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

“喂喂喂…聽說了沒有?不得了了,聽說那鄂中的李大帥派兵進攻襄樊啦…”

“可不是…我聽說革命黨的人已經拿下棗陽跟荊門啦,聽說還要往北打呢!”

“你們那,消息慢了一點了吧,知道崔文成吧?就是宣城縣知縣崔詢…哼,這老東西一見革命軍殺來,便慌忙叫他兒子崔正聯絡革命軍舉城投降了,據說現在又被任命爲宣城縣的縣長了!”

“不會吧,這麼快?”

“還快,聽說佔領棗陽的何大帥派人斷了襄樊四地的聯繫了,如今都在傳說劉大人叫那革命軍給擒啦,聽說現在襄陽城裡人心慌亂,沒準明個兒太陽升起來,襄陽就開了城門投降了…”

….

“張大哥….”

聽着不遠處早點攤上,一羣消息靈通的商人們交頭接耳嘀咕個不停,張國荃手下有同來購買早點的弟兄小聲喚了他一聲,卻給他搖頭示意止住了,幾人匆忙買了一些早點,便拿起消失在了人羣逐漸多了起來的大街上。

張國荃,原名張國威,早前在四十一標跟如今駐守河口鎮的馬八標第三營右隊當過兵,不過因爲生性..愛尋機鬧事,兩度被趕出了新軍,如今卻在河口鎮加入了江湖會,因爲勇武過人加上敢拼狠耍橫,短短几個月就在河口打出了名聲,年齡不大道上朋友卻多敬稱一句‘張大哥’,可見威名!

“這裡人多口雜,還是小心點好!”

遠遠的離開了那人流集中的街市之後,張國荃方纔回過頭來,低聲警告了一句,帶着幾個抱着早點的弟兄,在鎮上轉了一圈之後,確定了身後沒有人盯上,這才轉身進了臨近西南一角的偏僻小巷之中。

“鐺鐺鐺!”

在門上輕敲了三聲,沒多久便聽到裡面傳來一句詢問:“可是前來添些木柴的夥計?”

張國荃心中暗笑這幫人謹慎,不過他卻不敢嘲笑,反而認真的按照之前吩咐的答案回答道:“東家說錯了,是城東的老王派我來給東家送點米糧。都是今年新收成的好米。”

吱啦一聲,門終於開了露出一個臉色憨厚並不引人注目的年輕臉龐,瞧見張國荃等人之後隱晦的點了點頭,開口道:“原來是城東米鋪派來的夥計啊,進來吧!”

張國荃與他切身的一瞬間,他又在張耳旁小聲的說了一句:“李兄弟跟先生他們已經在屋內等着了,張兄還是快些進去的好!”

張國荃點了點頭,帶着幾人進了屋子之後,那漢子卻矮身躲在了門後陰影處,他對面的牆上隱蔽處剛好有一處孔洞,矮身坐在那裡正巧能看清楚整個小巷內的情況。

“張大哥好!”

“張兄終於來了!”

幾人才方入了屋子,屋內正在閒談的幾人俱是站起了身來,抱拳跟他打招呼。

“張兄…快快快,快坐下..我等等你很久了!”

張國荃正忙着回禮,聽到有人招呼自己,一擡頭就看到老友李秀昂正擺手示意他坐過去,只好點頭應了下來,又吩咐與他同去買早點的兄弟幾句,臉上帶着笑走了過去。

“李兄、宋兄,張某沒來遲吧….程先生儘早突然派人前來招我,不知道究竟是何事情?”

他口中的李兄、宋兄兩人都坐在屋內一側位子上,不過這兄字顯然是敬稱,因爲只看面容,這二人比起他來明顯要年輕的多。

李秀昂,生於光緒十六年(1890),別看他如今虛歲也不過二十二,卻是屋內威望最重的,他那一聲李兄叫的並不勉強。光緒二十九年他便投湖北清軍前鋒營當兵。次年冬戶部侍郎鐵良蒐括財賦南下,行至武昌檢閱新軍時,李秀昂趁機行刺鐵良不中,遭湖北提督張彪下令嚴查避入醫院,後因同伍多方開脫得,行刺之舉雖未成功卻成功的樹立了其影響力,私下被稱之爲鄂省新軍之典範。光緒三十二年萍醴起義,第三十二標赴湘鎮壓,行至長沙金水嶺時,李怒殺排長色浦裡阿,旋變名秀昂轉投工程第八營。今年秋隨馬隊移防襄陽,時革命黨人宋韜自奉天回襄陽策反清軍,武昌起義欲舉旗於襄陽,不料被襄陽兵備道喜源拘禁。李單騎持槍往救,將5名押解士兵擊斃於縣衙,救出宋韜。旋與張國荃、歐陽珍潛赴光化,駐關聖宮,聯絡襄陽、鄖陽一帶軍、學商各界及江湖會起事。

而這宋兄卻是宋韜,他乃是光緒十四年的人,只比李秀昂大兩歲,比起張國荃卻是小了三歲,不過威望卻只比李秀昂稍低一些。其父宋子平,“襄郡九賢”之一。請宣統元年(1909)年同董天人、李嶽崧,高世傑等組織武德自治社,後併入文學社。宣統二年夏,與同志籌劃起義,事泄末果,投奉天陸軍充隊官。今年春,因母病銷差歸省,回鄉之後想在襄陽發動起義遭囚,後被李秀昂所救,便一同來了這河口鎮躲藏着,等待最佳的起義機會。

至於他口中的程先生,顯然也不是一般人物,順着他的目光望去,卻看這屋內正座上一個年歲差不多與他相仿的壯年漢子正面露微笑的小飲着茶水,只看他一身魁碩的肌肉,再加上端茶的右手跟右肩之上厚厚的老繭,屋內一衆都知道這是個經常玩槍的好手,自然不敢小瞧與他。

瞧見他這一句話,屋內衆人的視線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那程先生放下了茶杯擡起頭來,跟站在門口的一人點了點頭之後,就見那人將門窗關閉,他本人也站了出去爲屋內的一衆把風。

衆人心中一緊,相識了這幾天,一衆也算知道了他的作風,這般肯定是要有重要事情說了,連忙正襟危坐,屋內的視線一時之間多都落在了他身上!

“幾位都知道了棗陽跟宜都的事情了吧?”

他低沉詢問了一句,見大家都點了點頭之後,這才面上微笑繼續說道:“如今襄陽外圍三鎮已拿下兩鎮,鄂中革命軍軍政府已經下定決心要解決省內清軍,而下一個目標就是襄陽!”

屋內一片安靜,良久,那李秀昂方纔開口詢問道:“我河口鎮雖說如今不限客旅往來,但到底襄陽跟鄂中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如今僅憑一羣行商的留言卻是不足爲信,先生可敢教我,您是如何得到消息的?能確保消息的可靠嗎?還有,先生到底是何許人?我等相交幾日,先生一行人無論出入還是行蹤都是飄忽不定,難道還有什麼難言之隱嗎?”

如今,已經沒有人會懷疑革命的成功了!

不錯,繼武昌起義之後,二十二日陝西、湖南兩省相繼響應起義,昨日又有江西同盟會會員林森、蔣羣、蔡蕙等人策動九江的新軍舉行起義,勝利後即宣告獨立,次日成立九江軍政分府,推舉第二十七混成協第五十三標標統馬毓寶爲九江軍政分府都督。

換言之,如今天下至少有四省捲入了起義反抗滿清暴政的鬥爭中,只要不是瞎子跟傻子如今都看出來了,這大清朝已經到了滅亡的邊緣,只怕這一次是真的沒救了!

一時之間天下貧苦大衆、遭到滿清宗貴打壓的漢臣集團、以地方鄉紳爲代表的立憲派甚至地痞流氓、江湖會衆俱是動了心思,心中的小算盤打得噌噌響,都在計較着自己能夠拿到多少好處。

張國荃也不例外,他到底是年輕人,如今又加入了江湖會,見多了達官貴人花天酒地、一擲千金,免不了心中也生了小心思,說起來,這屋內的衆人之所以能夠走到一起,自從幾日前偶爾結識了這位程先生之後,他可沒少在裡面穿針引線。

程先生面上微笑:“罷了,罷了,你我等人相交幾日,前幾日情況不明。程某也一直得不到上面的指示,所以,一直不曾與各位介紹我之身份。如今形勢已明,革命成功之期指日可待,再不告知各位,卻是程某之過了,還請見諒…請見諒!”

“上面?看來程先生也不簡單吶,讓我猜猜,您該不會跟那位最近風頭正盛的鄂中軍政府有關係吧?”

宋韜到底是文學社出身,他以前的很多朋友如今都在武昌那邊混了一官半職,若是三鎮有什麼舉動,談不上第一時間,但至少也會有人知會他一聲,可是如今卻依舊查不到任何有關面前這位一直打着鹽商大旗的神秘程先生的消息。他早就懷疑這位一直不願說出自己身份卻重金資助自己這羣革命黨人的神秘鹽商跟鄂中有聯繫,正好借這機會詢問出了聲!

張國荃、李秀昂等人臉上俱都沒有驚訝表情,顯然也懷疑了許久。

程先生點了點頭:“宋兄弟猜得沒錯,程某正是來自鄂中。幾位多多包涵,謹遵我大帥之令,前幾日鄂中一直在積蓄力量,準備拿下劉溫玉跟荊州滿城,未免消息走漏讓韃子有了提防,程某也不得不小心爲上,不好與各位相聯繫!”

第118章 掃平內患(4)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383章 內閣風波第696章 原敬上位第524章 走向和談(下)第191章 湖北十府,五入我懷第450章 大戰(七)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第49章 中和門阻敵第306章 影響與實業第269章 情報司第97章 鹽業(2)第750章 和談(完)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388章 來與去第334章 動第209章 湯黎之謀(上)第210章 湯黎之謀(下)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193章 三府合併第339章 成都戰役(五)第36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3)第318章 目標漢陽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43章 攻陷楚望臺第607章 和談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五百九十二章第173章 三人同行(上)第550章 戰車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604章 調停第460章 桌下第六百零九章第554章 削藩第414章 三人遊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599章 毒氣第641章 南洋變局1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47章 吳兆麟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408章 鹽政改革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509章 雷霆(5)第259章 圈套第367章 貨幣第366章 蔣方震與忙碌的日子第145章 酒宴(2)第532章 應對(下)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344章 交鋒(1)第734章 嗜血狼羣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438章 大戰起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517章 刺袁(上)第350章 空手套白狼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180章 工作餐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458章 呼聲第550章 戰車第258章 奪關(下)第135章 骯髒的政治(下)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382章 平藏與談判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251章 接管縣城第168章 又見陰謀(中)第248章 赴宴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431章 刺宋案第206章 又一份不對等的提案第563章 插手與中華民國憲法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三百七十八章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237章 逃第522章 走向和談(上)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402章 吞併甘肅(五)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120章 漢口來的鹽商?第732章 新竹血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