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陳太初大步走出鳳州西城門, 轉身仰首看向城樓上。六軍統帥王之純正在同幾個副將說話, 並未留意他。烈日正灼, 陳太初眼睛熱辣辣的, 心頭也火辣辣的。

軍營之中, 各處高臺上的旗兵已登上高臺, 陳太初一路往中軍而去, 不遠處前軍那飛鳥爲號的緋旗在風中招展着。處處戰馬嘶吼, 五十人一隊的軍士跟着押官和隊頭前往各處集結。

後軍正將幾十座各種牀弩往前軍運送, 一輛輛太平車上堆放着一匣子一匣子的雲寒鴉箭、鐵羽大鑿頭箭。四門五梢砲在砲車上也緩緩向大營門口移動。砲手和六七百位拽手緊隨其後,近千名身披步人甲手持步兵旁牌的盾牌手慢慢跟着移向前軍。

“二郎!秦鳳軍已經用上了您和燕王殿下改制的旁牌!”身邊的親衛有些驚訝。

陳太初疾步越過這羣軍士,細細看了幾眼, 的確是他和六郎去年改制的欒竹穿皮長牌。

當頭的幾位砲手, 正是隨他一同西來的飛山雄武軍砲手,見了陳太初和他手中寬三寸長六寸的黑漆中軍令牌,都高聲喊了起來。

“二郎!今日你做先鋒官了?”

陳太初舉起手中曬得發燙的令牌,上頭金色的“先鋒”二字在陽光下折射出耀目光芒:“正是!”

“好!殺他個直娘賊!”

“二郎替弟兄幾個多殺幾個!回頭趕走西夏狗,咱們多喝幾罈子!”

陳太初拱手笑道:“是!太初領命!今日守營, 有勞各位哥哥了,每發必中!”

“每發必中——!”雷聲一般的呼喝此起彼伏, 那六七百個拽手也高聲應和, 信心十足地看向前面這幾位砲手。

“二郎, 你做的這個長牌好,比原先那個桐木漆牌長牌輕得多!”一位砲手走快幾步和陳太初並肩而行:“昨日我試過了,這竹質的面更有韌性, 比木製的難刺穿。你改進的步人甲也好,兵部那幫孫子看見你和燕王殿下,跟真孫子似的!記得回頭讓這幫孫子也給我們飛山配備上才行。”

陳太初笑答:“去年年底軍器監才製成第一批,今年年底京中應該都會換上了。”

自從他改進了步人甲以後,兵部尚書對他和趙栩在軍備上的試驗極爲支持,軍器監的幾位侍從官也配合得很好。這次調用京中的砲手,也是兵部尚書特批的。秦鳳路和兵部一向關係甚密,第一批用上這批新旁牌也不稀奇,用這批竹質旁牌,保護砲手和拽手和施放火藥的掛搭軍士,應該比以往有用。

砲手抱拳和轉向中軍營帳的陳太初道別:“好,我們弟兄都等着!祝二郎百戰百勝!”

***

陳太初回到自己營帳中,擯退親兵。營帳外的正午日光透過幕布,落下半圓的金黃色,照在帳中最顯眼的一副黑漆瀕水山泉甲上面,似乎給這套戰甲鍍了呈暗金色,格外輝煌。

他慢慢走到戰甲前頭,端詳着,這是父親臨別贈給他的先帝御賜之物。在四川吐蕃相交之地的雪山上,用冰雪水漂洗過的整張南越犀牛皮所製成,用油浸泡得柔軟,普通刀劍砍上去,只會留下淺淺痕跡。

陳太初伸出手輕輕觸碰鎧甲沿邊的十字形花,一朵朵菱形排列得十分工整。一旁衣架上掛着兄長三年前送給他的銀白色繡衫,上頭桃花暗紋,十足是陳元初的風範。硃紅髮帶和領巾,是孃親特地給他準備的。他不是頭一次上陣,更不是頭一次殺敵,卻是頭一次不知道歸期,料不到生死。

腕上的五彩百索露出了小半截,陳太初仰首看看天光,還來得及再想片刻。他修長手指摩挲着那山形的絡子,想起餛飩攤上垂首編織百索的九娘,想起雨中廊下坦誠相待的九娘,想起州西瓦子暗巷雨夜中令他面紅耳赤的九娘,還有掀開車簾如晨露般璀璨的九娘,含着淚替他包紮傷口的小九娘,歪着頭塞給他西川乳糖想用糖抵債的小九娘,餛飩攤上悶頭吃餛飩的小九娘。

他所記得的九娘,未必都記得他的一言一行,但無妨。她的牽記,他一直都隨身攜帶。

相見有期,生復來歸!

陳太初換上戰甲,套上繡衫,額繫髮帶,頸系紅巾,捧着硃紅盔纓的頭盔大步走出營帳。帳外的親兵已捧着幾種牛皮箭袋等候着。陳太初從一個箭袋中抽出一支箭,此箭比軍中所用的鐵骨麗錐箭更長更粗,箭頭經過點銅,閃着寒光,箭頭下方接着火藥筒,箭桿用的是□□的竹片,雁鶩箭翎。

“就用這個穿雲箭,把燕王送的射日弓帶上!”陳太初沉聲吩咐。

這兩年趙栩根據高似的長弓特點,研製出的射日弓和攜帶火箭的穿雲箭,因材料極少,制弓技藝過難,趙栩的要求又極高,兩年來才製成了兩張弓,配了不到一千支箭,陳太初此行帶來一半。

陳太初走到自己的戰馬前面,摸了摸它的鬃毛,看着親兵替它披掛上馬身甲,他接過馬甲面簾,替愛馬繫上,拍了一拍:“乖,你好好的,回來給你吃糖。”家中的西川軟糖,他都帶來了,不愛吃糖的他,有時含上一顆,就不會覺得這路太苦。

種家軍重騎兵的指揮使種麟大步走了過來:“陳二郎——!”

陳太初擡起頭,笑了:“種大哥!”

種麟和陳元初頗有淵源,種家唯一的小娘子種十二孃到過一次秦州後,就宣稱非陳元初不嫁。種麟誤以爲是陳元初始亂終棄,跑到秦州問罪,後來才知道陳元初壓根就不認識種十二孃。兩人不打不相識,倒成了生死之交,這次增援秦州,他自動請纓而來。

“我家三千兒郎託付給你了!”種麟大聲道。

陳太初的笑容比陽光更烈:“太初必不負所托!”

種麟伸手摸了摸他身上的鎧甲,流着口水道:“若是你哥哥安然無恙地回來,記得把這個送給哥哥做謝禮。”他眼睛瞄到馬兒右側的射日弓和穿雲箭,大步推開幾個親兵,上前拿出來細細摩挲了一番,眼睛發直:“餓賊!殘貨得很!二郎,你那鎧甲哥哥不要了,這套弓箭送給哥哥可好?”

陳太初笑道:“若掃平西夏,送給哥哥又何妨!”

“嫽的太太!”種麟高興得在馬背上大力一掌擊下。陳太初的馬嘶鳴一聲,就要擡蹄,被陳太初抱住了馬頭。

四周衆人哈哈大笑起來,那大戰前緊繃的弦也鬆了不少。

***

夕陽已落,天色仍有微光,遠方旌旗招展可見,沙塵中馬蹄聲震天動地。

鳳州城上,火把已燃起,更將周邊照得亮如白晝,城下軍營中肅然無聲,中軍大營前的瞭望臺上,王子純面容無波。身邊的傳令兵、旗兵、副將、親衛、鑼鼓手數十人手持長牌,團團將他護衛住。帥旗在空中飄揚。各軍都已謹遵將令,各就各位。

大營前的壕溝寬三丈,深一丈,底下鋪滿乾枯樹枝草屑,隨時燃成一道烈火屏障。壕溝後面幾十座牀弩呈犬牙交錯形排開,四座巨大的三弓斗子弩在最後面,近三百名負責張發的軍士嚴陣以待,斗子弩旁邊堆滿了斗子箭。二十人就可張發的手射弩散開成扇形,更多兩人張發的大合蟬弩、小合蟬弩穿插貼在牀弩之前,身旁堆積着大鑿頭箭。

大營營門兩側空地上,一百五十七位拽手方能拉動八十根拽索的五梢砲,黑夜裡已準備就緒,一旁堆積着七八十斤的石彈。

穿插在牀弩間的雙梢砲旁,是一籮筐一籮筐的蒺藜火球、毒-藥煙球、雷震子、震天雷。掛搭們正在最後檢查各色火藥,飛山雄武軍的幾位砲手面色凝重。近三百神臂□□-弩手們列陣於牀弩和砲車之中,身後堆放着一批批三停箭。

最靠近壕溝的,是兩千弓箭手。弦已上,箭袋滿,只等敵來。

大營營門吊橋未落。飄揚着的五色旄旗上,分別繡着“趙”字和“種”字,還有一面大旗上,一個“陳”字如驚雷出雲。鐵甲森森的三千種家軍重騎兵,作爲先鋒,靜靜等待着鼓聲響起的那一刻跟着陳太初衝出去殺敵。他們手持長戟,腰繫流星錘,全副重甲的馬匹左掛加厚斬-馬刀,右掛種家軍專用的金線烏梢弓和出尖四愣箭。有些馬兒不安地刨着前蹄,被主人輕輕拉了拉繮繩後,靜止下來,豎起了耳朵。

先鋒重騎兵的後頭,是身穿步人甲的千人破陣開山斧步軍,每人都和持步兵旁牌的步軍相互依靠。開山斧一擊可碎盾牌,可截殺騎兵。這些從軍中選出的最年輕力盛的步軍,大多都在十八歲左右。火光下一張張年輕的甚至略帶稚氣的面孔,有緊張,有興奮,有期盼,有人看着前面的種家軍,熱血沸騰,也有人抻長了脖子,想看一看傳說中的陳太初。他們後面纔是前軍主力:近萬名步軍,個個手握鴉項槍,腰繫劈陣刀。

風越發大了,陳太初不動如山,任由硃紅髮帶風中獵獵聲響,靜靜聽着越來越近的西夏大軍,胸口有氣吞山河之勢。他垂目看着橫在馬背上的銀槍。

大哥!你在哪裡?生還是死?

飛揚的塵土卷卷而來,轟隆隆的馬蹄踏地之聲。來了!

不出王之純所料,西夏大軍急行而來,不等紮營,直接衝擊鳳州城八萬守軍。瞭望臺上看出去,遠處黑壓壓盡是敵軍,成尖刀形狀逼近,當先幾千人的速度極快,宛如利劍,直衝向營門而去。

“鐵鷂子!”兩位副將倒吸一口涼氣。西夏出兵,全然無賴,偷襲、奸細破城,此時又不待對陣喊話直接殺來。

王之純沉聲道:“放吊橋!讓西夏鐵鷂子也試試我大趙西軍種家軍的厲害!”

旗兵打出旗號。天色終於昏沉暗黑下來,被火光映紅的半邊天幕上,不見一顆星子。

營門吊橋緩緩落下,陳太初擡腕又輕輕落下,那張如玉容顏被藏於陳青往日所用過的青銅面具之下,只露出他如電雙目。

陳太初回轉身,看向身後萬千大軍,高舉銀槍,舌綻春雷,厲聲喝道:“衆將士!可願隨陳某同赴生死!”

“誓隨將軍共生死!共生死!”萬軍高呼,震天動地。戰鼓聲隨之密集響起!

陳太初策馬飛奔而出,銀白色繡衫,黑漆鎧甲,硃紅髮帶和領巾,暗夜中如一道閃電劃過,三千重騎蹄聲如雷,緊隨他如潮水般而出。

劍尖對劍尖!

和對方越來越近越來越近,陳太初手中繮繩越捏越緊。

黑雲一般的西夏鐵鷂子,竟也有一面大旗,上頭也有一個“陳”字!這面大旗旁邊一片白色長幡飄揚。

最當先的一匹重甲戰馬上,一人身披銀色戰甲,未戴頭盔,硃紅髮帶風中飛舞,紅色領巾在火光中如一片紅雲,手握銀槍。遠看正是陳元初!

作者有話要說:  注:

1、本章設涉及軍中知識,出自北宋曾公亮和丁度負責編修的《武經總要》,另有參考《宋史》、《虎鈴經》,周緯所著《中國兵器史》,知網周榮先生的《北宋冷兵器論述》。是的,我宋已經有火箭了。不是箭頭上包易燃物的那種,而是箭頭後面有推進器作用的火箭,是兵部的馮繼升在970年前後發明的《宋史-兵記》。我宋在軍備上的科技水平當時是全球最高,這個基本沒有什麼異議,否則也不能抵抗成吉思汗的子孫那麼長時間。死穴是由於體制問題。文官領導武官,皇帝和宰相們對武將的猜忌和防備,缺錢、缺馬。其實缺馬最大的問題倒不是缺乏攻擊力強的騎兵,而是是輜重跟不上,你前頭打仗,糧、武器後勤都跟不上,耗的錢更厲害。宋朝是靠重甲步軍對抗遊牧民族的,我宋小卒所穿步人甲,在皇帝干涉下,才控制在了25公斤以內,每天這麼負重前行和打仗,累得厲害啊。

2、種家軍的老家在青澗城,屬於陝西延安。種麟的部分土話是陝西土話。餓賊:表示驚訝的意思。殘貨得很:厲害得很。嫽的太太:好極了。陝西土話很多取自古漢語。這個嫽字,出自《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