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假玉

王姐微微眯起眼來,揣測道:“徐老闆你的意思是……”

徐聞深邃的笑道:“做生意無非就圖個財,有的行當做生意要實誠,要有口碑,但是有的行當就不能太實誠,這古玩行當,乃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生意,賺的就是暴利,若是王老闆你真想做大,就要懂得摻點水分。”

王姐沒有應承也沒有拒絕,只是淡淡說道:“這要摻水分也得摻得高明才行,否則被人家一眼就戳穿了,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徐聞便笑道:“王老闆這點就不用擔心了,我也是看在你是黃老闆的交情上纔給你說這番大實話,既然話說到這份上,我就讓你開開眼界好了。”

說着,他帶着三人走到庫房深處,便見到裡面有着另外一堆箱子,箱子裡放着的同樣是各種各樣的古玩,其中玉器佔了大部分。

徐聞站在一邊,笑眯眯的朝着趙卓二人道:“你們可以看看,看是不是真假難辨。”

趙卓蹲下身來,拿起一塊有血沁的玉器看了一看,沒看多久,他心臟突地猛烈的跳動起來,同時眼睛睜得大大的。

他立刻又拿起另外一件玉器來,定眼看了一陣,又連續拿起了另外幾件。

徐聞見到趙卓一臉沉重,還以爲他是認爲這些真假難分,臉上的笑意顯得更濃了。

而讓趙卓如此沉重的原因,乃是因爲這些玉器的造假方法,他是似曾相識啊!

早在玉器的鑑寶大會上,趙卓便見到過用這些造假法制造出的贗品,要知道,雖然玉器的造假方法很多,甚至有的方法在程序上都是相同的,比如血沁造假,便是將動物的腹部剖開,趁血熱時將玉器塞入動物腹內,將其埋入地下,一兩年之後取出。

但是,不同的動物,不同的血質,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土質都可能對出土後的玉有着不同的影響。

然而目前趙卓所看過的這幾件玉器,對血沁、黑斑、土沁等各種沁都有造假,而且仿得非常逼真,若不是他在玉器上造詣非凡,恐怕也會被糊弄住。

更重要的,他在鑑寶大會上對所鑑定過的這類玉器印象很深,所以一看到這些玉器,立刻便想了起來,同時腦海裡浮現出中天會所老闆汪正明的對話。

他的父親便是因爲被一塊戰國時代的高古玉龍贗品騙得傾家蕩產,後來創建中天會所,爲的便是找出當年的幕後真兇,然而隨着尋找卻發現那騙子不過是個小角色,被贗品所騙的也不止他父親一個,其幕後者有着一個龐大的勢力專門製造贗品假玉,並且拜託趙卓幫忙調查。

只不過,當時趙卓因爲事態重大,所以沒有答應下來,但是沒有想到竟然在這個地方遇到了同類的贗品。

但是,這些贗品和自己所接觸過的贗品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那就是價格上,目前這些箱子裡的贗品目測上去,價格都屬於中下水平,根本就沒有高價位的,如果高價位的贗品也在這裡的話,那這個徐聞不消說肯定就是這股勢力中的一員。

而且,看來這個黃老闆也不簡單,否則徐聞不可能直接說明這些是贗品,將王姐當成了下家。或者,這樣的推心置腹根本就是個騙局,只是爲了取得王姐的信任而已。

徐聞此時笑道:“怎麼樣,二位,沒有看出個究竟吧?”

趙卓和王姐雖然相處不久,不過還是深知她的爲人,頗爲正直公道,所以倒不擔心她真的會被徐聞說動,畢竟王姐的家世不一樣,更和紀家是世交,若是象普通商人那樣倒騰起贗品,甚至會影響到其他的產業。

見到王姐似乎準備說話,趙卓搶先開口道:“徐老闆,這些東西的確仿造得很不錯,但是細看之下也能分辨出是贗品,賣出的價格也都不高,最好的也不過幾十萬一件,而且若買家不是新手,只要在這玉器上有着幾年沉浸的工夫,恐怕就不會那麼容易上當。”

шωш_ttκΛ n_℃ O

他一邊說話,一邊朝着王姐和景瑤遞了個眼色,二人雖然不知道趙卓究竟是什麼意思,不過都沒有說話。

徐聞有些希奇的看着趙卓,笑道:“你這年輕人倒還挺有眼力的,這贗品也和真的古玩一樣,也有上下等之分,既然這些你們不是很滿意,那我就爲你們介紹更高檔的東西好了。”

說着,徐聞便領着二人出了庫房更深處,打開了一道密碼門,走進裡面後,是一個小房間,裡面放着很多金屬櫃子。

徐聞打開其中一個,從中小心翼翼的的拿出一個木匣子來,上好的紅木匣子裡用頗有些年代感黃色綢緞包裹着一件東西。

待到將綢緞打開之後,便見到裡面乃是一件玉質福壽瓶。

此瓶乃是由整玉雕成,高有20CM,器型規整大氣,瓶蓋圓雕瑞獸鈕,瑞獸回首俯臥,頗具氣勢,在瓶頸處以陰刻手法琢制“福”“壽”二字,瓶身浮雕規整有序的花草紋,琢工精細,是清代頗爲標準的器型。

粗略看來,這玉瓶不僅雕工上乘,而且玉色純白,似乎是由和田玉的籽料雕就,在瓶身上還有着圓潤的包漿,表示其是傳世而來的。

玉雕器皿對於玉料、玉工的要求較高,歷來爲收藏重器,在歷次清宮舊藏拍賣會上,玉雕器皿往往能拍得高價,不乏拔得頭籌之作。

而如今,在和田玉料曰益枯竭的形勢下,玉工考慮到週轉週期與投資收益,很少將大塊玉料來製作大型的玉雕器皿,往往會製作週轉時間短、投資收益高的牌片及把件類,所以用料極佳,雕工精美和形象美觀的大瓶就更難得了,更何況是清朝之物呢?

趙卓眯起眼圍着玉瓶看了一陣,便慢慢的看出了破綻。

和田玉的價格,以羊脂玉最高、籽料高、山流水料次之、山料更次之。

首先,這件玉雕並非是和田玉的籽料,而是用最次的山料製成的。

和田玉籽料乃是在河水的長期衝撞之下,沖刷侵蝕經千萬年的沖刷所形成,質地細糯滋潤,乃是玉中珍品,價格自然不菲。

山料則是由山上的玉礦開採而出,在檔次上遠不及籽料,不過,不法商人爲了達到最大的利益,將山料玉或者其他相似的玉石進行切割打磨,製造出籽玉的外形,再輔以染色做皮而成,形誠仁造籽料。

一般來說,人造籽料還是頗容易分辨,因爲天然籽玉的表面系在河流中經年累月地被水衝,砂磨,既潤澤又到處充滿像毛膚一樣的細小砂眼,形成的是凹凸不平的麻皮坑,並且外形弧線非常自然。

不過,染色做皮之後,分辨的難度就會加大許多。

在和田籽玉外表分佈的一層褐紅色或褐黃色玉皮,因此習慣上稱爲皮色籽玉。用籽料來做成玉雕器皿,一般爲了表示此玉乃是真的籽料,所以都會留下一部分的皮。

象此件福壽瓶,在瓶口那裡便留着一小撮褐黃色的外皮,一般辨玉者見到這層外皮便會判斷此玉瓶是真的籽料。

然而,這外皮確實真的籽料的外皮,然而卻是將真籽玉的皮色加在了山料之上,這就象假瓷器的瓶底是真,而瓶身是假的一樣,若是被瓶底所迷惑,那就會上當。

而趙卓這麼看完,更是百分之百確定,這個徐聞一定和那造假集團有關係,因爲這以真籽料做皮的造假手法和鑑寶大會上所遇到過的造假法如出一轍。

徐聞此時笑道:“怎麼樣,這下是真看不出來了吧?別說你這年輕人了,這玉仿得比真的還象真的,就算是有十幾二十年鑑定經驗的老行家那也看不出來啊。至於這價格,賣個三四百萬也絕不在話下了。”

趙卓也不由點點頭,朝着王姐笑道:“的確是真假難辨,不過王姐,這投資古玩店不是一下子就能弄好的事情,我看很多事情還得好好的戳商一下才行啊,象弄個店面什麼的,得開在其他地方,不能搶了徐老闆的生意。”

王姐立刻會意過來,笑道:“小卓說得不錯,徐老闆今天真是讓我大開了眼界啊,不過,有些事情我還得好好琢磨琢磨。”

徐聞也沒什麼意外,笑呵呵的道:“王老闆可以慢慢想,不過,這件事情可得好好保密啊。”

王姐說道:“徐老闆放心,我是真心想開古玩店,這種商業機密自然不會亂說。”

三人出了古玩店,上了車之後,景瑤纔開口問道:“趙卓,剛纔在店裡你究竟發現了什麼事情?”

趙卓便將造假玉集團的事情說了出來,不過並沒有牽涉到汪正明,只是說自己認識的一個人被假玉所害,這麼一說,二人不由得唏噓不已。

景瑤便希奇道:“王姐,這事情怎麼聽起來這麼詭異呢,那個黃老闆會不會也有問題呢?”

王姐微微蹙眉,沉吟了一陣道:“我想,這可能真的是一個局,我記得前不久,老黃似乎跟我提過關於幾項投資的事情,我當時沒有答應下來,但是,如果我有把柄落到他的手上,那恐怕就是身不由己了。”

(未完待續)

第九章 中天會所(上)第三章 路見不平第十五章 補瓷的準備第三十三章 舌辨第三十五章 金字典當行第十八章 賭石大會(上)第五章 鑑寶大會(下)第九章 對陣第六十九章 魚嘴藏第十五章 補瓷的準備第一章 游龍手第七十五章 唐青花第十一章 租房(上)第六十二章 假玉第十三章 圍攻第五章 鑑畫(下)第十九章 競拍毛料第十七章 六強第七十二章 地窖第十六章 三大世家第十四章 約戰第六章 如期而至第十八章 人品第五十二章 御製筆筒第六十九章 魚嘴藏第十九章 白城來客(上)第八十九章 第六場開幕第十一章 租房(下)第十六章 盧家之行第十五章 看透(下)第二章 墨靈(上)第三十章 開拍第十三章 圍攻第一章 震懾(上)第十四章 痛下狠手第二十八章 三個破綻第十四章 約戰第三章 三辨古錢第十五章 偶遇第四章 古錢市場第一章 人氣陡漲第四十七章 鬥瓷節開幕第七十二章 地窖第三章 鑑定師分會(下)第十六章 冰種翡翠第八十章 藏寶之地第一章 幫忙第十七章 雕刻師第十一章 內幕第七十一章 尋找元家大屋第二章 墨靈(上)第十一章 法訣第五十八章 德清窯黑瓷第三章 鑑定師分會(下)第三十四章 重返淮海市第十六章 冰種翡翠第六十七章 蹊蹺事件第二章 拼酒第三章 三辨古錢第九十一章 乾隆重器第三章 三辨古錢第九章 對陣第一章 震懾(上)第一章 游龍手第六十七章 蹊蹺事件第八章 過目不忘第二章 拼酒第二章 古超的堂哥(上)第十一章 法訣第六章 製藥(上)第十六章 釉裡紅大碗(上)第七十七章 霧山第十六章 釉裡紅大碗(上)第四十五章 博陵第瓷器第六章 必勝法則第四十六章 無價之寶第五十六章 賽勢如火第十四章 拆穿(上)第二章 古超的堂哥(上)第九章 差距第十九章 第三場開局第九章 智取古錢第一章 震懾(上)第四十四章 壁中藏寶第二章 墨靈(下)第十五章 補瓷的準備第十章 來自天才的挑戰第十四章 賭石第十二章 第二副套錢第十九章 白城來客(下)第五章 鑑畫(下)第一章 墨玉第九章 喜得母錢第五章 合作第十一章 法訣第二十六章 偶得汝窯瓷第十五章 偶遇第八十八章 自食其果第六章 製藥(下)第二十七章 隋朝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