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現學現賣

趙頊並沒有在會議結束後,就立刻離開後堂,而是坐在裡面,觀看張斐遞上來的有關河中府的賬目。

劉肇也只能在一旁陪着。

這時,兩個宦官端着兩個托盤來到門前,藍元震立刻走了出來,一看這盤中的菜,“怎麼是清茶淡飯?”

其中一個年長的宦官很是爲難道:“中貴人,這真不能怪奴婢,皇庭就只有這些菜,奴婢可都是精挑細選,才湊出這四道菜。”

藍元震嘆道:“差點忘記這是趙相公的皇庭。”

趙抃絕對是當朝最窮的宰相,在朝中也是出了名,他的官署,你想要山珍海味,那是不可能的,能有粗茶淡飯就已經非常不錯了,一般來說,皇庭都不給招待的,都是讓他們自己解決,今兒那是沒有辦法。

說罷,藍元震便擺擺手,示意他們可以進去,但馬上又叮囑道:“輕點,官家正在看公文。”

“是。”

兩個宦官輕手輕腳,將飯菜放到桌上。

藍元震又來到趙頊身邊,小聲道:“官家,飯菜來了。”

“等等!”

趙頊擺擺手,突然又向一旁的劉肇道:“劉舍人,這纔是賬目,一目瞭然,朕觀此賬目,都無須細看,都能立刻對河中府的情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瞭解,而如三司遞上來的賬目,要麼冗長,要麼簡單,只是讓朕知道一個數目,堂堂國家財政中心,卻還不如一份證據,可真是豈有此理。”

劉肇回答道:“陛下,依臣之見,這並非是賬目,而是證據。”

趙頊問道:“有何區別?”

劉肇道:“這些證據,其實也是從三司的賬本中得來的,只不過加以分析,然後得出的結果。”

“賬目分析?”趙頊稍稍點頭。

劉肇道:“其實財政大臣,平常也經常跟陛下分析這些賬目,只是說沒有這麼規範。”

“並非如此。”

趙頊哼道:“不是沒有這麼規範,而是沒有這麼客觀,他們就只拿賬目中的冰山一角,來分析給朕聽。”

劉肇並沒有做聲。

事實就是如此,財政大臣當然做賬目分析,但往往都是拿一部分出來,分析給皇帝聽,以此來推行自己的理念。

爲什麼趙頊反應這麼快,就是因爲他非常關注河中府的財政,但是張斐的這份證據,卻讓他們看到不一樣的東西,並非如那些大臣所言的那般。

“以後不能再如此。”

趙頊面色堅決道:“往後無論是三司,還是戶部,都必須將賬目統計出來,然後做出分析,朕要看到客觀的賬目。”

皇帝其實最怕就是矇在鼓裡,他天天坐在宮裡,大臣就是耳目,所以欺君之罪,爲什麼是重罪,就是這個原因。

然而,如今大臣們完全沒有心思,去打探皇帝現在在幹什麼,他們正忙得是上躥下跳,不管是倉庫稅,還是酒稅,可真是太要命了。

尤其是倉庫稅,畢竟酒稅只是影響到部分權貴的利益,但是倉庫稅是關乎所有權貴的利益。

目前局勢對他們非常不利,他們得想辦法,阻止檢察院的這份法案通過。

整個皇庭,唯有張斐是非常悠閒地與許芷倩坐在屋內,“享受”着皇庭提供的粗茶淡飯。

“唉這皇庭的招待,還真是遠不如人家相國寺的齋飯。”

張斐放下筷子,看着面前的三個小空碗,顯然對這午餐不太滿意,道:“若不是怕出門,被那些人纏住問東問西,我真是寧可上酒樓去吃。”

許芷倩白他一眼:“如今可是有旱情,有得吃,就算是不錯了。再說,你以前在我家,不也是吃這些麼。”

“咳咳,都怪小桃,把我的胃口養刁了。”

張斐鍋一甩,拿起絲帕擦了擦嘴,然後起身到一旁的塌上坐下。

這也怪人家小桃。許芷倩鄙夷了張斐一眼,突然問道:“你說下午他們會問我們一些什麼?”

張斐聳聳肩道:“這我怎麼知道,但肯定還是就執行方面,與我們較勁,不過沒有用的,我在法案中留了口子,特殊情況是可以豁免的,如果咱們實在反駁不了,就祭出豁免法。”

許芷倩道:“可是你這豁免法,與當下的特權,有何區別?”

張斐道:“區別就在於豁免法是需要申請和審查的,而且是一次性的,不像特權,就是一種權力,一旦擁有,就可以隨時使用,而且缺乏審查。

其實王學士的新政,就是缺乏這種豁免規則,以至於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下面的官員也得依法執行,從而導致發現很多不公的現象,貽人口實。”

許芷倩道:“但是這種豁免法,就不會被人利用嗎?”

張斐笑道:“當然會,但是這需要極高的智慧和縝密的安排,這世上就沒有完美的政策和法律,只能是提高他們利用漏洞的難度。”

話音未落,聽得咚咚咚幾聲敲門聲。

許芷倩立刻起身,站到一旁去。

“你不用這樣。”

張斐苦笑道。

許芷倩啐了一聲:“你少管。”

張斐搖頭一嘆,喊道:“進來。”

只見一個年輕官員入得屋內,此人張斐也認識,名叫陳文,是趙抃身邊的助手。

陳文先是向張斐拱手一禮,然後又道:“下官奉大庭長之命,來通知張檢控,關於檢察院方面的聽證會,今日就到此爲止,以後若有變動,會另行通知。”

許芷倩微微一驚,他們預算着,下午對方肯定會全力反撲的。

張斐問道:“這是爲什麼?”

陳文道:“下官也不清楚。”

張斐又問道:“不是還有三司的聽證會嗎?”

陳文點點頭道:“關於三司的聽證會,會在明日開審。”

張斐與許芷倩不由得相覷一眼。

明天就直接審三司的法案,那也就是說,他這裡就到此爲止了。

張斐點點頭道:“多謝,我知道了。”

“若無其它事,下官就先告退了。”

“慢走。”

等到這年輕官員離開後,許芷倩不禁充滿困惑地看着張斐,“發生了什麼事?”

張斐道:“我怎麼知道,我可一直與你在一起。”頓了頓,他又道:“既然如此,我們就先回去,也許岳父大人知道發生了什麼。”

“嗯。”

夫妻二人,稍微收拾了下,便出得門去,來到外面,但見許多官員陸陸續續往外面走去,看來他們也是突然得到通知,不然的話,他們沒有必要留在這裡享受這粗茶淡飯,也就是說,這個決定是臨時下的。

這個通知下達之後,文彥博是立刻來到富弼的休息室。

“如此說來,這都是他們要求的?”

文彥博略顯詫異道。

富弼點點頭,“我先前讓君實他們去問問那些官員,看看他們還有何問題,可結果他們都要求,到此爲止,不要再審了。”

文彥博捋了捋鬍鬚,“也是,對於他們而言,在這種公開的場合,繼續探討此事,對於他們是非常不利的,越往後審,迴旋的餘地就越少啊!”

富弼笑道:“這也是張三的看家本領。”

別看每回張斐都是張口法制之法,閉口法制之法,但他真正拿下官司的手段,其實都是從皇帝的利益出發,無一例外。

因爲在這個時代,公平公正就是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只是能佔據道德制高點,而當你拿下這個制高點後,能夠否定的就只有皇帝。

故此,他總是皇帝的利益,擺上檯面說。

只要張斐揪住“威脅皇權”這個點,是問得越多,對他們就越不利,因爲這令他們私下很難再向皇帝求情。

所以,當司馬光去問的話,所有官員的答覆,非常統一,就是不要再審,到此爲止。

文彥博又向富弼問道:“富公以爲他們能否阻止?”

“很難啊!”

富弼搖頭一嘆,“在我看來,如果他們不能在庭上反駁張三的觀點,就很難阻止這個法案通過,因爲目前張三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你可莫要忘記,這份法案明顯是有利於賑災的,而之前許多人都將這旱情歸咎於官家,你說官家還會聽他們的嗎?”

要是平時,那是有可能阻止的,但這個聽證會可是有前因後果的,在旱情還只是有苗頭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像利用這旱情,阻止趙頊官制改革。

經過這場聽證會,那麼在皇帝看來,整件事就變成鍋我來背,錢你們賺。

你們怎麼不去死。

趙頊能答應他們嗎。

所以,富弼猜測,如果立法會擋不住,趙頊一定是讓立法會秉公執法。

文彥博嘆道:“張三最大的本事,就是見縫插針啊!”

富弼點頭道:“關於這一點,我與你的看法一樣。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在河中府,張三都是利用已經發生的事情,去推進他的法案,當他還只是一個珥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真是失策啊!”

王安石與薛向、鄧綰出得皇庭,不由得感慨一句。

鄧綰忙問道:“王相公此話怎講?”

王安石道:“現在看來,他們暫時是拿張三那小子束手無策,甚至都有些心虛。但是這麼一來,他們定會將今日受的怨氣,明日全部撒到三司使頭上。早知如此,就先找個藉口,先審咱們的法案。”

鄧綰聽得面露憂慮之色。

薛向卻道:“相公此言差矣,凡事皆有利弊,張檢控的回答,令薛某是茅塞頓開,對於明日的審理,薛某是更加有信心了。”

“是嗎?”

王安石笑道:“你難道打算現學現賣?” 薛向是自信地笑道:“也未嘗不可啊。”

那邊張斐、許芷倩回到家不久,許遵也回來了,夫妻二人立刻向許遵詢問緣由。

許遵也將中午發生的事,告知他們。

“爲什麼?”

許芷倩好奇道:“他們難道就此認輸了?”

許遵撫須道:“認輸倒不至於,只是說他們不願意再公開場合,討論這個問題。”

張斐笑道:“那他們也因此丟掉唯一取勝的機會。”

許芷倩又看向張斐,“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許遵也是疑惑地看着張斐。

張斐道:“因爲官家很生氣啊。”

許遵登時恍然大悟,“是呀!他們已經沒了機會。”

他們之前可是要整趙頊的,如今張斐爲趙頊創造出一個報復的機會,趙頊怎麼可能會心慈手軟。

能不能阻止,就在於這場聽證會。

但那些權貴又非常心虛,因爲張斐說得是事實。

翌日清晨。

皇庭外面兀自是人山人海,這人數比之昨天,是有過之而不及,昨日到底只是在談少數人的權益,而今日是關於賑濟政策,是關乎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而且比起昨日,今日也是要熱鬧多了,因爲大家都在議論昨日的聽證會,有不少人也在舉目四顧,尋找張斐的影子。

因爲他們已經得知一些小道消息,今日可能是關於三司的聽證會,可是在他們看來,檢察院的聽證會顯然沒有結束。

可惜,他們並沒有找到張斐。

其實張斐已經來了,只不過被皇帝叫去內堂,陪着他一塊觀審。

“真不愧是張大珥筆,一個上午,就令他們繳械投降。”

見到張斐,趙頊笑吟吟地誇讚道。

張斐嘿嘿道:“其實我不過是狐假虎威,他們真正忌憚的是陛下,而非是我。”

“忌憚朕?”

趙頊只是冷冷一笑,但也沒有多說什麼,轉而道:“朕昨日看過你遞交給立法會的證據,尤其是那份關於河中府酒稅的對比,真是令朕眼前一亮,也令朕對河中府的財政狀況有着深刻的瞭解,是遠勝過三司遞交給朕的賬目。”

“這就是我經常跟陛下提到的專業治國。”

張斐笑意一斂,正色道:“其實儒家治國和專業治國,這二者並不衝突。

就好比建造宮殿,儒家就是建造之前的規劃,如規格,大小,高矮,顏色,但是在建造期間,那就不能用儒家,而是要用建造技術,只有精湛的技術,才能夠建造出穩固的宮殿。

但之前許多朝代,就混淆了二者,過分去考慮規格、大小、高矮、顏色,往往建造出來的宮殿,就不是那麼穩固。

比如說稅收,有些時候,對於特定的情況增稅,是能夠有利於國家和百姓,但若是依照儒家思想,就是不能增稅,找不到增稅的理由。但若是分析賬目,往往是能夠得出增稅的結果。”

這一番話令趙頊陷入沉思之中,過得好半響,他突然一拍桌子,“說得好,正是此理,以前三司在跟朕討論財政的時候,往往都是從儒家思想來看待這些賬目,這一個人一個說法,令朕也非常迷糊,朕已經打算,今後讓三司和戶部專門組建一個分析賬目的官署。”

張斐忙道:“陛下聖明。”

趙頊笑道:“多虧有你啊!”

話音剛落,忽聽得外面一陣騷動,趙頊擡頭看去,但見富弼他們已經來到席位上。

趙頊不禁又向張斐問道:“對於今日的聽證會,你怎麼看?”

張斐道:“我聽說是三司使主動要求的。”

趙頊點點頭道:“他說這麼做有助於,百姓更加信任稅幣,更利於稅幣的發行。”

張斐笑道:“這是對的,其實朝廷發行稅幣並不難,難就難在大家是否願意接受這稅幣。我相信三司使一定有把握拿下這場聽證會的。”

當富弼他們坐下時,外面也漸漸安靜下來。

坐在下面的一位年輕的司法官員,站起身來,宣佈這場聽證會,將是審理三司的賑濟政策。

至於檢察院遞交的法案,沒說是否通過,就連是否審完,都未有給個明確表示。

這立刻引發院外的觀衆竊竊私語。

貓膩!

一定有貓膩!

其實誰也沒有寄望於當場通過,但好歹你得給個說法,你直接跳過去,這裡面肯定有不爲人知的事。

這在富弼的意料之中,但他也沒有辦法,他必須得給對方一個機會,立刻傳薛向出席。

過得一會兒,薛向帶着一個副官來到證人席前坐下,那副官則是坐在他的後面,除張斐之外,其餘人還是很講究這身份地位。

副官跟長官坐在一排,幾乎是不可能的。

等到院外徹底安靜後,富弼便率先問道:“三司使,根據我們所知,近日由三司、戶部、工部一同制定有關旱情的賑濟政策,是由三司使主持修訂的。”

薛向點點頭道:“是的。”

富弼又問道:“而根據這政策上所言,是先由工部在遭遇旱情的州縣,佈置水利工程,然後再由三司撥錢,戶部來執行。”

薛向點點頭道:“是的。”

富弼又問道:“爲什麼三司使要選擇以工代賑的方式來幫助百姓度過災情,而不是直接開倉放糧,賑濟百姓?”

其實古代以工代賑是少數的,開倉放糧反倒是主流的,當然這種開倉放糧,也只能是救一小部分人,同時朝廷也會要求鄉紳給予一些賑濟。

故此,富弼纔會這麼問。

薛向回答道:“這是因爲國家倉庫裡面的糧食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選擇開倉放糧,只能保住部分百姓不會在這期間活活餓死,但也只能給一口飯吃,但如果採取以工代賑的方式,是可以讓百姓有盈餘,可以更好的度過災情。”

此話一出,不少官員是直搖頭。

什麼盈餘。

就是紙幣唄。

那就是一張廢紙。

富弼心裡當然清楚,但他還是按部就班地問道:“三司使這話難道不自相矛盾嗎?你說朝廷的存糧有限,不能發放足夠糧食,卻又說以工代賑,可以讓百姓有盈餘,這多出來的錢,是從何而來。”

薛向道:“在這個賑濟政策中,還包含着一份稅幣法案,顧名思義,可以理解爲一種可以代爲交稅的交子。到時這些稅幣會由三司使發放,戶部再拿着這些稅幣,當做工錢,去發放給百姓。”

話音未落,噓聲四起。

這京城市民,可是不傻,你特麼又來騙人了。

面對噓聲,薛向兀自是信心滿滿。

等到皇家警察維護秩序後,司馬光就忍不住抨擊道:“你這不是自欺欺人嗎?在旱情之下,百姓缺得是糧食,你不發糧食,不發銅錢、布匹,卻偏偏發這紙幣,百姓拿着紙幣,不還是得向朝廷購買糧食,但你又說朝廷沒有足夠的糧食,要是買不到糧食,你可知道後果會有多麼嚴重嗎?”

王安石瞅着司馬光那吹鬍子瞪眼的樣子,心裡就來氣,“可真是欺軟怕硬,昨日怎沒有見你這麼兇。”

這話當然是有失偏頗,人家司馬光昨天也很給力,只不過是他說不過張斐,他也沒有辦法。

內堂的趙頊不禁也道:“這司馬君實對薛師正,還是存有很大的偏見啊!”

張斐卻道:“這聽證會就需要偏見和刁難。”

趙頊問道:“爲何?”

張斐道:“如果連帶有偏見的問話,都無法反駁,那隻能證明這個政策存在着問題,如果換做是我,我可能比司馬學士要更狠。一座穩固的宮殿,就應該經受住風吹雨打。”

趙頊想了想,笑道:“你說得好像也有道理。”

面對司馬光的咄咄逼人,薛向是淡定從容地回答道:“我並沒有說,百姓拿着這些稅幣,只能向朝廷購買糧食,雖然朝廷也會開放糧倉,放出一些糧食,但我更希望百姓拿着稅幣,去市集上買糧食,買自己所需,就跟平日裡一樣。”

噓聲再度響起,比上回更大。

真是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想拿我們商人當這冤大頭。退一步說,就算你是這麼想的,你也不應該說出來,完全無視我們智商。

司馬光也給薛向逗樂了,“怎麼?你還打算強迫商人收這種稅幣嗎?”

“薛某絕無此意。”

薛向搖搖頭,道:“我們這麼做,非但不是強迫,而是還是完完全全爲商人着想,是爲國家財政着想。”

“爲商人着想?”

司馬光錯愕道。

爲國家財政,這是很好理解,也沒有人質疑這一點,你都發紙幣了,還不是爲國家着想嗎?

樊顒他們也傻眼了,這麼無恥的話,你也說得出口嗎?

真是不要臉!

你堂堂三司使,會爲了我們商人着想?

狗都不信。

“正是如此。”

薛向點點頭道:“目前旱情已經發生,國家在農稅方面,是不可避免地會遭受到很大的損失,如今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儘量避免商業再遭受到打擊。

而旱情的到來,必然會使得百姓不能再向往常一樣,去市集購買貨物,這會使得整個市集都變得蕭條,目前市集上已經出現這種現象。

朝廷若是發糧食給百姓,百姓也只能是保住性命,商人面臨的困境是不會有太多的改變。

基於這個原因,我們才設想出稅幣來,如果只是讓百姓拿着這紙幣去跟朝廷換糧食,直接發一張憑證就行,無須發稅幣。正是因爲每個人都需要交稅,故此稅幣對於每個人的作用是一樣的,是能夠在市集上流通的。

屆時百姓就可以拿着稅幣去商人那裡購買糧食,購買生活所需,甚至去喝一口酒,這麼一來,商業就不會受到太多影響。

目前我朝商業是欣欣向榮,商稅也是在與日俱增,已經成爲國家不可缺少的一筆收入。而且當下是算總稅入,要是商人賺得少,稅也交得少,如果我們再不顧商業,那麼今年稅入,定會大幅度減少,而明年的支出,也必然會捉襟見肘。”

說到這裡,他從副官手中接過一沓文案來,“這是近幾年關於京畿地的商稅賬目,並且我們也統計出,如果不發稅幣的話,將會使得多少商人關門歇業,以及稅入會減少多少。”

第376章 老年活動中心第四百九十七章 就是開不了口讓他知道第四百四十五章 稅戰(十九)第770章 起風了第755章 攪屎棍登場第342章 二蔡第五百一十六章 文武與法(一)第四十章 火了第349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804章 還得是大庭長出手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下熙然,皆爲利往第一百六十八章 御訟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魚第四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五百三十二章 兵之殤第742章 糧酒法案第四百七十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文字獄之源第66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13章 正經人誰踢球啊!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十二章 爛命一條第四百八十八章 庭審(下)第377章 只有魔法能夠打敗魔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我教你啊!第695章 聽證會(五)第703章 社稷安全法第一百五十章 僅此一次第686章 真正考驗來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金融之利第376章 老年活動中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時代變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文武與法(九)第五百三十章 有利分裂第334章 滲透第三百七十四章 離京赴任第二百二十八章 也許這就是生活吧第四十章 火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扮虎吃豬第372章 菜鳥!歡迎來到官場!第288章 專治槓精第751章 內憂外喜第二百零二章 親鄰法第四百七十六章 哭聲第一百七十四章 變故第一百七十四章 變故第678章 謀反案(六)第705章 直面皇權第313章 正經人誰踢球啊!第756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1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五百三十八章 故技重施第六百三十七章 擴張第四百九十章 課外輔導第八十八章 大齡單身狗第325章 一票難求第四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五百二十三章 文武與法(八)第十一章 擒賊先擒王第一百六十四章 結案呈詞第二百零二章 親鄰法第一百二十三章 公檢法第五百八十四章 一觸即發第698章 軟着陸(下)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五百一十六章 文武與法(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靜待花開終有時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價索賠第五百八十四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六十九章 挖牆腳第四百七十一章 龍潭虎穴第712章 專業治國第754章 痛打落水狗第273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701章 潘多拉盒?第四百五十六章 貨幣戰(上)第一百零五章 開年大戲(求訂閱)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價索賠第363章 權威與權益第一百三十三章 私貨時間第一百七十四章 變故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冗第一戰(六)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雲變幻第783章 厚積薄發(元旦快樂)第一百七十六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第二章 狂囚張三(下)第四百零七章 快去請張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私貨時間第八十章 堂審(上)第75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三百九十九章 豪宅第二百一十六章 道德綁架第298章 城市改革第309章 大哥,俗還是王道啊!第674章 謀反案(二)第八十六章 這簡直就是打劫(求追讀)第六十二章 格局第756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十一章 強強聯手第五百四十六章 法中取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