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中國式的家長侯玄演

新春佳節,福州城內的百姓卻都躲在家中,不敢出門。

關於浙兵吃人的謠言傳的滿天飛,侯玄演手撕蒲城縣令更是被人渲染的有聲有色。傳聞真真假假,半真半假,有人親眼看見侯玄演身邊的兩個親兵,一個臉上一道駭人的疤痕,如同惡鬼再生;一個虎背熊腰,鐵塔一般魁梧就像古之惡來。百姓們遠遠看見,再加上聽到的可怕傳聞,已經嚇得魂飛魄散,只敢從門縫窗隙裡偷偷打量。

福州城中還有不少鄭家的親眷,鄭芝龍的幾房小妾,也在他的別院中戰戰兢兢。其中不包括鄭森的母親田川氏,此刻她正在安平城中,躲過了此劫。侯玄演下令將鄭氏親眷圈禁起來,每日供給粗茶淡飯,不許手下殺戮。

侯玄演的兵馬先是圍住了鄭芝龍的幾處別院,然後開始收編船塢、火器廠,還有處決鄭家的鐵桿心腹。

潛象營此刻終於浮出水面,在福州經營這麼久的趙元華,突然現身。侯玄演上次在揚州藉故將他降職,其實就是秘密派他來福州,畢竟這裡的一切都是當初他在黃櫻兒的府上打造的。

有了潛象營的情報,對福州的歸化變得簡單起來,什麼人是可以拉攏的,什麼人是鄭芝龍的心腹,他們清清楚楚。

福州的一處高樓內,室裡溫暖如春,雅緻的木屋以琉璃做屏風,屏風裡就是浴房,此刻正熱氣繚繞,蒸得琉璃上一片霧蒙。一個橢圓形的檜木大浴盆坐落在中間,侯玄演將溫熱的帕子覆在額頭上,雙臂擱在浴桶邊緣,全身放鬆,熱水滿滿浸過了胸口,一個月的疲憊一掃而空。

屏風外是個身材瘦削一臉精明的探子,正在彎腰抱拳,說着福州城內的風吹草動。他的聲音與身材極不協調,開口竟然是陰柔的尖細嗓子:“國公,鄭芝龍撤兵途中,已經被夏完淳將軍追擊,如今贛州的兵馬也出動了。被他丟在兩廣交界的土司們,有一部分已經喪失了領地的,選擇跟着他來福建。其他人在彭朝柱的帶領下,繼續負隅頑抗,夏完淳將軍來信說,西南平定指日可待。”

侯玄演拿掉臉上的帕子,笑道:“端哥兒太過自信了,西南那是千年頑疾,那能這麼快就解決。治大病需要有藥引,剿撫西南也不能全靠武力,需要慢慢調養,才得以萬無一失,避免遭其反噬。”

探子聽得頭頭是道,還以爲越國公要採取懷柔政策,誰知道接着就聽到侯玄演說道:“只可惜現在我們是偏安江南,當以北伐爲先,慢慢調養是萬全之策,卻不適用於現在。西南每逢國難就要出來鬧事,一被鎮壓就老實三天,若是我們北伐途中,他們再出來搗亂,就算沒有威脅,也覺得心煩。不如趁此機會,平定了此地,我才能高枕無憂。”

“國公的意思是?”

侯玄演一會說頑疾需要調養,一會又說不想徐徐圖之,把個探子搞得暈暈乎乎。

“大病在前,顧不上小節了,胳膊中毒就要壯士斷腕,派人告訴夏完淳,留下人馬助彭柱澤一舉廢黜西南土司,我要改土歸流,在整個西南安置流官。這個過程絕對不會是和和氣氣,大家坐到一塊,商量着解決的。不肯投降歸附朝廷的,格殺勿論,有一個不降就殺一個,有一族不降就滅一族。”

探子這才明白侯玄演的意思,轉身離去...

侯玄演嘩啦一聲站起身來,擦乾了身上的水漬,嘆道:“去年這個時候還喜滋滋地春咬呢,荊襄大戰一場,國運就此翻轉,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年...”

這一年的時間,自己的身體越發的健碩了,如今侯玄演身穿便衣走在街頭,恐怕像個軍漢勝過書生。

這時候外面突然一陣腳步聲,聽着木板咯吱咯吱的聲音,侯玄演就知道來的肯定是胡八萬,只有他才能把堅固的木屋,踩出這種效果。

“大帥,施琅在外面求見。”

侯玄演哦了一聲,隨即陷入了思考,施琅這個人在他印象中可不是個好人。這個人投降滿清之後,爲了給自己全家報仇,最後將臺灣打了下來,親手葬送了鄭氏一族在臺灣的統治。

但是此時的侯玄演,早就不敢再靠後世的歷史看人了,他更看重的是施琅能帶着從無到有的福建水師,打敗不可一世的鄭氏。

小樓下的施琅,更是緊張得不行,要知道樓上的人可是侯玄演,殺降欺詐的事屢見不鮮,他實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逃過此劫。站在樓下的客堂內,來回踱步的施琅,望着小樓上三步一個帶刀侍衛,不停地攢着手心。

侯玄演仔細一想,至少到現在爲止,施琅還沒有做出任何投敵的事來。鄭芝龍還沒有完全被平定,福建大部分的地方,仍然握在鄭氏手中。而且更要命的是,福建百姓的心不向着自己,在他們看來鄭芝龍纔是自己人。現在問題有了轉機,侯玄演自己雖然不是福建人,但是施琅卻是地地道道的福建晉江龍湖鎮衙口人。起用他來平定福建,和鄭氏角逐,應該會減小阻力吧。

“讓他上來。”侯玄演披好衣服,揚聲道。

wωw ▪ttka n ▪C〇

不一會,一陣輕慢的腳步聲傳來,聽得出上樓的人此刻心情很忐忑。

印象中的橫眉冷對沒有出現,笑裡藏刀也沒有出現,侯玄演很放鬆地接見了他。

“施將軍,請坐。”侯玄演一指下面的椅子,施琅抱拳道:“下官站着就行。”

侯玄演呵呵一笑:“施將軍深明大義,打開福州立了大功,我已經奏請朝廷爲你請功。”

施琅受寵若驚,侯玄演的態度讓他心下大定,侃侃而談如同面對自己的舊將,沒有絲毫的做派,很明顯越國公侯玄演沒有起殺心。一顆心放到肚子裡之後,施琅開始盤算起來,有了國公的請功,朝廷哪裡不允的道理。看來這一次,能討個官做做了。

鄭芝龍和侯玄演比最大的弱點,就是侯玄演從他手裡搶走了正統的大明皇帝。從那天起,兩個人便不是一個層面了,跟着鄭芝龍,就算是天大的功勞,也只能在福建一個省封賞,官職很快就到頭了。但是侯玄演手裡有整個朝廷,他一言甚至可以決定誰入閣,而且半壁江山都是他的地盤,他封的官就成了既有名又有實。

侯玄演盤着腿扶膝而坐,舉起茶杯說道:“施將軍,我們雖然拿下了福州,但是福建還有六個府在鄭芝龍父子手中,而且許多港口至今還不肯歸順,依你看來有什麼辦法,可以迅速平定福建?”

施琅一聽,這是要考較自己,必須回答的足夠出彩。他心底略感緊張,手心都沁汗了,沉吟片刻說道:“鄭氏父子有何恩於閩人?不過是開海最徹底而已。朝廷若是想收閩人之心,無他,開海即可。只要朝廷能夠做到鄭芝龍在福州做的,那麼他的優勢將蕩然無存,此舉非但可以擊敗鄭芝龍,更爲重要的是海上獲利豐厚,洋米番米無窮無盡,不但可以提供足夠的糧食,還可以充盈國庫,增加商稅。”

施琅說出這番話,其實是存了私心,想要爲自己的鄉親們,某一點福利。他怕侯玄演爲了對付鄭芝龍,封海禁運,那就相當於要了福建百姓的命了。誰都不想靠吃番薯苟活,福建土地貧瘠,若是禁海,真的只能靠種番薯才能活下去了。侯玄演就算爲了解救川蜀的饑荒,派人去試種推廣番薯,但是也沒有很上心,就是因爲這個東西只能充飢救命。

要是一個省大部分人,淪落到靠吃這個苟活,那麼體質將會大幅下降。

施琅受其家風影響,爲人正義感較強。史料記載其祖父“玉溪公性淳樸,樂善好施。明季之亂,常有浮屍漂泊海濱,公每見,輒捐貲,募衆率子弟往埋之……妣一品夫人許氏尤好施與賑窮困”,其父大宣“負志激昂,無卑瑣氣”,“以尚義持正、樂善好施,聲着鄉閭”。只是後來全家被鄭成功殺了,無路可走才選擇了降清報仇。畢竟在漢人心中,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侯玄演一聽,拍着大腿說道:“說得好,你果然是個有見識的人,跟老子不謀而合。”

在侯玄演聽來,施琅這番話鞭辟入裡,是少有的幾個把這個問題看得清楚明白的人。能在這個時代,沒有上帝視角的情況下,看得這麼清楚,足見施琅確實很有才華。

施琅也會做人,彎腰道:“下官是因爲久在福建,纔能有此判斷,國公久居廟堂之高,尚能看出端倪所在,真不愧是國公爺。”

“哈哈哈,你說的有道理,不過你能和我想的一樣,已經很不容易了。你覺得鄭芝龍下一步要做什麼,他敢來福州麼?”

施琅凝聲道:“鄭芝龍色厲內荏,見財起意,遇事而迷,他恐怕沒有膽子主動前來。能守住福建其他六個州,他心裡都沒底,我看此獠八成會出逃。”

“出逃?”侯玄演倒是沒有想到這個可能,疑惑道:“天下之大,他能逃到何處?難道要捨棄家業,從海上逃到北方,投奔滿清?”

施琅搖了搖頭,說道:“鄭芝龍靠海起家,肯定不會拋卻自己的老本,讓他棄海是萬萬不可能的。但是鄭芝龍早年經營東番島,在島上根基深厚,後來投奔朝廷才捨棄。崇禎元年,閩南遭大旱,饑民甚衆。鄭芝龍招納漳、泉災民數萬人,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海船把難民運到東番島墾荒定居。可以說島上的漢民,視他爲再生父母,紅毛番如今佔據東番島,這些人是鄭芝龍的手下敗將。天啓七年,鄭芝龍就曾經將紅毛番打得丟盔棄甲,如今他在福建經營這麼多年,實力大增,紅毛番更加不是他的對手。國公,我們一定要提防此人窮途末路,逃到東番島上去,繼續爲禍東南沿海。”

東番島就是臺灣島,此時還在荷蘭人手裡,但是施琅語氣中篤定,只要鄭芝龍想要,荷蘭人根本擋不住他。侯玄演不禁陷入沉思,真要是出現這種情況,這個鄭芝龍又將噁心自己一段時間。不過倒是也有好處,他逃到了臺灣島,就相當於退出了神州逐鹿的舞臺。解決了這個大刺頭,長江以南還真沒有敢不老實的人了,到時候興師北伐將再無後顧之憂。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果然很有道理。侯玄演斟酌再三,嘆了口氣說道:“我的水師被他封在吳淞江所,等閒奈何不得他,這廝若是真的想要退到東番,我們也只能徐徐圖之。”

其是侯玄演的松江水師也不弱了,但是侯玄演一向把他們看得太過寶貴了。稍有損失就緊張萬分地讓水師暫避,這種中國家長式的保護,讓松江水師從上到下十分憋屈的同時,也造成了松江水師很弱小的假象。其實侯玄演是關心則亂,集江浙之財力,供養兩年而成的水師,怎麼可能不堪一擊。剛剛佔據江浙的時候,侯玄演就勒緊了褲腰帶,省吃儉用。白花花的銀子,從蘇州官道,源源不斷地運抵松江府。張名振和姚一耀俱是一時豪傑,一個練兵一個種田,相得益彰。更有龔自方這個財神爺,源源不斷地提供不用上繳的經費。水師其實是人才濟濟,從硬件到軟件全部沒有問題。

施琅卻和侯玄演的視角不同,他當初率兵逼近松江,在吳淞被松江水師擋住,再難前進一步。他皺眉說道:“國公,松江水師戰力很是強悍,爲何一直守在吳淞江所,不肯出來迎敵?下官曾經和他們交過手,以他們的戰力,就算不能與鄭芝龍在海上一決雌雄,但也只是稍遜一籌。只要開出海來,鄭芝龍未必敢輕舉妄動的。”

侯玄演楞了一下,就像是個自以爲孩子很笨,但是卻被人一統猛誇的家長。心中既有惴惴不安的不信,也有着一絲絲的期盼和竊喜。

“我的水師,這麼厲害麼,你不會是在騙我吧?”

第三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二百二十七章 風雲際會第七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二百二十章 奔波第一百七十四章 莫名其妙地拿下了襄陽第五百八十五章 倭人的野望第一百八十九章 鐵骨錚錚老東林第四百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三百零五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要專權第五百零六章 賢者時間第一百九十五章 爲吾皇弔喪哭靈第五百零二章 立軍爲民第四百八十章 賞花第一百五十五章 某等願替胡八萬一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來自隊友的暴擊第九十一章 敵我營中,心境各不相同第二百一十八章 今日,你必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生來就是天子第四百六十六章 肉坦第五百零二章 立軍爲民第九十七章 炭烤野豬第一百二十七章 烈火營西征第二百二十五章 順王不順第二百三十九章 叛國資敵第三百一十九章 誘人的香料生意第四百零四章 黃種人共榮圈第一百六十六章 決戰荊襄(6)第二百零五章 樂極生悲,川蜀之痛第二百零三章 忠與不忠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不光打仗比他強第四百七十二章 造神第五百八十五章 倭人的野望第五十二章 三個小小斥候第一百六十五章 決戰荊襄(5)第三百六十七章 午時已到第三百零八章 北伐建築隊第四百六十九章 很厚道的侯玄演第二百七十七章 金陵鎖鑰清流關第一百一十三章 心情複雜的大木第十一章 夜襲第五十九章 天下可以沒有陳子龍,卻不能沒有侯玄演第三百七十四章 千秋偉業功已成第一百一十六章 將門有女第十六章 信侯爺,死光光第一百二十八章 陷武昌第三百九十四章 道士下山第九十章 百無一用的幾個書生第一百八十四章 陰魂不散李率泰第五章 出其不意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正的屠殺第三百四十三章 寸土必爭第四百二十五章 十七世紀最缺的是什麼,人才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驚一場第四百六十章 破天攜雨而來,聚起萬里波濤第七十六章 這一步之土,權當我已收復第二百一十八章 今日,你必死第三百五十六章 欲揚先抑(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五章 齊聚金陵第六百零六章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第一百九十四章 提兵進金陵第一百一十章 南下福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三千六百刀,活剮弒君者第三百六十二章 務實的侯玄演第三百五十章 豪門闊少侯傲天(第二更)第五百零一章 遠渡西洋第五百二十一章 賣人計劃第六十七章 一本正經第二百三十四章 真正的“毒”計第三百一十七章 滿清的援兵第六十一章 離間人心第八十九章 黑雲壓城第四百九十四章 這有何難第一百一十五章 迂腐文人,輕浮伶妓第四百三十六章 國運久長第五百一十一章 檢閱水師第十七章 逆流北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笑死人了第九十八章 自相蹈踏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麼大的功勞討個媳婦不過分吧第五百四十八章 搶陸渡河第二十三章 奪城第二百三十章 靈藥第一百八十八章 腌臢小人能有什麼手段第二百七十二章 你不能衝第四百七十三章 朝鮮第一百九十五章 爲吾皇弔喪哭靈第二百五十四章 碎壺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意第二百七十七章 金陵鎖鑰清流關第二百八十二章 圍城第二百七十九章 灰飛煙滅第三百零四章 看好了,這纔是軍隊第五百二十四章 狼煙四起第六百章 老子最酷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鮮之殤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正的屠殺第二百六十五章 嶺南官員換血第三百五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