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視察漢中

金秋十月,漢中大地上一派欣欣向榮,此時漢中盆地和益州、荊州的其他郡縣一樣,秋收已經結束了,農莊裡到處飄蕩着歌聲,一羣羣在村頭裡口忙碌的農人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上午,一支由兩千名士兵護衛的隊伍在官道上緩緩而行,這是劉璟視察漢中的隊伍,他已經在漢中視察了十天,此時正在前往武都郡的途中,此時他們依舊行走在漢中盆地,丘陵和原野相間是這一帶特有的風景,遠處隱隱可以看見高大山巒的影子。

漢中盆地依然是整個漢中地區的核心地帶,南鄭縣更是漢中第一大城,是漢中的政治、經濟中心,不過軍事中心在去年已經悄然易位,轉移到了武都郡。

“夫郎,我們好像來過這裡啊!”

馬車裡,孫尚香張望四周的風景問道,漢中盆地的地勢稍平,她已不再騎馬,而是改坐馬車,雖然跟隨丈夫一路視察十分疲勞,但她毫無怨言,也儘量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如接見官員家眷,安撫陣亡士兵的妻兒等等,出門二十天,她明顯瘦了一圈。

劉璟憐惜地看了她一眼,笑道:“南面二十里外就是我們從蜀道入漢中的陽平關,當時我們是從南面的官道向東走,現在我們是向西走,所以你覺得眼熟,我們確實來過。”

“原來這裡是陽平關,我說怎麼眼熟!”

孫尚香又問道:“那這裡還是漢中郡嗎?”

劉璟馬鞭一指前面不遠處一條小河笑道:“看見前面的小河沒有,過了那條河就進入武都郡了。”

隊伍很快到了小河,從橋上過河,河邊有一界碑,孫尚香探身看了看,只見界碑上寫着,‘沮縣’二字。

她忽然想起一事,問劉璟道:“上次聽你說,你要去沮縣有重要之事,是這裡嗎?”

劉璟點點頭,“就是這裡,今天在縣城休息一天,明早出發去下辨。”

劉璟之所以對沮縣很感興趣,是因爲沮縣在一個多月前爆發了一樁大案,沮縣官員勾結奸商貪污官糧數萬石,從縣令到主簿,所有的官員都捲入了這樁大案之中,可以說是劉璟從江夏起兵以來遭遇的最嚴重一起貪贓案。

自從劉璟在巡視武昌時發現了地方官有弄虛作假的行爲後,他回成都立刻成立了監察院,組建了十隊外監察支使,要求在一年之內,對益州和荊州的所有縣都要進行一次徹底的稽查,沮縣的貪贓大案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所以劉璟極爲重視。

劉璟這次視察漢中,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來沮縣親自過問這樁案子,他先去了南鄭,在從南鄭前往下辨縣的途中,正好要經過沮縣。

不多時,隊伍漸漸抵達了沮縣縣城,沮縣是漢中的產糧大縣之一,緊靠沔水,人口衆多,有近七千戶人家,不過縣城不大,周長不過十里,城牆矮小而破舊,人口主要聚居在沔水兩岸的鄉里。

由於沮縣的官員已全部被免職問罪,目前由漢中監察支使暫時接管了沮縣政務,等待新官上任後交權,漢中監察支使由年輕的荀志擔任,下設兩名副手,並有二十名騎兵進行護衛。

短短几個月時間,他們便巡視了漢中郡和上庸郡的十幾個縣,荀志爲人正直,剛正不阿,被漢中人稱爲鐵面公子,更是在一個多月前,一舉查獲了沮縣官商勾結、私賣官糧大案,使荀志在荊、益兩州官場上名聲大振。

此時荀志已經得到劉璟到來的消息,趕到城門外迎接州牧的到來,荀志被軍士領到劉璟面前,他深深施禮道:“微臣荀志參加州牧!”

劉璟知道荀志是荀彧之侄,而荀家是他將來要爭取的重要世家,其實也是基於這個考慮,劉璟才破格提拔荀志爲監察支使,他見荀志長得文質彬彬,不由有了幾分好感,便點點頭道:“荀使君送來的報告我已經看過了,令我深感震驚,所以這次我視察漢中,特地來沮縣,我要親自了解這樁大案。”

“請州牧進城,容微臣詳細彙報!”

劉璟隨即對侍衛長李青吩咐道:“軍隊就不用進城了,在城外軍營駐紮,休息一天,明天一早出發!”

“遵令!”

李青率領軍隊轉道去西城外的軍營駐紮,劉璟則在兩百侍衛的左右護衛下,帶着孫尚香進了縣城。

雖然沮縣是漢中大縣,但縣城內卻顯得十分破舊髒亂,地面坑窪不平,塵土飛揚,到處瀰漫着一股酸臭之氣,居民的房子也幾乎是泥坯房,低矮破爛,居民大多穿着粗布舊衣,一路所見的孩童都光着腳,沒有穿鞋。

劉璟也有多年的從政經驗了,他知道從一座縣城的風貌便可看出一個縣官優劣,沮縣縣令顯然很不合格,這樣不作爲的縣令不知當初張魯怎麼能忍受?

一行人到了縣衙,劉璟讓荀志安排人帶幾名女侍衛和孫尚香先到偏堂去休息,劉璟則進了後堂,劉璟坐了下來,便對荀志笑道:“給我說說,你怎麼發現的情況,你寫來的報告太簡單了。”

荀志連忙躬身道:“回稟州牧,微臣先看原來張魯對各縣的監察記錄,發現沮縣連續三年沒有任何記錄,我又問楊太守,他說沮縣縣令鍾林是原來張衛的妻兄,出任縣令三年,連續兩年上繳的稅賦都排在漢中各縣前列,深得張魯讚賞,如果不是我們攻克漢中,張魯就要提升他爲武都郡丞,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很能幹的官員,但楊太守建議我去縣裡具體看一看。”

“你是說楊松知情?”劉璟打斷他的話問道。

“楊太守只知道這個鍾縣令徵繳稅賦非常兇狠,並不知道貪污官糧之事,因爲楊太守是漢中郡太守,而沮縣屬於武都郡,所以楊太守不好多說,只是建議我去沮縣具體查看一下。

結果發現沮縣三年時間便徵了十年的稅,也就是說,後面七年的稅賦都已經提前徵收了,自然稅賦上繳很多,得到張魯誇讚,至於他中間貪污了多少,就是一筆糊塗帳了。”

“那你怎麼發現的呢?”

“回稟州牧,微臣率兩名副手來縣裡巡查的當晚,鍾林便讓人給我送來五百兩黃金,我便知道他的問題一定很嚴重,只是從前的賬本都丟失了大半,無從覈對,後來發現庫存糧食和漢中的帳本對不上。

然後微臣從漢中的記錄反查,沮縣官倉糧食應該有七萬石存糧,但實際上庫存不足兩萬石,去掉保存不善的損失,足足少了五萬石糧食。

結果上至縣官,下至主簿,都一口咬定,糧食被益州軍北上時徵用了,又說被亂軍搶走很多,問題就出在這裡,益州軍北上時根本就沒有經過沮縣,直接從明月關去定軍山了,甚至連陽平關也沒有來,怎麼可能徵用縣裡的糧食?”

劉璟點了點頭,又笑問道:“那你是怎麼查出問題呢?”

荀志在給成都的報告中,只彙報了沮縣官員的問題,但他是怎麼查案卻絲毫不提,而劉璟卻對此很感興趣。

荀志有些不好意思道:“微臣假裝接受了他們的賄賂,裝模作樣查了三天,他們信以爲真,便降低了警惕,然後微臣就離開返回南鄭,但暗地裡又派手下返回沮縣暗查,查到了和他們交易的商人,直接在南鄭抓捕了這名商人。

結果商人有詳細的記錄和證據,微臣又請趙將軍派兵協助,在沮縣幾名官員的家中查獲了大量錢財,還有他們藏匿的帳本,在證據和證人面前,他們不得不認罪了。”

劉璟呵呵笑了起來,“果然不錯,不僅鐵面無私,而很有謀略,不愧是荀家子弟。”

荀志臉一紅,又躬身施禮道:“微臣有一個請求,懇求州牧能答應。”

“說說看,合情合理我就答應。”

“微臣對沮縣的情況非常痛心,好好的一個縣被貪官污吏糟蹋得滿目瘡痍,懇請州牧任命微臣爲沮縣縣令,給我兩年時間,我一定要將沮縣面貌徹底扭轉過來。”

劉璟沉吟片刻,便欣然道:“難得你有這個志向,那我就成全你,不僅如此,我會再免沮縣三年的稅賦,從幾個貪官府中搜出的錢糧全部充入沮縣府庫,縣裡可以支配,兩年後我會再來沮縣視察,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

荀志大喜,躬身道:“微臣一定不會辜負州牧的重託!”

入夜,劉璟在軍營內批閱成都送來的緊急牒文,孫尚香則坐在一旁替他整理文書,孫尚香雖然從小好武,但同時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讀書習文,寫了一筆漂亮的字體。

她雖然跟隨劉璟一路北上視察,飽覽壯麗山河,但同時也擔任了劉璟的臨時書吏,替他整理文書,安排他的起居食宿,對劉璟幫助很大。

這時,劉璟停住筆,笑着問孫尚香道:“娘子能否告訴我,江東是怎麼治理山越人?”

孫尚香知道丈夫爲什麼問這個問題,她剛纔也看到了徐庶的報告,徐庶建議派人深入蠻夷部落,教授他們養蠶織錦,開荒種地,這讓她頗爲感慨,益州對蠻夷人的治理和江東對山越人的治理完全不同。

“江東人口不足,從我大哥時代便不斷挑起對山越人的戰爭,趁機擄掠山越人充實地方郡縣人口,雖然表面上征服了山越人,但也留下了很大的隱患,這些年山越人聚集的郡縣不斷髮生暴亂,和漢人累累仇殺,一直是江東的心腹之患。”

孫尚香輕輕嘆息一聲,又道:“從益州對蠻夷的治理,我才知道江東對治理山越人的方向從一開始就錯了,應該是幫助他們提高生活,再慢慢和漢人融合,而不是一味用武力征服,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說到這,孫尚香取下脖子帶的月亮寶珠,這是祝融夫人獻給陶湛的禮物,是蠻人的至寶,陶湛雖然不願接受,但最終推脫不掉,後來又送給孫尚香,孫尚香極爲喜愛,一直戴在身上。

她撫摸着寶珠對劉璟道:“從這串寶珠便可以看出祝融夫人對改善蠻人生活的渴望,希望夫君能夠真心誠意地幫助他們。”

劉璟笑了笑道:“征服不僅在於武力,文化也是一種征服,其實無論對蠻夷還是對山越,不能粗暴動用武力,也不能一味安撫,應該是恩威兼施,先用武力立威,再用懷柔手段安撫,更重要是要有耐心,用幾代人來慢慢融合,潛移默化,不能急於求成,我相信到我們孫子那一輩時,南疆就會有很大的變化了。”

“夫君說得不錯,我也希望能看到那一天。”

兩人正說着話,這時,大帳外有侍衛稟報道:“啓稟州牧,黃老將軍派人送來緊急戰報!”

第1065章 小人出賣第730章 曹憲心事第368章 疫病初現第471章 甘露寺相見(中)第61章 緊急補救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738章 深藏之棋第150章 黃蔡之謀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919章 調兵遣將第265章 諸葛之思第14章 初入劉府第2章 一輛牛車第452章 舉棋不定第863章 匈奴奇兵第214章 人心難測(上)第374章 神醫角色第472章 甘露寺相見(下)第277章 民心所向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730章 曹憲心事第437章 魯肅求和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672章 兵壓渭谷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1073章 再度出山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489章 巴蜀夢破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1003章 賈詡的煩惱第325章 新式兵器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97章 夜來風波緊第576章 危局反擊(上)第103章 關鍵證人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436章 振奮軍心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1032章 同室操戈第1003章 賈詡的煩惱第62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507章 上兵伐謀第270章 文聘抉擇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624章 千里救援第757章 江東風雲(一)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61章 緊急補救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238章 書房秘謀第441章 柴桑突圍(上)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819章 威逼發令第652章 大戰合肥第743章 各個擊破第977章 逼曹北撤第456章 急於求和第253章 蔡瑁搶功第427章 新的威脅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627章 西瀛來客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1127章 漢魏決戰(上)第74章 意外來信第705章 嚴密搜查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933章 濡須破局(上)第1125章 別樣心懷第204章 初談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272章 後院起火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902章 豐盛收穫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475章 合巹之禮第86章 初戰于禁第528章 激戰成都(五)第280章 謀長沙第949章 各自增兵第411章 火燒編城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1003章 賈詡的煩惱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201章 許都的棋子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510章 劉璋之死第46章 練武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