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番外三

這場立法會過後,這《大宋律法》上面又多出三十幾頁紙,這就是法治的體現,只會越來越厚,越來越細。

而在這期間,張斐其實並未有過多參與,就如同他之前也並沒有過多參與立法,哪怕富弼希望他多多參與。

但他總是說,他欠缺經驗。

這真不是在謙虛,而是事實,在具體立法方面,他是遠不如司馬光、範純仁他們。

他只是守住法制之法的理念,以前他還是需要提醒大家,但現在也沒有這個必要,因爲他是大庭長,如果立出來的法,並未遵守法制之法的理念,他是可以直接否決的。

但此次立法,並沒有給張斐太多表現的機會,正是因爲以前張斐反覆強調法制之法的理念,這回他們在立法的時候,都沒有觸碰到這條警戒線,都已經有意識去遵守。

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此外,這場立法會,也在無形中化解了快要死灰復燃的黨爭。

能夠立法成功,代表着各種理念的大臣在某一定上達成了共識。

大家是各司其職。

最終,惜命的酋長們,還是選擇依法交稅。

要向他們徵稅,就得問問他們手中的大刀答不答應。

於是乎,李朝立刻派兵前來。

雖然官府和禁軍都不干預,但尼瑪稅務司的武器、裝備全部是官府提供的,包括大量的火器,這絕逼是在拉偏架。

既然你們都已經交稅,那你們還有何理由不遵守公檢法,況且唯有我們皇家警察才能夠保護你們不被稅務司欺負。

當初在京東東路剿匪的稅警,是陸陸續續都調往這裡。

其實是稅務司先破局,打破當地羈縻制度,公檢法才慢慢在當地建立起來。

而這裡的大酋長可比中原的大地主、權貴,要狠得多,他們可是有兵馬的,而不是幾個家丁。

其實李朝本也想跟宋朝開戰,但是由於最近占城國那邊主動發動反攻,要奪回屬於他們的領土。

雙方其實是各退一步,丁憂還是存在的,只是形式上從懲罰變成鼓勵,確定即便我去丁憂,也不妨礙我晉升和俸祿。

李朝聞此消息也傻眼了,你們宋人跑到我家來收稅,你們是瘋了吧?

況且這種行爲,一直是我們乾的活,伱們什麼時候學去了。

因爲邕州等地,真是山路十八彎,非常適合小規模的割據。

結果首戰先鋒軍竟然被那些稅警打得全軍覆沒。

這主要是取決於雙方心態不一樣,稅務司就是拿命來賺錢的,如果將法律去掉,他們跟強盜其實沒有任何區別。

結果郭逵表示,那都是我們的領土,我們的稅警在我們的領土收稅,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而且,這些稅警是越打越強,因爲在這種環境下,會出現更多亡命之徒,窮山惡水出刁民,他們紛紛加入稅警,依法搶劫,還有比這更爽的事嗎?

許多酋長爲求自保,甚至聯合起來,但還是打不過。

但是對於那些大酋長,最多他們也就繳納百分之二十稅,爲了這些錢去拼命,這值得嗎?

主要還是一開始,他們不信邪,直到他們發現,這哪是什麼稅警,分明就是一羣亡命之徒,殺紅眼了,就直接將你的寨子都給點了。

最初公檢法來到這裡,範圍其實只在城鎮,以及買賣方面,其餘的都不管,酋長就是要動用死刑,他們也當做沒有看見。

關鍵你還告不了官,他們去告官,官府就會問他們幾個問題,有沒有收到稅單?有沒有依法交稅?你們爲什麼動用武力阻攔稅務司執法?

但最終還是稅務司取得決定性勝利。

在此次立法大會過後,大家的心思就還是放在滅遼大計上面,一方面在北境推行稅幣,迷惑遼國,而另一方面,則是展開對李朝的戰爭。

不僅僅是李朝的將軍們回不過神來,就連在邊界觀望的禁軍將領們,也是深感羞愧。

目前最精銳的稅務司都在最南邊,因爲這裡很多州縣都是採取羈縻制度,當地有很多酋長、寨主,他們不但不用交稅,反而還掌控着當地的稅政,他們就是這裡的土皇帝。

官府不管,而郭逵統領的禁軍,對此也是不聞不問,他們只負責守衛邊界。

酋長們與稅務司打得是非常慘烈,死傷無數,甚至出現過好幾次抄家滅門。

隨着這些地區的安定,問題也接踵而至,稅務司這支精銳該何去何從?

只能是讓他們去隔壁收稅,因爲李朝偷偷摸摸也蠶食了宋朝的領土,稅務司二話不說,立刻就進入隔壁去收稅,自然是一番燒殺搶掠。

對於李朝而言,占城國顯然是更加重要的,所以他們想先收拾占城,再跟宋朝開戰,就沒有直接動武,而是尋求外交解決,他們一度懷疑這是一個誤會,因爲這太不可思議,是不是對面來的土匪。

王安石這一派是非常反對強制丁憂的,不是因爲孝道,王安石也是非常孝順的,而是因爲丁憂與他們的執政理念有所衝突。

於是,他們趕緊派人去邕州交涉。

同時也將三年縮短爲百日。

就比如說丁憂。

他們頓時平衡了很多,連李朝的正規軍都打不過,那咱們輸得也不冤,一點也不丟人。

還是稅務司打開這個僵局的。

經過一番交涉後,這李朝也明白了,宋朝就是在挑事,占城國也是因爲宋朝的支援,纔敢於主動進攻。

唯獨那些酋長們在叫好,好好好,打得好,幹他丫的,千萬別停。

他們來這裡就要發財致富的,在這裡潛伏兩三年後,就開始針對這些大酋長進行徵稅。

而保守派則是強調孝道。

雙方的利益爭執點在於,假設廢除丁憂,但是保守派個個都是以道德標榜自己,他們一定會要求丁憂的,而革新派可能會有人不願意去丁憂,那麼在晉升方面,保守派就會吃虧。

而射出第一箭的竟然是邕州的稅務司。

其實這幾年這裡是非常不太平。

唯獨郭逵心裡非常清楚,這並不是偶然。

因爲這一支稅警無論是從哪個方面,是全面超過全國禁軍,可能也就不如宋朝剛剛纔在北境組建的重甲騎兵。

因爲這些稅警不但有朝廷的撥款,自己也有錢,所以他們的裝備,他們的刀劍,全都是自己花錢打造的,朝廷給得劣質貨,他們都不要,直接要求折現。

當然,李朝都派了正規軍,宋軍也不能在旁邊看着,郭逵率領五萬禁軍,越國臨時邊界,開始針對李朝作戰。

但情況有些偏離郭逵的預計,就是稅務司太能打,以至於他們吸引了大李朝主力,使得宋軍主力相對輕鬆的收復了很多城鎮。

李朝頓時慌了神,你們是來真的,隨着局勢變化,李朝被迫從占城那邊調集主力北上,畢竟占城不具備致命性,但是宋朝可就是來索命的。

至此,宋朝與李朝的戰爭是全面爆發。

張家。

“想不到那些稅警竟然這般厲害,能夠以一己之力,打得李朝先鋒軍全軍覆沒,這真是不可思議。”

許凌霄拿着報刊,感嘆道:“難怪最近大家都老老實實交稅,無人再敢調挑戰稅務司。”

“一般般啦!”

張斐雲淡風輕地笑了笑,卻將注意力放在邸報院的報紙上,道:“岳父大人,大舅哥,到底是我文采太低,還是這報刊上的字,真的就比以前更加精美和清晰了。”

許遵呵呵笑道:“你現在才反應過來,據說邸報院現在用的字,乃是登州邸報院黃庭堅所寫,此人也因爲邸報上的字體,在士林中名氣大振。

此外,我還聽說,邸報院發明了一種印刷工具,可印得更快更清晰。哦,好像還申請了激勵法,往後你們的正版書鋪,想要用這種印刷工具,還得給錢。”

“是嗎?”

張斐略顯期待道:“這我倒要去見識見識。”

正當這時,忽聞院外傳來一陣爭吵聲,“小四,你別小氣,先借俺看看。”

“俺纔剛剛買來的,俺自己都沒有看。”

“你不是有小桃麼?看這作甚。”

“你你別瞎說。”

是牛北慶和李四的聲音。

“他們兩個在吵什麼?”

張斐嘀咕一句,然後起身來到院內,只見李四趴在牛北慶那寬厚的背上,抖着小短腿,雙手在牛北慶懷裡使勁地掏着什麼。

“你們在幹什麼?”張斐走上前來。

“三哥。”

李四剛忙從牛北慶背上跳下來,又跑了過去,委屈道:“三哥,你管管大牛,俺剛買來的畫冊,就讓他給搶了去。”

牛北慶忙道:“借!俺直接借!俺可沒搶。”

李四道:“俺都說了不借,你還要,你這就是搶。”

“行了!”

張斐勾勾手,“將畫冊拿來。”

牛北慶鬱悶地將畫冊交給張斐。

張斐翻開一看,當即吸得一口冷氣,但見畫冊上是一個妙齡女子,輕紗半掩suxiong,若隱若現,關鍵,還TM是彩色的,看着很是帶勁啊!

牛北慶湊過來,嘿嘿道:“三郎,是不是看着很爽。”

“爽爽你個頭。”

張斐將畫冊一合,問道:“這是誰畫的?”

李四立刻道:“這不是畫的,這是印的。”

“印的?”

“嗯。”

李四點點頭道:“這是風月報最新出的畫冊,汴京八大花魁,方纔三哥看得就是得月樓的柳兮兮。”

張斐道:“但這是彩色的?”

李四道:“據說這是風月報最新的發明,他們又調出四種顏色,專門用於印刷。”

張斐點點頭,“原來如此。”

然後將畫冊遞給李四,又向牛北慶道:“大牛,你自己去買一本。”

牛北慶道:“全都賣完了。”

張斐道:“報我的名號吧。”“那行”

牛北慶頓時轉憂爲喜。

這宋朝的科技樹全點在印刷上面,這方面的技術真是突飛猛進,沒有別的原因,就TM的掙錢啊!

不過也反哺了其它行業,尤其是冶煉方面,目前銅、鉛冶煉,全都是來自於印刷行業。

邸報院。

“聽說這印刷機器,就是你想出來的?”

張斐看着旁邊那個鐵質大螺絲,向一名三十來歲的工匠問道。

那工匠忙道:“是的。”

張斐好奇道:“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那工匠道:“回大庭長的話,我是見到我妻子在擰乾牀單時,是將牀單的一頭綁在樹上,雖然她力氣很小,但也能擰乾,於是我就想到用這種方式來壓板,只要搬動幾下這木把手,一個人就能夠印出來。”

“擰牀單?”

張斐笑着點點頭道:“有點意思。今年慈善基金會的獎金,大頭肯定是你的。”

“哎呦!多謝大庭長,多謝大庭長。”那工匠頓時喜出望外。

一旁的王安石呵呵道:“大庭長認爲這個,可否申請激勵法?”

張斐點點頭道:“當然可以。尤其是這個裝置,我想它可以用於很多需要固定的一些設計上面,比如我們的火炮,輪子等等,我建議不要以印刷機去申請,要以這個裝置去申請,那應該能夠賺很多錢。”

這其實就是螺絲的原理,只不過大規模使用,可能還需要時間,因爲他這是鍛造出來,然後經過細心打磨才製成的,用於印刷方面,成本再高,也非常划算,但用於其它方面可就不一定。

花一個月打磨一個小螺絲,然後用門上,螺絲都比門貴,這不是扯淡嗎。

“真不愧是大庭長,眼界就是不一般啊!”

王安石眼中一亮,又道:“也真是不容易,咱們事業署可算是弄了一點名堂出來,不至於被那些商人天天羞辱,咱們弄張印刷稅幣,還得給他們錢。”

他到底心高氣傲,而且崇尚官府集權,對於官署總是搞不贏商人,他內心其實很介意的。

張斐道:“這錢你們還得繼續給啊!”

王安石道:“你指得是風月報的彩色印刷?”

張斐點點頭道:“如果稅幣用上這彩色印刷,就更加難以仿製。”

王安石嘆道:“我們之前怎麼就沒有想到,用彩色印刷?”

張斐道:“證明你們還不夠努力,對工匠還不夠好,這種事只要慢一步,這錢,呵呵,出得更多!”

王安石點點頭道:“你說的不錯,自從有了激勵法,就是印刷再多的報刊,也沒有一向發明來的掙錢,那竹紙商人如今已經成爲江南數一數二富豪,這才幾年光景。往後只要他們發明出技術,申請到激勵法,授權費,得分他們一半。”

張斐笑道:“這可能不夠,我聽說風月報那邊,工匠是拿七成走。”

根據激勵法,工匠在工作中的創造是屬於商人的,這個七成是屬商人與工匠的協議,不是屬於激勵法。

“七成?”

王安石驚訝道:“這麼多嗎?”

張斐道:“逼得我們正版書鋪也得給七成。唉。”

卷!

這激勵法出臺後,各家都在卷。

王安石嘆道:“七成就七成,總比出錢要好。”

張斐笑道:“我也是這麼想的。”

旁邊的工匠們,全都已經豎起耳朵,咱們工匠的春天要來了,弄出一個發明,咱賺得比商人還多。

在作坊裡面轉悠一圈後,二人又來到休息室,王安石道:“關於稅務司那篇文章,你看了嗎?”

張斐笑着點點頭道:“這是對稅務司最好的宣傳,連對方控制的地盤,都能將稅收上來,誰還敢偷稅漏稅。”

王安石哈哈笑道:“我正是此意啊!”

稍稍一頓,他又道:“也正是因爲如此,朝廷現在正在考慮,是否一鼓作氣滅了李朝。”

張斐道:“我覺得沒有必要。”

王安石問道:“爲何?”

張斐道:“我們可以對比熙河和西夏。熙河地區,就是一鼓作氣全部拿下來的,但是拿下後的數年內,朝廷每年還是需要支付四百萬貫,並且期間反叛不斷,但是在西夏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最強兵器,不是火炮,不是弓弩,而是我們的制度和思想。純粹用武力征服,對方只是口服不心服,稍有疏忽,他們就會反叛。

但是結合制度去進攻,雖然花得時間比較久,但他們都是心服口服,故而不會出現太多反叛,反而能夠爲我們省很多錢,這逐步蠶食,支出也可以控制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王安石稍稍點頭道:“言之有理。”

張斐又道:“最關鍵的是,這一切只是爲了迷惑遼國,這種逐步蠶食,也能夠令我們進退自如,而不是深陷其中。”

在宣傳方面,王安石無疑是張斐的首席大弟子,關於稅務司的這篇文章,就是他親自操刀。

效果自然非同一般,稅務司能夠剿匪也就罷了,竟然連其它政權的稅都能夠收上來,這簡直匪夷所思。

這麼一宣傳,人人都對稅務司是心悅誠服。

再也沒有人敢正面跟稅務司衝突。

宋朝毫不避諱的宣傳稅務司在李朝地盤上取得的戰績,遼國當然也得知宋朝與李朝開戰的消息,頓時是欣喜若狂,之前丟了雲州和西夏,這令遼國一度非常緊張,也有些不知所措,這攻守異形,以前軟弱的南朝,怎麼突然變得這麼能打。

而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宋朝一定會繼續北上,到底宋朝都已經立法,將燕雲十六州全部劃入宋朝版圖,所以遼國是採取全面防守的態勢。

結果突然傳來宋朝跑去打李朝。

遼國上下無不鬆一口氣,那麼現在遼國也面臨抉擇,到底是趁機進攻,還是說先修內政。

國內也是有很多爭論的。

對外發動戰爭,也是可以轉移內部矛盾的。

但由於宋軍在北境的主力是紋絲不動,這令遼國內部還是覺得該先修內政爲主,因爲他們知道,消滅宋朝,以前都辦不到,那更別說現在,而且以宋朝現在士氣來看,即便取得局部勝利,宋朝也不會妥協的。

而遼國是剛剛經歷一場巨大的內耗,畢竟耶律乙辛掌權十餘年,朝中黨羽太多,內部本就非常不穩定,一旦開戰,別說輸贏,哪怕沒有得到足夠利益,這內部都可能會發生動亂的。

而在此之前,遼國的探子已經查明爲什麼宋朝會突然變得這麼富強,原因就在於公檢法和稅幣。

其實遼國的探子,是非常厲害的,雖然宋朝在不斷地宣傳稅幣,但是他們並沒有被迷惑,在捎回國的信上,還是着重強調了宋朝的司法改革。

只是說這些探子也並不是非常清楚,這司法改革和稅幣的內在關係。

不過,遼國的大臣,也就是耶律洪基身邊最信任的臣子耶律良,則是看出其中關鍵,他認爲公檢法纔是關鍵所在。

然而,經過一番討論後,不管是賢臣,還是權貴,都認爲公檢法不適合遼國。

首先,宋朝花了十年纔將公檢法建設完善,我們能有這麼多時間嗎?

其次,我們國內是有着大片的草原,沒有那麼多城鎮,公檢法又能發揮多少作用?

最後,他們還有很多部族,掌控地方司法、財政、軍事,不像宋朝一樣,幾乎都是知州、知縣,怎麼去讓他們遵守公檢法。

兩國國情大不一樣,不能照搬全抄。

但是耶律良還是認爲,要是沒有嚴格的法律,稅幣可能會不好控制。

最終他們商量出一個結果,不改革司法制度,但要用傳統的方法去嚴明法律。

同時,不貿然發行稅幣,而採用的熙州的代幣。

就是在各大貿易重鎮,發行這種代幣,供大家用於交易,收取百分之三手續費用。

然後,以此來慢慢推廣紙幣。

但是熙河地區能夠取得成功,在於他們控制着茶、絲綢這些貿易的硬通貨,但遼國現在已經斷絕與宋朝的往來,也沒有歲幣,拿什麼來背書。

於是他們選擇聯繫桃花島上的契丹商人,然後開放自己的海港,但由官方控制,這麼做,一來,可以暗地裡維持與宋朝的貿易,二來,可以滲透到桃花島,從而逐漸取得對桃花島的控制。

他們幾番出兵,都打不下來,這硬的不行,只能來軟的。

到底那些走私商,許多就是契丹人,咱們纔是一家人,以前都只是誤會,我們也給商人足夠的重視和自由。

可見這遼國內部,還是有很多能臣、賢臣,他們並沒有直接照搬全抄,而是根據自己的國情,去改革變法,並且非常求穩。

關於遼國方面的動靜,也很快傳到東京汴梁。

趙頊對此是大失所望,“看來遼國並未有上當。”

張斐笑道:“陛下勿憂,只要用了紙幣,不管是什麼方式,都會如我們所願。”

趙頊對此稍有懷疑,“就只是因爲他們沒有推行公檢法?”

張斐點點頭。

趙頊好奇道:“公檢法對稅幣如此重要嗎?”

張斐不答反問道:“陛下認爲三司使在使用稅幣方面的能力如何?”

趙頊道:“非常不錯。”

張斐道:“但其實三司使在河中府時,也曾導致鹽鈔氾濫,我當時纔剛去不久,就連審了幾次關於鹽鈔的官司,最終還是朝廷賠錢,才維繫住鹽鈔的信用。

三司使如此會使用稅幣,爲何還會犯這種錯誤,難道三司使就不知道濫發鹽鈔,對鹽商、鈔商都不好麼?三司使當然知道,但三司使所維護的是財政,而不是那些鹽商、鈔商的利益。

即便我在河中府建立起公檢法後,蘇檢察長兀自每年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調查鹽鈔、鹽債的發行。

要沒有蘇檢察長,在熙河拓邊後,河中府也一定會超發的,即便元學士和蔡知府能力超羣。

這其實與能力、道德是毫無關係,因爲公檢法的出現,只是劃出一條底線,換而言之,沒有公檢法,就沒有這條底線,一切都按照國家需求來辦,由奢入儉難,超發是必然的。

陛下請放心,遼國一隻腳已經踏入深淵,只是在時日上面,比我們想象中的要晚一些。”

趙頊緊鎖眉頭,“如果你說得是對的,對於我大宋而言,是不是也是如此,一旦公檢法遭到破壞,稅幣也會將我們拉下深淵。”

張斐充滿自信道:“一定會得,西夏和遼國會相繼向我們展示錯誤的後果。陛下只需要從他們身上吸取教訓便可。”

第334章 滲透第二百一十二章 死灰復燃?第一百八十章 都是狠人第786章 嚇死你們第二百一十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百章 大道至簡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庭長說了算第五百三十二章 兵之殤第667章 破例不是破壞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義之財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冗第一戰(六)第715章 時間在我們這邊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是贏家第760章 天下誰人不知法第681章 謀反案(終)第362章 宋刑統第二百五十四章 絕代雙驕第二百一十六章 道德綁架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冗第一戰(二)第716章 天道與人道第四百三十八章 稅戰(十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一百四十章 黎明破曉前第一百一十九章 佈局第六百零八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百二十一章 時代變了第四百零二章 都是你的錯第五百八十一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冗第一戰(七)第二百二十九章 必須同甘共苦第四百三十九章 稅戰(十三)第八十三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求追讀)第六百二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五百七十八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百一十一章 職業化第777章 再見故人第五百一十章 針尖對麥芒第286章 爭權奪利第307章 雙子星加持第743章 不能觸碰的禁區第五百七十二章 職業走鋼絲第346章 此法非法第五十三章 綿裡藏針第372章 菜鳥!歡迎來到官場!第一百四十七章 風口浪尖第五百二十九章 第三者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源與節流第二百三十三章 打個小廣告第四百四十七章 稅戰(二十一)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上澆油第673章 謀反案(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百三十七章 洗刷刷洗刷刷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上澆油第一百七十八章 矯枉過正第五百六十五章 危第309章 大哥,俗還是王道啊!第十六章 無懈可擊第643章 脣亡齒寒第五百四十七章 法中取利(五)第九十九章 將錯就錯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冗第一戰(七)第五十四章 明修棧道第五百八十四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八十二章 哥不喜歡被動第75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五百零一章 要讓司法變得廉價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二章 狂囚張三(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合法避稅第374章 下獄第一百一十五章 活着就是勝利第779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六十六章 新舊團結靠張三第333章 商與政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冗第一戰(十二)第744章 勸你善良第361章 言多必失第二百四十三章 稅與善第二百一十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冗第一戰(七)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斷於法第四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四百四十三章 稅戰(十七)第689章 算無遺漏第一百九十四章 我教你啊!第713章 最賺錢的生意第四百二十八章 稅戰(二)第665章 禮法與司法第五百五十五章 三冗第一戰(八)第四十二章 獅子搏兔第五百三十章 有利分裂第五百七十五章 強制執行第276章 請上牌第731章 一清二楚第五百八十章 看誰先犯錯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六十三章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第374章 下獄第三十六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