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吳郡之戰(上)

吳郡是江東防禦戰略的重中之重,爲了守住吳郡,孫權不惜分出一半的軍隊,也就是三萬軍死守吳郡,另外,吳郡還有八萬石軍糧和數百餘艘大小戰船,其中包括用貨船改造的三十餘艘千石戰船。

在吳郡的三萬軍隊中,有兩萬人是今年強徵的新兵,只有一萬精銳老軍,這對統帥黃蓋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黃蓋曾考慮先集中兵力擊敗會稽郡漢軍,使他的軍隊能撤到會稽郡,利用會稽郡的多山地形和漢軍對抗。

爲此,他派三千人佯攻會稽,企圖引會稽漢軍北上,但會稽郡主將陸遜卻並沒有上當,始終按兵不動,陸遜顯然看透了他的企圖。

黃蓋無奈,只得將三萬軍部署在吳縣附近,他知道漢軍這次東征,一定會帶上優勢騎兵,而吳郡地勢平坦,有利於騎兵作戰,而漢軍水軍犀利,他又不能過於靠近太湖。

黃蓋沒有選擇餘地,只能固守城池,但黃蓋卻不肯死守一域,他要給自己留一條退路,因此,吳郡的三萬江東軍選擇了兩座城池駐守,一座是吳縣,另一座則是烏程縣。

這天下午,黃蓋終於得到了確切消息,漢軍前鋒大將魏延已攻破了毗陵縣,七萬漢軍主力正浩浩蕩蕩從京口方向南壓而下。

而太湖中也出現了數百艘漢軍戰船,已逼近胥江口,準備沿胥江向吳縣殺來。

這些都在黃蓋的預料之中,但有一點黃蓋卻沒有料到,那就是會稽郡的漢軍始終按兵不動,着實讓黃蓋惱火,如果會稽郡漢軍不肯北上,那他率軍撤到會稽郡的計劃就要落空了。

入夜,吳縣城內到處是哭聲和叫罵聲,就在昨天,漢軍主力奪取京口,抵達毗陵縣的消息傳來,引起了恐慌,士兵紛紛撤回城內,沒有了看守,八萬挖掘河道的民夫一夜間全部逃散,其中兩萬餘人涌入了吳縣縣城。

兩萬人涌入使縣城秩序頓時亂了起來,糧食配給也發生了混亂,開始出現打砸等暴力事件,黃蓋只得下令全城戒嚴,嚴打各種暴力事件,儘管如此,大街的各個角落依舊隨處可見無家可歸的民夫。

副將朱恆率領一隊士兵在大街上巡邏,黃蓋對外,他則臨時負責城內治安,朱恆就是吳郡本地人,在前兩年的三孫分吳事件中,他是屬於孫紹的支持者,後來在曹吳聯軍攻打吳郡的戰役中戰敗投降。

由於孫權軍中已無吳郡大將,孫權只得任命朱恆爲黃蓋副將,配合黃蓋一起鎮守吳縣,朱恆武藝高強,也善謀略,可謂文武雙全,他年紀尚不到三十歲,是江東年輕一代的佼佼者。

朱恆也知道江東大勢已去,他本身就不支持孫權,讓他爲孫權殉難,那絕對是不可能,不過他一直沉默不語,衆人也不知道他的真實想法。

朱恆率軍走過一條小巷,這時,一名年輕女人忽然奔上來,揮手大聲喊道:“阿回郎,真是你嗎?”

眼看女人衝到眼前,士兵們紛紛拔刀,朱恆卻喝住衆士兵,阿回郎是他的小名,很少有人知曉,這個女人怎麼知道?

他翻身下馬問道:“你是”

“你不認識我了嗎?我是三姊阿香啊!”

朱恆心中更加疑慮了,他沒有什麼叫‘阿香’的三姊,他見女人眼中神情有異,便知道其中必有緣故,他也佯作恍然道:“原來是三姊,你怎麼在這裡?”

“我是逃難到這裡,家中人都走散了,原以爲再無親人,沒想到遇到了恆弟,這下我有救了。”說到傷心處,女人用袖子拭淚。

“我們去旁邊說話!”

朱恆一指旁邊一株大樹,“你先去,我馬上來。”

女人走了過去,朱恆吩咐衆士兵道:“你們繼續巡邏,我安置好家人,馬上就來。”

衆士兵繼續前行,朱恆催馬上前,找到站在樹後的年輕女人,他翻身下馬問道:“你究竟是何人,爲何要冒充我家人?”

女人笑了起來,“我若承認自己是漢軍斥候,朱將軍相信嗎?”

朱恆愣住了,這個女人竟然是漢軍斥候,女人將兩封信遞給他,“這是孫紹公子和陸都督給將軍的親筆信,將軍看了便知。”

朱恆默默接過信,女人又嫣然一笑,“將軍,我們後會有期!”

女人轉身便施施然而去,朱恆望着她的背影走遠,心中亂成一團,按理,他應該抓住這個漢軍的女探子,可是他卻沒有這個勇氣

次日下午,吳縣城頭響起了刺耳的鐘聲,當!當!當!警鐘聲在城頭回蕩,無數江東士兵紛紛向城頭上奔跑,城頭上已站滿了數千江東軍士兵。

黃蓋也站在城頭上,眺望着北方,只見一支數千人的軍隊出現在城池數裡外,大旗飄揚,這是漢軍的前鋒,他們終於來了。

黃蓋的心中十分緊張,他的本意並不想守吳縣,他知道吳縣已有數百年沒發生過戰爭,城牆破舊,城牆也不高,只有兩丈五尺,以江東軍的戰鬥力,最多隻能堅守十天。

而且兩天前,兩萬挖掘運河的民夫涌入了吳縣,天知道里面混入了多少漢軍斥候,預先將大量斥候混入城中,攻城時裡應外合,這是漢軍攻城的一貫伎倆,相信這次也不會例外。

黃蓋真正的想法是用吳郡換取會稽郡,他將軍隊撤到會稽,待漢軍圍攻建業時,他再北上進攻吳郡,使漢軍無法全力攻打建業,這是一個很好的圍魏救趙之策。

爲了實現這個策略,他不惜將五千軍隊和所有的戰船都部署在烏程縣,但會稽漢軍就是不肯北上,令黃蓋心急如焚。

漢軍前鋒彷彿只是來打個招呼,稍稍露面後又撤了回去,消失在城頭江東士兵的視線內,令無數江東士兵剛剛繃緊的弦又再度鬆了下來。

這時,幾名江東軍斥候騎馬飛奔回來稟報,漢軍主力正在五十里外挖掘最後的五里運河,並沒有南下,黃蓋這才意識到,如果運河不通,漢軍的糧食補給船隻也無法南下,他們費人費力,挖掘了近百里的運河,最後卻是給漢軍做了嫁衣。

如今運河即將貫通,只剩下最後五里,卻由漢軍主力來接手,繼續挖通運河,黃蓋不由長長嘆息一聲,這是誰做出的決策,最後白白便宜了漢軍。

這時,副將朱恆建議道:“將軍,漢軍挖通運河至少需要三天時間,他們防備必然鬆懈,不如我們趁夜間殺過去,偷襲敵軍。”

黃蓋想了想道:“劉璟率軍一向謹慎,他怎會沒有防備,萬一被他發現,對我軍不利。”

“可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將軍要白白放棄嗎?如果動用火油燒船,或許能燒百里戰船。”

黃蓋動心了,漢軍主力在全力以赴疏通運河,這確實是他們唯一的機會,如果抓住這次機會擊敗漢軍主力,不僅吳郡得救,甚至整個江東也會得救,如果他們放棄這次機會,吳縣也最多隻能堅持十天,反正都是敗,還不如抓住這次機會。

朱恆說得對,現在漢軍戰船一定都停泊在運河中,非常適合用火攻,只有他們火攻得力,就能燒燬全部漢軍戰船,爲最後的勝利奠定基礎,相比之下,死守城池就顯得太被動了。

黃蓋反覆權衡利弊,終於決定出兵,冒險一擊,他對副將朱恆道:“朱將軍,我留五千人給你守住城池,其餘兩萬人我帶去偷襲敵軍,你要務必小心,防止漢軍詐城。”

“請將軍放心,卑職絕不會大意!”

黃蓋隨即下城去點兵出城,朱恆望着黃蓋走遠,嘴角不由露出了一絲冷笑

江東耗時三個月,準備疏通一百五十里的運河,因爲漢軍主力南下毗陵郡,江東放棄了運河挖掘,民夫全部撤回吳縣,但此時,還有近五里的運河沒有疏通。

此時近千艘漢軍戰船便停泊在運河兩邊,七萬漢軍變成了工程兵,晝夜不停挖掘運河,短短一天便疏通了三里河道,最遲到明天晚上,最後五里河道將全部貫通。

就在運河中的一條兩千石戰船上,劉璟站在沙盤前研究着黃蓋的布兵,船艙內燈火通明,除了漢王劉璟外,還有老將黃忠和大將魏延、龐德,另外還有主薄郤正和軍師從事廖立。

劉璟的四大軍師除了賈詡年邁不再隨軍出征外,其他三個軍師司馬懿、法正和龐統都轉爲文臣,漢軍實際上已經沒有了謀主,只有一個在水軍中輔助甘寧的軍師從事廖立。

但廖立和法正一樣,長於戰術,戰略方面有所不足,無法擔當重任,劉璟只能自己親自謀劃戰略方案。

劉璟對衆人笑道:“大家發現沒有,黃蓋的布兵很奇怪,除了鎮守吳縣外,還有烏程縣,這兩地一個在太湖東,一個在太湖南,如果水軍犀利,倒也可以互爲犄角,偏偏江東沒有什麼水軍,他這樣佈局又有什麼意義?”

黃忠沉思片刻道:“黃蓋是跟隨孫堅的老將,是江東軍的中流砥柱,作戰經驗十分豐富,他這樣布兵必然是有深意,卑職猜測,他或許是希望會稽郡的漢軍北上攻打烏程縣。”

劉璟若有所悟,他又向廖立望去,見廖立捋須而笑,便問道:“廖軍師的想法呢?”

廖立不慌不忙道:“微臣的想法和黃老將軍一致,烏程縣既非堅城,也非戰略之地,距離吳縣約百里,分一軍駐守烏程着實多餘,黃蓋駐軍烏程,確實是把烏程縣當做一個誘餌,釣會稽漢軍北上,如果會稽漢軍全力攻打烏程縣,黃蓋就有了機會。”

說到這,廖立取過木杆指向吳縣以南,對劉璟道:“殿下請看,烏程縣位於吳縣西南方,而官道卻在吳縣正南方,可以沿着官道南下,直達會稽郡,會稽郡空虛,便給了黃蓋奪取會稽郡的機會。”

劉璟緩緩點頭,廖立在戰術上確實有水平,看得很透,將黃蓋的圖謀一一剝離開來,劉璟沉吟一下道:“如果陸遜堅持不北上,黃蓋的圖謀也就落空了。”

“確實如此,相信現在黃蓋又是焦急,又是惱火,不過微臣倒有一計。”

廖立將他的計策對衆人說了一遍,衆人皆點頭,黃忠笑道:“雖然有點冒險,但可以考慮,我支持廖軍師的計策。”

“卑職也覺得可行!”魏延和龐德先後表態。

劉璟卻沉默不語,他若不支持,其他人說什麼都沒有用,劉璟負手在船艙裡緩緩踱步,他在考慮有沒有必要用這個策略,早在兩天前,他的五百名斥候便混在挖掘河道的兩萬民夫中混入了吳縣城。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悄悄走進船艙,將一張紙條遞給了劉璟,“殿下,吳縣有人送來緊急情報!”

第836章 談判初成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904章 傀儡天子第770章 江東風雲(十四)第622章 襄陽危機上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54章 兩個方案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302章 江夏備戰第371章 君願爲帝否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67章 竹林試刀第1079章 佈下陷阱第922章 黃家之恩第463章 孫尚香的選擇(中)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160章 放長線釣魚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858章 援軍到來第676章 曹操的失落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766章 江東風雲(十)第42章 枕邊風再起第244章 兵臨城下第382章 東山再起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1113章 危局釀變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369章 揣測上意第1030章 兵圍建業第164章 漫天要價第27章 天造地設一雙第621章 牛車渡江第365章 綠銅礦山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404章 謀奪江陵第14章 初入劉府第792章 升官之疑第1054章 交州風起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695章 合縱連橫(上)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578章 危局反擊(下)第708章 達成妥協第933章 濡須破局(上)第54章 兩個方案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661章 血戰木門(上)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663章 血戰木門(下)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966章 王者之謀第140章 大軍壓境第927章 暗流湍急第691章 關中收官(上)第922章 黃家之恩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602章 視察漢中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654章 張遼逞威第888章 喬蓮心思第1103章 中原大戰(二)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154章 需要做一個徹底了斷第913章 合縱連橫(上)第380章 達成妥協第924章 兵壓南陽第286章 魯肅弔唁第149章 冤家偏路窄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1071章 危局升級第558章 馬超歸降第844章 孫權遇刺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835章 家事煩憂第390章 黃忠的忠告第413章 徐晃的抉擇第757章 江東風雲(一)第905章 兄弟反目第574章 連環雙計第1000章 科舉消息第441章 柴桑突圍(上)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21章 一簡戰書第841章 禍及建業第627章 西瀛來客第131章 婉拒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東使者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