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0358【觀政六】

褒城縣,高堰鄉。

這裡是山河堰的第二堰乾渠起始點,

如果把西縣境內的堰渠也算上,山河堰一共有三條主堰。

一隊又一隊農民,帶着工具往更上游走。

他們有些是地主送來的,地主攤派的錢糧上交,再負責送來佃戶爲役夫,這些役夫由官府統一給工錢。

有些則是自耕農,出不起錢或捨不得攤派,只能出人挖鑿山河堰,不拿工資但是要管飯。

在疏浚堰渠之前,得先修復褒水出山的三座攔河堰壩。

這三座堰壩,是爲了擡高水位,蓄水之後,引入三條幹渠分流灌溉。還得建造水量控制裝置,根據各條幹渠的灌溉量,按畝來分配下游引水量。

“想要灌溉整個漢中,三道攔河壩是不夠的,等一期水利完成,恐怕還要新增兩三道堰壩。”一個年輕人突然出現在工地。

符行中正在指揮調度聞言轉身:“閣下是?”

年輕人拱手說:“趙逢吉。”

被朱銘認定爲“水利95”的趙佺,受人舉薦做太常寺少卿,因給太子多說幾句好話,已被貶去宿州收酒稅。

而趙佺之子趙逢吉,則是考中了進士,初授昌元(榮昌)縣尉,被林沖、白祺帶兵給抓住。

趙逢吉在大明村住過幾天,跟白祺是認識的。

趙逢吉拿出腰牌:“承蒙朱相公看重,我現在是水利司的司副,協助符司正疏浚山河堰。家父曾在漢中做官,對山河堰也有些瞭解,並做了相應規劃。可惜百姓不信官府,沒有地主願意出工出錢。”

符行中搞不清楚這人什麼來頭,拱手道:“還請不吝賜教。”

趙逢吉說:“攔河堰壩,增至六座爲宜。乾渠臨江一側,還須增修兩道溢流堰,防止乾渠引水過多,對漢江下游土地灌溉不利,也可在洪災時向漢江泄洪。還要加設排泄瀝水的渡槽和涵洞。渠底鋪設石板或鵝卵石,作爲每年疏浚深度的標識。”

符行中一聽就知道來了行家,連忙道:“還請細說。”

趙逢吉帶着符行中,前往幾個關鍵處,現場進行分析解釋。

一番暢談之後,符行中佩服之至,開始講自己的各種規劃。

兩相結合,工程量大增,還得追加經費,工期也得往後拖。僅一期工程,就得修到明年秋天(農忙時節必須停工)。

趙逢吉從賊,比很多人都乾脆。

一來他爹已經被貶官,家裡也沒啥大員;二來他跟朱國祥認識,並且頗爲欽佩;三來可以立即參與山河堰修鑿。

朱銘在成都府路和梓州路,還抓到不少官員,有十三個進士官願意投靠。數量如此之多,當然是因爲打下蜀中,割據之勢已初步確立。

咱朱大將軍也不是什麼貨色都要,那十三個進士官當中,有五個名聲實在太臭,直接砍了拿去安撫民衆。剩下八人,趙逢吉被送到漢中,其餘都安排在蜀中做官。

趙逢吉坐在堰壩上,望着工地發呆,感覺世事真特麼離奇。

他的祖宗,是魏王趙廷美,也即趙匡胤、趙光義的四弟。因爲不滿趙光義繼位,暗中多有怨懟之言和小動作,被扣上圖謀不軌的帽子貶爲涪陵縣公,安置在房州不準亂跑,說白了就是遭到軟禁。

軟禁還不算,三十八歲壯年暴斃。

趙光義悲慼大哭之餘,又爆料四弟不是太后親生,而是奶媽耿氏所出,徹底摧毀趙廷美一脈的正統性。

趙廷美留下十個兒子,第五子趙德鈞又生十一個兒子……延續到趙佺、趙逢吉這兩代,已經不能算宗室了,不但是旁系,而且是庶出的庶出。

但趙逢吉終究流着趙宋的血脈,如今選擇從賊實在有夠扯淡。

趙逢吉突然自嘲發笑拍拍屁股上的灰塵,起身去協助符行中做事。

陳東也來到了工地,問一個正在搬運淤泥的役夫:“閣下家中田畝,可有清丈完畢?”

役夫說:“俺是劉員外家的佃戶,沒有啥田產。”

陳東又問:“可曾欠那劉員外錢糧?”

役夫說:“欠了不少。”

陳東再問:“可知減租減息令?”

“啥令?”役夫搖頭,“沒聽過。”

陳東立即掏出竹管筆,等他加了墨水,役夫已經挑着淤泥走遠。他疾步追上去:“敢問閣下,是哪個縣哪個鄉哪個裡哪個保哪個村的?”

役夫說:“褒城縣高堰鄉第二里第一保牛塘村,你問這些幹啥?”

陳東說道:“經略相公有減租減息令,以往欠地主的高利貸,按年息一分來還。已償還利息超過本錢的,不用再算利息,只還本錢就行。已償還利息超過兩倍本錢的,啥都不用再還。從明年起,新貸錢糧,年息不得超過兩分半……”

役夫直接把擔子放下,不可置信道:“還有這種好事?”

陳東說道:“此令已頒佈一個月,從明年元旦開始施行,但官府早就該告知百姓。你竟然沒有聽到絲毫風聲,必是有人故意隱瞞,我得好生記上一筆。明年元旦之後,那個劉員外若不減租減息,你就去褒城縣告官。若褒城縣不管,就去漢中府城告官,經略相公會爲伱做主。”

“俺肯定去,能少還恁多錢糧,拼了命也要告官!”役夫的雙眼在冒光。

陳東又問:“你這次來做工,可領得多少工錢與口糧?”

役夫說道:“每天兩頓,一頓乾的,一頓稀的,這活累人得很,也吃不怎飽。工錢每天30文說是幹完活再給。”

陳東懷疑有人剋扣糧食,立即去找符行中。

符行中卻說:“是我讓扣的,經略相公的錢糧,還未完全籌措。地主攤派的錢糧,也還有許多沒運到,只能暫時省着點吃。堰壩這邊我親自盯着,口糧與工錢肯定不會出錯。還有幾段主堰渠在疏浚,派了些官吏分段負責,閣下可以去那邊看看。”

陳東鬧了個烏龍,又去問其他役夫。

忙活大半天,終於有個自耕農說:“俺家總共典出六畝地,這回丈田只剩四畝,還剩兩畝找不見了,官府已另給了田契。”

陳東說道:“這種事情查不清楚,你可以去報官,能拿回一半田根(田骨)。其實丈田的時候,你就該給官差說,自動一人一半的。”

這屬於歷史遺留問題,朱國祥爲了快速方田,讓官吏快刀斬亂麻,查不清楚的直接一人一半。

大宋開國之初,也曾打算搞授田制,原則上所有土地都屬於朝廷。

但阻力太大,不可能成功。

於是已經收歸國有的土地,佃租給農民耕種,其餘私有土地發給田契。隨着時間推移,佃耕官田的農民,自動獲得永佃權。

而官田經常賜給文武百官,文武百官獲得所有權,但無法獲得使用權。這就出現第一批“一田二主”,在宋代叫做田根、田面,在明清兩朝叫田骨、田皮。

王安石爲了獲得變法啓動資金,大量出售官田的田根,“一田二主”全面私有化。

與此同時,許多擁有完整田產的地主,遇到困難想要籌措資金,卻又不願把田產徹底賣掉。於是,就出售田產的使用權,這種行爲叫做“典賣”。

典賣一般設有年限,擁有田產所有權的田根主,只要給得起錢,到期可強制贖回使用權。

而擁有使用權的田面主,如果原主不贖回,到期可優先購買所有權。

如果田根主拿不出錢,田面主也不想買,田根優先出售給親戚或左鄰右舍。親戚或左鄰右舍不買,其他人方能擁有購田資格。

田根和田面,不論期限,皆可轉賣。

給官府交稅,是田面主的義務,也就是土地使用者交稅。

簽訂典賣合約,必須在官府交過戶稅,否則打起官司來很難說得清。

發展到北宋末年,一塊地的田根和田面,早就不知轉手過多少次,完全就特麼是一團亂麻。所以纔有那麼多隱田逃稅,所以太監李彥能夠亂收租,因爲大部分田產都難確權。

朱國祥現在清查田畝,還得理清田根和田面。

對於那些歷史遺留問題,實在無法確權的土地,能拿出田契或合約的,那就一人分一半,或者乾脆多人平分。

而且規定,從明年元旦開始,此後的私契官府不認。田主在典賣使用權時,如果不到官府報備過戶,該處田產的賦稅依舊由田根主承擔,等於把田賣了自己還要繼續交稅,如此才能避免田冊與賦稅的管理混亂。

肯定有無數小民,由於信息不暢而被坑害,但這屬於陣痛,朱國祥是不會管的。

另外,田根、田面合一的田主,因爲擁有完整田產,交稅時按照正常田賦收取。只有田面的田主,要多交一筆“田產分離稅”,這是逼着田主擁有完整產權。

陳東對這役夫安慰一陣,心裡忍不住嘆息。

若非是造反,哪能理得清田畝?完全就是一筆糊塗賬!

只有真正掌握刀子,才能快刀斬亂麻。

王安石那會兒,是方田令的最後希望,因爲大量田根掌握在朝廷手中。

王安石把官府的田根賣掉,田根自由轉手之後,換成天王老子來都搞不明白。蔡京方田均稅是必然失敗的,就算基層官吏兢兢業業,也沒那個本事把隱田理順。

陳東突然覺得,只有造反纔是唯一出路。

(感謝行情步雨的盟主打賞O(∩_∩)O~)

第371章 0366【大理權臣的態度】第228章 0223【玻璃洞天】第101章 0096【搬家】第841章 0836【天日昭昭】第317章 0312【水性該講物理】第357章 0352【參禪禮佛】第189章 0184【家中來信】第435章 0430【你是我爹,我是你公】第287章 0282【奸黨中的泥石流】第467章第867章 0862【西遼擴張】第141章 0136【世道將亂】第709章 0704【震天雷】第755章 0750【強者雲集,批發天師】第487章 0482【東京之亂】第424章 4019【陣戰】第399章 0394【都來不及燒】第829章 0824【完顏宗翰提前發動】第689章 0684【錢不夠了就抓賭】第890章 0885【沽名釣譽】第523章 0518【西夏使節】第218章 0213【爲民請命】第872章 0867【完顏萍】第154章 0149【唱名賜宴】第799章 0794【我住長江頭】第662章 0657【投名狀】第24章 0023【白三郎】第701章 0696【朱皇帝有天書三卷】第221章 0216【今非昔比】第247章 0242【整頓治安】第614章 0609【仁至義盡】第825章 0820【那就決戰吧】第105章 0100【傳到皇帝耳朵裡了?】第601章 0596【首相自污】第503章 0498【第一次朝會】第722章 0717【西夏獻土?】第860章 0855【洛陽軍校】第221章 0216【今非昔比】第115章 0110【我爲天下之本】第207章 0202【一團亂麻】第29章 0028【論史】第761章 0756【桃花石汗】第271章 0266【講學洗腦】(爲企鵝大佬加更第866章 0861【全國人口不足九千萬】第242章 0237【施壓商賈】第728章 0723【金國百姓南奔】第258章 0253【郎情妾意與河東獅吼】第485章 0480【九妹出使】第892章 0887【本科與專科】第511章 0506【財政確權】第20章 0019【朱院長拒婚女兒國】第564章 0559【趙佶參加農民軍】第105章 0100【傳到皇帝耳朵裡了?】第89章 0084【兒咂,你今天太急了】第469章 0464【真結盟了】第354章 0349【困獸之鬥】第884章 0879【天子劍下,衆生平等】第115章 0110【我爲天下之本】第526章 0521【強攻和南軍司】第73章 0069【朱院長的科學種田】第829章 0824【完顏宗翰提前發動】第666章 0661【朱太子攻城】第27章 0026【出遊登山】第461章 0456【戰績輝煌與損失慘重】第164章 0159【升職加薪】第482章 0477【瓜是生的就催熟】第569章 0564【範氏起兵】第148章 0143【繁華東京的另一面】第434章 0429【月餅的故事】第421章 0416【老韓獻計】(爲盟主壓蓋加更第662章 0657【投名狀】第394章 0389【送送送】第81章 0077【聚寶盆討老婆】第263章 0258【準備鑄炮】第518章 0513【洪武元年】第432章 0427【折姐姐,請不要講H色】第122章 0117【敲詐勒索與濟養院】第117章 1112【炒茶是奢侈品】第173章 0168【賜官賜號賜宅賜錢賜車賜僕】第138章 0133【知行合一】第544章 0539【枯燥乏味的宰相生活】第332章 0327【主將殺副將】第454章 0449【郭藥師敗陣】第464章 0459【郭藥師的忠誠】第761章 0756【桃花石汗】第254章 0249【趙逢吉】第338章 0333【仙法】第291章 0286【關勝的首戰】第587章 0582【太子玩真的?】第165章 0160【不做正經人】第47章 0045【義氣值幾個錢?】第749章 0744【四川鐵錢問題】第519章 0514【白氏之興】第40章 0038【貫通三經與圖窮匕見】第246章 0241【石元公初顯手段】第535章 0530【李察哥的南北夾擊】第509章 0504【高太尉回京】第778章 0773【海盜來襲】第573章 0568【血染禪寺】第675章 0670【國庫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