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

楊應麒此刻並不知道王師中在看他總領點校的那批書,就算知道了只怕也沒心情去理會,因爲此刻他正十分享受地點校着《李太白全集》。

經歷了這麼多事後,他已經知道那個夢中的“後世經歷”決不是一場單純的夢。他如今的知識結構,有一部分來來自幼年楊應麒背誦下來的經史詩文,一部分來自死谷“夢醒”後的苦讀歷練,但更多的是來自“夢中世界”的深厚閱歷。

他無論如何記不起夢中那個自己的全名,只記得那個自己是一個大組織的管理者之一,管過財務,也管過人事,因此在融入這個世界後才能較順利地爲漢部建立起一個像樣的財政、人事管理系統。

不過夢中那個自己的情感則很難在他此刻的大腦中找到痕跡,似乎那那個夢留給他的僅僅是一些智性的回憶而已。在這個世界的年歲越久,楊應麒在江南的幼年記憶所發揮的作用就越大,在夢中不屑一顧的那些古詩文常常莫名其妙地涌上心頭,做着比任何智性記憶更爲強烈的蠢動。陶淵明的一句隨口語,李太白的一句酒後言,都曾讓他在無人時不由自主地吟哦起來,彷彿自己因爲這句詩而變成了那個古人。

“樸之啊……”看得楊樸匆匆走進來,楊應麒說道:“其實我在這個世界僅僅是一個過客而已——我不知道爲什麼會這樣想,可我覺得就是這樣。”

楊樸聽得呆住了,只聽楊應麒嘆道:“此世匆匆,如白駒過隙……”

楊樸愣了半晌,忽然覺得眼前這個上司雖然看見了自己,其實卻還沉浸在某種自失中沒有醒過來,便猛地咳嗽兩聲,楊應麒眼睛一眨,不滿十八歲的臉上恢復了老練神采,問道:“什麼事情?”

楊樸道:“宋使又來了。”

“哦,挺快嘛。”楊應麒道:“這次來的是什麼人?還是那個馬政?”

“不是。”楊樸說:“馬政成了副使,正使是趙良嗣。”

楊應麒哦了一聲,漢部的諜報工作已經做得比當世任何政權都好,對趙良嗣的來歷,他也略知一二。

楊樸道:“盧克忠已經接他們入驛舍,七將軍您什麼時候見他們?”

楊應麒不回答他的話,卻自顧自找出一封信來,取了其中一頁給楊樸看:“這是大哥給我的信,信中跟我詳說了會寧之事:今年年初,大遼派習泥烈到會寧求和,這一頁寫的,是國主對習泥烈的回覆。當時國主口述,完顏希尹筆錄潤色,而大哥就在旁邊聽着。”

楊樸接過信一看,只見上面以完顏阿骨打對遼主耶律延禧的口氣寫着:“爾若能以兄事朕,歸上京、中京、興中府三路州縣,以親王、公主、駙馬、大臣子孫爲質,還我逃奴、阿疏,並宋、夏、高麗往復書詔、表牒,則可以如約。”楊樸看完不禁倒吸一口冷氣。

“以兄事朕”,那是要遼國承認大金的大國地位。遼國分爲五路:上京路、東京路、西京路、南京路、中京路,東京路已經被大金佔領,若再割上京、中京,那大遼就只剩下燕雲一帶了!至於索取大宋、西夏、高麗等國書詔,更是要繼承大遼的國際地位,剝奪大遼的外交資源!楊樸還沒看完便連連搖頭道:“不可能的!大遼不可能答應!若真是答應,那契丹人離亡國就不遠了!”

楊應麒笑道:“現在他們離亡國還遠麼?當然,這個回覆也未免太強人所難,就算耶律延禧再怎麼昏也不可能答應。不過話說回來,國主也未必是真要耶律延禧把這些條件答應了才肯和,也許他只是先把價錢擡高一些,好等契丹人還價。這就叫漫天討價、就地還錢。”他嘿了一聲說:“原來國主也蠻會做生意的嘛。”

楊樸道:“七將軍,你的意思是說國主想要和大遼議和了?”

楊應麒站起來看了一會掛在牆上的地圖,說道:“國主想要議和,這心意從去年就已經透露了。當年女真起兵時不過兩千五百人,短短數年之間奪取了大遼半壁江山!底子不夠厚,擴張卻又太快,這兩年就是黃龍府一帶也不安穩,更別說北邊的室韋、東部的五國和南部的高麗了。甚至是遼南這裡,如果不是有我們在,這裡的漢人、渤海人、契丹人、奚人是否不起異心還難說呢。現在大金一意向西的話,軍事上或能勝過大遼,但內部的隱患怎麼辦?後方的威脅怎麼辦?如果大軍在西邊和遼人持衡的時候,東京道忽然有人造反,或者高麗出兵來佔便宜,又該怎麼辦?所以當下之計,莫若藉着勝遼之威,南震高麗,北壓室韋,東服五國,同時好好將已得領土整頓一番。等到內安外和,再討契丹——這纔是上上之策!”

楊樸想起了大宋來使,說道:“大宋的使者雖然我還未會見過,不過看起來意,分明是要和我們夾擊攻遼,企圖恢復被契丹人吞併的燕雲十六州。如今我們若要和大遼講和,又如何應付大宋的使者?”

楊應麒微微一笑道:“且不管他大金、大遼、大宋,如果就我們漢部的小算盤來談,樸之啊,你說我爲何要想盡辦法結好大宋呢?”

楊樸道:“開通商道,招徠人民。”

“說得好!”楊應麒笑道:“其實比起國主來,大宋皇帝太不會做生意了,我們還沒應承任何事情,他便已經滿足了我們大部分的要求了,是不?趙家天子不但已經鼓勵宋人多來津門,允許明州、泉州發放北來船引,而且還允許在登州開設榷場!只要商路通暢,我們漢部的財源就不會匱乏;只要來往頻密,大宋多餘的勞力也必然會向津門涌來!所以就眼前來說,宋金能否聯盟其實對我們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讓大宋天子感受到我們的誠意,並願意把眼前的好事延續下去——一直等到那一天的到來。”

“那一天?”

“就是國主決定再次伐遼的那天。”楊應麒道:“大金伐遼是遲早要繼續的事情。到了那個時候,國主應該很有興趣和大宋聯盟的。你說是麼?”

“當然。”楊樸的眼睛亮了起來:“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194章 正名第353章 屠營(上)第180章 異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4章 過冬(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26章 兵滿萬(上)第149章 民之棄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162章 講演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17章 建村落(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141章 陷燕京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6章 邊關(上)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188章 定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153章 空城計第144章 兄弟間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7章 去向(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7章 得文吏(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10章 絕地(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03章 鉅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191章 入汴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199章 老臣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16章 入女真(下)第156章 帶月歸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