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三方角力(下)

儘管柴桑官方對劉璟接見魯肅保持低調,並不對外宣揚,但楊儀還是從一名衙役那裡瞭解到了情況,這令他很鬱悶,劉璟根本就在城內,只是不想見他而已,倒先見了江東使者。

楊儀並不是想和魯肅攀比,而是擔心劉璟最後的決定會對交州不利,這次他也是肩負重任而來,軍師明確表態,他們可以放棄荊南四郡,但交州要豫章郡和鄱陽郡,這樣也不侵犯到荊州的利益了,但劉璟會答應嗎?

午飯後,楊儀百無聊賴地在大街上散步,這是他的一個習慣,初到一地,總是要了解一下當地的風情,柴桑是他第一次來,他久聞這裡是劉璟的起家之地,心中也充滿好奇。

只是他此時心情不好,也無心細看,只是圍着驛館胡亂走了一圈,這時,他忽然聽到有人在焦急地喊他:“楊主簿!”

楊儀一回頭,只見驛丞慌慌張張跑來,“馬驛丞,出了什麼事?”楊儀迎上去問道。

“楊主簿,快快跟我回去,漢王殿下來了,就在驛館。”

楊儀頭腦中嗡地一聲,腦海裡亂成一團,漢王竟然來了,他心中也慌了起來,不再逛街,慌慌張張跟着驛丞向驛館跑去

驛館內外已被上千士兵控制,護衛十分嚴密,劉璟沒有進內堂,而是負手站在驛館大院的魚池前觀賞紅鯉魚,這裡面有不少鯉魚還是他當年放入的魚苗,如今都長得又肥又大,色彩斑斕,令人賞心悅目。

這時,旁邊的龐統小聲提醒他道:“殿下,他們來了。”

劉璟一回頭,只見驛丞領着楊儀站在自己身後,十分緊張,生怕打擾了他看魚的興致,劉璟歉然一笑,“原來已經來了,爲何不告訴我?”

楊儀連忙上前,躬身施禮道:“交州軍帳中主簿楊儀參見漢王殿下!”

“楊主簿一路辛苦了,請進屋裡說話。”

楊儀連忙領劉璟進了自己住的院子,在正堂內坐下,龐統也陪坐在一旁,這時,驛丞給他們上了茶,劉璟笑着問楊儀道:“不知楊主簿是走哪條線過來的?”

“下官是走新吳縣北道,先到陽新縣,再走水路轉到柴桑。”

劉璟回頭對龐統笑道:“就是軍師北歸那條路吧!”

“正是!那條路着實不好走,山路陡峭,河流又多,我們一路披荊斬棘,又搭了很多便橋,走了近十天才到陽新縣。”

楊儀連忙行禮道:“難道一路都有橋樑,原來是龐軍師搭了橋,我只走了四天便到陽新縣,真是要感謝龐軍師了。”

衆人都笑了起來,這時,劉璟將話題轉到了正事上,他喝了一口茶,不露聲色問道:“按照上次龐軍師和諸葛軍師達成的共識,交州軍應該把江東軍戰俘交給我們,不知你們準備怎麼移交?”

楊儀的表情也有些不自然,半晌道:“我這次前來,就是奉軍師之命和漢王商議此事?”

“商議?”

劉璟略略提高了聲音,表示不解,隨即他又淡淡道:“具體情況,我讓龐軍師和楊主簿詳談,我今天只是來探望一下楊主簿。”

劉璟的語氣中帶着一絲不悅,當然,這不是對楊儀的不滿,而是對諸葛亮的不滿,莫說他諸葛亮,就連劉備也不能和自己相提並論,諸葛亮居然派個主簿來和自己協商,他當自己是什麼呢,柴桑縣令嗎?

不過人到了一定地位,涵養都很會深,劉璟心中不滿,臉上卻沒有表露出來,他起身笑道:“歡迎楊主簿有時間回襄陽看一看,襄陽變化很大。”

說完,他又交代龐統兩句,轉身便離去了,楊儀臉脹得通紅,他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自己說話太不當心,居然說出奉軍師之命和漢王商議,這太不應該了。

他嘴脣嚅囁幾下,想道歉卻又說不出口,只得眼睜睜地望着劉璟遠去,這時,龐統在他身旁笑道:“楊主簿,我們坐下來談談吧!”

一個時辰後,龐統匆匆趕回了縣衙,他快步走到內堂,一名侍衛見他到來,便笑道:“龐軍師請吧!殿下在堂上相候。”

龐統走上內堂,只見劉璟正負手站在沙盤前,他連忙上前施禮:“參見殿下!”

劉璟點點頭笑道:“說一說交州的態度吧!”

龐統取出一封信,遞給劉璟,“這個諸葛亮託楊儀給殿下的親筆信,另外,楊儀向殿下道歉,他說錯了話。”

劉璟接過信笑了笑,“我知道他是說錯了話,他應該說和貴方協商,而不能說和漢王協商,口無遮攔說話可是官場大忌,希望他得一個教訓吧!”

劉璟又打開諸葛亮的信看了一遍,諸葛亮在信中寫得很含糊,模棱兩可,劉璟又問龐統道:“他具體是怎麼給你說的?”

“楊儀的意思是希望我們能答應讓他們佔據豫章和鄱陽兩郡,荊南四郡他們已經完全放棄。”

“那江東戰俘呢,他們什麼時候送來?”江東戰俘纔是劉璟極爲關心之事,在一切談判之前,交州軍應該先把江東戰俘送來。

龐統苦笑一下說:“聽他們的意思,是要用江東戰俘爲條件,希望殿下表奏朝廷,封劉備爲豫章太守,然後他們就把江東戰俘交給我們。”

劉璟連聲冷笑,“看來諸葛亮還是不識時務,打敗了江東軍,就開始忘乎所以了,居然要和我討價還價,很好,江東軍戰俘我不要也罷,他們也別回去了。”

龐統察覺到劉璟已動了怒,連忙勸道:“殿下請息怒,請聽微臣一言。”

劉璟剋制住了怒火,淡淡道:“你說吧!”

“其實微臣覺得,這是諸葛亮在試探我們,他已經感覺到我們可能不會把豫章和鄱陽兩郡給他們,但又不能肯定,所以用江東戰俘來試探我們,我想以諸葛亮之智,他不會真的犯下如此低劣的錯誤。”

劉璟還是搖了搖頭,“說到底,他們就是想佔據豫章和鄱陽兩郡,但這絕不可能!”

“但他們耗費兵力軍糧,擊敗了江東軍,殿下一句話就讓他們無功而返,恐怕他們也不能接受,微臣聽楊儀的意思,他們是想找一個平衡點。”

劉璟負手走了幾步,用一種毫不妥協的語氣說:“沒有什麼平衡點,我知道他們不甘心,但他們想北擴,就需要用實力來說話,如果他們一定要豫章和鄱陽兩郡,也不是不行,只要能擊敗漢軍,不僅是豫章和鄱陽,荊南四郡也歸他們所有。”

說到這,劉璟回頭又對龐統道:“你去告訴楊儀,江東戰俘我非要不可,若他們不給,他們三萬交州軍就留下來給我開礦吧!”

隨着呂蒙的一萬江東軍返回彭澤,孫權最終率領江東軍船隊離開了彭澤,返回建業,而這時,漢軍也開始在兩條戰線集結,一路是老將黃忠率五萬大軍在江陵集結,黃忠已接到劉璟的命令,開始率大軍離開江陵,向荊南零陵郡進發。

而另一路大軍是四萬荊州水軍也開始在柴桑集結,八百艘千石戰船雲集柴桑,江面上被鋪天蓋地的戰船遮蔽。

九月中旬,劉璟令甘寧率一萬水軍留守柴桑,他親自率領三萬水軍乘坐五百艘大船離開了柴桑,經過彭澤湖,進入了贛江,浩浩蕩蕩向南昌縣殺去,戰爭的陰雲再次籠罩在豫章郡的上空。

交州軍自從擊敗了江東軍,便將主力重新遷回南昌縣,而新吳縣則用於關押兩萬餘江東戰俘,這兩萬多戰俘是諸葛亮用來和劉璟討價還價的砝碼,他並沒有將戰俘們送去交州,更沒有將他們編入交州軍中,諸葛亮很清楚,如果處置不好這批戰俘,他們將面臨和漢軍的戰爭。

南昌縣四方樓,這是豫章郡學的主樓,是諸葛亮叔父諸葛玄當年出任豫章太守時修建,諸葛亮少年時也在這裡住了幾年,四方樓是南昌縣的最高樓,位於東城外一片風景秀麗之地,臨窗而望,可以清楚地看見波光浩渺的贛江。

此時諸葛亮就站在小窗前,心中思緒萬千,他昨天收到主公劉備的快信,在祝賀他戰勝江東軍的同時,也要求他繼續北上,攻下廬江郡和新都郡,建立以豫章郡爲中心,包括廬江、鄱陽、新都三郡在內的長江地區,再打通南面的臨川郡和廬陵郡,這樣便將長江地區和交州連爲一片。

劉備的雄心壯志帶給諸葛亮的只有苦笑和惆悵,他理解劉備想離開交州北歸的急切心情,但劉備顯然將漢國忽略了,如果劉備知道劉璟至始至終就在江夏,恐怕他就不會這樣樂觀了,劉備以爲劉璟已經將政治中心轉到關隴,已經不關心南方地區。

只能說劉備的想法是不錯,但絕不可能實現,諸葛亮很清楚劉璟要動手了,自從楊儀從柴桑回來,就意味着劉璟已撕破了所謂中立僞裝,開始登場了。

“軍師,會不會是我們不肯將江東戰俘給劉璟,將他觸怒了,所以他才決定出兵?”楊儀在一旁小心翼翼道。

諸葛亮搖了搖頭,嘆息一聲說:“楊主簿,你把他想得太簡單了,不管我們是否將戰俘給他,他都一樣會出兵,他爲什麼在江夏,就在等待這個時機,江東戰敗離去,豫章郡和鄱陽郡已不屬於江東,那麼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將這兩郡收入囊中,這是他早就預謀好的計劃,我們倉促北征,白白成了他的棋子。”

楊儀心中失落異常,半晌問道:“那我們現在怎麼辦?”

第1015章 太湖夜襲第466章 擺不起的架子第429章 亂中尋機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5章 生死一線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746章 反間之計第655章 太史歸兮第340章 四面楚歌第815章 匈奴野心第3章 天大的賭注第266章 心無靈犀第709章 陶政的新官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538章 馬超造反第66章 華麗一筆第726章 南北夾擊(上)第614章 南陽消息第2章 一輛牛車第925章 宛城之困第233章 牛刀小試第19章 娶妻不幸如劉表第588章 南蠻僱傭軍第1120章 攻克幷州第1032章 同室操戈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1049章 鍾繇贈字第1031章 何策破城第872章 西復靈州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396章 陶家自省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47章 殘酷的訓練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909章 人口戰略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29章 劉備的深意第181章 黃祖之死第267章 人之將死第17章 禮尚往來第186章 浴血大戰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419章 強硬反擊(上)第264章 賈詡建言第593章 家賊難防第1027章 最後希望第94章 不想遇見第28章 初臨武昌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315章 危機深伏第739章 諸葛對陸遜第57章 餞別送友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90章 血戰突圍第397章 上品之利第351章 大獲全勝第259章 初到鄴城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770章 江東風雲(十四)第454章 荊州使者第249章 徐庶勸諸葛第362章 興袁八俊第184章 迎頭重擊第552章 籠絡世家(上)第865章 以身報國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156章 魏延的理想第339章 局勢不明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618章 來歷不明的敵蹤第461章 爾虞我詐第779章 江東風雲(二十三)第698章 最後的收穫第519章 兄弟爭位第882章 半渡而擊第146章 蔡家的思慮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915章 步步不利第15章 劉琮的忠告第865章 以身報國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658章 金蟬脫殼第460章 達成共識第726章 南北夾擊(上)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1034章 脣亡齒寒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1120章 攻克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