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

一個多月下來,陳正匯洗脫了被在沙門島期間的荒殆氣息,一日比一日斯文、沉着。剃了發須、穿上新衣後,便煥發出一個青年學士的風采來。他在大流求島邊理民政邊讀書,村民們敬他有學問,都喚他正匯先生。

這日他讀盡宋版書籍,讀到津門所印四史,見其點校與中原版本大大不同,心裡已是一奇,翻到最後見後面嵌着數千字筆記,一開始論的是管仲與儒門在治道上的異同、長短,後來漸漸說到財務、人事管理的細處,卻是件件與此島已有之體制暗合。

陳正匯一口氣將這篇筆記看完,連連拍案:“原來此島之治,由此而來!”看這篇筆記的署名,心道:“這楊應麒卻是哪個大儒?是這幾年才成名的麼?還是說是一個未出世的隱士?”

陳正匯將這篇文字細細品味,與這段時間的見聞以及父親的教誨互相印證,眼前便出現了一片更加廣闊的天空,心道:“這篇文字說的只是治道的一般原理,和這個島的情況略有出入。真要把這個地方治理好,還得稍加修改才行。”心裡想着,隨手將修正的想法一條條地列下來,列了二十七條後回頭再看,心中頗爲滿意:“我在沙門島上思而不學,但七年的靜思究竟不是完全白過。所以這兩個月重操書卷才能一日千里。就是父親在此,也必然誇我所學有進。”

想到這裡心中不由得蠢蠢欲動起來——世上的聰明穎悟之士,無論他擅長的是工虞之道還是管理之學,一旦有所創見都會有付諸實踐的衝動。陳正匯沒機會去當大宋的宰相把他的理想推行全國,但想現在有個小島可以發揮,倒也聊勝於無。於是他拿了這二十七條綱領來找歐陽適,歐陽適一條條地看下來,只看了七八條便又是佩服又是不耐煩,連連點頭道:“好好好!正匯兄你果然是有學問的人,只來了不到兩個月就看出這麼多問題,而且每個問題都有應對的辦法!我看你提的意見都很好,就按照你說的辦吧。不過咱們這裡地方雖小,現在也有上萬人口,算是個小縣了,成員又雜,你行事之際可得謹慎些。”

陳正匯道:“這個自然!”頓了頓問道:“歐陽兄,你送給我的書是從哪裡買來的?”

“是我七弟送給我的啊,怎麼了?”

陳正匯道:“七弟?那書中夾着一篇筆記,署名是位叫楊應麒的大儒,不知可是這幾年崛起的士林新秀?”

歐陽適莞爾道:“大儒?哈哈!什麼大儒!他就是我七弟,一個乳臭未乾的半大小子!今年才十八歲!他還寫了什麼筆記?奇怪,我怎麼沒注意到了。想來是這小子寫了之後放錯地方了。”他卻不知道楊應麒這篇筆記並不是不是放錯地方,而是專門爲他寫了夾在《史記》之中,希望歐陽適讀了能有助於他治理大流求,誰知道歐陽適這不學無術的海賊頭根本連《史記》也不翻,哪裡會讀到這篇筆記?

而陳正匯聽了歐陽適的話也頗感奇怪,心道:“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那怎麼能寫出這麼老辣的文字來?莫非他是從哪裡抄來的?嗯,想必如此。”

兩人正談論時,曹孝才匆忙來報:津門方面傳來了五級加密封函。

從津門到雞籠海途上千裡,通訊極爲不便。劉介獻上飛鳥傳信之術後,楊應麒便在津門與雞籠之間的五個小島上安排了人手常駐,設立了五個中途接力點,用信鳥傳信把津門和流求的通訊建立起來。信鳥傳信的最南端就在雞籠。這種千里設點的耗費極大,而且書信丟失的可能性也不小,但畢竟來回快捷,在海運還不是非常發達的時候是很重要的補充。

此刻歐陽適拿到手的信函,正是漢部通信密函中最急也最重要的加密級別。加密信函通常以楊應麒搞出來的一套“密碼”來書寫,津門和流求的鴿站各有一個翻譯員負責翻譯。

因爲左右只有陳正匯和曹孝才,歐陽適也不對他們見外,打開一看臉色大變,曹孝才試着問道:“出了什麼事情了麼?”

歐陽適叫道:“老七病了!”

曹孝才驚道:“七將軍又病了?病得很重麼?”心想要是小病何必發這麼急忙的文書?

“不知道!”歐陽適氣急敗壞地把信函捏成一團:“說是在登州中了一個妖僧的邪祟!現在整個人瘋瘋癲癲的,連三哥都不認得了。日日夜夜瞪着眼睛不睡覺……不行,我得回去一趟!”他和楊應麒生死一發中爬出來的交情,雖然也鬧過矛盾,但兄弟間相處這種摩擦在所難免,這時一方出事,另一方馬上便着急起來。

曹孝才心中也又驚又急,他雖然是後來才由歐陽適帶入漢部的,但任何人只要在漢部呆過三天就會明白楊應麒對這個羣體意味着什麼!可是歐陽適離開了,大流求島怎麼辦?他是個口快的人,心裡想到什麼口中便說了。

歐陽適沉吟道:“現在雞籠以北、津門以南的海盜基本已經肅清了。流求以南海面的好漢也大都和我們達成某種默契。再說還有陳家、林家、黃家、歐陽家這些商人幫我們照拂着呢。我就算走了,短期內應該不會有什麼大事情發生的。若有些什麼小變故你應該也可以應付。”

曹孝才又道:“那島內的政務呢?現在咱們這裡的人又多又雜,難管得很。”

歐陽適把眼光投在一直沒有說話的陳正匯身上,陳正匯會意,問道:“歐陽兄要去看望您那個兄弟麼?”剛纔歐陽和曹孝才的那番談話他聽得不是很明白,只知歐陽適的那個姓楊的把弟在登州出了意外,他要趕着去照拂,這也是兄友弟恭的應有之義。

歐陽適道:“正匯兄,說實在話,咱們相交還淺,不過我見你言行是個君子,而且是個有本事的君子,因此也就不和你見外了。現在我把弟遇到急變,我得趕過去,這雞籠港還有這些村莊的政務,能不能請你代勞?”其實這些天有許多庶政都已經是陳正匯在幫忙理,不過之前都是陳正匯以歐陽適的名義進行,現在歐陽適這樣說,那是要交權了。

陳正匯道:“歐陽兄儘管去吧,島上移民雖雜,但人心思安,不難治理。有我在,包管不會出岔子。”

歐陽適大喜,喚來海陸各方面校尉以及各村村長、雞籠口岸官員,說自己要出去一趟,流求島事務,將島上軍務、政務分別交給曹孝才和陳正匯處理。

由於風向洋流不對,歐陽適難以逆風行舟,便選擇從雞籠出發橫渡海峽,在泉州登陸,由林家安排從陸路北上登州,再由登州回津門。

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349章 聞逝(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149章 民之棄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172章 信任第181章 責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195章 李綱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15章 誓約(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18章 通商路(上)第19章 議婚姻(下)第12章 鷹兔(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160章 利害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161章 民議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181章 責第9章 塞外(下)第181章 責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194章 正名第10章 絕地(上)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162章 講演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149章 民之棄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352章 勤王(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155章 榻前囑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22章 立法規(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348章 秦府(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4章 過冬(上)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343章 罷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