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北魏佛造像

第一百四十二章北魏佛造像

李老的屋子跟以前大戶人家的房子一樣,一共三間,除了中間的正廳用來招待客人之外,兩邊的廂房,一間用作書房,另外一間則是臥室。

幾人進門之後,便來到了李老的書房,這裡的空間不算太大,不過東西卻不少,除了靠牆擺放的書架上幾乎已經放滿的書籍之外。中間的書桌上也擺放着一些文房四寶。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靠窗的那張桌子,上面擺放着各種規格不同的放大鏡,以及一些李老調製好的試劑,平時李老鑑定古玩的時候一般都在這裡。

當李老小心的把手中的釋迦摩尼佛坐像放在桌子上,然後接過劉東手中的背光插上去之後,整個佛像立即變得更加威嚴生動了幾分。

“李老,這件佛造像的樣式怎麼跟我們常見的不太一樣啊?”看了幾次後,周斌不禁把自己心中的疑惑問了出來。

聞言之後,李老微微一笑,問道:“你是指的這座佛像的紋飾是吧?”

看着周斌點頭,李老便解釋說道:“你們應該知道,作爲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是起於印度,然後在東漢時期,才傳入中國。而且建立起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不過當時時局動盪,當時的一些佛像和佛經都沒有流傳下來。”

“因此,現在仍然能夠見到的佛像,最早的都是在南北朝時期,特別是北魏,這是佛教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發展高峰。北魏時期的佛造像藝術達到了前無古人的高峰!”

聽完李老的話,劉東和周斌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只要學過中國歷史的,自然對北魏崇佛和魏太武帝滅佛,這些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事件很是清楚。

“而在北魏早期的佛造像中,其造像形式受到印度笈多式佛像藝術的影響。面相方圓,但略瘦,額頭較寬,大眼橫長。.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對稱分佈,衣紋深刻線條隆起,緊貼於身上,表現軀體的健美。”

“但是在太平真君七年,也就是公元446年以後,魏太武帝發動了滅佛運動以後,佛教造像受到重創。直到六年之後,北魏文成帝即位之後,頒佈了復佛詔書之後,佛教造像才得以繼續發展。”

“而到了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金銅佛造像的製作工藝和表現形式已經臻於成熟,而這一時期的佛教造像形式也被稱爲‘太和式’。”

“其特點就是面相清瘦,臉型呈漢人特徵,額頭高寬,眉清目秀。肉髻較高,髮髻除磨光和淺水波式外,又出現了螺發,並且髮髻拳卷以右旋式居多。.大衣有通肩式和袒右肩式,但更流行的是南朝文人士大夫的褒衣博帶,衣下襬褶皺重疊,線條流暢細膩。身材比例協調,體態修長清瘦,給人飄逸灑脫之感。”

“所以說到了北魏後期,雖然佛像還是佛像,但更多的已經改變成漢家衣冠的造像形式。而佛陀也不再是方面大耳,而是清瘦的漢人長相。這是佛教本土化的一個顯著特徵。”

聽完李老的這一番講解之後,周斌也明白了北魏時期佛教造像的演變過程和其造像特點。

“李老你的意思是說,這尊銅鎏金釋迦摩尼佛坐像是北魏早期的佛像?”周斌忍不住問道。

不過李老聽完之後,卻並沒有點頭,“現在還不能確定,按照它外在的這些特點確實是北魏早期佛造像的特點。不過到底到不到代,還需要在做進一步的鑑定!”

聞言,周斌點了點頭。不過這時候,站在一邊的劉東卻突然問道:“李老,這尊佛造像怎麼看着這麼新啊?要知道北魏距離現在可是有一千五百多年了!”

當初就是因爲這個,楊尚才斷定這個佛造像並不是北魏時期的佛像,而是近現代的仿品,所以白白的把這尊價值連城的寶物,推到了劉東的手中。

而同樣劉東也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要不是他有芥子空間中的鑑定異能,說不定他也會嫌這尊佛像太新,也覺得是仿品。

所以這次聽到李老說完之後,便立即把自己心中的疑問問了出來。

聽完他的話,李老臉上不有帶着一絲回憶之色的說道:“小東,之前我也遇到了跟你一樣的疑問。甚至99%以上玩古玩的人都會遇到同樣的疑問,不過最終能夠有這個眼力,解開這個疑問的人卻沒有幾個,包括我也一樣!”

看着劉東眼中仍然顯得有些迷茫的眼神,老爺子繼續說道:“在古玩行內,特別是瓷器當中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官窯器如新’,意思是說最頂級的官窯瓷器精品,就像是新的一樣。還有一句詮釋得更爲清晰的話“舊器如新必是寶”!”

“很多傳世的官窯看上去跟新出窯爐似的,光亮如新。特別是在還未入門的外行人眼裡,它與新瓷沒有什麼區別,和高仿品放在一起,更是無法區分。”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傳世的官窯器自它誕生這一刻起就受到人們的寵愛,倍加呵護,或陳設在玻璃櫥內,或置放在錦盒中,偶爾開啓觀賞也是小心翼翼,故除了歲月的自然氧化形成的肥厚包漿外,與新器少有區別。這樣保存下來的官窯器纔是瓷中珍品,是寶貝!”

“但也恰恰是這些官窯佳器會不被人們看好,總以爲它是新的,晶亮的釉面,毫無瑕疵的器身,彷彿剛出窯爐似的亮麗。佳士得、蘇富比、邦翰斯等國際大拍公司上拍的中國曆代官窯瓷器大多屬這一類。只有極少量是殘破件。這又佐證了“舊器如新纔是寶”的觀念。很多人都說古陶瓷水深,難玩,上面說的現象也是個主要的原因。”

“往往正官窯佳器與頂級的高仿品只有一絲之差,稍一不慎就滑入高仿品的泥沼中,因而大多數人不敢碰精、尖、稀的頂級官窯佳器,寧求殘破舊的普品,如果沒有多年積累的鑑瓷經驗確難以區分。”

“再加上高科技手段的日新月異,高仿技術的不斷深化,那些本來尚有一定鑑賞眼力的“專家,行家”一旦脫離一段時間在市場的歷練,也免不掉會走眼。由此,迫使那些大拍公司更多地信傳承有序的路子,這實在不得已而爲之的辦法。”

“偶爾流傳下來的官窯佳器中也確有一部分舊氣明顯,傷痕累累,破損殘缺的,這往往是擁有者不識其珍,隨意放置使用造成的,而很多眼拙的人只認這些東西。主要是很少見到如新的官窯,更談不上上手了。偶而見到,當成新器擦肩而過。眼睛只停留在殘舊或滿身傷痕的普品上,越不出這個圈子。”

“爲什麼古玩圈子裡的人都說“專家不如行家,行家不如玩家,玩家不如藏家”。這就是強調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小東等你能夠跳出這個圈子,不人云亦云,真正能夠分清楚精品官窯器和高仿精品的時候,你的古玩鑑定水平也就真正的登堂入室了!”

聞聽此言,看着李老看向自己的眼神中包含的殷切和期待,劉東不由重重的點了點頭。

第六百六十二章 女沙皇沉船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開珠寶公司的打算第三十五章 玉石一條街第六百八十三章 克拉克帆船第六百九十二章 劉東的油畫第一百零八章 得償所願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蒙克遺作第六百九十三章 塵封的忘事(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雲霧茶和龍尾硯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資格第六百零八章 狡兔三窟第三百章 保險箱裡的珍寶第六百四十六章 嘉華旅行社第三十六章 賭石第四百八十五章 玉塞九竅第八百四十七章 伊基託斯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釉裡紅玉壺春瓶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狼、鷹、象、獅第八百九十六章 對決賭王(上)第六百五十三章 分店掌櫃人選第七百零六章 較量第六百四十七章 集團擴張第五百三十六章 暗中的交易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維根斯坦家族第七百二十五章 食人生番第一百一十六章 聚首太乙閣第二百五十四章 帝道之劍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接踵而至的壞消息第五百七十九章 身陷囹圄第七百三十章 曾經輝煌的文明遺蹟!第七百一十九章 震驚衆人的表現!第五百七十章 八億歐元的賭局(下)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那達慕大會(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翡翠王之間的賭鬥(完)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回國第四百二十六章 從黑暗中走出的老者第五十一章 莫名的愛戀第九百六十三章 青銅簋第三百五十九章 麻老爺子的過往第五百九十二章 曼德勒之旅(上)第六百零四章 塵封的忘事第九百九十六章 康居古國第四百三十九章 ‘國寶’清三代琺琅彩瓷第六百六十五章 範加爾勳爵的莊園第六百二十四章 三人合夥的小生意(感謝佳益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老朋友第三百二十六章 唐英‘轉心瓶’第一百三十八章 釋迦摩尼成道像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詭計第二百七十二章 初唐薛稷第九百五十四章 做客蔣家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詭計第六百五十三章 分店掌櫃人選第一百五十章 見到熟人第十八章 康熙琺琅鼻菸壺第一千零五十章 蛇羹第三百四十章 價值連城的寶石和珍木第四百一十四章 令人眼饞的豐厚藏品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一箭之仇第六百三十五章 目的達成九百零九章 再返邱家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結束和開始第四百九十五章 青銅重器‘雙龍尊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華爾街日報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雞鳴寺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樓掃貨(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合作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暗潮疊起第一百二十七章 離開第五百一十八章 國寶之一《元人秋獵圖》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弓、槍、刀、錘二百零二章 解跨與定計第二十九章 劉墉書稿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林玲第六百二十三章 灣鱷的價值(第一更,求推薦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弓、槍、刀、錘第七百四十四章 投資互聯網行業第四十章 一千五百萬第一百九十九章 私下裡的陰謀第一百五十一章 琢玉大師第四百三十二章 《張猛龍碑》拓片第四百九十九章 併購嘉華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併購談判第三百八十二章 ‘針聖’韓希孟第五百八十八章 豐厚收穫(上)第一百零七章 玉雕擺件第八百五十四章 荷李活道第九百三十四章 年會(四)第六十四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九百零二章 帝皇娛-樂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優尼科公司第五百六十三章 趁機撈好處第十四章 王薔的驚訝第八百五十九章 隋侯之珠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地組織第七百九十七章 第二場格鬥賽!第五百七十九章 身陷囹圄第四百二十一章 李老的震驚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仁寺洞第三百七十章 閻王洞的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