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第335章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司馬光可是一個原則性非常強的人,他絕不會因爲自己比較看重張斐,就可以任由他胡作非爲,最初他聽到這事的時候,也是感到非常惱火,覺得這小子無法無天。

你一個二十多歲的珥筆、商人,竟然想要通過捐助的方式,去改變國家的教育,這簡直就是最爲嚴重的賄賂行爲。

是殺了都不過分啊。

儒家可真是非常非常重視教育的。

可聽說張斐的目的,竟然是要捐助訟學,那他又覺得這也無可厚非,確實是一門慈善。

因爲就司法改革而言,目前朝廷的確需要培養更多的司法人才,雖然宋朝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律令,規定官員入仕之後,首先就是要學習律令,但是由於檢察院和警署的出現,導致訟學的地位變得舉足輕重。

要將死板的律文靈活運用。

而就這一點而言,張斐是絕對有能力去參與編訂訟學的教材。

關鍵司馬光本就打算讓他幫忙的。

正如張斐自己所言,他是又出錢,又出力,一心爲國。

但是謹慎的司馬光,並沒有立刻對張斐網開一面,他還是要去跟大臣們商量,畢竟這事關統治基礎,不是他一個人可以做主的。

這個先例能不能開?

可以讓張斐提供訟學教育的幫助,甚至直接讓張斐在國子監任職,但是不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

畢竟這種手段,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司馬光本就很謹慎,他絕無可能妄下判斷。

“哦王大學士?”

剛剛被審刑院給趕出門來的張斐,又在半道上遇見王安石。

“你小子可真是能鬧騰的。”

王安石見到張斐,就呵呵笑道。

之前新政的風頭一度被張斐搶走了,最近事情好不容易回到正軌,朝中一直都在針對新政進行辯論,王安石也以爲這段時期,肯定沒張斐什麼事,可不曾想,張斐又弄出這檔子事來。

頓時又將注意力給吸引了過去。

張斐當即是一臉委屈道:“我爲王大學士赴湯蹈火,王大學士竟然還笑我,可真是世態炎涼啊!”

王安石愣了下,趕忙道:“你小子說話可得講憑據,這事可與我沒有任何關係。”

他之前聽到這事,都感到十分驚訝。

也被這小子的行爲給嚇到。

好傢伙!

這一照面,直接將鍋甩了過來,要知道上回張斐還就是這麼對待司馬光的。

他可不會輕易上這當。

“我絕非是在胡說八道。”

張斐解釋道:“王大學士難道不知爲何朝中那麼多大臣會反對新政,他們真的個個都是爲了一己私利嗎?”

王安石稍稍皺眉,問道:“那伱說是爲什麼?”

張斐道:“因爲自古以來,都是提倡以仁義爲先,而王大學士的新政,卻以重利爲先,他們自然會反對,此更多是觀念之爭。”

王安石長嘆一聲,感慨道:“國之弊政,皆源於利,若不重利,又如何做到對症下藥。”

他深受儒學教育,他不重仁義嗎?

他爲官多年,是孑然一身,在地方爲官時,也造福一方,其私德方面是無可挑剔,其才華那更是世上少有,這種臣子不就是儒家所希望見到的嗎?

可見他不是不重仁義,而是他希望對症下藥,國家的問題就是沒錢,講仁義是賺不到錢的,只能談錢啊!

張斐笑道:“可是沒有一本教材,是認同王學士的理念,如此教材培養出來的人才,只會給新政提供源源不斷地敵人,若不改變,依我之見,今後還是避免不了人亡政息的局面。”

王安石不禁詫異地瞧向張斐。

他如何意識到不到這個問題,其實在歷史上,他就針對過教育進行改革,如果他這一次教育改革能夠成功,估計真的能夠改變歷史走向。

因爲他是提倡經世致用,文武兼備,學有專長,學用一致的思想。

同時,他尋求是能夠理財整軍,富國強兵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腐儒。

他認爲如今朝廷對於文章過於看重,使得讀書人的思想都束縛其中,但儒家許多學問都是沒有用的,但又將其它有用的學問給擠壓的沒有生存空間,如醫學、算學、武學,甚至於科學。

在他執政期間,是加強對醫學、算學、武學等等專業的教育。

可見他非常清楚一個道理,就是政治改革,教育先行。

而他的問題就在於,他將這話是直白的說出來了,並且還就是這麼幹得,那麼後果自然也是可想而知,是人未亡,政已息。

但此時此刻,張斐這一句話算是說到他心坎上了,這與他所想,真是不謀而合啊!

“王大學士爲何這般看着我?”張斐故作忐忑地問道。

他知道王安石是有這打算,故此他纔敢這麼說。他跟司馬光可就不敢這麼說。

王安石目光一收,又是激動地問道:“不知你到底打算怎麼做?”

張斐解釋道:“我的本意其實不是要改變當下的教材,而是追求其他領域的教育,比如說算學、法學、醫學、武學,等等。

因爲我覺得,目前朝廷的人才過於單一,就比如說財政方面,很多官員的才能,就還不如那些商人,但是國家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構成,是不能用單一的學問去應對所有的問題。”

“妙哉!妙哉!說得真是太好了!”

王安石聽得是心花怒放,撫掌稱妙,人生若能得一知己,真是一大快事,都顧不得浮一大白,又急急問道:“你跟司馬君實是如何說的?”

張斐道:“我方纔就只是說,打算捐助訟學的教育,畢竟這是我的強項,如此說的話,也就不會引人懷疑。”

王安石聽罷,頓時又警惕地瞧了眼張斐,心想,這小子不會是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吧。

你跟司馬光就說捐助訟學,跟我就說捐助算學。

到底哪句是真。

王安石撫須沉吟少許,突然喟然一嘆,“教育之事,事關立國之本,是說來容易,做來難啊!倒也怪不得你,你還是先保住你自己再說吧。”

言下之意,你既然都說捐助訟學,那你就先捐助訟學吧。至於什麼算學,醫學,就算了唄。

張斐是心如明鏡,這老頭其實是在試探自己,於是道:“如果我達不到目的,我就還不如不捐,畢竟我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王安石不露聲色地問道:“不知你打算怎麼做?”

張斐道:“我相信司馬學士,一定會支持我的,我們大宋慈善基金會將會捐助國子監增加訟學科目,而這對於司馬學士的司法改革,會有莫大的幫助。王大學士難道就不會羨慕嫉妒恨嗎?”

王安石哼道:“我是那種人嗎?”

你得了吧!張斐心口不一道:“王大學士必須是,要不是的話,那那我這個計劃就無法成功。”

王安石愣了愣,“此話怎講?”

張斐道:“我的計劃就是,當司馬大學士說服國子監接受我們的捐助後,王大學士你就要開始各種羨慕嫉妒恨,強烈表達自己的不滿,要求我們大宋慈善基金會,也要捐助你改革所需要的科目,比如說算學,又比如說醫學、武學,等等。

對於大宋慈善基金而言,這一碗水要是不端平的話,那隻會得不償失,畢竟王大學士如今可是深得官家信任,也是得罪不起的呀!

如此一來的話,王大學士就可以潛移默化地推動教育改革。”

王安石目光急閃。

他方纔其實就是在試探張斐,要是弄了半天,你就只捐助訟學,證明你這話就是在忽悠我。

不得不說,張斐這一招還真是妙不可言,一旦司馬光要求國子監接受大宋慈善基金會的捐助,增強對於法學人才的教育,那他就有理由發揮了,不光是慈善基金會得一碗水端平,朝廷可也得一碗水端平,難道我的新政就是私生子,我也得要人才啊!

“呵呵.你小子的鬼主意,可真是令人防不勝防啊!”王安石指着張斐笑罵一句,又問道:“不過你在其中,又圖的是什麼?”

張斐笑道:“首先,我當然也希望我們大宋富國強兵,其次,我也想圖個安全。”

“安全?”

“不錯。”

張斐點點頭道:“我之前與王大學士說過,大多數商人捐助大宋慈善基金會,其目的就是爲了避稅,可不是爲國爲民,同時我也向王大學士保證過,大宋慈善基金會所捐助的錢,較比所繳納的稅收,是隻多不少。

故此我得絞盡腦汁,將這錢花在刀刃上,令王大學士和司馬大學都滿意,如此我的大宋慈善基金會,才能能夠繼續發展下去。”

這方說辭,都不能說是直白,簡直就是露骨啊。

花錢買個平安,就這麼簡單。

這真是由不得王安石不信,他也不在乎張斐這點小心思,花錢買安全,是理所當然之事,可惡的是那些利用朝廷給予他的安全來規避稅收的人。

他當然選擇支持張斐的計劃。

對他而言,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不是說沒有張斐,他就完不成教育改革,只不過借用大宋慈善基金會去推動改革,阻力相對而言,會減小許多,可以令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它方面的改革。

如果能夠成功,這絕對是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回報。

然而,最關注的教育的不是王安石,也不是司馬光,而是神宗趙頊,因爲教育是直接關乎皇權的,歷朝歷代,每一任君主,對於此事都是非常看重的。

雖然趙頊知道這事,但並不知道張斐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這必須得問清楚。

剛剛別過王安石,還未出皇城,張斐又被趙頊派人給悄悄叫到皇宮裡面去了。

真是連一點喘息之機都不給張斐。

而面對趙頊,張斐自然不敢隱瞞什麼,是如實告知此事的前因後果,包括相國寺的真實目的。

“原來是相國寺。”

趙頊稍感有些詫異。

他之前以爲這一切都是張斐在主意,不曾想,這幕後操縱者竟然另有其人。

當然,張斐也告知趙頊,相國寺的真實目的,不是要改革教育,只是擔心自己樹大招風,故而想借此,獲得一些後起之秀的支持。

張斐言道:“不瞞陛下,我也是從相國寺的意圖中,纔想到這個計劃的,但也不知能不能成,故此事先未告知陛下。”

這真是一句大實話,他之前還真沒有想去滲透國子監,至少暫時沒有這個想法,因爲他也知道這個是很敏感,他需要等到一個絕佳的機會,是相國寺方面主動提出要捐助國子監,張斐纔打算順水推舟試試看。

趙頊又問道:“那你現在又是何打算?”

張斐沉吟少許,“如果陛下想要超越漢武帝、唐太宗,依我之見,這教育就是唯一的機會。”

趙頊一愣,然後身子前傾,忙問道:“此話怎講?”

這話對於任何一個帝王而言,可真是太有誘惑力了,試問誰不想超越漢武帝、唐太宗,但一般有這種野心的帝王,也都是從文治武功着實,趙頊的算盤的也是這麼打得,可從未有人說,這教育是唯一的機會。

這個說法,真是頭回聽見。

張斐解釋道:“此二者之間,尤其唐太宗,他幾乎是做到了無懈可擊,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天下盛世,莫過於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其所打下的版圖,基本上也就是一個帝王窮盡一生所能打下的領土。

換而言之,哪怕當陛下做到這一切,最多也就是跟唐太宗打個平手,但由於唐太宗是在先,所以,如果陛下不完成超越,就還是不如也。

那麼回過頭來想想,還有哪些是可以去超越的,那無疑就是學問,這也是我朝的強項所在。比如說法學,我朝《宋刑統》完全是繼承於《唐律疏議》,即便在此基礎上,完善一些律例,也無法被人認爲這是超越,其實還更能體現《唐律疏議》的價值。但如果司法改革成功,整個司法體制發生改變,如此便可擺脫《唐律疏議》的影子。

因爲公檢法是唐朝所沒有的制度,完全開創於我朝,必將名留青史,後人也不會再拿《唐律疏議》來歸納我朝律法思想。”

趙頊若有所思道:“你說得雖然也有道理,但是世人評價,還是更看重文治武功,一個公檢法即便名留青史,所能影響的也極其有限。”

張斐道:“陛下此言差矣,影響力如何,關鍵是在於你否因此而取得巨大的成功,因爲人們往往嚮往成功學,如果我大宋盛世完全基於公檢法,其影響力必將爲後人所崇拜。

當然,公檢法只是一個例子。自漢武帝以來,所有盛世的成功,全都歸咎於儒學,但是如果陛下能夠另闢蹊徑,集百家之長,開創盛世,那陛下就是一個開創者,是一個奠基者,將可以超越漢武帝、唐太宗。”

第311章 娛樂興邦第368章 知易行難第五百一十六章 文武與法(一)第五百一十九章 文武與法(四)第751章 內憂外喜第二百五十三章 迴歸主旋律第五十章 黑吃黑第一百一十八章 各取所需第三百八十三章 德與刑、法第四百零六章 你賺,我也賺第706章 都是爲了你第五百二十一章 文武與法(六)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魚第五百四十五章 法中取利(三)第760章 天下誰人不知法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上澆油第694章 聽證會(四)第738章 稅纔是王道第二百五十一章 文豪時代第一百六十六章 權力的籠子第345章 儒法之爭第700章 反其道而行第714章 空城計第七十四章 惹不起惹不起第四百二十六章 這一場惡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雲變幻第一百章 入局(求首訂)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塌糊塗第737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686章 真正考驗來了第322章 公與私第291章 陰溝裡開車第649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六十四章 外不犯警察,內不犯庭長第681章 謀反案(終)第287章 公檢法誕生時第777章 再見故人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間稅第五十九章 家事天下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斷於法第365章 欠債還錢第五百六十章 三冗第一戰(十三)第365章 欠債還錢第五百五十七章 三冗第一戰(十)第668章 註定的悲劇第777章 再見故人第六百零八章 一物降一物第769章 八議制度第四十四章 青面判官第795章 這纔是第三把火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力之爭第336章 獎學金制度第二百二十六章 是騾子是馬也得遛一遛第651章 立法大會第四百二十九章 稅戰(三)第291章 陰溝裡開車第809章 無約一身輕第四百五十四章 脆弱的貨幣體系第381章 何不食肉糜第五百六十七章 法與現實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笨的方法第718章 重大危機第312章 冰與火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上澆油第五百六十九章 扮虎吃豬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渡陳倉第四百八十九章 陪審制度第739章 天意弄人第66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60章 天下誰人不知法第一百六十一章 教育第七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猛男王安石第801章 飛龍在天第三章 尋訪第747章 現學現賣第五百八十九章 三法之爭(三)第356章 不可逆第311章 娛樂興邦第三百九十八章 洞房花燭夜第255章 名士報第二百三十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三十七章 穩如老狗第305章 三岔口第740章 背水一戰第793章 一把火都不能少第710章 忠誠與公正第五百七十一章 陽謀第七章 翻異別勘第四百章 募役法第317章 相愛相殺第一百五十章 僅此一次第一十四章 我姓張,囂張的張第647章 形勢比人強第四百六十七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五十五章 三冗第一戰(八)第五百四十五章 法中取利(三)第四百六十二章 法纔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