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接班人

縱觀整個大華的歷史,天熙二年都算是平淡的一年,這一年沒有了捷報頻傳,也沒有在金陵的鬧市口斬首異族國王皇帝。

但是這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後世的史學家一致認爲,就是在天熙二年,華朝在全球確立了自己的絕對領先。

這一年第一艘迴轉式螺旋蒸汽機船正式下水,航行速度翻了三倍,往來於世界海域的商船中,華商佔了一半還多;

這一年爪哇的香料、西伯利亞的毛皮、江南的絲綢、中原的瓷器號稱世界上最賺錢的四大金山,被華朝壟斷;

這一年文化昌盛,百家爭鳴,各種學說爭奇鬥豔,名人書籍印刷成冊,翻譯成各種文字廣泛流傳;

這一年刀兵入庫,馬放南山,征戰已久的將士得以返回故鄉和家人團聚;

這一年華朝皇帝侯玄演,以非凡的魄力,大開國門,允許其他國家年輕人到華朝求學,學習漢家文化。

以往這是隻有日本和朝鮮纔有的特權,不知道多少人都向往着富庶繁華的華朝,和那美輪美奐的東方建築。

御花園內,侯玄演坐在湖心亭中,看着不遠處嬉戲玩耍的兩個公主。

皇太子侯應俊和他爹坐在一處,眼神中帶着幾分豔羨,一看就是想要和姐姐妹妹一塊玩耍。

身爲東宮太子,侯應俊很早就跟在侯玄演的身後,觀看父皇是怎麼處理朝政的。

在蘇州侯岐曾府上的那些日子,反倒成了他最自由最開心的時候,侯玄演轉頭一看,兒子小小的額頭上竟然都皺了起來,笑着摸了摸他的腦袋,道:“你纔多大,都有皺紋了?”

侯應俊小大人一般,嘆了口氣,奶聲奶氣地說道:“父皇,兒臣要是也是個公主就好了。”

侯玄演一陣頭大,可不能讓自己的兒子有了這種想法,一個太子要是沒有陽剛之氣,朝中還不亂了套。

老父親侯玄演有了這種想法,當真是如坐鍼氈,當即起身前往軍務閣。

皇帝雖然很久沒來,但是軍務閣的當差學士們也沒有很驚訝,畢竟這裡就是皇帝直接控制整個天下的中樞。

侯玄演進來之後,直入主題,說道:“朕近來偶有所思,太子年幼,生於國難之後,未逢建奴之亂。等到將來執掌國事,難免有所不足,朕決意在講武堂開設少年班,專收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將士子女,讓太子也進去好好學一學。這樣他才知道朕創業之艱。”

在場的官員一聽,耳朵都豎了起來,這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

尤其是家中有年紀相仿的小孩,若是送到太子身邊,就是名副其實的陪太子讀書。

等到將來太子繼承大統,這些人既是玩伴又是同窗,將來的仕途豈會不通暢。

就算自己的兒子年紀不合適,族中有合適的孩子,也可以過繼過來,用自己的功勞保他們耳鼻選取。

侯玄演接下來一句話,徹底打碎了大家的幻想。

“朕思量着,太子生活優渥,不知民間疾苦,若是讓他和勳戚將帥的孩子一道,還是於事無補。這樣好了,就從北伐老卒中選取,嘿嘿,那些弟兄跟着朕抗清受傷之後,領了賞錢回鄉的,有了孩子如今也應該和朕的兒子差不多年歲了。”

皇帝陛下一聲令下,邸報上率先登出,各地的衙門官吏公差也開始盤點自己的轄區有沒有北伐軍老卒。

當年北伐軍四營,二十多萬人,傷殘兵士無算。

這一統計不要緊,有二千多個適齡孩童,都是四歲到六歲男孩。

侯玄演看着戶部的上表,拍着桌子哈哈大笑道:“不錯,不愧是老子的兵,能打仗也能生娃。”

東暖閣的幾個大員不禁莞爾,馬士英問道:“陛下,這麼多孩子,該如何挑選?”

侯玄演乜視着他,剛想開罵,想到靈藥還在身旁,語氣一頓說道:“挑什麼挑,都是朕麾下老卒,只要是父輩退役回家後沒有作奸犯科的,全部收到講武堂。由朝廷出兵出車護送,運到金陵來,省的一個個在家慣成小魔王了。”

兩千個孩子,瞬間就把金陵講武堂新設的少年班填的滿滿當當,講武堂的官員和兵部一商量,乾脆直接按軍中規矩來,設置一營。

姜建勳把這個主意上報之後,侯玄演分外滿意,並且提筆御賜牌匾,上書:幼麟營。

要把自己的兒子送去當兵了,侯玄演當然得和孩他娘說一聲,處理完政事後侯玄演擺駕坤寧宮,興沖沖地去見黃櫻兒。

“幼麟營?當兵?”黃櫻兒一時有些接受不了,不過她全家都是兵窩裡出來的,對此也沒有太過牴觸。

黃櫻兒她父親是黃得功,從遼東小卒一步步拼殺到靖國公;她夫君是北伐軍督帥,一步步殺到了皇帝;她兒子現在也要去軍營了......

反倒是同在殿中的楊符錦,憂心道:“太子年幼,這時候就送去,會不會....”

侯玄演當即打斷道:“老子英雄兒好漢,他爹扔掉筆桿子,上馬就指揮萬千軍士,他也肯定是個天生的將才。”

黃櫻兒喜滋滋地說道:“嗯,有道理。”

楊符錦一看人家爹孃都這麼開心,自己就沒有必要再反對了。

太子入講武堂,這可是一件大事,第二天的早朝侯玄演把這件事一說,大殿上頓時炸開了鍋。

現在皇帝陛下子嗣不旺,就這麼一根獨苗苗,要是出了事那還得了,勢必會動搖國本。

侯玄演不爲所動,任由他們反對,一口咬定此事無須商議。

軍務閣的設立,讓皇帝的權力已經打到了頂峰,既然陛下一力贊同,百官也無可奈何,只能提出各種意見,力保太子的安全。並且敦促陛下廣納妃嬪,開枝散葉。侯玄演聽得鼻子不是鼻子,耳朵不是耳朵的,十分不自在。

饒是他臉皮奇厚,也不願意在這廟堂之上,討論自己的性生活。

侯玄演撇着嘴,不經意間瞥到老神在在的齊國公李好賢,見他嘴角似乎在忍笑...

“咳咳,朕這次爲北伐營老卒開恩,不招勳戚顯貴之後,但是念及齊國公的功勳非比尋常,特賜其長子李思鏞入幼麟營。”

第三百六十三章 動搖第一百五十七章 請願錢塘江邊第三百四十九章 兇名在外第四百八十四章 兩個小老弟第一百七十一章 除夕第四百零五章 利劍出鞘第三百八十二章 更進一步第二百三十三章 萬豬拱門第五十章 我還要主動出擊呢第五百二十九章 下詔第五百九十八章 六國同盟第二百九十六章 江浙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暗棋第六百零九章 江山壯麗(大結局)第四百四十七章 陳圓圓說我比你強第五百三十一章 一隻洋奴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也不讓你流血了第七十七章 烈火焚腥,一潰千里第五百八十三章 天朝上民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請戰!(第一更)第二百一十一 橫生枝節第二百三十七章 初現端倪第四百零五章 利劍出鞘第六十二章 水到渠成第一百三十章 朝堂如集市第四十七章 共取杭州第三百八十五章 讓利於民第三百四十三章 寸土必爭第二十二章 連環計第三百七十章 兩處戰場第二百六十六章 狼煙再起第五百四十九章 新的生財之道第四百零一章 一張科舉零分卷的誕生第三百六十七章 午時已到第二百九十八章 樂觀就完事了第八十四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百二十一章 酒樓第三百六十九章 誓殺吳三桂第七章 豈能獨活第一百七十七章 願爲督帥再死戰一次第二百四十七章 北事不忍聞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驚一場第四百七十七章 平等條約第五百五十一章 聖上想在這裡設一個總督府第五百八十章 蒸汽船和蒸汽車第二百四十五章 五月開恩科第五章 出其不意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個喜歡給人戴綠帽子的少爺悲慘的一天第三百六十七章 午時已到第三十二章 人才第二百八十四章 變通第九十八章 自相蹈踏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閣第五百零三章 小海建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追擊第三十二章 人才第二百五十五章 潤滑油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個喜歡給人戴綠帽子的少爺悲慘的一天第八十九章 黑雲壓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誘人的香料生意第二十六章 反覆第九十二章 總有那麼一羣漢兒,誓死不降第二百三十六章 半工業化州府第三百七十一章 伏筆第二百九十七章 河山大好第一百零二章 清洗第二百一十章 劫糧第五百零一章 遠渡西洋第一百九十一章 毒蛇吐信第二十二章 連環計第九十一章 敵我營中,心境各不相同第三百七十九章 閱兵授勳第五百四十六章 誤解第二百九十三章 退守淮安第六百零八章 歷史禁不得推敲第六百零三章 十年磨礪第二百四十章 挑燈夜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我跟我爹不熟第一百八十四章 陰魂不散李率泰第五百章 奉旨寫劉備第四百四十五章 子民第七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二百二十章 奔波第四百二十八章 點將徵遼第四百一十三章 戴着九旒冕招搖過市第一百零三章 人生三杯酒第一百九十五章 爲吾皇弔喪哭靈第五百三十章 又來?第三百一十章 中國式的家長侯玄演第五百五十五章 送你出宮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也不容易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這個賊業務比較大,想偷天第一百六十二章 決戰荊襄(2)第九十五章 血戰常州第五百七十三章 一國就得一致第二百五十章 有人罵你第二百五十章 有人罵你第九十章 百無一用的幾個書生第三百六十七章 午時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