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居貞之吉

半空中忽然發出隆隆之聲,剛剛的異象可嚇壞了不少的族人。晴天的白日並不耀眼,原先混沌不明的蒼穹中星斗閃耀,在無數流光溢彩的紅黑彩條在半空中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夾雜着霹靂之聲,陰風呼嘯,叫蒼生膽戰心驚。

而我們的農族女族長也是天生異象,預感特靈,一直害怕愛子有失。最近眼皮跳得緊,再一看這個狀況,所以才把那大夥眼中的擎天白玉柱,愣是寵溺得含嘴裡怕燙着,捧手上怕凍着了。

那位聽媛剛剛在屋裡,並不知道究竟,還有些納悶,繼續說道:

“前次幸虧神農哥哥一到,就妙手回春,媧祖才恢復健康的。直到年前,太昊泰山有季風叔叔他們存在,就數次上泰山,結果遭遇暗算,回到宛丘就此昇天而去。”

一言至此,她雙眼微紅,神農也想起當初,自是心頭沉重。可眼下他又在煩躁不安其他事,所以也沒插言。老族長聽她繼續說道:

“他最後還戀戀不忘的說:宓妃女登,你們到底在哪呀?其實,他曾算出您的下落,多次到烈山找您,可總是無功而返呀!”

聽媛這麼一說,那老族長嘴脣哆嗦,顫聲問道:

“不,我不相信,他怎麼能算出我的下落,又怎會找到這裡?農兒,你說說,媽媽說的是不是有道理?”

神農搖搖頭,無比堅定地回答道:

“母親,聽媛說的是真的,我就受傳了易預之道八卦演義,那不論大事小情,農情天氣,無不一卜就成。而且,媧祖就曾聲淚俱下的對我說,對不起你,要我好好孝順您,聽您的話。還說,你從小就善良包容,最擅長爬山,所以取名女登。說有次,你還小,外祖母因天雨收曬,就把你一個人留在山洞中。誰知就在此時,竟然跑來一頭巨大的犀牛,因爲山雷受驚,直奔你衝撞過來。”

那聽媛驚得嘴張得老大,她曾親眼看到那些狂暴的傢伙跑起來的衝撞力,還有那巨大的尖利的牛角;它一旦受驚,那能把敵手捅得像篩子,並直接把你踐踏成肉漿,簡直是世間無敵的存在。所以不無擔心地問道:

“那阿姨是怎麼躲過這一劫的?”

神農看她那麼緊張,心中自然是一絲感動,忙答道:

“我聽說當時好些人想要阻攔,死傷好幾個壯漢也攔不住。我母親都嚇得挪不動步了,而犀牛已近在咫尺。就在這千鈞一髮時刻,太昊大人竟向那犀牛甩出一張巨大的網罟,然後將網繩死死栓於一棵巨樹幹上,就此救了性命,還制服了犀牛,所以人們叫他伏犀,時間長了才改爲現在的名字。”

他轉而問自己的母親:

“當時外祖母也是着忙,被犀牛撞上,她不畏艱險,只一直死死把你抱在懷裡。外祖父當時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你一定會名聞天下是不是?”

女登一聽,再忍不住,是聲淚俱下,仰望蒼天是跺足捶胸:

“父親,女兒真的錯了,我是故意避着你,你才找不着我呀!娘,我真的想你呀!兒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後輩該知恩!”

她真情流露,一把抱住兒子,竟像個小女孩一般數落起來。

那聽媛也在一旁陪着落淚,與神農好容易才讓女登漸漸情緒平復下來。又問神農:

“年兒,你外祖父真的不在了嗎?他教你什麼了?我只記得那次鳳城水好大,我拼命往高處爬,後來,一個大葫蘆飄來,我趴在上面,害怕的要命,哭的嗓子都啞了。終於明白了,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有堅持活着,一切困難才迎刃而解!

從此我再不知哭泣,想不到今天我又老是想哭。那時順流而下,我努力的抱緊那救命葫蘆,甚至還能在水中控制它的方向。就看到河洛交界,滔滔黃水西來東去,而與西南流過的白色之流交匯一處,特別壯觀。我在水中飄來飄去,竟然還就練成好水性,就是離開葫蘆也淹我不着。後來,就溜到了烈山,遇到農伯搭救,才落腳此處啊。我們合力把那救命葫蘆擡上岸,發現它已破敗不堪。內有好多子兒,灑落之地,後來竟長出許多藤蔓,結了許多許多的葫蘆,嫩的清香可食,老了可以盛東西或者改爲瓢用,真是活寶貝。”

那聽媛只聽的張着檀口,好半天合攏不上。

神農從來沒聽她說過這些往事,也是驚訝萬分道:

“這麼巧,媧祖太昊也是被葫蘆搭救,而且就長住河洛交界處,建立了大基村落。那也是太昊發現龍馬和畫卦的地方之一。原來也叫陳,現在叫宛丘,那平臺高出河畔二十多丈,就是外祖父觀河水東流,察日月交替,思寒暑循環,構演八卦之地。站在臺上,黃水白洛二水交匯,紐做一團,同時兩支流水內卷,各自形成巨大而湍急的漩渦,真是天然造就的陰陽魚盤太極圖。經長期觀察領悟,太昊才因此畫出了八卦。”

女登似乎第一次聽說這些,插口問道:

“那麼,這八卦現在哪兒?”

神農一愣,微笑地說:

“八卦是太昊發明的一種預測將來的神奇方法。他已將這八卦易道傳於陰康姨之子黃龍,黃龍全盤傳授與我。太昊還告訴我君子之道,教我做人。”

“哦,這麼神奇,那你坐下,就好好給我訴說。”

她的耳邊,又是傳來驚呼之聲,此起彼落,好不鬧騰。她極目遠望,從樹屋間隙,看到了一幕:

遠遠的天邊,彷彿出現了兩個巨大的身影,正慈祥地俯視着自己。他們的眼中,飽含着深情和期待,讓她如沐春風,溫馨無比。

她終於堅定了決定,有些哽咽地一邊扯過聽媛,讓她與神農都在自己兩邊的獸皮上盤膝而坐。神農正正思索,清清嗓子,這才滔滔不絕說道:

“外祖父太昊大人把世間分爲陰陽二氣。認爲天道的法則就是,陽氣下降,生成萬物,使世界充滿光明;地的法則是,陰氣上升,與陽氣交響感應,使自然循環演化。天是虧損那盈滿的,賠補那虛缺的;地則侵蝕那盈滿的,增益那卑微的;神道的原則是侵害那盈滿的,降福與謙虛的;人的原則是疾恨那盈滿的,喜歡那謙遜的。

謙虛的品質,讓尊貴者更加受人尊敬,使卑微者不可欺壓,所謂謙謙君子,必獲善報呀。就像我們這裡,地上是烈山,內高外卑,居高不傲,就是山不鳴自高的道理。君子就該以謙讓爲懷,裁取多餘的,增益缺乏的,衡量多少而合理分配,若人人如此,則世界大同!僅僅是外祖父對十龍氏大人,更遠超您對我的關愛!

他常告誡我們,就像現在,雷出山中,春暖花開,天地萬物生育;頤養物我,不失其時;只有遵守正道,注意防護,纔可以無病無災,頤養天年!所以說,聖人收賢育民,賢人修德養身!”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六五爻,開荒種地,平居度日,佔問得到吉兆。筮遇此爻,不可以涉水渡河。

第四十六章 外比之貞第一百零九章 鹹臨貞吉第三十章節 不速之客第五十一章 夫妻反目第七十二章 先否後喜第一百六十八章 過涉滅頂第五十九章 夬履貞厲第六章 亢龍有悔第一百六十二章 由頤厲吉第一百九十八章 肥遁無憂第一百二十七章 舍車而徙第二十三章 童蒙之吉第八十八章 不利撝謙第七十九章 艱則無咎第八十六章 鳴謙吉兆第一百零一章 孚於嘉吉第七十四章 同人於宗第五十二章 血去惕出第三十七章 師出以律第一百四十一章 頻復無咎第七十六章 乘其墉攻第一百二十五章 噬肉得金第一百零七章 幹父用譽第一百三十章 賁如皤如第五十七章 履虎尾咥第一百八十一章 鹹其拇志第一百零六章 裕父之蠱第九十四章 勿疑朋闔第一百零八章 高尚其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日閒輿衛第三章 終日乾乾第一百六十五章 棟橈之兇第二十五章 需於郊利第三十九章 師或輿尸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盈袛平第一百二十一章 履校滅趾第一百六十四章 枯楊生稊第一百二十九章 賁如濡如第四章 或躍在淵第二十章 包蒙納吉第三十二章 不克訟歸第一百六十一章 居貞之吉第二十三章 童蒙之吉第六十二章 包荒用馮第一百四十五章 無妄往吉第六章 亢龍有悔第一百二十七章 舍車而徙第四十五章 比之匪人第一百零五章 蠱小有悔第八十六章 鳴謙吉兆第六十一章 拔茅茹匯第一百九十一章 恆其德貞第三十章節 不速之客第一百九十章 恆田無禽第八十一章 用享天子第三十四章 復即命渝第三十三章 食舊德貞第四十八章 比之無首第七十二章 先否後喜第五十五章 素履無咎第十七章 大小貞吉第一百九十六章 君子好遁第一百零二章 用享西山第一百四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六十二章 包荒用馮第一百六十章 其欲逐逐第一百六十章 其欲逐逐第五十六章 履道坦坦第五十四章 既雨既處第二十二章 困蒙之吝第九十八章 系小失大第一百八十五章 其胟無悔第一百一十一章 甘臨無利第一百五十五章 豶豕之牙第一百零一章 孚於嘉吉第六十一章 拔茅茹匯第一百六十六章 棟隆之吉第二十二章 困蒙之吝第四十二章 開國承家第十三章 磐桓居貞第一百四十六章 利有攸往第一百四十六章 利有攸往第一百八十五章 其胟無悔第八十九章 不富以鄰第八十八章 不利撝謙第五十章 牽復之吉第一百三十五章 剝之無咎第九十八章 系小失大第十一章 黃裳元吉第八十四章 自天佑之第五十三章 有孚攣如第一百二十二章 噬膚滅鼻第四十三章 比之無咎第二十三章 童蒙之吉第一百章 隨有貨貞第七十一章 繫於苞桑第九十章 利用行師第一百九十四章 執用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