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誓枷鎖8

啪!

皇帝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拓跋璇是他一母同胞的親妹妹,從小最得父皇疼愛,與他更是感情甚篤,當年爲着兩國和睦遠嫁南唐,沒想到如今區區一小兒帝王,也敢蔑視他北魏下嫁的公主!

“皇妹……”皇帝捂着心口,“是李翊,李翊來了?他在哪兒?”既然他到現在都沒得到南唐的消息,想必左相知道的也不多,還不如直接從李翊口中聽來真實,因此他立刻就想見到李翊。

李顧見皇帝如此心痛,暗自慶幸,若是等治好李翊再帶他來見,恐怕璇璣公主早涼了,陛下肯定雷霆震怒,自己更是討不了好,實在沒想到,陛下與璇璣公主的感情深到這種地步,如此一來,那陸佳靈作爲投資,回報率就會更高。

皇帝吩咐道:“快,朕讓裴大福隨你去,把李翊接進宮來。”

李顧趕緊接話:“陛下容稟,現在李翊暫居臣的別苑,但他受傷頗重,前幾日又被裴公公拉進三皇子府,迫使他與陸佳靈成婚,又被丟去郊外破廟,淋了一夜的雨,身體狀態極其不好,依臣漏見,最好不要裴公公……還有最好召御醫同去……”

“什麼?”皇帝一時有些懵,他完全不明白裴大福爲什麼要拉李翊進三皇子府,還要迫使他與陸佳靈成婚,李顧的話讓他迷惑不已。

李顧便將前幾日三皇子府的事詳細解釋了一遍,裴大福今兒不是輪值太監,若是他在御書房聽到這番話,還不嚇暈過去,他又怎麼能想到,隨手撿來一個乞丐,竟然是皇帝的親侄兒。

這隻能歸咎於陰差陽錯,皇帝頹然坐倒,揉了揉太陽穴,他心裡第一個念頭,的確是讓李翊趕緊休了陸佳靈,但左相卻說,若不是陸佳靈認命,詳細詢問那乞丐的來歷,恐怕李翊就要感染髮燒死在那破廟。

想到裴大福把好不容易爬到三皇子府門外的李翊又丟回洛陽城外,皇帝立刻吩咐道:“來人,裴大福不知禮數,讓他去內務司領五十大板!”門外的小太監應是,趕緊跑去裴大福的居所,傳皇帝口諭。

皇帝猶不解氣,想到要不是陸佳靈犯下大錯,李翊也不至於被連累,就想再怎麼處罰她一下,然而左相的話不無道理,其實李翊一副乞丐形貌出現在三皇子府邸門外,就算不被裴大福丟出洛陽,三皇子也絕不會屈尊問一問他的來歷,最終李翊都是一個下場。

反倒是因爲陸佳靈的認命,李翊纔有機會上達天聽,通過李顧找到他的親舅舅。

皇帝翻來覆去的想,終於承認,在這件事上,陸佳靈有功無過,而前頭對她的侮辱懲罰也已足夠,實在沒必要再懲罰一次,於是下令:“好,既然如此,朕要獎賞她,讓陳敬年同你一起去,帶上御醫,把陸佳靈也帶回來。”

陳敬年是皇帝身邊的太監大總管,比裴大福地位高,差去接李翊更加合適,這樣可以讓所有皇親貴胄知道,皇帝重視李翊,而更重要的是,就是要讓這件事傳到南唐去,讓小皇帝知道皇子李翊在北魏,北魏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兵討伐,以此威懾讓他收斂一些,不要對璇璣公主不敬。

陳敬年伺候皇帝幾十年,自然明瞭其意,故而弄出個大排場,就差敲鑼打鼓,惹得滿京城議論紛紛。

無數雙眼睛伺機而動,有的傳消息去了南唐、西秦,也有人將消息傳遞到各處皇子府、公主府、相府,各級官員的宅邸等。

左相府內,李顧正妻李元氏正悠閒的在園子裡坐着品茶,兩頭仙鶴在池塘翩翩起舞,李玉洲的畫案安放在樹蔭下,她正聚精會神的描摹着那一對仙鶴。

李元氏心情舒暢,看着如花似玉的女兒,心中正在籌謀她的婚事,當今聖上年紀大了,不合適,大皇子拓跋曦書生意氣,有些軟弱,三皇子拓跋旭坐到了將軍位,卻有勇無謀,四皇子拓跋昭在邊關歷練,聽聞屢建奇功,或許與李玉洲匹配,但仍需要觀察,九皇子拓跋晊陰晴不定,不合適,十三皇子拓跋晧年紀尚小,十四皇子拓跋暙……

嚴嬤嬤在門上聽了小廝的稟告,匆忙進入後園,附在李元氏耳旁,將太監總管陳敬年大張旗鼓去懷德坊別苑迎接李翊與陸佳靈的消息詳細說了一遍,聽得李元氏又是詫異,又是震驚,竟一時不知該先問爲何去懷德坊別苑,還是先問李翊的事。

“夫人,相爺心軟,必然是憐惜恩人之女,才叫這小禍害住到懷德坊去。”

嚴嬤嬤其實也懷疑相爺的用心,李顧才四十出頭,生得面白無鬚,男生女相,俊俏的很,還風度翩翩,十分的招桃花,保不準那陸佳靈就有別的心思,這種事大戶人家多得很。但她是夫人的陪嫁,更希望夫人家庭和睦,因此違心開解。

夫人微微點頭,她也更願意相信是這個緣故,但李顧的德行她又何嘗不知,這些年家裡左一個妾室,右一個姨娘,加上死的、發賣的、送人的,林林總總也有四五十人,說李顧比皇帝風流都不爲過。

她也不想追究此事,捕風捉影,只能叫小人得志。

“那李翊是怎麼回事?”她更關心陸佳靈的未來,既然李翊是皇親,萬一陸佳靈得勢,恐怕不利於她們母女。

“聽聞是璇璣公主之子,”嚴嬤嬤將聽到的消息整理了一下,加上自己的分析見解,“依老奴看也不打緊,那日大小姐在三皇子府見了的,是個殘廢,治不好的。”

李元氏瞥了嚴嬤嬤一眼,扭頭去看李玉洲,這件事還是儘快讓她知道比較好,查缺補漏,免得後患無窮,“叫玉洲過來。”她要問問當日之事。

嚴嬤嬤趕忙過去請大小姐過來。

“母親。”李玉洲十分知書達理,即便是在同一個園子裡,幾步路就過來,也不忘行禮,“何事喚女兒過來?”嚴嬤嬤搬來一個凳子讓她坐,她卻偏要等待母親同意才肯坐下。

“坐。”李元氏十分滿意李玉洲的表現,她的母親老潁川郡王妃就說過,人既要戴一張假面具,就得時刻戴着,便是揹人也不能摘下,時間久了,面具就是其人的模樣,纔不易被人抓住把柄,因此她教育李玉洲,不管人前人後,知書達理四個字,就是李玉洲的另一個姓名,時刻不能或忘。

“你把那日三皇子府之事仔細說來,”李元氏看向她,“詳情。”意既讓她說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