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官有政法,民從私契

zw443sx

這可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使得那些清閒慣了的官員們,都有些無所適從。

原本經過那場撲買稅的官司,這法令和政令的楚河漢界,已經形成,雙方都已經擺開陣型,準備用最原始的鬥爭方式來解決問題。

哪裡知道稅務司突然空降,改變了整個局勢,使得楚河漢界變成了三國。

這三角關係永遠是最複雜的。

其實稅務司的到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分割了行政權,但是北宋的官員對於這種情況,也是非常非常熟悉的,因爲這北宋的權力,早已經是被分割的是支離破碎,所以分割權力,大家無所謂,因爲既然你分割的是行政權,那大家就還是同屬一個陣營。

可惜,又不是,這稅務司的態度,真的就是跟敵人差不多,而且稅務司的掌舵人,並不是出自傳統的官僚階級,是屬於底層的吏。

然而,更復雜的是,這稅務司的這種分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又是一種集權,因爲以前是很多個官署一塊管收稅,官府管,轉運司管,戶長里正管,解鹽司管,提舉常平司管,等等。

如今稅務司將所有收稅權全部收回來。

這就引發出一個問題,誰來制衡稅務司?

這就好比樞密院和三衙的關係,軍政軍令分開,甚至比樞密院和三衙的關係,更爲尖銳。

樞密院和三衙本質上是沒有矛盾的,只是將軍政軍令分開,但是稅務司與官府是存在矛盾的,而矛盾就是因爲免役法的頒佈,官員也得交稅。

再加上稅務司表現的非常強勢,剛剛抵達河中府,官署都還未有正式開門,就要針對白紅契開刀,這個問題可是民間廣泛存在的,也涉及到大量官員、鄉紳、地主的權益。

稅務司就是要與所有人爲敵。

但由於之前有關稅務司的傳言,這又令很多人心生忌憚。

韋應方他們之前敢與皇庭作對,甚至都不惜動用武力,但是面對稅務司,他們還都有些犯憷。

既然不敢貿然武鬥,那就只能先文鬥。

根據制度而言,官府是難以去調動稅務司的,因爲稅務司的原則就是依法收稅,而不是依令行事。

可既然依法,那麼自然受到皇庭的監管,因爲司法就是掌控在皇庭手中的。

正好稅務司向皇庭發起訴訟,那麼在這個紅白契官司上,官員與鄉紳、百姓達成一種共識,就是先試試,看看皇庭是否有效限制住稅務司。

到底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皇庭就是再可惡,也得遵守法律和證據,只不過在律法的兩端,大家是平等關係,一切都看證據,而他們忍受不了的恰恰就是這平等關係,這是一個封建社會,你跟我玩平等,是腦子撞壞了吧?

但是稅務司不同,雖然稅務司的原則是依法收稅,但是在官員們看來,你這是依法剝奪我的特權,如果你能向我收稅,那這就是一種不平等關係。

在皇庭我們與人平等,在你稅務司這裡,我還低你們一等,這怎麼能行。

關鍵他們與公檢法之間,還能談判,還能交涉,還能表述自己的難處,但是稅務司完全就不跟他們談,他們的關係,就僅限於稅。

稅務司顯然是更爲可怕的。

此時已經寒冬之際,凜冽的寒風吹到臉上就像刀刮一樣,皇庭門外的大樹在風中狂舞着,那乾巴巴的樹枝,不時發出“喀察喀察”的聲音。

但這依舊阻止不了百姓觀審的熱情,與天氣宜人的深秋一樣,院內外擠滿了人,大家緊緊貼在一起,溫度在傳遞,似乎也沒有那麼冷了。

而上回缺席的官員們,這回是老老實實坐在貴賓席上,雖然他們很想跟皇庭做切割,但到底還是離不開啊!

其實根據皇庭的設計,冬天就應該是在室內審,也就是庭院後面的那間大堂,但是今日審理的紅白契官司,幾乎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深受各階層的關注,張斐還是決定,在庭院審。

不過在庭臺兩邊,還是豎立起兩道屏風,遮擋住了寒風,但也擋住了張庭長的顏值,引得兩邊的百姓,頗爲不滿。

而這場官司圍繞的關鍵點,就是民間白契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到底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其實並沒有明確規定,只是這白契民間都認,官府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多半還是會認的,而稅務司的要求,就是皇庭拒絕承認法律效力。

如果真的有明文規定,那民間就也不敢認,尤其是解庫鋪等典當行業,如果交易期間,出現扯皮現象,這就非常麻煩,因爲法律是不認的,白契交易可能會無效。

而另一方則是法援署,那些大地主自然不會露面的,因爲他們從中獲得不少利潤,他們若是當原告的話,不就是送上門讓人消遣嗎。

同時這個契稅,確確實實讓百姓是深受其苦,很多百姓是契稅的受害者,所以他們找來一些被契稅坑怕了的百姓來進行控訴。

這開庭後,雙方的爭辯立刻進入白熱化,反正是互挖黑料,絕不留情。

陸邦興控訴對方,利用白契逃稅,如果不否定白契的話,那麼將來稅務司的收稅工作,都難以展開,因爲他是代表稅務司,故此他必須圍繞着這稅務司展開。

而範鎮則是攻擊官府濫收契稅,導致百姓不敢去繳納契稅,官府應該負全部責任。

但由於這紅白契涉及到問題實在是太多,太複雜,得需要大量的事例來證明,雙方也都傳了很多證人上來,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經過一整天的激烈爭論後,終於來到結桉陳詞的環節。

但無論是貴賓席上的官員,還是院外的百姓,神情都非常忐忑,可見這雙方平分秋色,勢均力敵,並沒有明顯的倒向任何一方。

陸邦興站起身來,看了片刻文桉,然後放下來,朗聲道:“皇庭是一個講律法的地方,而在我朝稅法中,是有明確規定,任何土地、房屋交易,都必須繳納百分之四契稅,只有繳納契稅後,整個交易才能算是真正完成,那麼如果沒有繳納完契稅,這不但是一種逃稅行爲,而且整個交易也不能視作完成。

雖然對方控訴官府濫收契稅,但是從司法來看,這不能混爲一談,官府濫收契稅,他們可以去控訴官府,但這不是白契合法的理由,律法中也未有對此有明確的規定。

此外,方纔的證據也已經充分證明,很多人使用白契,不是因爲濫收契稅,而是爲了規避契稅。如果皇庭承認白契具有法律效力,那麼這將會令朝廷每年面臨難以計數的損失,根據法制之法,皇庭首先要保障國家和君主的利益。

故此,我在此懇請皇庭判決,白契無效。”

他一說完,頓時贏來鋪天蓋地地噓聲,一眼望去,就沒有一個人是站在稅務司一邊的。

對於百姓而言,只要你收稅,你特麼就是敵人。

更別說契稅坑苦了百姓。

不噓你噓誰。

等到張斐禁止噓聲後,範鎮才站起身來,不得不說,這寒冬對於已經是知天命之年的範鎮,還真是一大考驗,這動作比之前就更慢了,不過貼心的皇庭,還是爲他們準備了小火爐。

範鎮還深呼吸了一口氣,調整片刻,才道:“我很認同對方方纔提到的一點,也就是從司法來說,二者不同混爲一談。

但此二者並非是濫收稅和白契是否合法,而是官有政法,民從私契,這句話最早是出於唐律疏議,而我朝《宋刑統》也繼承下這條律法。

但對方顯然未有理解清楚這一條例,故而將政法和私契混爲一談。當雙方簽訂一份完整的契約,那麼這份契約就對雙方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此乃民從私契,官府無權否定。雖然朝廷在稅法中規定,地契需要交納契稅,但這是屬於官有政法。

從條例來說,官有政法,民從私契,是平行的兩條線,二者互不干預,而如今對方卻想用政法來否定私契,這明顯違反了這一條例,且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今後大家就只認政法,而不認私契,那麼民間所有的交易,就必須都得到官府的認同,才具有法律效力,而對方所言的濫收稅,反而會進一步擴大,同時官府將可操控民間的一切交易。

這對國家和君主造成的傷害,遠比對方方纔提到的逃稅所帶來的損失,要大得多啊。”

院外突然響起非常激動的掌聲和助威聲。

百姓是聲嘶力竭地聲援範鎮。

一個契稅,就已經讓百姓苦不堪言,要是每張契約都需要去官府辦個手續,那就完了呀!

這稅務司真是太邪惡了呀!

“肅靜!肅靜!”

張斐連敲七八下木槌,才制止百姓的聲援,可見百姓多麼害怕。

範鎮繼續言道:“但是我相信張庭長,是不會受到對方的矇蔽的,因爲張庭長在律學館講述法制之法時,就曾清楚的說明了這一點。

皇庭所規定的民事訴訟,其實就是遵循法制之法的理念,捍衛個人的正當權益,這亦是捍衛私契的法律效力。

至於對方認爲白契可以令很多人規避稅收,我並不反對這一點,確實有人借白契逃避稅收,但是也有證據充分證明,許多人不願意繳納契稅,就是因爲官府濫收契稅,原本契稅就應該是交稅蓋章,但若去官府繳納契稅,卻要走四道手續,以至於沒有人知道,一旦進入官府,到底會繳納多少稅,官府未能做到以身作則,自也怨不得百姓拒絕交稅。

在此,我懇請皇庭判定白契具有法律效力的。”

雙方都很精明,他們都在拿法制之法說事,因爲皇庭的成立,就是基於法制之法,只有法制之法理念,才能夠配合公檢法的體系。

張斐是肯定不會破壞法制之法的。

當然,張斐是非常樂於見到他們提到法制之法。

“多謝控辯雙方的陳訴。”

張斐點點頭,又裝模作樣地審視了一番證詞,擡起頭來,朗聲道:“由於此桉過於複雜,本庭長還是參考雙方證據、供詞,以及查閱律例,才能夠給予判決。今日先審到這裡,退庭。”

觀衆們神情非常複雜,失望與期待交織在一起。

在這個官司中,沒有明顯正義邪惡,雙方打得是律法條例,以及法制之法的理念。

百姓們也不是很懂,雖然他們也希望皇庭立刻給予判決,但萬一判稅務司勝訴,那可如何是好,至少不判,就還不算輸。

而且從整個過程來看,這個延後再判是合情合理的。

場面上,也確實看不出勝負來。

包括那些官員,也不知道該怎麼判。

所以這個結果還是能夠讓大家接受的。

“哎!你們四個怎麼看?”

張斐一邊收拾着文桉,一邊向四小金剛問道。

四小金剛默默回過頭去,那茫然的眼神中帶着一絲絲乞求。

你能不能問我們能夠回答的問題,老是挑這種問題問,我們的自信心真的會一點都不剩的。

我們會抑鬱的。

他們現在也是一頭霧水。

雙方不但說得有道理,同時還引用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隨便問問而已,你們至於這般如喪考妣嗎?”

張斐深深鄙視了他們一眼,又向蔡京道:“蔡京,你去將控辯雙方的耳筆,陳稅務使、蘇檢察長請到內堂來。”

“是。”

蔡京立刻下得庭臺,將範鎮、陸邦興、陳明、蘇轍請到內堂。

那邊官員剛剛準備離開,忽然見到範鎮他們往內堂行去,不禁停住腳步,心裡均想,莫不是又要和解?

可是可是這種官司怎麼和解?

賠錢都解決不了問題啊!

來到屋內,頓覺暖和不少。

“諸位請坐。”

張斐微笑地請他們坐下,又奉上熱茶,然後便說道:“我請各位前來,就只有一個原因,也就是方纔你們雙方都提到的國家和君主的利益。相信你們雙方也都清楚,無論皇庭判決哪邊勝訴,這都將會傷害國家和君主利息。故此本庭長希望與你們本着捍衛國家和君主的利益,商量出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來。”

範鎮立刻道:“張庭長心裡應該清楚,對方訴訟本身就會傷及到國家和君主的權益,同時也會使得法制之法名存實亡,當政法有權力決定私契時,司法又如何去捍衛個人權益。只要對方不撤銷這條訴訟,我方是不可能妥協的。”

他是有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就一直反對官府幹預民間,過多的干預,在他看來,就是與民爭利,是不可取的。

官有政法,民從私契,這條律例,範鎮認爲是如何都不能壞的,因爲這會打破民間規則,使得官府全權主宰。

陳明突然說道:“稅務司可以不追究白契的法律效力,但是稅務司有權追究所有白契的逃稅問題,單從稅法來說,但凡手持逾期未繳的白契的,這都屬於逃稅罪。”

範鎮微微一怔,不禁眉頭緊鎖。

蘇轍突然道:“可是根據方纔的證據顯示,官府存在濫收稅的情況,從而導致不少人拒絕交稅。”

陳明道:“那是以前官府所爲,而不是我們稅務司所爲,稅務司之所以起訴,就是不希望動用稅警,去查他們白契未繳的稅,如果皇庭判決白契無效,那麼就可以迫使他們主動向稅務司補稅。如果稅警查到他們利用白契逃稅,那就只能依法辦事。”

範鎮立刻道:“白契在民間是普遍存在的,你們稅務司難不成將這些人都給抓了?”

陳明道:“正是如此,我們才希望皇庭給予支持,不走到這一步,但是收稅是我們稅務司的唯一職責,如果不行,我們肯定也會追繳,無論要抓多少人。”

一旁的陸邦興看着陳明那張面癱臉,都有一些膽寒。

這人真的是太狠了。

範鎮陷入了沉默。

如果打稅法的話,那稅務司是佔有絕對的優勢,白契就是屬於逃稅,這可是鐵證啊!

另外,很多人都沒有去官府交稅,那你就無法證明,他去了之後,官府到底是收他百分之四,還是收你百分之十二。

得官府收了百分之十二,才能控訴官府濫收契稅。

範鎮也見識過稅務司手段,京城的權貴都擋不住,百姓能擋得住嗎?

這太可怕了。

蘇轍突然看向張斐,“張庭長對此有何看法?”

張斐故作沉思一番,“我認爲範先生所言不錯,官有政法,民從私契,這條律例,是不能壞的,皇庭不能完全否定白契的法律效力,因爲契約本身就具有法律效力,白契對於簽訂契約雙方,是必然具有約束的,只是這個約束可能並不完整。

我更贊同陳稅務使通過稅法去解決這個問題。逃稅必然是不對的,稅務司理應去調查,但是這裡面也有官府的問題,甚至是主要責任方,如今收稅權歸稅務司,本庭長也不好判斷,但若是一刀切,顯然是將責任全部算在百姓頭上,這也十分不妥當。

如果稅務司願意做出一定的讓步,我們皇庭也會給予稅務司在稅法上的支持。”

陳明問道:“張庭長此話怎講?”

張斐道:“首先,稅務司必須確保,不再收取契稅以外的任何額外費用,否則的話,我們皇庭也將會嚴懲不貸。”

陳明點點頭道:“這是當然,我們稅務司只會依法收稅。”

張斐笑着點點頭,道:“其次,白契的存在,官府與百姓的責任是一半一半,稅務司到底是繼承之前官府的權力,也理應爲此負責,承擔一半的責任。

所以,稅務司如果能夠決定,給予白契補繳契稅的機會,但只需要繳納百分之二的契稅,以此來鼓勵百姓繳納契稅,而不是用脅迫的手段,整個過程將爲期一年,那麼在一年後,如果稅務司查到白契偷稅者,我們皇庭就將給予稅務司極大的支持。”

這個支持就是你抓到,我就判。

但現在的話,由於這個問題是存在已久得,並且百姓也有苦衷,所以稅務司即便以稅法打這官司,皇庭也不一定會判對方有罪。

但如果你這麼做了,還有人借白契逃稅,只要你抓到,我就判他有罪,審都不需要審。

沒有皇庭的支持,稅務司也很難受,雖然皇庭要講律法,這裡面存有貓膩,這官司還是有得打。

陳明很是糾結,過得一會兒,他才道:“我們可以給予百姓免責補交契稅的機會,但是關於減免稅收,我們稅務司也無權做主,這需要跟官府商量。”

他們就只有收稅權,但是收稅政策,還是在官府手裡,他們是無法決定免稅的。

張斐點頭笑道:“這是當然,你們雙方都回去好好思考一下。但如果你們都不認同的話,那我也只能依法判決,皇庭必須承認白契就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尤其是對契約簽訂的雙方,無論他是否有交稅。至於你們稅務司是否追究白契的逃稅責任,你們稅務司自己決定,只要不違法就行。”

範鎮心裡清楚,張斐這番話,其實更多是在對他說的。

如果你們不妥協的話,那到時稅務司真查起來,你們也別來皇庭逼逼,我已經做到仁至義盡。

從範鎮打官司的態度來看,他是認可白契的,他就是希望朝廷少收點稅。

但是對於張斐,你有能耐你去修法,你修不了法,皇庭就必須尊法,皇庭也講仁義,但必須依法仁義,仁義不能凌駕於司法之上。

出得內堂,範鎮見蘇轍沉默不語,眉宇間透着糾結,笑道:“子由,你是不是在糾結,是否要提醒老夫,這可能是皇庭與稅務司唱得一齣戲。”

蘇轍詫異道:“範學士已經看出來了。”

範鎮點點頭道:“當初在京城推行免役稅,他們不就這麼幹過嗎?只不過當時張三還不是庭長,不曾想,即便在這規則內,他也能找出一套說辭來,讓你挑不出什麼問題來。這人的手段,實在是太厲害了。”

蘇轍問道:“那範學士打算如何應對?”

範鎮苦笑道:“如今我只是一個受僱於人的耳筆,這得看我的當事人是什麼態度,且先看他們如何說服官府吧。”

他心裡非常清楚,他的當事人,雖然是一些百姓,但背後都是那些大地主、大鄉紳,以及那些官員。

如果稅務司無法說服官員,那麼他的當事人也不會答應和解的。

zw443sx

第764章 外交事故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哪也得給坐第一百九十九章 死而不僵第二十五章 創業不易第790章 秉公判決第726章 帝王之術第六百二十八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665章 禮法與司法第783章 厚積薄發(元旦快樂)第五百五十五章 三冗第一戰(八)第十九章 政治正確第八十二章 堂審(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司法新貴第二十一章 關係纔是王道第五百零九章 鹽鈔糾紛(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間稅第四百四十一章 稅戰(十五)第312章 冰與火第二百二十章 夠狠、夠奸、兄弟多第五百四十一章 決不妥協第797章 朕的錢第四百四十九章 稅戰(二十三)第五十一章 做人要厚道第一百一十八章 各取所需第644章 珠玉在前第二十八章 告不贏,包賠第三百八十九章 槍手到位第一百九十三章 急了!都急了!第六十四章 樂極生悲第703章 社稷安全法第五百九十二章 三法之爭(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迂迴禁區第781章 激勵法第八十八章 大齡單身狗第751章 內憂外喜第328章 慈善比賽(中)第六百三十七章 擴張第一百四十一章 起風了第二百三十章 欺人太甚第二章 狂囚張三(下)第二百零九章 法律援助第六百一十二章 堂下何人,爲何狀告本庭長第364章 民與刑第649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奏定音第344章 請叫我張老師第七章 翻異別勘第四百九十五章 嚇死你們第五百四十八章 三冗第一戰(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金易到,知己難求第一百一十九章 佈局第785章 啓動第275章 糞淹汴京第347章 二法之爭第332章 大展拳腳第三十九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721章 敵友難辨第764章 外交事故第一百八十八章 士可殺不可辱第五百一十章 針尖對麥芒第790章 秉公判決第324章 賠本賺吆喝?第四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355章 治亂世,用重典?第一百五十六章 較真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雲變幻第748章 門徒第四百章 募役法第七十三章 相見恨晚第708章 禍從口出(中)第345章 儒法之爭第276章 請上牌第693章 聽證會(三)第325章 一票難求第六百零八章 一物降一物第七十章 千萬不要讓遊戲停第五十五章 明槍易躲第四百零五章 輔警第六百一十八章 制度競賽第745章 盡力了第五百四十五章 法中取利(三)第五百一十章 針尖對麥芒第一百八十三章 官場如戲,全憑演技第274章 我要做最強衙前役第668章 註定的悲劇第806章 哀莫大於心死第五百九十三章 三法之爭(七)第五百三十六章 直接梭哈?第六百零八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章 狂囚張三(下)第十七章 必須正確第321章 不是你以爲第656章 打工人之難第300章 奇蹟(六千字大章)第一百零三章 祖宗之法(四更!感謝流_冰盟主)第四百一十五章 變法競賽第九十九章 將錯就錯第六百二十五章 答中奪權第四百九十六章 鹽吃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政、法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