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0851【聚寶盆的曾曾曾孫】

一隻船隊逆洛水而來,在外城西南角停靠。

很快,一匹匹挽馬、驢子、騾子被牽下船,批發給洛陽本地的商賈。

這些牲口,來自幽燕地區。

那裡遭受饑荒、戰亂、天災十餘年,雖然被搞得地廣人稀,但也有一個便利之處——可以放牧!

金國割讓幽燕的當年,大明朝廷就頒佈政令:幽燕各府縣的無人耕種土地,當地百姓可以申請放養牲畜。土地所有權依舊歸屬官府,使用權暫時免費轉讓給百姓,但每隔三年就要重新登記一次。同時,官府提供低息貸款,百姓可憑戶籍冊進行借貸,專用於購買馬、驢、羊等牲畜。

此令一出,各族百姓積極響應。

即便是從南方遷徙過去的漢民,也都貸款購買驢和羊。農忙時耕種土地,農閒時放養牲畜,開荒種的豆子做精料。

而那些懂得養馬的金國投誠部衆,更是家家戶戶養馬。雖然上品良駒的數量很少,但可用來裝備輕騎兵的戰馬卻多,至於能夠拉車、拉犁的挽馬就更多。

如今,已然初見成效。

河北地區的馬驢價格暴跌,繼而有商人看到機會,購買幽燕馬驢運去開封。而開封的商賈,又購買馬驢在中原散貨,甚至直接運到剛成爲首都的洛陽。

這些牲畜一進京,立即引起洛陽轟動。

許多不缺錢花的年輕人,紛紛前往馬市,詢問馬匹的價格。

“這馬能在民間售賣了?”一個青年問道。

他名叫呂好經,是洛陽呂氏拆分遷徙之後,少數還能留在此地的族人。

雖然房產、店鋪、土地被官府收走大半,但藏在地窖裡的浮財卻允許保留。

馬販子解釋道:“小相公儘管買,這金國都滅了,草原也歸順朝廷,大明哪還會缺戰馬?”

馬販子又拍拍呂好經看中的那匹馬:“這匹馬駒一歲半,要是放在前朝,都可以做戰馬用了。前幾年朝廷管控,民間想買都買不到,現在卻是敞開了賣。小相公如果看不上,我再給外地馬商訂購,讓他們下次運更好的馬來。”

“還能買更好的?”呂好經眼前一亮。

馬販子說:“那得等明年,小相公給五貫錢訂金即可。”

“那就先買這匹,多少錢?”呂好經問道。

馬販子說:“二十貫。”

“着實便宜。”呂好經高興道,直接一口氣挑了兩匹。

這樣的好馬,以前至少要二十五貫,遇到邊境局勢緊張甚至要三十貫。

讓僕人牽馬回家,呂好經的心情極爲舒爽。

朝廷遷都到洛陽,已經選定一塊體育場,地址就在龍門石窟的西北方。專用於舉辦蹴鞠、馬球等比賽,平時也向老百姓開放,交了門票就可以進去耍。

聽說大明天子喜歡馬球,呂好經早就開始練習了。

如今購得兩匹好馬,簡直如虎添翼,他打算哪天在皇帝面前露一手。

天駟監馬場也已遷過來,地址則選在萬安山北麓。

那裡是唐時洛陽最大的養馬場,並且緊挨着洛陽規模最大的園林。

園林被朱銘恢復古稱叫“東溪園”,這在北宋時期就是皇家園林。今後的大明皇室,夏天可以搬去東溪園避暑,還能在附近的天駟監馬場騎馬,或者直接去萬安山秋季狩獵。

至於開封西北郊的天駟監馬場,依舊保留着三分之二,拿出三分之一賣給附近農戶。

幽州也有官方馬場,一直在培養馬種。

今年幽燕百姓購養的一歲馬駒,很多都是官方馬場淘汰的——雜交出來不滿意。

卻說有錢人買馬,普通百姓卻來買驢。

呂好經牽着馬兒還沒走遠,就聞風趕來許多市民和農民。

“這驢子怎賣的?”

“六貫。”

“那隻呢?”

“十二貫,好驢。那匹更貴,要十五貫。”

“騾子又怎賣的?”

“這是馬騾。二十貫……”

騾子,非常值錢!

中國從唐宋時期,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前,騾子始終比挽馬、馱馬要貴得多。

尤其是“馬騾”。

因爲“馬騾”對老百姓而言優點太多,它繼承了馬媽媽的體型、靈活性和奔跑能力,又繼承驢爸爸的負重能力和疾病抵抗力。還性格溫順,而且不挑食。

南宋時期有個非常離譜的記載,黃州一匹幼年馬騾,直接抵價一百貫——只略低於當時的邊軍戰馬價格(南宋通貨膨脹嚴重,而且戰馬特別貴)。

也就是說,別看大明的騾拉戰車似乎很土。

就軍費成本而論,跟全部使用普通戰馬拖拽沒啥區別。

“官家出宮了,快去看啊!”

正在購買驢和騾的洛陽百姓,紛紛終止交易跑去看皇帝。

如果被開封市民知道,肯定嘲笑他們是土包子。

卻見朱雀大街兩側,已經擠滿了百姓。附近的街道和店鋪全空了,就連掌櫃、夥計都不再守店,擠進人羣當中墊腳眺望。

這是遷都之後,皇帝第一次正式出宮。

“萬歲!” “官家,官家……”

人們瘋狂招手歡呼,對皇帝表達發自內心的喜愛。平定亂世、減低稅負只是一方面,還有朝廷遷都之後,洛陽百姓更容易賺錢了。

工資跟着房價一起漲,基本消費品價格卻只略有上漲。

這是準備做得很足,提前調來大量物資,而且還約談了洛陽商賈。

呂好經讓僕人牽一匹馬,自己跨上另一匹,把皇室隊伍看得清清楚楚。他對被擋住視線的僕人說:“官家騎着駿馬,端的威風凜凜。後面幾輛馬車,定是用漳絨做車廂布,遠遠看着能映射日光!”

“退後,退後,不要往前擠!”

護駕的侍衛如臨大敵,橫着長槍擋在兩側,生怕有人趁亂行刺。

折騰半天,總算順利出城。

繼而折道一路向東,在龍門石窟以北七八里,踏着石橋過伊水直奔東溪園。

早在唐代,這裡就是洛陽最大的園林,北宋時期又變成皇家園林。現在成了大明皇室的避暑地,朱銘打算帶全家來熟悉熟悉。

順便,看看那裡剛運來沒幾天的良駒。

陪妻妾兒女們,進園子耍了一陣,朱銘就騎馬前往附近的天駟監新馬場。

得知皇帝要來巡視,太僕寺卿徐俯,昨天就出城做準備。

徐俯是黃庭堅的外甥,歷史上張邦昌僭位稱帝,他不願屈身僞朝就辭官了。又聽說有官員避諱張邦昌,把自己的名字都改了,徐俯直接將身邊婢女改名叫“昌奴”。

只要家裡有客來訪,他便大喊“昌奴”接客。

張邦昌得知此事,也不敢做什麼……

“陛下,這些都是去年夏天以來誕下的馬駒。”徐俯指着幾匹小馬說道。

朱銘去年在遼東打仗,今年初回來也忙,一直沒空去天駟監看看。

徐俯其實不懂養馬,自有養馬官來介紹。

“陛下,這匹馬駒才八個月,肩高已經超過四尺。”養馬官李貴說。

朱銘眼前一亮:“是汗血寶馬的後代?”

李貴拱手:“正是。”

這裡所言汗血寶馬,是來自費爾幹納盆地的大宛馬。

如今的費爾幹納盆地,大部分被東喀喇汗國佔據,只有一丟丟屬於西喀喇汗國。

上次塞爾柱使者,從東喀喇汗國而來,就進獻好多匹大宛馬做禮物。

可惜,公馬全是閹割過的,只有兩匹母馬能拿來配種。

李貴拿出小本本:“這匹馬駒編號甲1甲1甲2。它的三世祖是神駒聚寶盆,三世祖母是繳獲自合扎猛安的契丹馬。祖父是一匹來自高昌的烏孫馬,母親是塞爾柱使者帶來的大宛馬。”

這血統串得夠複雜啊。

不管是烏孫馬,還是大宛馬,在漢代皆有天馬之稱。

至於契丹馬,則是蒙古馬的祖源之一。但既然繳獲自合扎猛安,那明顯屬於契丹馬的佼佼者,否則怎麼可能用來做重騎兵戰馬?

祖上三代都是極品良駒!

此馬身形矯健,四腿修長,通體黑色,皮毛亮得發光,額上有菱形白斑。

李貴繼續念着記錄:“體型高大,耐力優等,速度優等……暫不知是否耐粗飼。暫不知是否耐寒、耐熱、耐渴……性情暴躁,喜怒無常……同槽進食之時,必踢咬其他馬駒,直至將競食者驅離……通人性,只認長期飼養者,生人難以接近……”

這些還沒念完,朱銘已經走過去。

馬駒頓時顯得緊張,打着響鼻後退。退到一定距離,後腿刨蹄,做弓背躍起狀,似乎想衝上來踢打撕咬。

牽馬的吏員連忙安撫,生怕馬駒衝撞了皇帝。

“好馬!”朱銘讚道。

另一匹塞爾柱使者送來的大宛馬,也生了個小馬駒,三世祖同樣是聚寶盆。

但似乎有改良失敗的徵兆,明顯比這匹矮了許多。四腿與身形的比例,稍顯粗短,可能用來馱運更有勁吧。

在飼養員的安撫下,朱銘嘗試着給這匹神駒刷毛。

剛開始躁動不安,漸漸就情緒穩定。最後還頗給皇帝面子,吃了皇帝親手送來的精料。

朱銘非常高興,於是給馬駒取名“煤球”。

烏騅什麼的,多老土啊?

煤球才顯得可愛。

朱銘一邊刷毛喂料,一邊聽取太僕寺卿徐俯的報告:“洛陽這邊的天駟監,暫時只移來八十四匹馬,都是優中選優的良駒……額,這匹四腿粗短的,是因爲母親的原因才帶來。它非常有力氣,而且耐力十足,只不過跑起來稍慢。”

“開封天駟監那邊,留了一千五百多匹馬。幽州官馬場,已有兩千多匹馬。遼東官馬場,有四千多匹馬,全部繳獲自金兵。至於三大都護府,暫時未設官馬場,今年之內就能劃界設置。”

“每年會從各大官馬場,送來一批良駒,到天駟監雜交培育。改良失敗的馬駒,則清除少許賣到民間。”

“洛陽、開封兩處天駟監馬場,培育出的良駒也會送往各大官馬場。”

“性……性狀穩定的馬種,暫時還未出現。各類馬種的後代,隨……機性明顯……”

徐俯實在過於外行,“性狀”、“隨機性”等詞彙,對於他來說都顯得陌生。這些詞彙,都來自於朱國祥的勸農所,勸農官們早就普及了。

朱銘打算換一個太僕寺卿。

第409章 0404【軍改 政改和幣改】第712章 0707【得罪了方丈還想跑?】第841章 0836【天日昭昭】第898章 0893【安南國主獻親媽】第70章 0066【思想工作】第792章 0787【成吉思汗他四大爺】第822章 0817【移動棱堡】第262章 0257【昏君送錢來了】第96章 0091【豐收】第516章 0511【嚴打】第153章 0148【殿試考“煉丹”】第534章 0529【雜牌騎兵全體換裝】第290章 0285【大戰序曲】第586章 0581【假幣案】第279章 0274【入蜀】第271章 0266【講學洗腦】(爲企鵝大佬加更第293章 0288【張都頭寸兵不損】第280章 0275【遍地蠻夷】第722章 0717【西夏獻土?】第294章 0289【苴猛出兵】第705章 0700【開京反應】第515章 0510【民夫】第463章 0458【怨軍老兵的傷患生活】第827章 0822【最後的衝鋒】第667章 0662【還有義士】第152章 0147【榜下捉婿】第857章 0852【龍門書院】第631章 0626【曲阜孔家】第364章 0359【觀政七】第351章 0346【戰績輝煌的夔州路官兵】第100章 0095【朱院長正式收徒】第280章 0275【遍地蠻夷】第833章 0828【岳飛撒豆成兵】第178章 0173【勾欄聽曲】第222章 0217【蒸蒸日上】第190章 0185【盜賊遍地】第219章 0214【面子裡子都有】第629章 0624【金國內部分裂】第856章 0851【聚寶盆的曾曾曾孫】第204章 0199【激將借勢】第74章 0070【分贓】第693章 0688【恐怖的軍費】第738章 0733【不講武德】第865章 0860【交趾獻麒麟】第819章 0814【黃頭室韋】第245章 0240【老傢伙們的智慧】第92章 0087【朱天王】第536章 0531【將軍不要衝鋒在前啊】第86章 0081【都閃開,我要裝逼了】第828章 0823【還想偷地盤的西夏】第499章 0494【一百個官】第39章 說說李清照的《詞論》第213章 0208【觀星師朱院長】第879章 0874【大明開國第一場農民起義】第335章 0330【兵臨城下】第510章 0505【大明就是文王與武王】第257章 0252【寡婦收割者?】第904章 0899【縫紉機?】第316章 0311【孟子錯了】第922章 0917【西夏之困】第348章 0343【傳檄天下】第497章 0492【另立新君?】第500章 0495【朱相公抵京】第797章 0792【此盛唐耶?】第347章 0342【討獨夫趙佶檄】第836章 0831【亂打一通】第918章 0913【王子復國記】第619章 0614【神來之筆】第507章 0502【拆大戶了】第246章 0241【石元公初顯手段】第308章 0303【犯官扎堆】第917章 0912【船隊返航】第622章 0617【巡視山東】第28章 0027【茶藝】第47章 0045【義氣值幾個錢?】第831章 0826【固守與奔襲】第143章 0138【林沖是楊志的小弟?】第673章 0668【這世界應該講道理】第923章 0918【土包子進城】第31章 0030【讀書少受欺負】第642章 0637【都在備戰】第349章 0344【宋軍回京】第845章 0840【皆大歡喜】第113章 0108【真大道與真性情】第845章 0840【皆大歡喜】第642章 0637【都在備戰】第131章 0126【宋雜劇】第411章 0406【爆米花】第306章 0301【大理寺下獄】第815章 0810【第一夜就有驚喜】第360章 0355【觀政三】第843章 0838【陰險得很】第910章 0905【有人回贈美女】第286章 0281【發兵決議】第855章 0850【耶律燕】第357章 0352【參禪禮佛】第841章 0836【天日昭昭】第544章 0539【枯燥乏味的宰相生活】第505章 0500【要職任免】第90章 0085【絹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