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危疑反覆>

塘沽南部面向界河,由於大宋正與漢部交好,兩地來往略無阻滯,每天都有無數民間船隻往來於滄州與塘沽之間。

鄧肅是在碼頭上讓楊應麒的幕僚追回來的,回來後兩人商議了半日,鄧肅也不管日己西斜,搶着上路。渡過界河,也不去會李應古了,直奔童貫的駐地。

到得高陽關,趙良嗣聽說他來,親自迎出城來,接了他去見童貫。路上趙良嗣道:“童太師甚是大量,雖不喜種氏爲人,卻仍擢他爲武翼郎,其所部人馬號‘忠武軍’。這件事情,太師可是給了歐陽將軍天大的面子。”見鄧肅眉頭緊皺,奇道:“鄧大人,如此還不滿意麼?”

鄧肅嘆道:“這件事情,現在己不急了,我心中另有急事,所以愁眉。”

趙良嗣微驚道:“又有什麼變故了麼?”

鄧肅壓低了聲音道:“李處溫己經接了童太師書信,決意投誠了。”

趙良嗣大喜道:“這是好事啊。”

鄧肅道:“本來是好事,但他立功心切,競要提前發動兵變劫持蕭妃。七……四將軍怕事情會搞砸。”

趙良嗣聞言忙道:“若是如此,那我們的事情可就得加緊了。”

兩人見了童貫,稟知李處溫之事,童貫聽了也微感不悅,覺得李處溫太獨斷。趙良嗣道:“燕京至此相去三五百里,我們便是要幫忙只怕也是來不及了,如今只能盼着李處溫計謀得成了。”

鄧肅道:“無論計謀成與不成,我們都不能作壁上觀。”

趙良嗣道:“鄧大人的意思,是要我們趕緊出兵爲援麼?”

“不,”鄧肅道:“大軍之動乃是大事,不宜草率,不過眼下耶律淳方死,大遼邊將守臣無不心躁難安。‘四將軍’的意思,是不管李處溫成敗,我們都可先拉攏燕南兵將,以助王師聲威。”跟着說了策反高風、常勝軍之謀。

童貫聽說能不費力氣便招降燕地邊將,大感興趣,再聽鄧肅說願親入遼京招降高鳳、郭藥師,更是欣然,對鄧肅道:“上使如此爲大宋出力,甚是令人敬佩。待本相回汴粱後定要奏明聖上,厚加封賞。”

趙良嗣一聽也道:“聽聞鄧大人本是宋人,如今爲國奔走,多立奇功。他日若衣錦還鄉,必得重用。”他兩人這麼說,那是以高官厚祿來引誘鄧肅了。

若是幾個月前,鄧肅無論答應不答應,至少會頗爲心動,這時卻有些煩,心道:“如今燕京大事就要爆發,你們還跟我扯這些-我若是貪圖富貴,當初就不會詩諷權貴、泛舟入海了!”但這時爲大局計,卻不好去忤童貫的意,只是道:“此事以後再說。如今最急切的是平定燕雲!”

當下獻上計策:先由趙良嗣前往易州勸說高鳳,若高鳳夷快答應自然最好,若有支吾,則用他私通李處溫一事爲要挾,不反也要逼得他反。同時鄧肅車駕前往涿州,只要高鳳投誠之事一傳開馬上入見郭藥師,策他同反。

這些都是不需費童貫半點力氣便能成就大功的計策,他如何不歡喜?便讓鄧肅去庫中自擇寶貨,以作收買高藥師等人之用。鄧肅也不客氣,到了庫中一看不禁呆了,他也不是感嘆這庫中寶物之多,而是感嘆這些寶物大多和漢部大有關聯:就算不是漢部所產,也多是經由漢部轉口到大宋——有些寶物邊角上所貼的漢部海關標籤甚至沒有撕下。當日鄧、趙二人分別取了輕便貴重之物,持招降書信出國門,那邊童貫也命劉延慶整兵待發。鄧肅纔到白淘,便有密子飛奔前來遞上鴿書。鄧肅打開一看,暗叫一聲苦,心道:“七將軍料事果然奇準!”

這封鴿書轉自塘沽,離楊應麒得到消息有所延後。當時楊應麒正籤批陳正匯、楊樸等人轉來的文書,忽然有幕僚疾步進來道:“七將軍!燕京的密子趙登來了!”

楊應麒吃了一驚道:“他怎麼來了?快傳!”

便見趙登滿面塵灰,跪倒在楊應麒面前呼道:“七將軍,小人趙登無能,小人該死。”

楊應麒喝道:“你怎麼沒半點消息就跑來了?鴿書也不先發一封?”

趙登痛聲道:“事出突然,我們只來得及把文件全部焚燬,卻沒能放飛鴿傳書。唉,我們在燕京數年的經營,卻因一時大意而毀於一旦。這、這……”說着競痛哭起來。

楊應麒見他手指指甲裡都是泥土,衣服上頗見血跡,又驚歎嘆感慨,說道:“這一路你一定極不容易。罷了,且莫悲痛,說說到底出了什麼事情。”

趙登止了淚,慘然道:“那日我們收到將軍的鴿書急信,趙觀大人便去見李處溫,婉轉勸他謹慎從事。但據趙觀大人轉述,李處溫當時只是微笑道:‘燕京之勢,非你所知。’趙觀大人見勸不住,只好先回住所。”

楊應麒點頭道:“李處溫自己既然早有打算,多半聽不進別人的話了,那倒也在意料之中。”

趙登接着道:“趙觀大人回到住所,便下令轉移據點,同時要給七將軍發一封急信。但他進門不久我便發現不對,趙觀大人給七將軍的信才寫了一半,外邊忽有異常響動,我急看窗外時,但見牆外己出現了刀斧弓箭手-人數也不知有多少,將我們所在的院子團團圍住-

楊應麒道:“是李處溫出賣了你們,還是他所謀泄漏?”

趙登道:“從後來的事看來,應該是他所謀之事被人發現了。也許趙觀大人從李府出來,便被人盯住了。當時我們驟然被圍,都有些慌了,幸而遇變時當如何應對的步驟我們訓練有素。當下焚燬文件、毒殺飛鴿,跟着趙觀大人便把我與負責翻譯的程亮推入地道,他自己則留下週旋。”說到這裡哀聲道:“我們進入地道之前己瞥見門桂將斷,唉,若遲了一步,那就……”

楊應麒道:“他爲何不和你們一起走?”

趙登道:“我本要拖趙大人一起走,但他說若沒個人留下週旋,地道口多半很快會被發現,我們逃也逃不遠。趙大人又說他多半己被跟蹤的人看見相貌,若他不在遼人也會起疑,所以……”說到這裡喉音哽咽。

楊應麒嘆道:“沒想到他如此俠氣。後來呢’遼人害了他沒有?”

趙登道:“我們從地道逸出後躲在暗處,見遼人綁了他回衙,想來還未遇害。我們也不敢多看,循小路跑到備用據點,路上經過李府附近,但見燈火耀天,多半李處溫也出事了。我和程亮還沒到達備用據點便差點被人發現。當時形勢頗亂,有些地方傳來刀兵相格之聲,想來是李處溫的人在抵抗。我想燕京內部己無鴿書可用,不如趁早偷出城來到塘沽報知,否則等遼人平定局面,全城戒備,再要出城可就難了。當下我和程亮商議:一個留下通知城內其他密子潛伏勿動,一個回塘沽報信。那時剛好有一隊兵馬驅趕着百姓衝向尚未合起的西門,我冒險混在那羣百姓中逃了出來,出城後脫了人羣尋覓,路上雖有磨難,但幸而有驚無險,一路輾轉,到了塘沽。”

楊應麒心道:“這次主據點一出事,整個燕京的密子就都有些亂了,看來我們的諜報系統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當下安慰了趙登一會,說道:“趙觀的事情我會再想辦法,希望遼人還沒害了他。”

趙登驚喜道:“七將軍能救趙大人?”

楊應麒道:“我這便給二哥發一道鴿書,讓他代表大哥知會蕭妃,就說我們願出錢把趙觀贖回來。”

趙登驚道:“這樣我們的來歷不就暴露了?”

楊應麒淡淡道:“這個不要緊,按如今的形勢,我們並不怕北遼知道我們在打他們的主意。再說趙觀是爲漢部捨身犯險,咱們不能負他。”

趙登一聽泣道:“七將軍……這……我……不負!不負!”他雖因激動而難以成聲,但從此願誓死相報的意思,旁人卻也都明白了。

鄧肅收到塘沽方面的書信後,怕劇變再起,便在邊境稍作逗留。兩天後西北捷訊傳來:易州歸降了,鄧肅大喜,心想事不宜遲,便換上契丹人服飾,到涿州自稱易州來的軍吏,奉命求見郭藥師。

郭藥師早聽說易州降了,高鳳和他守地既近,又都是漢人,其中一個變節另一個所受衝擊之大不言而喻-這時聽說高鳳的使者求見,心中一凜,命人把鄧肅帶到密室親訊。

鄧肅一進門,郭藥師便拔刀冷笑道:“好個奸細,竟敢到我涿州來自投羅網,且留下頭來。”

鄧肅見他如此,反而笑道:“蒺藜山之戰郭將軍逃得好快,以二將軍、六將軍用兵之神速,競也沒把郭將軍拿住,佩服,佩服。”

蒺藜山之戰是常勝軍(當時還叫怨軍)與漢部第一次交鋒,那一戰郭藥師敗得極慘,差點就萬劫不復,所以這時聽鄧肅提起馬上臉色一變,喝道:“你是什麼人?敢來這裡胡說八道。”

鄧肅笑道:“在下遼口參軍鄧肅,奉了二將軍將令,來問郭將軍幾句話。”

郭藥師冷笑道:“曹……曹某人也來了麼?”

鄧肅道:“塘沽之戰,以八百人全勝耶律大石數千兵馬,郭將軍認爲是誰的手段?”

郭藥師驚道:“但曹某人不是在榆關外邊麼?怎麼會跑到塘沽來?”

鄧肅笑道:“此等軍情,恕不能奉告。”

郭藥師哼了一聲道:“曹某人要你來說什麼事情?”

鄧肅道:“二將軍要我來問郭將軍,是要與他爲友,還是與他爲敵。”

郭藥師問道:“爲友如何?爲敵又如何?”

鄧肅笑道:“若是爲敵,那便簡單了,郭將軍將我頭顱斬下送往塘沽便是。如今漢部有精銳萬人,眼下就駐紮在榆關外面,郭將軍認爲以張覺之才,是否擋得住五將軍的鐵騎?又有二將軍麾下精銳萬人,己經進入塘沽,只要大宋兵旗一指,馬上響應直指析津府。不知耶律大石、蕭幹還有多少人馬,是否擋得住二將軍的攻勢?眼下耶律淳己死,北遼之勢危若懸卵,明眼人誰看不出來?郭將軍若不想爲契丹異族殉葬,還是早作打算的好。”

上次白溝一戰之後,遼人己頗看不起宋軍,但郭藥師對曹廣弼仍極爲忌憚。剛纔鄧肅這段話中半真半假,比如曹廣弼並不在塘沽,榆關外漢部駐軍也不是由阿魯蠻統領,兩部人馬也絕無“萬人”之數。但聽在郭藥師耳中卻似漢部正傾國來與大宋夾攻燕京一般。他想起曹廣弼、蕭鐵奴等人用兵之狠辣,心中暗懷驚懼,問道:“若是爲友,是要我投奔漢部麼?嘿嘿,要我投奔漢部,還不如到西京去投奔金主,折某人在大金也是人下之人,我豈能與他爲臣?”

鄧肅聽到“人下之人”。語心頭一震,臉上卻不動聲色,笑道:“不然。投奔金主,對郭將軍來說也未必是最好的打算。”

郭藥師道:“哦?”

鄧肅道:“如今大金國勢方雄,郭將軍前往依附,國主未必會如何重視。爲郭將軍計,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郭藥師道:“大宋?”

“不錯。”鄧肅道:“大宋坐有中原之地,國力雄渾。白溝雖敗,未傷根本。但就眼前而論則氣勢頗沮。若郭將軍前往依附,大宋天子必然厚待-屆時高官厚祿唾手可得,拜將封侯旦夕可期。而且背靠大宋,大有進退之餘地,豈不遠勝在一個寡婦手底下朝不保夕?”

郭藥師哼了一聲道:“你究竟是爲大金來說我?還是爲大宋來說我?”

鄧肅微笑道:“據海上之盟,燕京當歸大宋。如今兩國交好,我漢部只求契丹早滅,燕京早平,郭將軍歸金歸宋,於我部都無分別。”

郭藥師冷笑道:“我看是折彥衝怕我歸了大金與他爭功。”

鄧肅哈哈一笑道:“郭將軍若要這般想,那也無妨。”

郭藥師正自沉吟,忽然屬下入報:“蕭都統來了。”

郭藥師大驚,對鄧肅道:“請少待。”示意屬下看好鄧肅,便疾步奔了出去,過了半日纔回來。

鄧肅看他臉色不善,問道:“是蕭幹來了麼?可是要奪將軍兵權?”

郭藥師哈哈笑道:“奪我兵權?他帶着一小隊人馬,便能奪我兵權’嘿,他是代太后來賞賜我的。”

鄧肅道:“蕭妃若是真心賞賜將軍,何必讓蕭幹來?派一個內侍便可。今番蕭幹來分明是見李處溫謀反,高鳳降宋,便懷疑上了郭將軍。只是他們一時間來不及調動大軍,這才讓蕭幹前來賞賜——名爲賞賜,實爲督警-要郭將軍不敢妄動。但郭將軍若真被他嚇住,嘿嘿,只怕不出三日,耶律大石的大軍便要兵臨范陽,到時耶律大石命將軍交出兵權,不知將軍是交,還是不交?”

郭藥師被鄧肅說中最怕的事情,臉上忍不住顯出不自然來,鄧肅見狀趁熱打鐵問:“蕭幹走了沒有?”

郭藥師略一遲疑道:“走了。”

鄧肅道:“他來得這樣突然又走得這麼急,顯然是對郭將軍極不信任,來得突然,是要讓郭將軍措手不及;走得急忙,是怕郭將軍反噬。如今局勢己如此明朗,郭將軍再不決定,難道真要等耶律大石來到再任人宰割麼?”說到後來聲音提高,有如斥責。

郭藥師卻不見怪,反而道:“如今待要降金,卻隔着燕京;待要歸宋,卻又沒個牽線的人。我出身低賤,只怕南朝皇帝未必樂意善待我。”

鄧肅笑道:“那郭將軍可就錯了。”取出童貫手札道:“郭將軍看這是什麼。”

郭藥師接過,他於文字上水平甚淺,但那個大印還是看得懂的,不由得大喜道:“原來童太師早有招撫之意,鄧大人怎麼不早說。”

鄧肅微笑道:“然則郭將軍的意思是……”

郭藥師道:“還請劉大帥趕緊拔軍北上,郭藥師在涿州城下相迎。”

鄧肅道:“郭將軍可不要是詐降。”

郭藥師憤然道:“這是什麼話,也罷,郭藥師妻小就在城中,若鄧大人不信,便攜了回雄州,以證本將誠意。”

鄧肅道:“不然。鄧某不是這個意思。只是劉大帥大兵未必在一二日內能到,若耶律大石大軍早一步到達涿州,豈非陷郭將軍於重圍之中?爲今之計,莫如盡拆涿州各寨城防,然後將軍領兵南下歸附。等南朝大軍北上,如風行草上,所至披靡。而郭將軍歸宋之意不表自明,童太師、劉大帥也不至有疑它之意,且將軍也不需擔心耶律大石、蕭幹之徒興師問難。區區之謀,將軍以爲如何?”

郭藥師思慮半晌,以刀斫幾道:“好,就這麼辦。”

第二日郭藥師便偕其偏將甄五臣等擁所部八千人來降。童貫大喜,以聞宋廷。趙佶聽說“燕地漢軍闔軍來歸”,不由得喜上眉梢,詔授郭藥師恩州觀察使,以兵隸劉延慶。

常勝軍這一投降,猶如在燕京地區引發了一場地震-不但燕京上下人心思變,連蕭太后都坐立不安。

鄧肅回到塘沽後,楊應麒鬆了一口氣道:“好了好了,這下差不多了。志宏,南北奔波,可感疲累?”

鄧肅笑道:“勞而有功,哪裡會累?七將軍你是不是又有什麼吩咐要我去跑腿?”

楊應麒笑道:“你不累便好。如今常勝軍一降,燕京上下必然驚駭,我想你再去跑一趟,促蕭妃投降。”

鄧肅沉吟道:“遼人會乖乖把燕京交出來?”

楊應麒道:“他們肯乖乖投降自然最好。不過我看他們沒那麼順從。所以事情還是得作兩手打算。一邊勸降,一邊進兵。”

鄧肅道:“只是我如今乃是漢部之臣,去爲大宋招降,卻有些不妥。”

楊應麒點頭道:“確實有些不妥。嗯,若是有個能幹的宋臣在這裡就好了。”

他話纔出口,幕僚便來報道:“大宋派馬擴來求見四將軍,七將軍是否要見他一見?”

楊應麒笑道:“來得巧了,來得巧了。”

鄧肅道:“卻不知馬擴此來所爲何事。”

楊應麒笑道:“你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鄧肅從楊應麒處出發,快馬奔到碼頭,上了歐陽適的座船。他讓門衛官且不稟報,進入艙中,躲在後艙要聽馬擴來幹什麼。纔在後艙站定,便聽歐陽適冷笑道:“人家都說鳥盡弓蕺,兔死狗烹。如今鳥還沒打下來,兔子也還活蹦亂跳,你們就要藏弓烹狗,不嫌太快了麼-?”

鄧肅聽歐陽適話裡有刺,愣了一下心道:“四將軍好像很不高興的樣子,是馬擴說錯話了麼?”酎心聽了一陣才明白過來。

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191章 入汴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341章 聚首(下)第3章 論武(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26章 兵滿萬(上)第181章 責第203章 鉅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162章 講演第24章 反契丹(下)第151章 夕下論第318章 大漢軍心(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10章 絕地(下)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上)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151章 夕下論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1章 瘟疫(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199章 老臣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15章 誓約(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15章 誓約(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25章 收俘虜(上)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180章 異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346章 南行(下)第168章 偶遇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