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未知生,焉知死?

東山上。

東君並沒有進入秘境,依然佇立在雲海。

他身爲東山之神,可以隨時出入秘境,該參透的早已經參透了,該勘破的亦早已經勘破了。

但是兩三千餘年了,還是一無所獲。

“陰陽兩片天,生死一條線,太極一條線……”

東君一邊在雲海中走行,一邊在低念思索,身影漸漸消失不見。

或許秘境的秘密,便隱藏在“生死”和“太極”間。

“太極一條線”,乃是諸聖前的說法;“生死一條線”,則是諸聖後的說法,這很明顯是爲諸聖所改。

但諸聖爲何要把“太極”改爲“生死”?

難道諸聖在東山上追根溯源,真的看透了世界的本質以及真相,所以才把“太極”改爲“生死”?

“何謂太極,先哲解釋不一。”

東君的身影依然在雲海中行走,但是漸漸變得模糊了,自語道:“有人言‘太極,太一也’;有人言‘太極者,無稱之稱’;有人言‘太極即太初太一也’;有人言‘太極者,有物之先也’……”

而在此時。

凡是進入東山秘境的文人,皆是被眼前的景象驚到了。

因爲眼前是無窮無盡般的清淨光明之地,但是沒有天空,沒有大地,似乎沒有一切物質的存在。

但似乎有“炁”。

這種“炁”讓人說不清道不明。

它似乎介於真實與虛幻之間,初看時清淨光明,再看卻是混濁黑暗,讓人懷疑是不是出現幻覺了。

而且。

他們進入秘境後,並沒有軀體。

只有散發着淡淡光亮的魂體,但是魂體又有些說不上,只能說是糊成一團的光靈體吧。

在時而清淨光明,時而混濁黑暗的秘境中。

有些靈體不僅十分光亮,亦十分大,遠遠看去猶如懸掛於夜空的星辰。但是,有些靈體卻是十分黯淡,看去猶如沙子般,亦沒有多少靈動……

似乎境界越高,靈體便越光亮。

特別是大賢、教主的靈體,遠遠看去便如一輪滿月般,把四周的文人震撼得一塌糊塗。

但是。

當他們看到封聖的靈體時渾身一震,有些不敢相信般。

這怎麼可能?

即使是其他教派的大賢看到,似乎亦是眼睛一瞪,心中出現駭然之色。

而儒教的大儒、大賢,乃至是教主,看到封聖的靈體時,似乎心神亦有些震動。

此時。

他們或許終於明白了。

爲何封聖能夠腳踏陰陽線,打開了只有聖人才能打開的秘境。

倘若說教主的靈體,乃是一輪滿月,那封聖的靈體,便是一輪高照的烈日。

在烈日之下。

何來滿月之光?

又有哪顆星辰敢閃動?

烈日高升,照亮天宇,掩蓋一切光亮。

所以衆人在封聖周遭,根本就看不到他人的靈體,那裡只有一輪烈日在懸照。

普通文人學子,在看到大賢,以及教主的靈體時,他們腦海中浮現一句話:螢蟲之光豈敢與皓月爭輝?

但是。

當大賢看到封聖的靈體時。

他們腦海中,又何曾不浮現那一句話呢?

他們的確被震撼到了。

“太極一條線,生死一條線……”

封青巖亦聽到東君之言,此時在認真思索着。

諸聖追根溯源後,便把“太極”改爲“生死”,必定與追根溯源有關,乃至關係着整個秘境。

太極……

生死……

封青巖一邊觀察秘境,一邊在認真思索。

似乎因爲前世的緣故,他對“太極”一詞並不陌生,亦有所瞭解。

雖然在前世中,各家對“太極”的註解有所不相同,但是都以“太極”爲天地人物的本有之體。

此體圓含無窮的形象與無盡的功用,本體形象功用不相分離。

在封青巖思索時。

衆文人則在秘境中尋找起來,夏後登天留下的腳印呢?

諸聖追根溯源的聖象呢?

遠古的種種神蹟呢

爲何秘境如此空?

什麼都沒有啊。

這讓不少人有些傻眼起來。

不是說,進入秘境便有莫大的機緣嗎?

機緣呢?

一陣後,便越來越多人面面相覷起來,呆在那裡不知該做什麼。

“不學《易》,不明易理。”

而在此時,封青巖的靈體一邊飄,一邊思索,亦在自語,“則不知吾人本有此體,不知萬物皆備於我,以致凡事捨本逐末,向外馳求,造成一己與羣衆的種種災禍。”

“學易明理,則能趨吉避凶。”

“兇之最大者,爲生死問題不能解決;吉之最大者,即是學爲聖人。”

“欲學聖人,必須先求解決生死問題。”

此時,封青巖猛然一怔,心神有些震動起來,難道成聖需要解決生死問題?

即是勘破生死?

他的眉頭大皺起來,似乎想起什麼便道:“至聖弟子曾向至聖問死,至聖則言:未知生,焉知死?”

“這便是說有生始有死,欲知如何解決死之問題,就必須瞭解生的來源。”

“而生的來源……”

封青巖停住,靈魂微微有些顫動起來。

他的靈體在他人眼中,則是一閃一閃,每一閃都迸發耀眼而刺目的光亮,令秘境內的文人都忍不住看過去。

“封聖這是什麼情況?”

“難道是參透了什麼?”

不少文人好奇起來,在專門觀察封聖的靈體,反正自已不知該做什麼。

況且,如此弱小的靈體,似乎在秘境內亦做不了什麼。

“則是太極!”

此時封青岩心神再次一震,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者,則爲陰陽、天地、奇偶、剛柔、玄黃、乾坤、春秋、不變與變,演化天地萬物……”

“所以說,太極便爲生之源頭?”

他仔細打量秘境,只見秘境清淨光明,無物之形象,不由心神震動道:“太極生兩儀者,太極寂然不動,本無形象,唯爲清淨光明之體,此爲無生之理性……”

“動則顯象起用,乃名爲生。”

在他說完時,秘境驀然化爲混濁黑暗,此乃動,亦是顯象。

“所生之象,其數無窮,但始動之際,只有一明一暗兩種形色,明色爲陽,暗色爲陰,因此稱爲陰陽兩儀……”

但是混濁黑暗,再次化爲清淨光明。

並沒有演化出天地萬物。

……

……

第552章 陰陽線切割昏曉第660章 誰知太古因何厚重?第720章 一別兩千餘年第136章 君子世無雙(求推薦票)第463章 雷威鋪天蓋地第170章 百萬陰兵灰飛煙滅(求推薦票)第252章 小白大人第042章 那燈何曾熄滅過?第498章 打開書院大門第427章 第三個哲位第334章 巫山神女第548章 諸聖留下的碎片第195章 一座天下之重第043章 唯有吾師!第197章 有麒麟爲伴第571章第488章 一腳踩塌幽都第481章 誰的時代?第682章 葬山書院弟子之墓第754章 門後乃死者生界第409章 土地神位第120章 斬草除根(求推薦票)第360章 九天之上第487章 最後的十息第719章 誓不成看門狗第487章 最後的十息第493章 諸子……死了第722章 夢中演化輪迴第484章 天地間最後一位帝者第765章 第一位鬼民……第444章 點亮人間萬里第467章 人王令再出,諸侯共伐楚第593章 九品陽遊令(求訂閱)第568章 大邑商八百諸侯第700章 以血染魔天(5k大章,求訂閱)第060章 三鼎已滿(求推薦票)第143章 惡鬼索命(求推薦票)第623章 天下誰敢小看封聖?第750章 封聖成仙歸來第036章 從名動天下開始第584章 君子方爲主角第803章 不是魔主歸來第280章 滿紙皆是荒唐之言第349章 又是開春之時第626章 七殺鎮天碑第431章 幽冥天地法則之令第756章 輪迴初成……第326章 天空上的玉牌第326章 天空上的玉牌第722章 夢中演化輪迴第766章 天上掉落種子第196章 祥雲之路第316章 第一城前的絕代風采第154章 文骨錚錚(求推薦票)第248章 編外人員第422章 再展星辰旗第315章 殺向幽冥第043章 唯有吾師!第527章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第711章 接引之橋橫空第482章 帝心歸來,聖天崩塌第287章 四品琴相第187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183章 天下問罪(求推薦票)第498章 打開書院大門第482章 帝心歸來,聖天崩塌第240章 急急如律令第070章 大武(求推薦票)第523章 詩之風采猶存第250章 君子纔有資格第241章 道位神職第398章 點不亮的黑暗第504章 太不講道理了第315章 殺向幽冥第739章 誰人不知?第745章 誰的仙路可期?第559章 誰在消失……第109章 聖殿雲臺(求推薦票)第686章 魔來了,魔來了第218章 青山禁地第192章 這是何等的風采第579章 阿衡第402章 左右判官殿第010章 惡鬼敲門第601章 吾祖上曾闊過(求訂閱)第762章 鬼門前的白衣人是誰?第577章第481章 誰的時代?第449章 借雷舟一用第548章 諸聖留下的碎片第587章 天之上,地之下,皆有殤第474章 天下皆可取第577章第102章 躺着的大山(求推薦票)第754章 門後乃死者生界第247章 陰間無路第222章 神目如電第801章 帝誓種子第157章 青山侯府(求推薦票)第670章 迷失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