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羣雁乘風卻雲霄

從最開始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中,就可以看出這一基本事實。

對於皇帝來說,看家護院的若不是自己真的信得過的人,那很有可能睡覺、划船、吃飯的時候,突然竄出個尉遲恭來,告訴自己太子謀反了!

在玄武門之變中,有人看到了李建成毒殺李世民,有人看到了李淵詔敕罷黜了李世民的秦王爵,有人看到了李淵解除了李世民的兵權,並且將李世民的兵權交給了李元吉,給出的理由是李元吉要去抗擊突厥。

但是趙桓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反覆咀嚼之後,反過味兒來,仔細思量之後,心中產生了一個疑惑。

尉遲恭,是怎麼未曾奉詔出現在宮內的海池之上的?

李建成也好、李元吉也罷,他們其實都不是李世民的最終目的,只有李淵纔是。

這一勝負手,就是尉遲恭。

尉遲恭出現在了後宮海池的船上,並且【請求】李淵頒佈親筆敕令,令各軍統一接受李世民的調遣。

尉遲恭到底是怎麼進的宮?

趙桓在浩渺如煙的歷史長河裡,找到了一個人,名爲常何。

常何時任監門衛左右翊中郎將,擔任的恰好就是玄武門守備軍將,他在玄武門之變發生的前一夜,悄無聲息的給玄武門的門合頁上塗油,防止玄武門打開之時的聲音,驚動其他人。

次日清晨,李建成和李元吉踏入玄武門之時,這場宮鬥其實已經有了結果。

而玄武門之變,在盛唐,一共發生了四次。

分別是李世民殺死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淵退位。

張柬之殺死張易之、張昌宗逼武則天退位。

李崇俊殺死武三思、武崇訓並意欲殺死韋皇后、安樂公主逼李顯退位。

李隆基、太平公主殺死韋皇后、安樂公主扶李旦上位。

這四次之中,只有李崇俊失敗了。

李崇俊在起事的時候,沒有第一時間佔領玄武門,被韋皇后捷足先登,登上了玄武門城頭,鎮臂高呼,號令軍卒奮勇抵抗。

而在李隆基之後,大唐皇室卻變得疲軟無力,各種宦官作亂,其中的緣由,正是負責皇宮守備的軍卒,由唐十六衛變成了神策軍,而神策軍的直屬領導,正是宦官。

神策軍的領導權握在宦官手中,這樣就使得神策軍與宦官集團緊密的貼合在了一起。

自唐穆宗以後,唐朝共有九帝,其中,除敬宗、哀帝外,其餘七位,均爲宦官所立。

宦官集團之所以能掌握皇帝的生、死、廢立大權,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掌握神策軍兵權,以神策軍爲工具控制皇權。

唐朝的宦官鉗制天子和明朝的宦官亂政,有着本質上的區別。

其最大的區別,就是明朝的宦官,皇帝說讓他們死,宦官絕對沒辦法見到第二天的太陽,甚至有可能自殺謝罪,省的污了主人的房舍。

而在唐朝,宦官們不想讓皇帝見到明天的太陽,只需要僞造的訃告,再立一位就是。

趙桓在完整了這一段歷史之後,纔會做出對程褚恩威並施的舉動來。

正因爲以程褚爲首的親從官,控制着東掖門、崇德門兩宮門的守備。

當初趙楷入宮走的是東掖門。

當初李綱處理八門進京的勳貴的時候,讓學子們堵了崇德門。

而現在,趙桓回到汴京,就聞到了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此時的程褚不管犯了多大的錯誤,只要他還是忠於自己,那就可以被原諒。

而程褚的忠誠度完全沒有問題,高達91點。

岳飛是厲害,可是他不能從河套飛到汴京,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趙桓搓着手,呆坐在文德殿的攆座上,看着面前已經不再滴水的御案發呆,到底是誰在做這些事?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他雖然不覺得自己這個皇帝做的多麼出色,但是接連收復了燕雲十六州、河套、遼東的自己,武功上,應該算是歷代大宋皇帝裡排的上第二的皇帝了。

而文治上,趙桓也沒有一股腦打翻他那個廢物太上皇的貢獻,不管是圖畫院,還是蔡京的學改,以及官考,趙桓都沒有棄之不用。

甚至在文治上,整合了應天、白鹿書院等,成爲了大宋的新的國子監,並且積極安排那些無業學子,在軍卒中充當掃盲先鋒,教軍卒和鄉野百姓識字。

趙桓覺得自己文治武功上,都沒有太過虧錢大宋的任何一個人。

他也在忠魂銘前,自我反省過自己是否行爲出現差池,是否對得起他們。

結果自然是行無差錯。

“到底是誰?”這是盤亙在趙桓心頭的一個問題,他忽然站了起來說道:“趙英,去艮嶽宮,告訴太上皇,朕要去看他。”

趙英略微緊蹙着眉頭說道:“說起太上皇,剛纔李宮正在跟臣交接宮內事物的時候,說自從出了景王、肅王之事之後,他就再未曾踏出過宮門一步,說是病了,可太醫院說太上皇未曾生病,無法用藥。”

趙桓稍一思忖,無奈搖頭苦笑道:“朕都把禁足令給解了,他倒是自己把自己禁足了。”

“李宮正剛纔來過了?”趙桓這才反應過來,愣愣的盯着宮門問道。

趙英點頭:“是,李宮正看官家眉蹙思忖,就沒有打擾官家,離開了。”

“那就去看看生病的太上皇吧。”趙桓有點不放心的囑咐着,起駕前往了艮嶽宮。

艮嶽宮是趙佶傾盡全力修建的宮室,生生的在汴京城裡堆砌了一座假山宮殿來。

汴京附近平皋千里,無崇山峻嶺,少洪流巨浸。

而趙佶認爲帝王或神靈皆非形勝不居,所以對壽山艮嶽的景觀設置極爲重視。

趙佶取天下瑰奇特異之靈石,移南方豔美珍奇之花木,設雕闌曲檻,葺亭臺樓閣,以生辰綱爲名,掠奪大宋財富,購置山石,日積月累,歷十數年時間,使壽山艮嶽宮成爲了整個汴京,也是整個大宋三百載,最繁華的苑囿。

趙桓走進去就看花了眼,人工渠、荷花、瀑布、奇俊山林、走獸飛禽、應有盡有。

羣雁飛鳴乘風卻雲霄之景,讓人歎爲觀止。

他走到萬歲山之前,看着趙佶親筆手書的瘦金體的御製記文。無奈的搖頭說道:“奢侈,是真的奢侈。”

“要不在燕京搭一個?內帑出錢。”趙英看着官家眼中的豔羨,小聲的問道。

“滾!朕又不是無道昏君。”趙桓踹了一腳趙英,笑罵着說道。

這艮嶽再搭一個,豈不是正中了那句【亡宋者石】的箴言嗎?

趙桓的燕京皇宮最奢侈的就是鋪了滿地的金磚,還是工賑監賺來的,起的宮室的木頭都是鉚榫拼合料,並非整料,就是爲了省錢。

“陛下來了?快快快,去泡茶!”趙佶大老遠就從宮室裡跑了出來,鞋子都跑掉了一隻。

第二十一章 金華火腿的改良者第二百二十四章 望大宋永昌!(600月票加更!)第三百二十七章 奉命造反第二百七十九章 商稅改制的閉環,讓李綱很爲難第三百四十五章 糟糕的臺詞第六百七十九章 甚似蜀後主第八百七十三章 兩節度使遼河垂魚第二十九章 兩位歷史名人接踵而至,有點遭不住!第一百三十五章 油盡燈枯的太原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趙官家的戰略轉進第七百七十五章 友誼的象徵第四百七十九章 這步棋走的很妙第六百六十八章 攻克遼陽第九十一章 這麼牛的大太監,到底是誰?第三百八十一章 盛唐遺民第二百三十二章 李綱欲迎回趙佶(六月份打賞,第四次結算加更!)第七百六十五章 恐有蝗災!第一百七十八章 今夜在大同府吃夜宵!(4/5)第四百七十八章 如果能重來第五百八十一章 沒有絲綢的羅馬貴族還是羅馬貴族嗎!第四百八十五章 燕山東麓防線第六百五十二章 杜充的妙計第七百七十三章 以身飼蟲胡不歸第二百六十六章 川人被蒙在了鼓裡第七百六十一章 別人家的孩子最聰明第四百二十八章 匠爵第七百零七章 有人想讓自己挪挪地方?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極道九千九百里第七百四十九章 猛虎落淚第二百六十二章 趙構有天時地利人和第八十章 財大氣粗的皇帝第七百六十五章 恐有蝗災!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宋涅槃的絆腳石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邦彥的三問第一百九十五章 誰都想爆官家的頭?(5/5)第二百二十二章 論用一個孩子換榆關的可能性第八百三十七章 廣積糧第五百七十六章 惡虎傷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破官家的釜,沉官家的舟(2/5)第七百九十四章 要不,再放放血?第四百六十一章 來了!他們來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當然是選擇原諒他第六百九十五章 曾經的榮耀第六百五十五章 這人都得服老第三百零九章 李三忽悠上線第六百六十五章 朕,不想輸!第一百七十七章 皇帝老兒!你給我等着!(3/5)第五百八十三章 東方約翰王第一百七十三章 朕決心已定!誓於寧武共存亡!(爲“王天明真帥”加更!)第五十章 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第五百三十七章 正月裡的鍘刀,閒不住第三百二十七章 奉命造反第一百三十二章 種大忽悠再出手第一百六十四章 軍功爵均田露出一點邊角第三百四十章 系統,連你也欺負朕是吧!第四百五十九章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第一百零七章 太子授璽,準備開拔第一百三十三章 有些人活着就能撐起一片天穹第五百五十三章 翻過那座山第五百七十五章 劫富濟貧的大宋商賈?第一百九十八章 奧斯卡影帝!(爲堂主“書友160”加更!)第六百四十三章 朕即爲大宋意志!岳飛小傳第八百四十章 落後就會捱打第四百六十六章 怎麼才能證明自己天下無敵第六百六十八章 攻克遼陽第二百八十五章 臣構言,今來畫疆第二百八十章 留宿延福宮之滁州西澗第七百四十五章 官家的謀算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宋的根本矛盾第二百二十章 位面之子剪斷臍帶了(5/5)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大雨,李綱如嘍囉(四五月打賞結算加更!)第七十一章 已許國,再難許卿第一百八十四章 破官家的釜,沉官家的舟(2/5)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閱圖》第九百零八章 人類,是愚蠢的第二百一十六章 諡號忠憲(1/5)第六百七十七章 活着浪費空氣第一百四十六章 鬥蛐蛐的草葉第四百八十章 高麗提督第七百三十九章 鷹嘴兜鍪第四百四十九章 軍卒最終的歸宿第四百七十一章 殺使者這種事,萬萬做不得第二十二章 橫在金國咽喉的一根刺第七百五十五章 官家的物資被扣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沒有辦法孫少宰第四百八十七章 羊毛妮製品熱銷第四百二十三章 沒有辦法孫少宰第二百二十八章 大宋的最鋒利的劍(爲六月打賞加更!)第三百一十三章 求求你做個人吧!第六百一十四章 朕是皇帝第五百零三章 東三班第八百九十一章 中原王朝商貿的潛力第九百零三章 蒸蒸日上的大宋朝第四十二章 怎麼當一名皇帝?在線等,很急。第三百一十八章 範汝爲在福建路揭竿而起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朕旨意,劫船!第六百五十四章 奇裝異服個子矮第三百四十三章 趙構連夜扛着船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