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交州投降

“將軍!”校尉陳瑤快步跑了過來,低聲對劉封道:“北城那邊不妙,有人要開城投降,被制止住了但已經有士兵開始逃亡了。”

劉封心中一沉,這也是他最擔心的事情,民團士兵根本就沒有見過戰戰爭,軍心也不穩,一旦危險到來,都不願再賣命,一旦形成勢潮,軍隊就將不戰而潰了。

這時,陳瑤看了一眼遠處體型龐大的戰船,又道:“將軍,我說句不好聽的話,我們根本守不住番禹城,現在漢軍還沒有進攻,軍隊就亂了,一旦漢軍進攻,可輕而易舉突破防禦,你也應該知道。”

陳瑤是陳到之弟,雖然沒有兄長那樣名氣和武藝,但也算是交州軍中的一員大將,他的意見劉封不會不重視,劉封嘆了口氣,“我也知道守不住城池,可讓我怎麼辦?糜芳投降了,難道讓我也投降嗎?”

陳瑤低聲道:“我的意思是說,將軍勸一勸主公,請他投降吧!”

劉封臉色一變,連連擺手,“我不去,這種事我不能說,我說了要被他砍死。”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騷動,劉封頓時怒道:“發生了什麼事?”

“啓稟將軍,漢軍射上來一封信。”

“信在哪裡,速速拿來我看!”

不多時,一名士兵將一封信呈給劉封,劉封接過信,只見信皮上寫着,‘漢王璟致左將軍劉皇叔閣下’,劉封頓時驚得跳了起來,大罵士兵道:“這麼重要的信,爲何現在纔拿來?”

陳瑤連忙勸道:“士兵也不識字,將軍快去呈給皇叔吧!”

劉封心急如火焚,奔下城牆,翻身上馬向越王宮奔去,越王宮大堂內,王累、黃權、陳震、李恢、馬謖等等一斑文官正聚在一起商議對策,此時他們吵成一團,紛紛責怪王累的不當建議。

“城中軍隊本來就不足,你還建議水軍出擊,現在糜芳投降,城內精銳喪失殆盡,破城在即,王侍中,這是你的責任!”

王累大聲分辨道:“敵軍幾萬人殺來,多三千人就能保住番禹城?簡直是笑話,糜芳投降是他本人畏死,與我何干?”

劉封輕輕搖頭,事到如今了,還紛紛找責任,有什麼意思啊!他從旁邊小門進了後宮,在內堂臺階下對一名侍衛道:“請稟報主公,就說我有緊急情況要稟報。”

“請將軍稍候!”

侍衛進去了稟報了,片刻出來道:“皇叔請將軍進去。”

劉封快步走進內堂,只見父親劉備獨自一人坐在桌上,望着屋頂外面發呆,劉封連忙上前跪下:“孩兒劉封拜見父親!”

“封兒,有什麼緊急情況?”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雖然以父子相稱,但劉備並不看重他,甚至在劉備眼中,他還不如張苞、關興,只是礙於面子,劉備才勉強用他守城,根本原因是當年劉封沒有守住巫城,導致劉備入蜀計劃失敗,使劉備至今對他耿耿於懷。

劉封也深知這一點,所以陳瑤勸他去說服父親投降,他卻怎麼也不敢去,劉封取出劉璟的親筆信,呈給劉備,“父親,這是城外射來的一封信,是漢王劉璟給父親的親筆信。”

劉備精神一振,連忙接過信,有點迫不及待地打開信,只見信首寫着,‘一別多年,叔父身體可好?侄兒久盼與叔父再敘往事,卻苦無機緣,上月侄兒聽司馬仲達談及叔父,叔父始終難以適應南越炎熱,疾病纏身,身體每況愈下,侄兒心下不安,特爲叔父置辦美宅,請叔父來長安養病,以度暮年’

劉璟寫得很客氣,就像遠方侄兒寫給叔父的家信,語氣也很誠懇,絲毫沒有嘲諷之意,在信中又盛讚到劉備仁慈愛民,‘今天下思定,九鼎重歸大漢在即,叔父爲大漢皇叔,當以交州民生爲念,懷仁慈之心,攬交州於漢室,侄兒當以皇叔之禮相敬,以國公之爵厚待,讓太尉之職,願叔父以交州民生爲念,早歸漢室,侄兒掃榻以待”

這是一封委婉的勸降信,信中雖然沒有半點威脅的語氣,但說得也很清楚,一旦開戰,將是生靈塗炭,交州民衆陷入水火。

劉備半晌才嘆息一聲,又問劉封道:“封兒可能守住番禹?”

劉封垂淚道:“孩兒率五千民團弱旅,抵禦虎狼之軍,若不能保全城池,孩兒願戰死沙場,報父親養育之恩。”

“不要說這種話,我只問你,城池能守多久?”

“回稟父親,軍心已經動搖,北城守軍企圖開城投降,只要漢軍攻城,城池將立刻淪陷,一刻也守不住。”

劉備站起身,負手緩緩向外堂走去,外堂上,衆人依舊在爭論對策,這時他們見主公出來,紛紛讓開一條道,不再爭論。

劉備坐下,垂淚對衆人道:“各位原本對劉備報以希望,願和劉備共謀前程,怎奈劉備朽木不可再雕,讓大家失望了。”

衆人面面相覷,黃權急道:“主公何出此言?”

劉備擺擺手,“如今大軍壓境,番禹已不保,我準備投降漢軍,以漢王的寬仁,必然會厚待各位,我也祝大家前程似錦,備這裡先向大家賠罪了。”

劉備跪下向衆人深深行一拜禮,嚇得衆人紛紛跪下回禮,王累垂淚道:“關將軍應該知道已知道了番禹危急,軍師或許已趕到城外,主公爲何不再堅持兩天?”

就在這時,陳瑤奔進來大喊道:“皇叔,大事不好,北城守軍已開城投降!”

衆人都被驚呆了,黃權又問道:“漢軍可進城了?”

“漢軍只是控制了城門,但軍隊並沒有進城。”

劉備明白漢軍的意思,這是在等自己的答覆,說起來劉璟也算仁至義盡了,他長長嘆息一聲,“不用再說什麼了,傳我的命令,全軍投降!”

城門已破,就意味着番禹城淪陷了,北城外,寬大浮橋已經搭建完成,一隊隊交州軍士兵放下武器,走出城門,被漢軍士兵領到北城外集結,五千士兵很快便全部出城,整個番禹城再無一兵一卒守衛。

甘寧和陸遜率領五千披甲漢軍站在浮橋上,耐心地等待着劉備最後的投降,陸遜考慮到關羽和張飛都率軍在外,漢王又有命令,儘量保存交州青壯人口,所以最好的結局就是劉備投降。

只要劉備肯投降,那麼無論關羽還是張飛,或者是諸葛亮都自然不會再抵抗,也會跟隨劉備投降,交州也就平安收復了。

這時,十幾名文官走了出來,爲首是治中陳震,他懷中抱着交州牧金印,上前跪下道:“皇叔年事已高,不能親自出降,特請陳震上交交州之印,從現在起,交州歸屬漢國。”

說完,陳震高高將金印舉過頭頂,陸遜知道劉備放不下這個面子,他連忙接過金印,又將陳震扶起,笑道:“交州和漢國都是大漢之域,如今重聚,這是好事,漢王有令,他與皇叔有叔侄之誼,要我們厚待皇叔,請陳公回稟皇叔,他儘可安心養病,漢軍絕不擾民。”

說完,他又取過一枚金印,交給陳震道:“這是漢國太尉之印,請陳公轉給皇叔。”

陳震暗贊劉璟考慮得周到,給足了皇叔面子,這樣一來,關羽、張飛之軍也就迎刃而解了,他接過金印,返回了番禹城,陸遜給甘寧使個眼色,甘寧隨即令道:“軍隊進城!”

浩浩蕩蕩漢軍列隊走進了番禹城,番禹城至此淪陷,割據交州的劉備勢力也隨之滅亡

劉備投降了漢軍,他同時也接受了劉璟給他的封職,出任漢國太尉,和賈詡的太傅之職並列,劉備隨即修書三封,命人分別送給諸葛亮、關羽和張飛,在信中他表明自己已接受劉璟爲漢室之主,不再與之爭奪天下,他希望交州不要再遭受塗炭,懇請他們放下武器,跟隨自己爲大漢的復興盡綿薄之力。

對於關羽和張飛而言,他們一生追隨劉備,他們沒有另外的選擇,只是情緒表現不同,當劉備宣佈投降漢軍傳到廣信時,關羽黯然傷神,下令軍隊解散,願意投降漢軍者,一概不阻攔,他只帶着關平和周倉兩人返回了番禹,依然跟隨在劉備身邊。

而張飛卻放聲痛哭,情緒激動,一度要拔劍自刎,多虧張苞和關興兩人抱住了他的胳膊,在一番痛哭後,張飛命令麾下軍隊向漢軍投降,他也帶着張苞和關興返回了番禹城,準備跟隨兄長前往長安。

而諸葛亮是在返回南海郡途中得到了番禹失陷、劉備投降漢軍的消息,他並不驚訝,只是深爲悵然,他本來已經想到漢軍會從海上過來,但他也猶豫不決,沒有力勸劉備,最終他的擔心成真,漢軍從海上殺至,一舉攻破了防禦薄弱的番禹城,使交州的防禦功虧一簣。

諸葛亮心事重重地返回番禹,在即將進入南海郡的高要縣驛館,諸葛亮徹夜難眠,從建安十三年他效忠劉備,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他曾一心要將劉備扶上皇位,重振漢室,可十年辛勞,他最終卻失敗了,他效忠的主公投降了漢國,那他諸葛亮又該何去何從?

諸葛亮一夜未眠,在天快亮時,他的一名隨從在門外稟報道:“啓稟軍師,外面有人求見!”

第1060章 賈詡毒計第290章 攔路第451章 魯肅使楚(下)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744章 坐地抽傭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774章 江東風雲(十八)第524章 激戰成都(一)第11章 舌戰蔡瑁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500章 漢中出兵第652章 大戰合肥第301章 襄陽投降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1009章 劉曹聯姻(下)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436章 振奮軍心第99章 黃忠授藝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838章 娶妾與納妾第143章 江東退兵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697章 合縱連橫(下)第323章 戰爭成本第1074章 貨幣之戰第262章 膽識過人第627章 西瀛來客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484章 運籌帷幄第371章 君願爲帝否第660章 兵至西城第686章 程昱出山第1086章 大朝受賀第1020章 兵壓建業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第1069章 各執一詞第651章 出兵合肥第275章 鑽入圈套6第507章 上兵伐謀第73章 獲封新職第479章 司馬懿的第一戰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1040章 殺雞儆猴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281章 老將黃忠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192章 彭澤夜話第240章 痛惜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103章 關鍵證人第168章 長沙來客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23章 一戰成名第699章 交州統一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901章 突襲居延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448章 解開心結第545章 馬超兵敗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436章 振奮軍心第813章 攻打瓦亭第979章 強佔廣陵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第1058章 正奇之爭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818章 生死一線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277章 民心所向第302章 江夏備戰第957章 重鎮淪陷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746章 反間之計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431章 皖水之戰第36章 赤壁酒館第568章 大軍壓境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1117章 攻打井陘第244章 兵臨城下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20章 蔡氏劍館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769章 江東風雲(十三)310章 襄城之變第113章 人比海棠俏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931章 六安敵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