農業和輕工業爲主,金融貸款爲輔的方針,有針對性的推行國際救援計劃,英法等國經濟體量更大,更多需要靠自身的經濟恢復。”

“我同意,一定要嚴格對俄限制輸出重工業,機牀設備工業,化工業和汽車工業方面的設備和技術,給多少錢也不能賣。”

“呃……好吧,這一點由帝國出口限制委員會掌控,農業機械應該不在其內吧?”

“尊敬的首相閣下,履帶式拖拉機和半履帶式車輛是嚴禁出口相關設備和技術的領域,這將會幫助受援國建立坦克裝甲車的生產能力, 而這一點,是絕不能夠接受的錯誤,陛下對此已有明確表態。”

“既然如此,相關技術也列入嚴禁出口名單吧。”

蔡廷幹首相僅僅猶豫了下便同意了,顯得對李孝祖勳爵言聽計從。

李孝祖勳爵是出生於帝國大貴族家庭,而且是最頂級的公爵爵位繼承者,是二代貴族子弟中出類拔萃的人物,極具影響力。

他的大貴族出身就決定了保守派立場,捍衛皇權就是捍衛帝國以皇室爲代表的貴族利益,代表了昆士蘭軍事貴族和在民間極有影響力的牧場主和種植園主利益。

這些出生于軍中的保守派通過聯姻和地域性社會團體,已經編織出一個綿密厚重的龐大階層,在政治、軍事,司法和經濟等各領域擁有主導性力量,也是上流社會的主要組成部分。

正因爲如此

蔡廷幹首相非常注重維護與副手李孝祖勳爵的關係,也將其作爲致公黨後繼新一代黨魁來培養。

在重要政策方面,事先都會溝通協調立場。

蔡廷幹贏得大選已經69歲高齡,一屆5年政府下來,也就74歲了。

屆時,是否還有足夠的精力競選連任,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如今帝國經濟已經走上全面恢復的正確道路,而其他世界主要工業國家依然在大蕭條的泥沼中苦苦掙扎,盼望寶貴的援助。

按照當今帝國對歐政策,以對德和對法關係爲支柱,繼續保持與大不列顛國長期友好合作,合作中有競爭有限制,有硝煙也有美酒,處於動態的不穩定局面。

因此,在能夠騰出手來的情況下,適當的給予國際性援助最必要的舉措。

金洋貸款在這其中佔據重要的位置,用於幫助工廠恢復開工,穩定金融局勢,並且進口大洋帝國相關的工業設備和農牧業產品,平抑歐洲關係國際民生物資緊缺情況,平抑物價,促成其進入恢復性增長軌道。

一般來說

帝國長期政府性優惠低息金融援助時間不超過10年,利息低至2%3%,但這種貸款獲取難度較高,限制較多,每一筆優惠貸款40%以下用於受援國經濟重建和政府開支,60%以上用於從大洋帝國進口各類物資。

其實質上就是出口信貸,借錢給歐美各國購買大洋帝國的產品,指向性限制非常嚴格。

另外一種就是商業信貸,政府方面取消對某國的金融信貸限制,那麼帝國內的各大財團和銀行就可以開展對相關國家的信貸業務。

而這項看似尋常的國際信貸業務,在金融大蕭條時期被嚴格禁止,以保證帝國自身的金融需求,把更多的寶貴資金留在國內。

這種商業現在利率可就不一樣,根據貸款國各行業風險的不同,貸款主體的不同,貸款利息天差地別。

低至6%,高至18%都有,尤其是對蘇俄貸款,鑑於其糟糕的歷史記錄和不可分說的原因,貸款利率普遍在12%以上,貸款年限在7年以內。

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跨國大型商業銀行控制風險的需求。

即便如此,對資金的強烈渴望也讓這些國家趨之若鶩。

發源於倫敦的國際性金融危機,對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造成重創,,從而引發了世界性經濟大蕭條,造成的後果極其嚴重。

以英法德等國爲代表的歐洲經濟圈,以大洋帝國爲代表的太平洋經濟圈,以北美各國爲代表的北美經濟圈先後不同地遭遇到經濟大衰退,影響最深的歐洲達到78成。

影響最輕的太平洋經濟圈整體經濟衰退三成半,於30年下半年率先恢復性增長。

這給國際金融界上了一堂記憶深刻的金融風險課,倫敦金融街上,那些破產的投資人如雨般紛紛墜下,泰晤士河飄滿了浮脹的屍體,這一幕成爲永久的心裡陰影

金融市場演變成修羅場,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投資者都緊緊捂住了自己的錢袋,從而導致國際金融市場資金極度枯竭,至今難以看到起色。

在這種情況下

來自大洋帝國的寶貴資金就顯得尤其珍貴,也是各國渴求的稀缺支援。

大洋帝國本身的紅河谷金融市場已經恢復大半,隨着後續民間資本的源源不斷涌入,市場處於企穩不斷反彈階段,形勢大致穩定。

相較於世界其他地區的金融市場哀鴻遍野,可謂風景這邊獨好。

這得益於大洋帝國積極的金融風險防範措施,提前兩年大手筆放出股票,積極回籠現金,手握海量資金的皇室基金控股五大金融財團,成爲這場席捲全球大蕭條危機中最大的贏家。

在完成了救助紅河谷金融市場任務之後,皇室基金下屬各大財團攜帶巨量資金,進入一地雞毛的歐美市場,大手筆鯨吞籌碼,以銀行,保險和質優價廉的大盤指數股票爲主,幾乎以白菜價收攏了巨量籌碼,推動倫敦、巴黎、法蘭克福金融市場全面復甦。

聞風而動的大洋帝國民間資本也隨之而來,開始在歐美股市掃蕩便宜貨,收集大量籌碼。

在觀望許久之後,歐美資本確信整個金融市場已經回暖,這才謹慎的入場試水,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更多資金。

從31年一季度到四季度,歐洲金融市場的回暖經歷了整整一年時間。

雖然其中經歷幾次波折,也出現風吹草木的恐慌性拋售,但整個市場形勢依然堅定不移的走出了上升行情,這對市場信心的鼓勵無比巨大。

到了這時候

歐洲投資人才確信寒冬已經過去,已進入了春暖花開時節。

事實證明,這個世界上並不缺乏資金,嚴重缺乏的是信心。

在國際性金融泡沫破裂之後,世界經濟基本上是臉着地摔下來,這一教訓不可謂不深刻,損失不可謂不慘重,但也誕生了最大的贏家。

皇室基金下屬各大財團作爲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長達一年多的金融救市過程中,消耗超過400億金洋的鉅額資金,其中有七成都來自於皇室自有資金,此時已經取得了總體翻番的驚人收益。

領先一步睿智的操作,讓皇室基金下屬五大財團極大的擴張了金融版圖,成爲世界級的大型跨國財團,影響力遍及歐美亞各國,打造出了獨特的皇室金融圈。

作爲世界上第一大銀行,大洋帝國匯通銀行在大蕭條期間,通過大舉收購兼併數十家歐美破產銀行,將金融網點和分支機構擴展包括倫敦在內的全歐洲,完善了在南北美洲,東南亞和西亞以及非洲的金融佈局。

在此基礎上

匯通銀行收購了世界上排行前列的數家大型保險公司,證券經紀公司,歐美各國報紙雜誌,形成了綜合性的金融財團。

與此同時,

位列世界第二的香格里拉銀行,位列世界第四的皇家昆士蘭銀行,位列第七的太平洋銀行,位列第九的紅山銀行也都紛紛展開了大舉併購,逐步形成兼顧銀行業務,保險經紀,證券經營,投資理財等各領域的跨國金融集團體系,進一步發展壯大起來。

而位列世界第三的大洋帝國富國銀行,位列世界第六的匯源銀行,排名世界第十的澳洲惠達通銀行等實力金融機構,也追隨着皇家基金控股財團的腳步,在世界金融領域攻城略地,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了金融擴張。

32年底

歷時4年的環澳鐵路幹線工程順利竣工,帝國皇帝李福壽親自出席了盛大的竣工典禮,並且興致勃勃地乘坐專利,展開了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環澳旅行。

專列從帝都長安直接南下,然後折轉向西南抵達墨爾本,轉西北方向行駛11個小時抵達南澳洲首府阿德萊德。

短暫停留兩天後,皇室專列星夜急馳37個小時,最終停靠在了西澳州首府帕斯,一個至今只有不到20萬人口的城市。

在隨行人員的陪同下

李福壽站在風景優美的日落海岸礁石上,他深邃的目光看着一波又一波浪花拍打在礁石區,然後撞得粉身碎骨,天空中海鷗飛翔,湛藍色的大海無邊無際的延伸至遠方。

他的目光遙望北方,那是魂牽夢縈的故國神州方向,神色中帶着一絲欣慰,又帶着一絲哀傷。

欣慰的是他終於圓了少年時的狂妄夢想,爲海外華人開闢了廣闊的發展天地,,帝國公民走到世界各地都受人尊重,能夠享受美滿幸福的生活。

哀傷的是他已經垂垂老矣,現在的身體不允許李福壽跨洋航行,榮歸故里,只能遙寄思念之情。

聞着新鮮的海風氣息,李福壽從嘴角綻放出一絲絲笑容,然後擴展到整個面頰,開心的哈哈笑了起來。

此生不負凌雲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撫今憶昔

多少的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頭,上一輩子的記憶已經模糊,而這一輩子卻愈發的清晰起來。

青年時代,處心積慮的與英國人周旋,與荷蘭殖民者大打出手,咬緊牙關打贏了第一次太平洋戰爭。

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覺得熱血賁張,那是多麼令人嚮往的激情歲月啊!

人這一輩子

就要與天爭,與地鬥,懷着永不服輸的精神去開拓,方纔能建立不世出的赫赫功勳。

世界辣麼大, 我要去征服。

從塔斯馬尼亞島秘密核研究中心傳來最新的消息;母雞孵蛋已進入最後的階段,所需要的只是時間的沉澱,有希望在56年內進行試爆。

聽到這個好消息,李福壽難得的喝了兩杯慶祝,以抒發無法抑制的暢快心情。

有了這個蛋蛋,足可以令帝國在未來世界風雲變幻中穩如泰山,奠定領袖地位。

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還有什麼遺憾呢?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52章移民潮第198章鞭刑第112章皇恩浩蕩第485章莫桑比克情事第774章潛在力量第257章泗水港困局第1000章爭吵第101章洞房花燭時第661章分田地第215章戰機第1163章不靠譜第147章海岸警衛隊第904章麥哲倫海峽困境第101章洞房花燭時第556章鄉紳第1038章抱大腿第21章危險來臨第433章節外生枝第260章刺殺第466章汽車與鐵牛350第325章閩粵茶館第776章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934章兵臨城下第398章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十九第351章扼殺第56章騰飛的山谷小鎮第505章馬拉維湖第980章這不巧了嗎?第119章晚餐第760章發展太快了第523章馬拉維鐵路計劃第585章井水不犯河水第548章張網以待第418章法國人來了第1033章島嶼換艦艇第230章墨西哥餐廳第364章海軍入列儀式第383章柏林會議第920章做一次“中行說”又何妨?第522章再現騰籠換鳥第839章責無旁貸第962章紅河谷大都市圈合併第1127章我宣佈第790章返回本土第575章邊境摩擦第七章空白的市場第425章法蘭西玫瑰第331章第786章缺課第740章飯要一口口吃第907章布宜諾斯艾利斯前線第711章市井第360章矛盾第490章里斯本的抉擇第195章應對之策第62章帝國陰影第301章誰與爭鋒?第815章國際風雲涌動第42章小狐狸和老狐狸第106章災難第897章倒黴的“蒙大拿”第327章金玉良緣第220章還有能喘氣的沒?第689章甲午之殤第952章英國佬第30章契約勞工第839章責無旁貸第834章獻策第1087章二敗俱傷第514章考校第436章1885年第867章T-2 坦克喜訊第912章盤點戰後收穫第119章晚餐第555章買個瓦胡島第655章坦克之爭第725章五大都市圈第578章召集號第730章包一條河第39章月夜天使第440章人口政策第929章極怒攻心第121章遊歷歐羅巴第1152章言傳身教第676章多事之秋第544章利令智昏第607章悉尼暴亂第461章1885年國民經濟報告第481章一物降一物第846章搶救性收購第19章堂口第518章馬達加斯加內戰第816章陸海軍力整編第761章衣食住行第1094章豈能讓扶桑佔了便宜就溜?第1130章復國第687章發展的澳洲第1107章露出獠牙第692章火中取栗第121章遊歷歐羅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