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

人才

據說,21中國現行的公務員考錄製度是學習的西方,西方最有名的公務員考錄製度就是英國的文官考試了,而英國的文官考試是學習的當時被他們用鴉片和堅船利炮打開國門的清王朝的八股取士。所以說,中國傳統的科舉考試製度,是人類一大財富——雖然考試內容不咋地,可這種形式還是不錯的。

所以,建元元年的這場人才選拔,與後世的公務員考錄,頗有相似之處。

漢代沒有八股取士,但是在韓嫣看來,眼前這次薦才大典,其實比八股更具科學性。選是第一輪地方選拔,粗略考察一下出身、學問、人品,然後就是送到長安來筆試——當然也有自己跑長安來詣闕上書,然後劉徹覺得寫得不錯的也允許參加筆試,或者一高興了筆試都免了就給個小官噹噹——筆試也分幾輪,第一輪大家答的題都差不多,擇其選者劉徹再根據自己的判斷出第二輪的題,這時的題目就各不相同了。答得差不多的,也有官做,如果還有劉徹興趣非常大的,就再出第三題。最後,劉徹非常喜歡的,會召來直接面試。

韓嫣被拉來一起閱卷,一大堆驚人的名字閃了出來:東方朔、公孫弘……以及董仲舒。

劉徹本對儒家很感興趣,很想以儒家來對抗黃老。待聽得韓嫣對於儒家與黃老學說之爭的背後分析,又不想讓儒家一家獨大——壞秦始皇名聲的,以儒家居多。

但是,這時儒家已經是很盛行的思想了,朝中大臣多習之,而且儒家說得還是有很多事情是有道理的,便是拿到後世,也是有可取之處的,當年五四運動,高喊打倒孔家店,到最後,還是得吸取儒家積極的方面。儒家本身,也不是很糟糕的事物。只是,擴散開來的影響,不太好。

怎麼說呢,從學術層面上講,儒家很有可取之處,但是從政治、社會層面上講,讓它一家獨大很可怕。任何一種學說的獨大,不但獨大,還排斥其他學說,就會形成整個社會思想的僵化,人們的思維就會固化,社會很容易停步不前。最終,落後,就要捱打。

而大多數人,看的都是學術層面,拿兩家學說一比,得,這個比那個好,大家就一窩蜂地扎堆兒推崇一家了。至於這背後的社會、政治惡果,幾乎沒有人去考慮,所有的辯論、兩家的互相攻擊也都是集中在學術上的拌嘴水平。揭開這層表皮,看到後世影響的人——還沒有。

要知道,學說,並不是標準。而大家卻把學說當成標準了。然後,又把學說、標準和政治混爲一談,把理論性的學說與實務性的治理國家當成了一回事兒。

儒家講尊君,講天下禮樂殺伐當由天子出,黃老卻說小國寡民、無爲無治。單這一點儒家就強了黃老太多了。

再者,不少儒生的對答都很不錯,在漢代看來,這樣的人不用實在是可惜了。因此,劉徹還是決定給這些人一個機會的,至於那個惡果——就像韓嫣說的,學說與朝臣其實是一回事兒,用哪個不用哪個,拉哪個打哪個,捧哪個晾哪個,用哪個來制衡另一個,是從事皇帝這個職業的必備的基本技能。什麼?你說也有不會的?那他就不合格,你瞧那不會的,哪個不是活得悽慘?

這個決定不能說不對,而且還算不錯了,至少,他還沒想讓一家獨大。不過韓嫣還是擔心:大臣可以說不用就不用,實在不行,咱編個藉口誣陷他一下,搞臭了名聲,夷他三族,都很簡單。這天下,三條腿的□□難找,兩條腿的人可多得是。哪怕你再能幹,咱們三個人做你一個人的工作總工可吧?還分了權,便於平衡。可學說這東西,一旦鋪散開來,深入人心,想拔的時候就晚了。不行!得想個法子。韓嫣開始動腦筋。

這邊,劉徹還在挑卷子。果不其然,董仲舒,還是讓劉徹給看上了。同時還有另外一個人也得到了相當的重視——莊助。

韓嫣想了半天,也沒想清楚這個莊助是誰,直到看到此人籍貫,方纔大悟——這是嚴助啊~因爲來自南方,最後跑去平南越、東甌的那位,跟衛舅舅一起的說。他怎麼就改姓了呢?再想,想、想、想,想起來了!很想罵娘,東漢明帝,姓劉名莊,於是,爲了避他老人家的諱,這莊助連姓都被改了。還好,現在離漢明帝的出生還有近兩百年,莊助,還叫他的莊助,姓他原來的姓。想到這裡,不禁同情起莊助來了,趁着人家還沒當皇帝,再多姓幾年莊過過癮吧,可憐。漢明帝真是壞人!

再看看劉徹,這也不是個好人!因爲他叫劉“徹”,所以,漢代二十級爵最高的一級原本叫“徹侯”的,就改叫列侯了。劉徹他爹叫劉“啓”,於是著名的商代賢王微子“啓”,就改叫微子“開”了……囧~他們一家,怎麼就不起個偏僻點的名字呢?非要起個常用字來製造麻煩,挑戰大家的語文水平!討厭!

這邊,劉徹正閱卷閱在興頭上,倒沒有計較韓嫣不禮貌的眼神。“乖,別鬧了,一會兒看完了,咱們去上林玩兒。”

靠!什麼眼神!我哪裡跟你鬧啦?!韓嫣生悶氣,實在想不通劉徹爲什麼會這麼說話。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劉徹說到做到,刷刷批完了卷子,挑出合意的,給了官,更合意的,接着出下一題,至於不喜歡的,直接讓人打道回府了。卷子也不多,就百來份,一會兒也就批得差不多了。

只是中間有個小插曲,東方朔是自己上書來的,他那竹簡,沉得壓死人,劉徹心急,看了第一段東方朔的自白:“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爲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

如此自誇,令人無語。劉徹卻說:“這人倒有點膽量,敢跟我這麼說話,不過有點兒狂,得磨磨性子先讓他待詔公車呆着吧。”

說完,就拉着韓嫣跑上林騎馬去了——批了這麼多份卷子,他也累啊。韓嫣一邊跟着劉徹去上林一邊腹誹,東方朔固然是狂生,你這性子也好不到哪裡去!說風就是雨,該磨的人,是你吧?

—————————————————————————————————————————

卷子在劉徹這個考官,與許多準備“貨賣帝王家”的考生之間來來回回了幾遍。終於董仲舒的“大一統”讓劉徹眼前一亮了。這觀點,並不是很新穎,《詩經》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是不如人家董仲舒說得讓劉徹覺得聽起來舒服,而且這“大一統”的說法,從《春秋》裡引出來,有理有據,確實有震耳發聵的效果。劉徹猶豫再三,還是決定用這個人。

望向韓嫣的眼神有些猶豫,最終還是定了定神,命董仲舒爲江都國相。韓嫣眉毛一跳,如今的江都王就是史稱的江都易王劉非,史上告韓嫣狀的那位。董仲舒遇上江都王……這兩位可都是韓嫣潛在的危險敵人啊。是的,董仲舒也是,他那獨尊儒術,讓儒家思想盛行,韓嫣可是在儒生嘴裡成的侫倖啊。

不過,劉徹真的是很待見董仲舒啊,一出手就是一國之相,雖然是藩王之國,可比東方朔那個待詔公車,實在是強了千倍不止。代表皇帝的相,便是劉非也要禮讓三分的,這世上,能上這位以勇武有名的藩王禮讓的活人,實在不多。

爲麼自己在漢宮提心吊膽,一點兒也不敢行差踏錯地混了十幾年得個上大夫還要被人揹地裡講閒話,這董仲舒一出手就得個相還要被大家稱讚?不公平,太不公平了!!!韓嫣有點小心眼兒了。這樣的策論,韓嫣自認,也能寫得出來。與詩詞不同,韓嫣認爲觀點這東西,你學習了接受了,那就是你自己的知識結構,只要不太無恥地四處宣揚是自己首創,偶爾拿出來講一下,他還算心安理得——知識就是用來傳播的。

韓嫣也瞧見了劉徹的神情變化,心裡撇撇嘴,心說:我搬個小板凳,一邊喝茶,一邊等着看他拿天命來壓你的時候。然後,低頭裝老實。

其實吧,哪怕只有十七歲,劉徹畢竟還是個很合格的皇帝,雖然董仲舒最後的策論很合他口味,他也沒忘了韓嫣那令人心驚的言論,再一看董仲舒滿篇“孔子”、“《論語》”也有些犯嘀咕的,最終,權衡利弊,還是決定要給董仲舒一個機會。

當前的主流學說,就是儒家和黃老這兩樣,其他申韓之術的法家,被衛綰的合理理由給攔了,墨家之類又提不上臺面,只能這兩家挑大樑。目前黃老太盛,儒家雖然勁頭足,不過還是在野學說,劉徹還是想用儒家壓一壓黃老的。不過,他也是聽進了韓嫣話,把原本徹底打壓黃老的心思給壓淡了,改成制衡。所謂制衡,也是要扶一家對抗另一家,然後讓兩家打擂臺的,如今就是扶儒家對抗黃老,但是也存了心思不讓儒家太強大。

—————————————————————————————————————————

一堆應對的人裡,除了令人羨慕地成爲了江都相的董仲舒,還有一位令韓嫣死了N多腦細胞纔想起他是誰的莊助,他被升爲中大夫,在同齡、同列裡算是乘直升機的速度了。

韓嫣本來是挺想結交這位人才的,敢跟田蚡硬扛啊,還主張發兵的啊,也算維護國家統一的人才啊。無奈人家太拽,大朝會,他敢當面責問比他高不知多少級的官員,詭辯技巧高超得很。見了韓嫣也是鼻孔朝天,韓嫣無奈,只能熄了心思。有才華的人,都是有傲氣的,巴結,是巴結不來的,至少不是韓嫣那點巴結人的水平能巴結得上的。被劉徹選上的人,都是些自己上書皇帝或者是郡守、列侯主動推薦的,沒有自己到京城來跑官求人引薦的,真是想要的求不來、不要的不用求。

新一輪選拔結束的時候,劉徹身邊多了不少大夫、侍中類的人物——這兩個職位沒有定額限制,嗯,也不算什麼實缺,說穿了就是陪皇帝的差使,皇帝奮發向上了,他們就是陪皇帝議政的,皇帝貪圖安樂了,他們就是陪皇帝玩的。一羣俊彥本着展現自己風采以及士爲知己者死的理念,拼命想表現自己。突出的表現方式,就是提各式各樣的新政建議,這些人多半是儒家出身,這建議也就離不了儒家的制度,滿耳朵的這些提議裡,出現最多的就是儒家的仁義道德、禮儀規範之類的東西。

劉徹對他們的治國理念如今並不是全盤接受的,不過,他對於儒生提到的制明堂、定禮制、改服色、定正朔,還是非常有興趣的。同時,儒生推崇帝王的專政,不讓婦人干政,更是說到劉徹心坎兒裡去了。

有心再細說吧,又記得哪一家學說都不能太寵,當下打定主意,不讓儒生在某些方面指手劃腳,至於禮儀等裝門面的事情,就交給他們去辦吧。劉徹的面子,很重要……爲了面子,容忍某些人,也是可以的。當然,因爲失了面子,而討厭某些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看着進進出出,圍繞着劉徹打轉的新進人員,韓嫣直想笑。咳、咳,讀個研還要尊敬一下師兄師姐呢,進了屋子,咱不坐,師弟師妹就沒有一個會先坐下的,倒不是不敢,而是基本禮貌啊。如今可好,雖然韓嫣在長安也算是小有名氣的人了,這名聲也不壞,可諸位新進人員卻不買賬。很有些大家抱成圍,緊密圍繞在皇帝陛下週圍奮發向上,把那個誰誰誰排擠出圈子的傾向。

他們有些敵視韓嫣,也算正常,絕大多數人都是外地來的,韓嫣那點在長安很好的名聲,還沒有傳到他們耳朵裡去,因此,就把韓嫣當成個沒什麼本事,只是因爲跟着皇帝時間久才蒙皇帝多看幾眼的人,而且,還佔着高位,你尸位素餐!如今,大家這些治國之材來了,韓嫣這個關係戶,也該自覺站遠點纔是!

韓嫣忍笑忍得抽嘴角,要說這些人,本事也是有的,只是初入朝堂傲氣有些過了,用劉徹的話講就是“得磨磨性子”,長安的水,深得很吶,小同學~

記得前世有個笑話,清代北京城的老裁縫做官袍,是要會看人的——剛入官場,春風得意準備大幹一場的,他的袍子前擺要長、後襬要短,因爲走路總是昂首挺胸,目中無人的,要是按正常衣服的做法這袍子穿上去後擺拖地,前擺下沿就能到小腿,整個靴子都露出來了,歪七扭八不成話;過一段時間,碰了壁的,蔫頭搭腦、垂頭彎腰,同理,後襬要長、前擺就要短了;只有真正熟諳官場規則,做到寵辱不驚的人,纔要按正常身形去做衣服。

眼下這些人,卻是要按第一種做法來縫衣服的了。韓嫣看看大家斜眼兒看自己的樣子,決定不去提醒他們了——年輕人,還是要接受點挫折教育的。他們要是謙虛點兒,以韓嫣的雞婆性子,保不齊就多嘴了,如今,既然人家不待見咱,咱也就不用上趕着討好人家,讓人家覺得咱多管閒事對吧?人都是有點兒脾氣的,韓嫣也不例外,別人不待見自己,他也不會就這麼不要臉面地巴着人家。

而且,韓嫣還有個比較陰暗的小心思:這麼些人圍着,劉徹也就沒功夫關注自己了,金蟬脫殼,溜去建章營接着訓練吧。

這麼想着,韓嫣悄悄地跑了,臨走朝春陀使了個眼色。春陀點頭,表示明白,陛下問起了,老奴替您應着。

看着韓嫣走遠,春陀再看看宣室內的新鮮熱鬧,暗中搖頭,他要是看過《大明宮詞》一定也會冒出一句:“瞧,又是一羣送死的。”在皇帝面前多嘴的人,從來就沒什麼好下場,前面有個晁錯前撲了,後面,瞧,這勇士又後繼來了。嚷嚷得這麼大聲,你們生怕別人不知道麼?

送不送死的,韓嫣不發表意見。只要他們能吸引劉徹的注意,韓嫣也是歡迎的——跟劉徹在一起,韓嫣還是有些不太一樣的感覺的,畢竟,劉徹待自己很夠意思,又對自己有那方面的意思,嗯,有些尷尬。或許,尷尬的只是韓嫣……

再說了,新皇登基,多少雙眼睛都盯着,過激的言論,還是少攙和的好。以前劉徹還是太子的時候,他這個伴讀,說點什麼前衛的話倒還湊和,年輕嘛,可以理解,而且,他還算有分寸,也沒讓人抓着什麼把柄,偶爾一兩句冒失的話,大家也就笑笑當是小孩子不懂事。等劉徹成了皇帝,年輕就不能成爲掩飾的藉口,出了岔子,是要自己來買單的。這些新人熱炭團兒似的心思,實在是很容易出事。韓嫣已經爲前陣子評儒家與黃老的事兒很是提心吊膽了,雖然當時很小心地沒讓第三個人知道,心裡還是不自在。當下打定主意,話是越少越好,乾脆就不攙和朝政,紮紮實實訓他的兵去了——不管什麼時候,軍隊,它就是一個保險箱。

本來是躲進兵營的,想圖個清靜,只是沒想到,時至三月了,想躲也躲不了的事情一堆又一堆,大家,還是得見面。

三月上巳,是個大節日,大家於水旁修禊、祛邪。一般而言,是男子一堆、女子一堆,分開來的。不過,這皇帝還是要出席一下後宮的修禊事宜的。所以,韓嫣只能和這些同僚不尷不尬地在一塊兒了。好在是節日,灞水上的遊人很多,熟人也不少,韓嫣終於被韓則、李家兄弟等人解救出來。

上巳過了之後,就是韓嫣生日。劉徹在上巳節,是真的沒玩好,說是後宮,太后宮裡的人比較多是真的,那都是先皇、先先皇的後宮好不好?一羣老女人、半老女人,很倒胃口啊,就連她們身邊的侍婢,也都是慣用了的老人。劉徹自己的後宮,目前有且僅有一人——阿嬌,年輕漂亮的宮女早就在眼前絕跡了。這樣的活動,劉徹的實在提不起興趣來,臉上還得裝高興,挺辛苦的。

上巳過後沒多久,三月末就是韓嫣生日,劉徹想着避嫌,也不好太往上湊着。只命建章宮的廚房備好了生日宴,照例是提前一天,兩人靜靜吃了頓飯。次日,韓嫣也只邀了幾位熟人並自家親戚,小聚了一下。

這回,因着薦才舉士,劉徹很有了幾個新寵兒,與這些新人討論的時間也不少,加之韓嫣半天未央半天上林的這麼泡着,就是這半天未央,也輕易不發表意見,竟是如同隱形一般。如果不是他官職依舊,每次散了大會,劉徹還要招呼他一句,小朝會也讓他參與,基本上,大夥兒都當韓嫣不存在了。因此,大家也就不一窩蜂地圍着韓嫣了,挖掘潛力股去了,少了緊盯着的眼睛,倒是讓韓嫣自在了不少。

韓嫣的行爲,劉徹心裡有數,也不攔他,再說,這兩人之間的事情,要想聯絡,其實方便得很,比方說,劉徹也可以跑上林去找人,或者,派六兒去捎信什麼的,根本不用擺到明面兒上招人閒話。因此,朝上一干持重的老臣,對於韓嫣的低調還是很欣賞的——就算原本不欣賞,對比一干挽着袖子請就差直接說請他們下課然後自己上臺的熱血青年,如今也變成欣賞了。

只是韓嫣這份自在沒幾天,又一件大事來了——會獵上林!

作者有話要說:這章名字起得好像不太對的說,都沒有正面介紹一下這些人,不過,一旦介紹了,就又顯得囉嗦了,又要拖慢故事進度。苦惱。

集中解釋一下,在留言裡回覆會有看不到的或者不看回復的:

1、關於阿嬌,她其實不壞,就是被寵得太厲害,不懂人情事故,所以顯得很驕橫,很討厭。

2、關於阿嫣勸架。劉徹、阿嬌,從小到大,跟他們相熟的同齡人不多,相處得久了,有了類似的事情,當然就是阿嫣來勸了。

3、這文雖然耽美項,偶知道目前耽美的文字少得可憐,不過,套用魯迅先生作品裡的一句話“人首先必須活着,然後,愛情纔有所附着。”(大概是這個意思)。前面的文是鋪墊,鋪通了路,後面的事情纔好發展。不然,兩人一見鍾情、再現傾心。再下面,阿嫣該被賜毒酒了……

4、其實,這文的傳奇類色彩挺濃的,我第一次寫文,選類的時候也迷迷糊糊的,不過,大家看一下文案,其實,耽美沒有傳奇的濃……自拍,偶是剛寫文的新人菜鳥……

不知所云,下潛碼文……

插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