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荊州變(二)

襄陽城內,愁雲密佈。

伊籍疲憊的返回家中,情緒顯得有些低落。劉表的病故,令荊州羣龍無首。以蒯越蒯良劉先爲代表的荊襄世族,與蔡瑁聯手,意欲將劉琮推爲荊州之主。這其中隱藏的含義,使伊籍感到心驚。蒯越蒯良兄弟的意向尚不算清晰,故而一時間難以推測。但蔡瑁張允,以及以劉先爲首的大部分荊南豪強,都有意歸降曹操,以換取荊州免受戰火肆虐,令一方平安的目的。

如果劉琮一旦爲荊州之主……而且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很有可能成爲現實。

伊籍更傾向於支持劉琦繼位,可是劉琦卻在江夏,被李通於禁死死拖住,短時間內恐無法返回襄陽。

這也使得山陽舊部,陷入羣龍無首的狀況。

而蔡瑁咄咄逼人,一力要立劉琮。爲此,伊籍和蔡瑁爭吵激烈,到最後,也沒有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法。

眼看着時間一天天流逝。

若劉琦再不回來,必然會有鉅變。

每每思及此,伊籍就感到萬分頭疼……“父親,孔明先生已恭候多時。”

伊籍一進家門,長子伊陽便迎上前來。

伊陽,是伊籍的嫡長子,年三十有七。其人才學普通,按照伊籍的評判標準,屬庸人之姿。

不過,伊陽有一個優點,就是孝順。

也因此,而被舉薦孝廉,在劉表帳下,出任從事。

“孔明來了?”

伊籍聞聽,頓時大喜,連忙道:“快請他來書房……對了東昇,今日不管誰來,就說我身體不適,不見客了。”

伊陽答應一聲,忙退下去請諸葛亮前來。

伊籍回到書房剛坐下,諸葛亮就進了房門。只見他一進門,就拱手道:“老大人,別來無恙?”

“怎能無恙?”

伊籍頓時苦笑,擺手示意諸葛亮坐下,而後讓伊陽退出書房。

兩人寒暄幾句後,伊籍便直入正題,“孔明此來,恐怕不是單純的來探望我這麼簡單吧……劉荊州故去,荊襄動盪,人心惶惶。且新野章陵,戰事不絕。若不及早安排,恐有大難。

孔明,何以教我?”

這個時候,伊籍已不需要在和諸葛亮客套,而是開門見山。

而今的情況很複雜,也非常的麻煩。伊籍沒有那個閒情逸致兜圈子,說完之後,他目光咄咄,凝視諸葛亮。我現在要向你請教,這解決荊州之亂的辦法。你要是有主意,就別掖着藏着,對你我都沒有好處。現在,我需要你的智慧,更需要你來爲我想出一個妥善的辦法。

諸葛亮卻笑了……“機伯先生何懼之有?

以先生之能,足以獨善其身,又何需慌亂?”

“我若欲獨善其身,早先又何必幫你?”

伊籍臉色一沉,盯着諸葛亮道:“孔明,我之心思,想來你也清楚。當年,景升公入主荊襄,我一路隨行。而今景升公故去,蔡瑁兄妹篡權,意欲歸順曹操。景升公大好基業,豈能落於他人之手?雖說琮公子也是景升公骨肉,但是我卻不能贊同,由一介小兒執掌荊襄九郡。”

這一番話,也算是說開了!

我要支持劉琦,我不願意歸降曹操,我不同意劉琮繼位。

這三點,也是伊籍的主張,伊籍的底線。諸葛亮聽罷,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他一直擔心,隨着劉表故去,山陽舊部會發生觀念上的變化。而今,伊籍依舊堅決聯劉抗曹,說明局勢尚有挽回的餘地。

諸葛亮輕聲道:“玄德公,與曹賊勢若水火,亦不願坐視。”

“願聞其詳。”

“亮有一計,或可使大公子繼位。

不過,而今蔡氏當道,若欲成事,少不得一些酷烈手段。只不知道,機伯先生的決心如何?”

辦法我有,但不知道你敢不敢做!

伊籍不是傻子,一下子就聽出了諸葛亮隱藏在話語中的深意。

蔡氏當權,酷烈手段!

諸葛亮已經說得非常清楚,那就是剷除蔡氏,謀取荊州,扶立劉琦……前兩項,倒是不需要擔心。劉琦如果想要繼位,少不得會使出一些酷烈的手段。這一點,即便是諸葛亮不說,伊籍也有謀劃。之所以一直沒有動手,是因爲伊籍手中,沒有足夠的力量,所以把握不大。

而且,不管怎麼說,蔡夫人是劉表的妻子,而蔡氏在荊襄,聲勢極大……若能有緩和餘地,伊籍是萬萬不願用什麼酷烈手段。

只不過看而今之形式,卻是不可挽回……劉備願意幫忙,自然是好。可問題是,劉備能扶立劉琦嗎?以劉備的心機,劉琦斷然不是他的對手。弄個不好,這荊州只怕就要易主了……這,卻非伊籍所願。

諸葛亮道:“玄德公之心,天地可鑑。

之所以來與機伯先生知,正是爲解除機伯先生之憂慮。玄德公願輔佐大公子繼位,執掌荊襄九郡。這一點,機伯先生無需擔心……大公子在,玄德公定會竭力輔佐,絕不會令先生難做。”

劉琦活一天,荊州就是他大公子的地盤。

我們呢,只是寄居而已。

伊籍也很清楚,劉琦的才能,不足以爲荊州之主。

如果有劉備輔佐,倒是能坐穩荊襄九郡。至於諸葛亮話語中的另一層意思,伊籍自然而然的忽視了!扶立劉琦,乃是爲報答劉表的知遇之恩。至於以後會如何,就要看劉琦的本事。

伊籍不可能活那麼久,身後事如何能顧慮太多?

再者說了,劉備的年紀比劉琦大,說不定……若真如此的話,荊州未必會易主。

“如何行事?”

伊籍此話出口,諸葛亮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成了!

他微微一笑,沉聲道:“五日後,便是景升公頭七。

我此來襄陽,隨行有三百白眊,由子龍統帥,盡歸機伯先生調遣。五日之後,玄德公會來弔唁景升公。到時候,你我聯手,裡應外合,一舉謀取襄陽,剷除蔡氏。只要襄陽奪下來,玄德公會命人前往江夏,接替大公子。那時候,大公子返回襄陽,豈不是可以順理成章?”

伊籍,沉吟不語。

良久後,他擡起頭看着諸葛亮道:“我與孔明,約法三章。

取襄陽後,不可大開殺戒,令人心不穩;不可害琮公子性命,務必妥善安排;荊州,必須由大公子繼位。孔明可願立誓,若有反悔,天誅地滅!若如此,我就願意與玄德公合作……”

“一言爲定,若有反悔,天誅地滅。”

伊籍說:“既然如此,可使子龍率部前來。

不過行事之前,務必要小心謹慎,不可走漏風聲。我會設法,調文聘和王威回來,謀取他們手中軍權。此二人,皆親琮公子,絕不能掉以輕心。五日後,咱們就在州廨行事,剷除蔡氏。”

說着,伊籍伸出手,與諸葛亮擊掌三下。

兩人相視一眼,不約而同露出一抹笑容……主公,我能爲你做的,也只有這些!

若大公子真有才德,必可以守住你這一片基業!

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66章 歷史,還是演義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365章 周良第319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535章 江水如龍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546章 終究是個孩子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480章 雲動(完)第654章 野望(一)第108章 三喜臨門(三)第353章 悲憤詩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187章 慘案(二)第413章 河西第二彈(二)第211章 不眠之夜第610章 怎忘記此人第720章 烽火葭萌關第30章 扈從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263章 曹公車第93章 風起雲動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76章 家臣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517章 荊州神童第532章 海外來客第574章 荊州事,荊人治第215章 奇兵第78章 初會第555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192章 錦帆隨行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599章 奪宛城第520章 且隨她去!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687章 封王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544章 史老大第568章 南陽之訪客第176章 曲有誤,周郎顧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439章 河西第三彈(五)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642章 虎豹如風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279章 李中郎第235章 老嫗第278章 還沒有結束!第178章 小賊,你小心第35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470章 馬文鷺第626章 荊州變(二)第4章 成記商行第46章 宛城之選擇第263章 曹公車第149章 大地震之商屯(二)第286章 賈詡歸降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一)第426章 鳳雛初鳴(一)第348章 朱夏第392章 命案第99章 子廉不廉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509章 穩定纔是大道理第247章 青梅煮酒第553章 死士第235章 老嫗第379章 鮮卑第172章 丹陽一夜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129章 雷霆手段第187章 慘案第92章 小八義第488章 涼州大決戰(七)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41章 宛城之夕陽聚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219章 燕人第579章 鄧村第660章 荊南(一)第204章 初戰第386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水集第12章 棘陽鄧村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682章 戊子暴動第102章 惡來鬥虎癡(二)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