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0187【帝堯害民】

第192章 0187【帝堯害民】

古葵丘李莊,位於葵丘的東南側。

而在葵丘的西北側,還有一個五霸崗村。

兩村皆有千年歷史,真個就在世代拱衛葵丘(五霸崗)。

當晚在李濟家裡吃飯,還有幾個村老陪坐,大部分姓李,少部分姓劉。

估計是村中常有遊客來訪,他們已經習慣了,對旅遊接待這種事非常熟練。

翌日,朱銘還未起牀,村中便準備好香燭。

以私人身份,隨便祭拜一下即可,不能搞得太正規,特別是不能用牲,因爲涉及違制的問題。

不管是稱爲葵丘,還是叫做五霸崗,都能從名字得知其地形。

並非小土坡,而是大土坡!

隆起於地面的部分,方圓超過一公里。土坡上還住着村民,亦有許多農地,種着粟米、葵菜等莊稼。

李濟指着土坡上一塊界石:“過了此石,便是五霸崗村。俺們李莊,還有那五霸崗村,每年都會合祀葵丘。”

兩村的邊界地帶,有座壘起的土臺,臺下長滿草木,但還能辨出人工痕跡。

周圍還有幾塊石碑,多爲來此憑弔的名人所立,也有本縣撥款修繕會盟壇的碑刻。

焚香祭拜一番,李濟說道:“太守不妨留下墨寶。”

拱衛葵丘的兩個村,總是互相比拼,其中一個重要項目,就是比哪個村的名人墨寶更多。

朱銘登臨會盟壇,不由心生感慨,回頭看向李寶。

歷史上,金兵肆虐山東,李寶便是在此起兵抗金,還留下一首打油詩:昔日諸侯會此盟,壇高路遠望京城。靖康之恥埋壯志,葵丘點兵吹角鳴。

“拿筆來!”朱銘說道。

李濟親自研墨,他昨晚已經打聽清楚了,原來這位朱知州便是探花郎。

村中李、劉二姓,各派一人整理香案,紙筆便放在香案之上。

李濟把墨水研好,捧筆交給朱銘,只見其揮灑書就:“葵丘霸氣若虹霓,東略何緣遽不知。宰孔晉侯相遇處,齊桓已作在牀屍。”

“好詩!”

李濟讚歎道:“以往的儒生到此憑弔,詩詞皆寫會盟之事,唯獨朱太守,寫的是仁政與民心!”

李寶湊過來反覆閱讀,迷糊道:“哪裡在寫民心?哪裡又有仁政?”

李濟氣得一巴掌扇過去:“讓你讀史,讓你讀史。你生在葵丘,跟齊桓公相關的史書都不讀嗎?”

李寶捂着後腦勺,頗爲委屈的樣子。

見旁人也不明白這首詩,李濟解釋道:“宰孔便是周天子的太宰,他說晉獻公雖有山河之固、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卻對內不修仁政,對外不善邦交,必定失去人心而死。當年,晉獻公就死了。而齊桓公,也步了晉獻公後塵。齊桓公還在出殯,齊國就遭到宋國進攻。”

朱銘其實另有深意,他抄這首詩,是在罵宋徽宗。擅啓邊釁,不修仁政,大失人心,遲早身死而國滅。

朱銘拱手讚歎:“老先生熟讀經史,鄙人佩服之至。”

“老朽略通經史,太守謬讚了。”李濟捋鬍子微笑,心中特別得意。

別的史書,或許他不精通,但其生在葵丘,春秋歷史卻讀得滾瓜爛熟。

朱銘憑弔葵丘之後,又被帶去村子東南方,那裡有三官廟和白衣行宮。

三官廟,是堯舜禹的神祠。

白衣行宮,則是位面之子劉秀的行宮。當年劉秀兵敗至此,病得幾乎死去,卻受到村民款待,還在村裡養好了傷病,稱帝之後就在李莊建了行宮。

李莊有兩大姓,一個姓李,一個姓劉。

劉姓之人,便是爲劉秀看守行宮的官吏、士卒後代。他們已拱衛行宮上千年,雖然屢經戰亂,卻世代記得祖訓。

只不過,當年恢弘壯闊的皇帝行宮,如今只剩下幾間屋子,而且還是宋初重建的。

看着那些千年守護行宮的劉氏族人,再看向堯舜禹的神廟,朱銘心底某處似乎受到觸動。

他抿嘴微笑,擡頭望天,又眺望北方。

他似乎明白了,李寶爲啥堅持抗金。甚至在投靠岳飛之後,認爲岳飛按兵不動太窩囊,毅然帶着幾十個兄弟,潛伏回山東打游擊。手裡只有三千兩浙兵力,就敢跨海奔襲山東,主動進攻七萬敵軍!

朱銘心潮澎湃之際,李寶卻覺得沒啥意思。

什麼葵丘,什麼行宮,什麼三官祠,李寶從小就看膩了,覺得這些卵用都沒有。他小時候,甚至爬上三官祠的圍牆撒尿,被家中長輩給吊起來打。

李寶的注意力,都在聚寶盆身上。

在獲得朱銘許可之後,這廝立即牽馬回家,一臉傻笑着看馬兒配種。

三日之後,朱銘繼續趕路,隊伍裡多了個李寶。

前方是乘氏縣,也就是菏澤。

繼續往北,便是臨濮和雷澤。這兩個縣,都屬於朱銘的管轄範圍。

雷澤有雷神,是舜帝打漁地方。

縣城東邊,有堯王墓,傳說堯帝埋葬於此。

朱銘沒有驚動雷澤知縣,一路微服私訪探查民情,順便去憑弔雷澤湖遺蹟。這個湖泊,晚唐就已近乎乾涸,現在只剩幾處小湖,其餘都變成了村莊和農田。

又騎馬前往縣城東部的谷林山,這裡漫山遍野長滿苟樹,還有一條小河穿行。

還未進山,朱銘就看到大片廢棄房屋。

他好奇的前去查看,發現裡面還有很多石槽,以及其他的造紙設備,明顯是遭廢棄的造紙作坊。

而且廢棄很久了,許多處房屋已經坍塌。

朱銘去附近的村落討水喝,來到一處農家小院外,有個老婦正在院中曬衣服。

朱銘說道:“我是南方來的士子,到此拜祭堯陵,能否討口水喝?”

老婦見他們人數雖多,卻有女眷在,稍微放下戒備。但依舊不讓他們進院子,回茅草屋打來一瓢水,沉默着遞到籬笆牆外。

朱銘一邊喝水,一邊問道:“爲何那邊的造紙坊都廢棄了?”

老婦回答:“官府不準砍樹。”

朱銘有些明白:“因爲堯陵?”

老婦顯然不知堯舜:“說是山裡埋了個皇帝,不準再去砍樹,也不準進山放羊。山裡的農民,也被官府趕走,只留下五戶給皇帝守靈。這個樣子,已經幾十年了。俺剛嫁過來時,造紙作坊旺得很,人多得都成了市鎮。官府讓不準砍樹,那些造紙坊就不成,鎮子上的人也越來越少。”

堯陵搬去山西平陽祭祀,那是金元兩代的事情,原因是雷澤被黃河淹了。

宋代的堯陵,便在雷澤縣東。

朱銘問道:“這裡距離縣城不遠,而且樹林繁茂,連砍柴都不讓嗎?”

老婦說道:“不準砍柴,抓到了就打板子。”

又詢問幾句,朱銘交還水瓢,牽馬轉身離去。

鄭元儀問:“都已經到了,不進山給帝堯掃墓嗎?”

朱銘說道:“堯陵害民,不拜也罷。”

白勝忍不住吐槽:“這兩天,相公都在講帝堯是聖君。他老人家要是曉得這事,怕埋在地下也不安生。”

鄧春說道:“埋皇帝的地方,不讓砍樹造紙也就罷了,不準砍柴實在說不過去。”

“放羊也不讓呢,”李寶用嘲諷的語氣說,“俺們葵丘,就隨便種地放羊,哪來的恁多講究?俺們李莊的三官廟,裡面不但有堯帝,還有舜禹,不比這勞什子的堯陵差。俺小的時候,還在三官廟撒過尿呢。”

朱銘左思右想,說道:“去雷澤縣城,見一見本地知縣。”

兩個時辰後,朱銘來到縣衙外。

守衛縣衙大門的皁吏,執棍呵斥道:“縣衙重地,閒人免進。來者何人?”

朱銘說道:“濮州知州。”

“濮……”

皁吏嚇了一跳,這裡就是濮州轄地。朱銘至此,等於市長突擊視察縣政府。

但朱銘實在太年輕了,完全不像知州的樣子,皁吏麻着膽子問:“可有憑證?”

朱銘亮出官牌,問道:“還要看文書嗎?”

“不敢,上官快請進!”

一個皁吏帶着朱銘進去,另一個皁吏飛奔進縣衙通報。

不多時,縣衙雞飛狗跳,雷澤縣官吏陸陸續續趕來。

這裡官職臃腫,居然同時擁有知縣和縣令。

知縣叫曹元歸,進士出身。估計是沒有閒缺,這位老兄資歷又到了,於是被扔來雷澤縣過渡一下。

縣令叫王畋,也是進士出身,做了好些年州學校長。

雷澤縣雖然距離東京不算遠,但這兩位都沒啥背景,政治消息閉塞,竟然沒聽過朱銘的大名。

二人小心翼翼見禮,卻始終心存疑惑,害怕知州是假冒的。

朱銘乾脆拿出任命文書:“自己看吧。”

曹元歸雙手接過,只掃了一眼,便驚駭莫名,低聲說:“朝官。”

朝官?

王畋沒有再去看文書,而是身子一縮,憑空矮了三寸,變得卑躬屈膝起來。

這麼年輕的朝官知州,肯定是權貴子弟!

旁邊的主簿和一衆吏員,更是惶恐而好奇,偷偷打量朱銘的相貌。

王畋退後兩步,把主簿叫來身邊:“快去灑掃賓館,請太守的家眷住進去。備齊酒水,要最好的!”

“不必了,尋常飯食即可。”朱銘提醒道。

主簿領命離去,雖然知州說要尋常飯食,但他卻不敢真的這樣做啊。

朱銘被請進去坐下,直奔主題道:“我剛去了一趟堯陵。”

曹元歸連忙說:“自三年前,官家派駙馬祭祀堯陵之後,本縣有弓手常去谷林山巡邏。一旦發現有人樵採,決不輕饒,被杖責者二十餘人。”

這特麼還在邀功呢?

朱銘聽得氣不打一處來。

(有書友說南轅北轍在瞎走,可能是被途經東明縣誤導了。宋代的東明縣,跟後世的東明縣,方向和位置完全不同。)

(本章完)

第867章 0862【西遼擴張】第14章 0013【三字經】第606章 0601【楊再興】第57章 0054【威猛小老六】第431章 0426【夫君,且吃妾身一槍!】第891章 0886【花開洛陽】第608章 0603【混亂戰場】第687章 0682【太子也該享受享受】第590章 0585【稀奇古怪的科舉考題】第357章 0352【參禪禮佛】第564章 0559【趙佶參加農民軍】第642章 0637【都在備戰】第88章 0083【王炸】第462章 0457【大救星朱元帥】第204章 0199【激將借勢】第28章 0027【茶藝】第627章 0622【兇惡之兵】第626章 0621【老薛差點去美洲?】第41章 0039【八股文】第861章 0856【武人閣臣與尚書】第768章 0763【一省大員,開會被抓】第79章 0075【大明村】第758章 0753【塞爾柱來使】第646章 0641【郭藥師的覺悟】第863章 0858【宋史】第15章 0014【家鄉的兒歌】第69章 說一下這幾章的問題第772章 0767【俸祿 封邑調整】第254章 0249【趙逢吉】第222章 0217【蒸蒸日上】第250章 0245【道君皇帝和天父地母】第618章 0613【叛】第726章 0721【議和談判】第587章 0582【太子玩真的?】第493章 0488【東京城裡不缺官】(爲盟主可第130章 0125【有喜啦】第265章 0260【八千貫嫁妝已備好】第624章 0619【利國監】第801章 0796【成吉思汗他幹爺爺】第132章 0127【與科舉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第874章 0869【菩薩蠻入京】第751章 0746【寶鈔不夠分】第299章 0294【返回黎州】第70章 0066【思想工作】第735章 0730【等着抓俘虜做礦工】第178章 0173【勾欄聽曲】第433章 0428【顏值控】第681章 0676【讓呂家查呂家】第835章 0830【糧草保衛戰】第186章 0181【又見楊志】第281章 0276【宇文常】第91章 0086【私鹽販子】第121章 0116【拒絕徵辟】第304章 0299【太子闇弱】第836章 0831【亂打一通】第31章 0030【讀書少受欺負】第853章 0848【寶馬進京】第805章 0800【朱院長的桃花源】第296章 0291【老六】第370章 0365【大族投效與朝堂爭鬥】第297章 0292【孫秀才】第44章 0042【媒婆來了】第249章 0244【搗毀淫祠】第305章 0300【不能戴枷】第851章 0846【遷都準備】第29章 0028【論史】第416章 0411【誰談判不帶槍啊?】(爲盟主第196章 0191【陪知州耍耍】第696章 0691【朱皇帝要辦神童班】第43章 0041【種稻仙法】第537章 0532【刀劈鐵炮】第273章 0268【驚動蔡京】第902章 0897【留學生】第616章 0611【辰陽之戰】第8章 0008【張五】第840章 0835【不殺兀朮,休言議和】第388章 0383【俘虜的多種用途】第710章 0705【什麼時代了還單挑?】第737章 0732【鬼武者】第670章 0665【各自打算】第333章 0328【被迫下水】第68章 0065【小鳥保衛戰】第756章 0751【道家吐納術之吸氧派】第612章 0607【結營不出】第779章 0774【彎彎設縣構想】第657章 0652【狼狽大撤軍】第754章 0749【朱皇帝要煉丹】第8章 0008【張五】第799章 0794【我住長江頭】第618章 0613【叛】第423章 0418【野外決戰?】第124章 0119【未來可期】第382章 0377【火槍火炮】第404章 0399【鐘相建國大楚】第33章 0032【聚寶盆】第195章 0190【拿人】第166章 0161【造船尋仙】第143章 0138【林沖是楊志的小弟?】第322章 0317【韓世忠與梁紅玉】第562章 0557【大食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