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0781【朕要退位】

中國古代金融業不如西方,這純粹就屬於刻板印象。

先說異地匯兌業務,唐代叫飛錢,宋代叫便換,明清叫會票。也就是俗稱的票號、票莊。

具體說說朱氏父子的大明,民間金融系統延續自北宋。

在城市裡,銀鋪兼營存借款業務,同時也做金銀首飾生意。

比如李邦彥的父親,就是搞這玩意兒的,說起來是銀匠出身,其實人家屬於一方富豪。

在鄉鎮農村,則有錢米店、錢布店,可以搞錢、米、布兌換,也可以存款和借錢。

北宋在收取各種賦稅時,地方官吏故意坑害百姓,一會兒只收實物稅,一會兒又只收錢。例如夏糧徵收,今年突然只收絹布,明年或許就只收別的。

老百姓爲了應稅,就得去錢米店、錢布店兌換。

鄉鎮小店如果兌換不過來,哈哈,就得去縣城指定店鋪兌換,官吏和店家趁機聯手賺一筆。

而在商業發達的地區,存錢也是給利息的,不要以爲存錢都要收保管費!

另外還有當鋪,宋代叫做長生庫、質庫。

這玩意兒可老狠了,不僅能夠典當死物,還能典當牲畜、奴婢等活物。

並且,當鋪也兼營存款、放貸業務。

……

御前會議。

今天討論整頓全國金融行業。

閣部院重臣陸陸續續到來,喝茶聊天等着皇帝和太子駕到。

幾米長的會議桌空無一人,全在隔壁的休息室等待。

休息室爲兩間偏廳,既有桌椅板凳,也有沙發形狀的木榻。

“咦,這是何物?”

已升爲工部尚書的秦檜,摸着墊在榻上的布料,仔細品味觸感:“應是一種絲絨,卻似乎更厚實、軟膩、暖和。”

此言一出,重臣們都把目光投向椅子和榻牀,所有能坐的傢俱全都鋪了一層。

戶部尚書方孟卿說:“漳絨(天鵝絨)。”

衆人都去撫摸體驗,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越摸這玩意兒越喜歡。

閣臣趙佺問道:“哪裡能買到?價錢如何?”

方孟卿說:“產量稀少,價格昂貴。南方水汽重,尤其是廣東、福建,銅鏡都得罩上絨布鏡衣防潮。這兩年,江南棉花越種越多,有人把棉紗、棉布賣去福建。漳州產的絨布鏡衣最好,有漳州工匠見到棉紗之後,於是就突發奇想,用絲和棉來混紡絨布。”

“就做出了這種漳絨?”李含章問。

“不錯。”方孟卿點頭說。

天鵝絨的基本工藝很古老,中國這邊至少始於西漢,西方則始於更早的古埃及。

但工藝歸工藝,而產品歸產品。

中國一直到了元代,由於棉花變得常見,工匠們自然而然的,就把棉紗用在古老工藝上。

絲與棉相結合,真正的天鵝絨誕生了!

並且隨着大航海,中國的天鵝絨傳到歐洲。這玩意兒比絲綢還牛逼,歐洲那些國王的王冠,包括極盛時期的大英帝國王冠,都紛紛採用天鵝絨作爲基礎材料。

甚至連歐洲作家形容女子的肌膚,也經常是“天鵝絨一般光滑柔和”。

方孟卿說:“漳州知府把這種絨布送來,雖然官家不準地方進貢,但還是花錢買下了這批漳絨。一些是皇室出錢私用,一些是戶部出錢公用。官家還鼓勵漳州工匠,說可以多產這種絨布。”

衆人聽明白了,這種漳絨剛剛興起,產量着實非常稀少就算有錢都買不到。

柳瑊忍不住追問:“戶部是什麼價錢買的?”

方孟卿說:“一兩漳絨,二十貫錢。”

休息室裡都是當朝大佬,聽到這價錢也不禁咋舌。

所有布料,通常以“匹”爲單位。

一匹絹,大約兩三貫錢。

一匹綢,大約三四貫錢。

一匹綾,大約四五貫錢。

以上,皆爲正常零售價。

一匹上等蜀錦,則要一百多貫錢。

只有最極品的錦,纔會稱重量售賣,以“兩”作爲計算單位。

方孟卿說一兩漳絨二十貫,那麼大概就是二百多貫錢一匹。這東西賣得竟比上等蜀錦還貴!

當然,價錢肯定會降。

因爲工藝太古老了,並非啥獨家秘訣。

如此昂貴的價格,必然有人買去分析,只要屬於專業人士,很容易就知道是咋紡出來的。

產量提高,價格下跌,一直跌到比蜀錦便宜許多。

但天鵝絨還能繼續改良,可以增強其亮度,再織出各種圖案。頂級的天鵝絨,到時候也不比蜀錦便宜。

衆人坐在天鵝絨毯上,一邊撫摸絨布,一邊閒聊打趣。

“那些奸商,這回可慘得很啊。”李含章幸災樂禍。

蕭楚說道:“太子英明。王荊公想要打擊奸商,卻落得罷相下場。而太子卻是兵不血刃,只調來點軍布就把富商收拾得服服帖帖。有了東京交易所,只要朝廷緊盯着,今後他們還想壟斷就不容易了。”

這段時間的期貨風波把大臣們看得頭暈目眩。

腦子正常的官員,都沒有參與炒賣期貨。

他們堅信太子會出手,一旦跟風炒貨,稍不注意就血本無歸了。

雖然他們猜到了結局,但整個過程卻出乎意料。

太子沒有動用行政力量,只是在最高點砸單而已。甚至砸出的軍布貨單都不多,再引誘散戶拋單之後,太子的人就很快撤離,而市場布價還在慣性暴跌。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四兩撥千斤”。

王安石被搞下臺都沒解決的問題,稀裡糊塗就被太子給搞定了。

其中原因不難想明白,王安石面對的是一整個利益集團。而這些利益集團的核心,早就在改朝換代時打掉了,去年的大案更是掃清殘餘。

大臣們完全沒想到的是,太子在收尾的時候,居然順帶打擊高利貸,讓無數虧本散戶有了一個宣泄口。

“唉,老了,跟不上太子的步伐。”翟汝文不禁感慨。其實他不老,還沒滿六十歲,稱得上是年輕首相。

但包括翟汝文在內,諸多閣部院大臣們,確實感覺跟不上時代,似乎是在被皇帝和太子推着走。

首先是學術和觀念的革新,大量“雜學”被引入科舉,就連天文地理都對民間放開。

接着又是關稅改革、攤丁入畝、吏役改革、設立交易所……

一系列亂七八糟的新事物,衝擊得舊式官僚眼花繚亂。

要知道,當初宋徽宗在全國推廣算學校、醫學校,無數官員都大呼離譜。這些放在大明新朝,只不過是基本操作而已。

醫學校雖然沒有全面鋪開,但開封、洛陽、杭州、成都,已陸陸續續建起四所醫學院。接下來還打算在廣州、南昌、桂州、揚州等地設立。

醫學院的研究內容和學習課程,略懂醫術的翟汝文也去看過。

一個顯微鏡,就把翟汝文給震住了!

他親自觀察了肉眼不可見的小蟲子,回家之後喝水都覺得髒,從此嚴令家人不得再喝生水。

已經七十七歲的蕭楚,卻朗聲笑道:“今之華夏,可謂日新月異,老朽恨不得年輕二十歲。不爲別的,就想看看大明能變成什麼樣子。”

李含章說:“重現漢唐,超邁漢唐!”

“哈哈,然也!”蕭楚大笑。

蕭楚入閣以後,似乎沒幹啥大事兒。

但許多制度、法令、學術上的事情,其他閣臣如果拿不準,都會向蕭楚請教再決定。只要是蕭楚幫忙把關的內閣票擬,送到皇帝和太子那裡基本不會被打回來重做。

漸漸的,蕭楚更像是首相,翟汝文反而被壓住。

只不過蕭楚不攬權,這老頭兒無妻無子,自己又活不了多久,他攬權過來能幹啥?

“皇帝駕到!”

“太子駕到!”

……

父子倆一路閒聊着進來。

朱國祥說:“那些猶太人,打散之後應該能很快同化吧?”

“身上沒錢了,又是獨門獨戶,他們怎麼可能傳教?”朱銘說道:“猶太人最大的武器就是錢,再通過婚姻血緣來壯大族羣。像那個最有錢的猶太人李氏,這次抄家扔去幽州,得老實學種地才能活下來。就算特別能經營,二十年後頂多也就變成一個小地主。”

朱國祥說:“那就好。”

因爲身邊有太監,朱銘不便提及姓名:“得學學那位,咱明年就頒佈詔書,遠來異族不得同族結婚。逼着他們跟漢人通婚,兩三代之後全得漢化。”

“聽說廣東多黑奴。”朱國祥道。

朱銘說道:“我仔細問過,多數是南洋來的黑奴,而且全都是男的。就連最窮的漢家女,也不會嫁給黑奴,甚至不把他們當人看。前宋這一百多年,廣州還沒出現過土生黑奴。只要沒蔓延開來,朝廷不用去管。”

父子倆來到議政廳,閣部院重臣已站在會議桌旁,齊刷刷對他們作揖行禮。

朱國祥坐下說道:“今日的會議,由太子主持。”

衆臣聞言,都生出想法。

因爲最近皇帝越來越不管事了,啥都交給太子處理,今天甚至讓太子主持御前會議。

大明的御前會議,其實就是唐宋的小朝會。

朱銘也不客氣,說一些開場白,很快就進入正題:“接下來,要順勢整頓全國金融行業,也就是典當、匯兌、存錢、放貸、兌換等相關生意。不僅是在開封,全國都要整頓。”

“第一,奴僕的僱傭契書,不準用於抵押與典當。人是人,不是貨物!”

“第二,最高借貸利率,以《大明律》爲準。”

“第三,允許私商承辦鈔鋪(紙幣兌換)。”

“第四,在六大市舶司所在地,以及江陵、江州(九江)、揚州三地,嘗試發行大明寶鈔。不強迫商人來認購,一切全憑自願,大宗交易他們肯定用寶鈔更方便。”

古代社會,再怎麼規範金融業,也就只能做到這些了。

像存款準備金什麼的,根本沒法收取。

官吏能借此把相關店鋪搞破產,小老百姓就更沒有存錢、借錢的地方。

而且也沒必要收取保證金,百姓願意去存錢的店鋪,必然在當地實力雄厚、信譽極佳。

至於允許私商承辦鈔鋪,是爲了推廣大明寶鈔,同時方便商民的經濟生活。

鈔鋪早在北宋初年就存在,店內存放着大量紙幣。

有商人要外出做生意,或者百姓要出遠門,金屬貨幣不易攜帶,於是就拿着金屬貨幣到鈔鋪兌換紙幣。鈔鋪一般會收取3%的手續費。

只不過隨着紙幣崩潰,那些鈔鋪全都關門了。

大明朝廷用於發行兌換紙幣的寶泉局,不可能在每座城市都設立,因此就可以藉助私營鈔鋪來解決。

即朝廷在需要發行紙幣的省份,選兩三個大城市設立寶泉局。

其餘的小城市,則有私商開辦鈔鋪。

私商前往寶泉局認購紙幣,再拿回自己的小城市,幫着朝廷搞紙幣發行和兌換。

“誰有異議或者補充?”朱銘問道。

今年入閣的張叔夜說:“可在長安、太原和真定也發行寶鈔,方便商賈們開中輸邊,軍用物資運起來更方便,以節省軍資運往邊疆的成本。今後就算開中制崩潰了,只要大明寶鈔還能用,商賈也會願意繼續爲朝廷輸邊。”

錢琛說道:“張相公所言極是。我的建議是五年之內,在每個省的省府都發行寶鈔。根據四川和漢中商賈的反饋,他們非常喜歡使用寶鈔,一再請求朝廷增大發行量。四川商賈如此,其他省的商賈也能接受。”

事實上,四川那些商賈,是把大明寶鈔當匯票使用。

而且相比普通匯票大明寶鈔不用再承擔異地兌現的手續費,甚至還能在異地直接用來交稅。不但方便買賣,還可節省成本。

就拿李邦彥搬去杭州來舉例,十萬貫京城匯票在杭州兌現,手續費就收了李邦彥一千貫。按理說1%的手續費不高,但架不住匯兌的錢財多啊。

如果朝廷在東京和杭州都設立寶泉局,由於寶泉局不收手續費,李邦彥就能省下這一千貫錢。

同樣的,設立寶泉局的城市越多,私人鈔鋪的手續費也會隨之降低。

以前鈔鋪兌換貨幣收3%,隨着競爭激烈,會漸漸降到2%、1%,甚至是變得更少。鈔鋪和客戶之間,必然根據各自的成本和收益,達成一種微妙的市場平衡。

張叔夜和錢琛各自提出建議之後,其餘閣部院大臣都沒再說話。

見正事結束,朱國祥突然來一句:“朕打算退位做太上皇。”

重臣們聞言一驚,全都瞠目結舌。

雖然知道皇帝在放權太子,卻沒料到直接退位啊!

第875章 0870【傷風敗俗】第720章 0715【誰是獵物?】第363章 0358【觀政六】第377章 0372【奇襲變陣戰】第835章 0830【糧草保衛戰】第267章 0262【試炮】第395章 0390【締結和約】(爲企鵝大佬加更第644章 0639【耶律大石再度出手】第269章 0264【互相試探】第149章 0144【元宵前夜】第404章 0399【鐘相建國大楚】第340章 0335【險寨難攻】第625章 0620【尋仙使回來了】第537章 0532【刀劈鐵炮】第876章 0871【秦檜雄風振奮】第731章 0726【出海出海】第136章 0131【古代也有硬筆】第588章 0583【形同謀反】第109章 0104【莫名其妙的衝突】第284章 0279【蠻夷信息】第169章 0164【扣押欽差太監】第455章 0450【誰輸誰贏?】第168章 0163【元璋公】第902章 0897【留學生】第612章 0607【結營不出】第247章 0242【整頓治安】第747章 0742【白三郎回京】(等待更新)第472章 0467【西夏攪局】第651章 0646【槍劍弓複合疊陣】第584章 0579【閣臣變動】第466章 0461【金人撤兵】第444章 0439【三個打成一個】第667章 0662【還有義士】第353章 0348【神奇的主戰場】(爲盟主EBIT第113章 0108【真大道與真性情】第88章 0083【王炸】第795章 0790【德政】第740章 0735【菩薩太子】第595章 0590【朱院長的瓊林打油詩】第870章 0865【國際大戰略】第86章 0081【都閃開,我要裝逼了】第4章 0004【可能是宋】第139章 0134【道中講學】第205章 0200【火孩兒】第482章 0477【瓜是生的就催熟】第790章 0785【你獲得了宣戰理由:外交侮辱第701章 0696【朱皇帝有天書三卷】第446章 0441【葛勝仲的新差事】第419章 0414【小李廣花榮】第852章 0847【白勝回大明鄉】第264章 0259【狀元王爺】第654章 0649【夜叉之真名】第874章 0869【菩薩蠻入京】第430章 0425【真能得罪人】第259章 0254【索地要人】第259章 0254【索地要人】第461章 0456【戰績輝煌與損失慘重】第8章 0008【張五】第454章 0449【郭藥師敗陣】第796章 0791【皇位交接】第243章 0238【錢琛南行】第713章 0708【夜襲】第315章 0310【兩腳踢翻塵世路】第326章 0321【鐘相楊幺】第845章 0840【皆大歡喜】第773章 0768【火樹銀花不夜天】第162章 0157【避諱與罷市】第76章 0072【站在布隆後面】第727章 0722【完顏宗望暴斃】第860章 0855【洛陽軍校】第532章 0527【大人,時代變了】第28章 0027【茶藝】第777章 0772【臺北臣服】第181章 0176【活字印刷】第660章 0655【孤注一擲】第613章 0608【招降納叛】第834章 0829【朱皇帝喝馬奶能喝一桶】第560章 0555【李寶又在發神經】第110章 0105【朱銘生氣的原因】第48章 0046【火併】第192章 0187【帝堯害民】第193章 0188【貪官也想進步】第136章 0131【古代也有硬筆】第317章 0312【水性該講物理】第51章 0049【過猶不及】第416章 0411【誰談判不帶槍啊?】(爲盟主第3章 0003【快滑鏟它!】第554章 0549【開封醫學院】第563章 0558【樑師成的結局】第528章 0523【河西大門即將敞開】第590章 0585【稀奇古怪的科舉考題】第298章 0293【會盟諸蠻】(爲盟主古劍山加第242章 0237【施壓商賈】第5章 0005【茶留人去】第849章 0844【奇葩年號】第122章 0117【敲詐勒索與濟養院】第378章 0373【都是老油子】第186章 0181【又見楊志】第472章 0467【西夏攪局】第427章 0422【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