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0174【君臣相得】

第179章 0174【君臣相得】

休息太晚,睡過頭了。

朱銘飛快穿衣洗漱,讓白勝牽馬候着,頭髮也沒怎麼梳,戴上一頂璞頭帽就走。

這種璞頭帽,並非朱銘做官之前戴的璞頭巾,而是摘掉了超長翅膀的宋代官帽。

也可以把翅膀朝天扭曲,那玩意兒叫朝天璞頭;還可以把翅膀往下交疊,那玩意兒叫交腳璞頭。

“哥哥,你還沒吃飯呢!”鄭元儀喊道。

朱銘翻身上馬:“路上隨便買點。”

鄭元儀帶着侍女追出來:“奴蒸了些包子。”

“多謝妹妹。”朱銘接過食盒,輕夾馬腹就出門了。

他一手提着食盒,一手拉着繮繩,腰間還懸着寶劍,以備可能出現的歹徒。

學校的事情不多,朱銘經常獨自上班,讓白勝自己在家做事。

如今還開了煤炭鋪子,白勝每天都會去店鋪轉轉。閒暇之餘,白勝也領着石彪,在東京城裡瞎轉悠,順便幫忙打聽一些市井消息。

比如最近就有童謠傳播:“打破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按照宋代官話,這句是押韻的。)

類似童謠,時常出現,蔡京對此毫無辦法。

蔡京上一次罷相的時候,也有童謠表示慶祝:“殺了穜蒿(童貫)割了菜(蔡京),吃了羔兒(高俅)荷葉(何執中)在。”

朱銘推測,這種童謠應該是自發形成的,多半出於底層勞動人民之手。

如果是讀書人所編造,肯定會編得更文雅些。

今天就跟開車上班一樣,交通擁堵時只能慢行,抓住空檔就趕緊加速。

好不容易抵達南郊校區,朱銘已經遲到一個半小時。他也懶得去辦公室,就牽着馬兒隨處溜達,以教導主任的身份,巡察各個教室是否正常授課。

上次季考,根據考試成績,朱銘在權責範圍之內,力保幾個好學生升班升等。

那些被蔡黨打壓的好學生,早就對朱銘感恩戴德,打心眼裡敬佩這位朱學正。

可惜,朱銘推薦陳東昇外舍上等,卻被同僚以品行不端而拒絕。陳東讀了好幾年太學,依舊還是個外舍下等生,氣得繼續當衆辱罵蔡京。

中午放學,陳東、朱鬆沒去吃飯,而是結伴來找朱銘。

“學正請看。”陳東獻寶似的拿出一本書。

此書新鮮出爐,還能聞到油墨味,封面上寫着四個大字:朱氏算經。

朱銘翻開一看,正是現代數學內容,而且還是雕版印刷的,宋徽宗的速度可真夠快。

“學校發的?”朱銘問道。

朱鬆點頭說:“不止太學發了此書,算學校那邊也有。聽張博士說,便連工部那邊,都發了好幾十本。”

陳東笑道:“太學的課程本來就多,此書一發,哀鴻遍野。算學老師還在自學,讓咱們好生預覽此書,一些廝混的學生大呼看不懂。”

朱鬆說道:“何止呢。算學先生知道俺們學過,還悄悄過來請教不明之處。”

朱銘把這本《朱氏算經》留下,點頭說:“你們吃飯去吧。”

二人告退,結伴去吃飯。

朱銘翻開數學課本,發現雕得很精美,不愧出自御用工匠之手。

昨晚跑去勾欄聽曲,卻讓朱銘更加有緊迫感。

皇帝對老爸的寵信,跟朱銘沒有太大關係。他得自己搞出一些狠活,既能有利於百姓,又可討得皇帝歡心,然後以更快的速度升官。

比如,改進活字印刷術。

北宋的活字印刷術,整套流程已經發展完善,但還有很多技術問題無法解決。真正的大發展,是在南宋和元代,一直到明中期才趨於成熟。

朱銘已經提前吃了午飯,他溜達着前往學校圖書館,把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借出來。

然後憑藉記憶,對照着書本,一筆一劃重現宋體字。

跟現代印刷的宋體略有不同,而是明清時候的宋體字,這類書籍朱銘讀過不少。並非他復古裝逼,而是爲了做視頻查資料,根本找不到現代版本,只能購買古書的影印版。

宋體字,是最適合印刷的!

它誕生於明代,嚴格來說該叫明體字。

連續好些天,朱銘都在“創造”宋體字。等他把字體搞出來,還要制定各色字號。

字號的用處極大,特別是科舉教材。經義正文與批註內容,是用不同字號印刷的,基本上每本書都要用到。

另外,確定字號,也是在統一印刷標準。

標點符號也要搞出來,明代的印刷書籍,就已經有原始標點,通常是小圓圈或小黑點,用來輔助斷句便於閱讀。

朱銘不想搞太複雜,只弄出逗號、句號、問號、頓號、冒號、感嘆號便可。

把這些都設計完了,再去研究鉛活字的配比,以及油墨材料的配方。

……

延福宮。

宋徽宗問道:“靈藥可已開始煉製?”

王仔昔回答:“臣召集了數十位外丹高士,正在商討煉藥配方。萬年靈芝乃神物,臣須慎而又慎,不可胡亂施爲。”

宋徽宗點頭說:“慎重是應該的,但也不能太慢。”

“臣謹記!”王仔昔說。

宋徽宗揮手道:“去吧,若是煉藥有成,朕必不吝賞賜。”

“謝陛下!”

王仔昔的真實目的,根本就不是煉藥,而是藉着煉藥之機,攜皇命而擴大自己的道教勢力。

這廝剛走,隨侍太監就快步而來:“官家,兩封密奏,皆來自西北。”

“可是又有捷報?”宋徽宗喜道,“快拿來!”

第一封密奏,是童貫發來的。

宋徽宗只掃了一眼,笑容就變成怒色。

密奏內容爲:劉仲武率數萬大軍,攻打臧底河城,傷亡近半,秦鳳第三將(秦鳳路第三軍團)全軍覆沒。童貫請斬劉仲武。

宋徽宗嘀咕道:“這個劉仲武,着實該死!”

強忍着怒火,他又拆閱第二封密奏,卻是高俅緊急發來的。

高俅在奏報裡說,劉仲武是被友軍坑了。劉仲武雖爲一路主將,但除了秦鳳路幾個軍團,其餘友軍都不怎麼聽話。攻城之時,友軍消極怠戰,被敵軍衝出城門擊潰。秦鳳路第三軍團遭到圍攻,浴血廝殺,死戰不退,最終全軍覆沒。

兩封密奏,內容完全相反。

宋徽宗搞不明白哪個是真,他想叫來樞密使鄭居中商量,卻又感覺鄭居中肯定幫着童貫說話。

思來想去,宋徽宗招來蔡京。

蔡京已有兩三個月,沒有獲得皇帝召見了。

他瞬間有了精氣神,仔細整理儀表,坐着馬車進宮問對。

宋徽宗安撫了幾句,拍出兩封密奏,問道:“依卿所見,孰真孰假。”

蔡京仔細看完,也不言真假,只說:“劉仲武身爲秦鳳路經略使,秦鳳第三將是他麾下主力之一。臨陣斬將,頗爲不祥。”

宋徽宗仔細思考,很快就明白過來。

劉仲武在前線大敗,損失最慘重的,卻是劉仲武自己的部隊,友軍傷亡反而可以忽略不計。

這恐怕真是被人坑了啊!

再聯想到童貫的密奏,童貫身爲全軍主帥,居然請斬一路主將。

可想而知,童貫和劉仲武的關係,已經惡劣到什麼程度。

至於高俅幫劉仲武說話,那是因爲關乎他自己的利益。

高俅率領的禁軍部隊,跟劉仲武編爲一路。劉仲武打了勝仗,高俅纔有戰功。劉仲武若被論罪,高俅這趟就白跑了,今後只能任由童貫拿捏。

這次對西夏作戰,不僅將帥不和,就連禁軍與禁軍之間,私底下也在內鬥不休。

宋徽宗仔細思量,童貫統率各路大軍,軍權實在大得嚇人。而高俅也是自己的心腹,必須用高俅來牽制童貫。

劉仲武須得保下來,保劉仲武就是保高俅。

宋徽宗當即下旨:“着令劉仲武,速速重整秦鳳第三將!”

蔡京面色平靜,心裡卻樂開了花。

自從鄭居中做了樞密使,童貫就不斷靠攏過去,與蔡京的關係愈發疏遠。

蔡京暗示皇帝保下劉仲武,可以趁機拉攏高俅,在軍事上跟鄭居中、童貫二人對抗。

君臣倆又討論一番戰事,蔡京還說起了戶部之事,拍胸脯保證前線糧草絕對沒問題。

宋徽宗不禁感慨,還是蔡京靠譜啊,鄭居中一黨太沒用了。

宋徽宗說:“西北戰事遇挫,不可傳出去。”

蔡京連忙說:“些許小挫,無傷大雅,再等些時日,必然有捷報進京。”

不管打沒打勝仗,都必須發來捷報,那關乎皇帝的面子。

蔡京被冷落了大半年,今天好不容易見皇帝,怎麼可能放過這次機會。他投其所好道:“官家,東京城內日漸擁塞,哪有豐亨豫大的樣子?須得增築城牆,擴大外城規模。”

宋徽宗果然高興,還吩咐說:“朕做端王之時,便不喜東京城牆,歪歪扭扭如同蚯蚓,哪有半點美觀樣子?新築城牆,務必建得筆直。”

蔡京說道:“國初之時,百廢待興,所以錢財不夠,城牆修得不甚美觀。而今海內富庶,自當把城牆修得筆直。”

增築東京城牆,既可掩飾對外戰爭失利,又能消解宋徽宗的心事。

東京城的外城牆,用史書上的原話來說,就是修得“迂曲縱斜”,時人“多病其不宜於觀美”。

早在宋神宗那會兒,修繕城牆時就想拉直,因爲各種情況而放棄。

宋徽宗就更不能忍,他把皇城重新規劃,各處都建得極爲漂亮。偏偏那外城牆,依舊彎來扭去,如此怎能配得上天朝國都的形象?

“增築城牆之事,便交給愛卿了。”宋徽宗說。

蔡京大喜:“臣定不負官家所託!”

他被冷落了許久,如今得到築城的差事,等於向外界釋放信息:老子又回來了,官家還是更寵信俺!

離開皇宮,蔡京立即叫來開封府尹:“官家有令,增築外城,你負責把城牆附近的民居拆了。”

盛章問道:“增築多大?”

蔡京說道:“彎曲不直的地方,通通拉直了,往外擴建便可。”

“下官明白。”盛章聰明得很,立即搞清楚啥情況。

皇帝大興土木,邊疆還在打仗,哪裡有錢增築城牆?

此次築城,真正目標是把城牆拉直。向內彎曲的部分,往外擴建即可,主體依舊是原來的城牆,工程量不大也不小。

盛章很快派人談拆遷之事,朝廷要增築城牆的消息,瞬間就傳遍整個東京,老百姓幾家歡喜幾家愁。

朱銘吐槽道:“官家牛逼,蔡相公也牛逼。”

“怎麼了?”朱國祥不太明白,“東京城確實擠得很,如果能擴大城區面積,對老百姓而言也是件好事。當然,前提是要把拆遷工作搞好。”

朱銘問道:“朱院長,伱可見過東京外城牆的模樣?”

朱國祥點頭說:“見到了,歪歪扭扭的,跟想象中的筆直大城不一樣。”

朱銘說道:“幾百年後,歐洲有一種棱堡,可以對敵人形成交叉火力,各個方向都沒有射擊死角。東京城雖然不是棱堡,但原理是類似的。東京外城,是柴榮和趙匡胤親自督建的,根據河道網絡,故意修得彎曲不直,保證守軍能在各個方向迎擊敵人。宋徽宗,想把城牆拉直!”

“你怎知道?”朱國祥問。

朱銘說道:“岳飛的孫子,在寫書時吐槽過。蔡京此次築城,大大削弱了開封的防禦力!”

朱國祥說:“要不去勸諫一下?”

“我纔不勸,平白惹那昏君生氣。”朱銘連連搖頭。

朱國祥問:“樞密院、工部和兵部,就沒人懂這些嗎?”

朱銘說道:“或許有人懂,但肯定沒人說。別高估北宋這些傢伙,早就爛得不行了。靖康年間,金兵和宋軍用投石車對轟。金兵的投石車在城下,宋軍的投石車在城上,以高打低,宋軍居然敗得毫無懸念。別人金兵的投石車,還是就地取材,在開封城外臨時製造的。這說明什麼?軍事科技荒廢啊!”

朱國祥道:“或許不是科技落後,而是制度腐敗導致。”

“管他呢,”朱銘說道,“我先改進活字印刷術,那昏君肯定喜歡,爭取早日升官外放吧。”

(本章完)

第550章 0545【做勸農官的前朝皇帝】第745章 0740【內鬥纔開始】(等待更新)第47章 0045【義氣值幾個錢?】第252章 0247【水旱地震輪着來】第230章 0225【蘇元老】第629章 0624【金國內部分裂】第68章 0065【小鳥保衛戰】第414章 0409【搶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第560章 0555【李寶又在發神經】第512章 0507【廢物再利用】第604章 0599【天文學社】第907章 0902【斯里蘭卡和南印度】第337章 0332【鼎革】(爲盟主鐵血旗隊長加第629章 0624【金國內部分裂】第88章 0083【王炸】第318章 0313【不法之徒朱院長】第128章 0123【黑話切口】(爲企鵝大佬加更第120章 0115【太監要來了】第324章 0319【童貫伐遼】第618章 0613【叛】第918章 0913【王子復國記】第659章 0654【劉豫的野望】第181章 0176【活字印刷】第782章 0777【經商奇才】第192章 0187【帝堯害民】第203章 0198【符籙與道士】第657章 0652【狼狽大撤軍】第46章 0044【祝主簿的謀劃】第430章 0425【真能得罪人】第396章 0391【蠢萌帝姬】第469章 0464【真結盟了】第755章 0750【強者雲集,批發天師】第576章 0571【治民與馭兵】第96章 0091【豐收】第737章 0732【鬼武者】第586章 0581【假幣案】第851章 0846【遷都準備】第277章 0272【最後一課】第395章 0390【締結和約】(爲企鵝大佬加更第63章 0060【孬兵智將】第541章 0536【求死衝鋒】第763章 0758【三堂會審】第226章 0221【楊志賣刀】第314章 0309【七星書院】第742章 0737【金銀島】第680章 0675【武人武學武廟】第213章 0208【觀星師朱院長】第754章 0749【朱皇帝要煉丹】第438章 0433【慰問百姓】第527章 0522【火器時代】第845章 0840【皆大歡喜】第137章 0132【沾滿鮮血的茶馬貿易】(爲企第713章 0708【夜襲】第771章 0766【人心惶惶】第151章 0146【倒數第一,也是第一】第892章 0887【本科與專科】第498章 0493【河北山東】第55章 0052【月夜匪來】第637章 0632【壓榨民力】第406章 0401【虛張聲勢,裡應外合】第44章 0042【媒婆來了】第350章 0345【趙遹的奇幻漂流】(爲企鵝大第387章 0382【軍中之戲】第194章 0189【立威】第510章 0505【大明就是文王與武王】第692章 0687【秦檜愛種菜】第436章 0431【施行仁政的蔡攸】第737章 0732【鬼武者】第189章 0184【家中來信】第161章 0156【還沒領工資,就被罰沒了】第251章 0246【殺民立威】第793章 0788【朱院長最後的功績】第296章 0291【老六】第425章 0420【還有豪俠部隊?】第190章 0185【盜賊遍地】第22章 0021【練劍】第534章 0529【雜牌騎兵全體換裝】第673章 0668【這世界應該講道理】第110章 0105【朱銘生氣的原因】第337章 0332【鼎革】(爲盟主鐵血旗隊長加第175章 0170【就是欺負人】第481章 0476【易安居士】第486章 0481【皇帝出逃】第181章 0176【活字印刷】第791章 0786【金國噩耗連連】第465章 0460【怨軍果然怨】第23章 0022【釣魚佬】第36章 0035【控水旱育秧】第667章 0662【還有義士】第633章 0628【趙楷的瀟灑日子】第515章 0510【民夫】第582章 0577【英才進京】第33章 0032【聚寶盆】第662章 0657【投名狀】第550章 0545【做勸農官的前朝皇帝】第871章 0866【醉生夢死的吳乞買】第200章 0195【押解州城】第614章 0609【仁至義盡】第890章 0885【沽名釣譽】第534章 0529【雜牌騎兵全體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