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

隨後的兩日之中,國內南北電報往來不停。先是陸軍部肯定李漢等南方各督的愛國熱情,隨後又提到有關蒙藏的相關問題,內閣正在費心決議,外交本部官員苦心維持局面,決議最遲幾日內將決出。隨後,陸軍部總長段祺瑞起草北方統籌擴軍綱領,宣佈將在三月之內從北部六省徵召二十一萬新兵擴訓,同時下令北方直隸、山東、山西等幾省原本只有三個師的陸軍編制提升到五個師,正如他在參議院上做報告時所說的那般,‘北邊局勢不比南方,外有惡鄰日俄,滿蒙不穩動我國之根本。此番告知諸君擴兵之事,非是我中央閣部好戰,乃是爲保國之根基不得不做之選擇,萬望議員諸君慎重決議!’

同時新任內閣總理趙秉鈞會財政部總長周學熙也向職能正在劃分爲兩院的參議院遞交國事諮詢書,希望參衆兩院批准內閣往國內發行一千三百萬兩戰事公債款的草案,言到“最近國內局勢瞬息萬變,我方素愛和平,奈何彼方不願與之,卻不得不做好戰爭準備’。隨後又表示,‘一旦局勢無法掌握,則內閣將考慮將所發行之公債款提升至兩千五百萬兩’,‘所作所爲皆是爲了民國長治久安’。

隨後京中傳出消息,袁世凱兩日內數次拒絕英俄兩國公使拜見,同時親赴美使館、日使館、德使館會見三國公使。京中傳聞四國之間達成某些共識,袁世凱更是在一次同新任交通部次長楊士琦交談後‘無意’泄露已向德國、日本、美國三國同時下了大量的軍火訂單,至於用作何途就無人知道了!

21日,正在保定休整補充的第三師師長曹錕領麾下衆將,往陸軍部上呈萬言書,言到蒙古之禍當以戰決,又言麾下衆將已做好馬革裹屍準備,同時未得陸軍部‘回覆’,曹錕下令分散至保定等地休整的第三師往保定集結,全軍開始整裝準備北上。第二日一早,駐紮太原第四師往雁門道挺進,陸軍部宣佈日後第四師將永留一旅駐紮大同縣!

22日晚,中央通電黑龍江都督兼民政長宋小濂,責令其整頓省內軍務,嚴防外人尋滋挑釁,隨後黑龍江省單方面宣佈關閉所有對俄通道,宋小濂下令黑龍江駐軍往對俄邊境集結!

隨後,吉林、奉天宣佈軍警接管巡邏,兩省都督府下令士兵巡邏務必裝備子彈,若有外人尋滋挑釁一併擊斃!

中央雖未明確表示武力平息蒙古事端,然,北國諸省卻因此戰雲密佈。明眼人都看出來了北京中央正在做着戰爭動員,並且看規模已經做好了打一場大仗的準備了!

消息傳出舉國轟動,南方雖有聲音質疑北方藉機擴兵以及舉債之舉是否正確,但是在舉國民衆的歡呼之中,都被壓了下去。

剛剛在八月初在張謇等實業家的支持,以十二萬元從席子佩手裡買下了申報的申報年輕的新老闆史量才親自主筆,爲袁世凱內閣的強硬反應搖旗吶喊,贊其不畏列強強權,果有強人總統的風範。

參議院在經過幾日的商討之後,最終通過了北京中央的擴兵、發行公債等諸多要求,要知道在這麼一個原同盟會籍議員居多的組織中,通過這些明顯會對南方勢力不利的法案,也就只有在這種國將不國的時候了!

參議院的批准擴兵與發行戰事公債款的消息傳出,在北京的公使團各國頓時坐不住了,尤其是英國跟俄國兩個國家。俄國公使強烈抗議袁世凱派兵平息內外蒙古之亂,更是反對東三省明顯對付俄國的舉動(他還不知道也是爲了防備日本趁火打劫)。因爲袁世凱似乎鐵了心不願見他,他最後只能往內閣見內閣總理趙秉鈞,叫囂着希望民國考慮清楚,不要做出干涉他國內政跟蒙古民衆的獨立之舉。並威脅將組織銀行團向民國提供貸款,而且隱隱還有武力威脅的意思。朱爾典此時也是慌了神了,他已經收到了印度那邊派兵進入西藏的消息,袁世凱本來已經根據協議內容督促李漢的入藏西征軍停止同亂軍交戰了。雖然至今西征軍仍待在西藏,但是毫無疑問半個多月都沒引起戰事,顯然袁世凱的‘督促’已經起了些作用了,只是他卻沒想到他明明已經知會過印度那邊了,現在國內都被剛剛落下的摩洛哥危機跟已經挑起的巴爾幹戰火所吸引,根本沒有精力在遠東有什麼大動作。

俄國同樣現在也分不開身,幾乎舉國都在關注着巴爾幹危機,俄國一直都將巴爾幹地區當做自己的傳統勢力範圍,這一次幾個巴爾幹國家聯手對付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背後未嘗沒有他們的支持。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雖然號稱西亞病夫,但是這個國家的實力勉強也算是準二流強國,最起碼像意大利、俄國雖然能夠戰勝它,但是自己也要付出不輕的代價。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巴爾幹佔有大量的肥沃土地,這也都是俄國跟奧匈帝國、意大利最渴望的。俄國這個巴爾幹戰爭背後的棋手同時需要面對奧匈跟意大利兩個敵對勢力的國家,就連沙皇也感覺到了威脅,不得不全神貫注的盯着巴爾幹地區。所以這一次的蒙古鬧劇雖然是俄國一直在延續他們數十年來的‘黃俄羅斯計劃’,但是實際上俄國根本抽不出任何的兵力來,因爲在遠東他們還有一個大敵日本。日俄戰爭中日本根本沒能獲得多少直接的利益,他們反倒對沙俄佔領的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遠東沃土更感興趣,一旦日俄戰爭中戰敗的俄國巨人露出半點疲態,沒人會懷疑日本趁機再發動一場‘日俄戰爭’,逼迫俄國交出他們在遠東的數百萬平方公里的沃土。

這也是爲什麼最終俄國公使找上了朱爾典的原因,朱爾典在爲西藏頭痛,俄國何嘗不想趁着現在民國新建最是虛弱的時候,趁機將內外蒙古數百平方公里的沃土從這個國家割出去,未來成爲他們一直夢寐以求的‘黃俄羅斯’。

因爲有個西藏問題在那裡,朱爾典自然希望老朋友袁世凱能夠在蒙古的問題上表現的更傾向於談判,但是從現在袁世凱跟北京中央的舉動來看,他那位老朋友只怕心中已是真的憤怒了,甚至連一隻跟他不對路的日本都被他找上了門去,可見這件事情的影響了。朱爾典到底是個老成的政客,很快心中就有了主意了。爲今之計,就只有拋棄了‘盟友’俄國,單方面跟下定決心打一場的民國政府達成妥協。比如以英國放棄在外交上支持俄國,在袁世凱派兵平定滿蒙的問題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來換取他在西藏問題上的退讓。對於民國內的局勢,朱爾典站在棋局外看的比誰都清楚,袁世凱的勢力盤臥在北方,西藏遠離他的統治區,但是滿蒙卻是近在咫尺的威脅。俄國人這一次在蒙古問題上的確做得太激進了,外蒙還沒消化掉呢,又想吞掉內蒙,看來日俄戰爭還沒打痛這個貪婪的北極熊,還沒完全將他的注意力從遠東轉回歐洲。

也許讓他吃個虧也不錯!

打定了主意之後,被袁世凱拒見了數日後,23日晚,朱爾典再一次往大總統府見袁世凱,得到了他的召見,沒人知道兩人之間談了些什麼,只是自那以後數日朱爾典都再沒拜會過總統府,隨後,第三師、第四師會同東北各部新軍開始集結,國內踊躍購買北洋發行的公債,短短不足半月舉國竟然購買了六百多萬兩。這無疑讓俄國人明白了他們的心急導致走了一步錯棋。

八月末,扎賚特旗部響應作亂的叛軍被擊潰,中央宣佈收繳扎賚特部所有田產,當天斬殺作亂扎賚特部旗主及其子嗣,下令將其之田產低價出售於本部民衆,並對沒有響從作亂的平民大肆封賞。隨後警告半月後所有不降之從亂各旗旗主格殺勿論。

至九月底,入侵關內的外蒙亂軍跟關內響從的科右前旗、科右後旗、扎賚特旗各部盡數被擊潰,除烏泰逃往外蒙之外,他親自任命的活佛元帥跟20名統領、4名幫統或死或降,平叛大軍一路攻進外蒙,佔領達克扎庫等地,後來才因佔領地區四周皆是荒涼的戈壁灘,加上來自俄國的外交壓力,袁世凱下令後撤,只是象徵性的佔領外蒙少數幾處肥沃草場,以示民國對外蒙的主權,卻是錯過了一次最佳的收復外蒙的機會!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月23日晚,李漢正在督署後院納涼,今天陪在他身邊的沒有旁人,只有一個湯化龍,兩人今天有些事情要談,所以摒棄了旁人。

說起來,自從上旬來到武昌之後,那狀元郎張謇便一直待在武昌。他不似章太炎一般在武昌僅僅待了兩日便推說要往其他地方走走,結果帶上幾個隨從先是坐船去了趟漢陽,接着竟然徑直從漢口乘車北上往孝感、應城等地走了一遭,隨後在應城往武昌發了封電報之後,瀟灑的帶上隨從往河南去了。

這件事情當真令李漢苦笑不得,這位在國內號稱國學泰斗,又被烙下了“瘋”、“癲”、“狂”三個評價的大師果然跟外界評價的一樣,當真‘怪人’一個!

張謇打着欲要在川鄂投資,擴建他的大生紗廠的口號留了下來,結果這一考察便是待了十餘日。

李漢這段時間倒是沒怎麼跟張謇碰面,一來現在關注兩人的眼光有點多,二來也是張謇自己的意思,所以最近這段時間來軍政府都是安排湯化龍負責招待他的。

這段時間來,兩人似乎談了不少的東西,湯化龍還陪着他也往應城走了一遭,去看了一眼現在已經在七月底建成的二號鹽井。目前聯合鹽業僅僅應城的一號、二號鹽井就已經擁有年產9萬噸原鹽的生產能力,雖然比不得後世應城過百萬噸的產能,但是無論是在國內還是這個年代都已經算是巨無霸級別的企業了,僅僅今年一到八月份,聯合鹽業屬於政府的分紅便高達410多萬元。等到今年年底跟明年年中的三號、四號鹽井建成之後,光是應城便擁有年產食鹽近二十萬噸的能力,幾乎以一個縣的力量,滿足了整個國家八分之一到七分之一的需求了!在未來一段鹽稅還將屬於國家納稅的重頭時期,毫無疑問,聯合鹽業將爲川鄂創造更多的利潤。

張謇要考察聯合鹽業是假,要觀望一下川鄂的地方建設跟勢力是真,這些,隨後湯化龍都一一告知與他了!

今天,湯化龍來見他是要給他上一個建議的,據說還是張謇的意思,那就是張謇希望他能應允下來,做那如今聲勢只比宋教仁的國民黨稍差一些的國內第二大黨派共和黨的理事長。

湯化龍話纔出口當真把他嚇了一跳了,坦白的說,儘管這段時間來他一直都有自己組建一個政黨的想法,只是一直以來苦於自己對於組建政黨沒有半點經驗,加上怕自己鬧得動靜太大了,最後引起袁世凱放棄了先行對付勢力較爲分散的同盟會黨人,反而先把自己當成了生死大敵,這才一直延緩自己的建黨計劃,只將自己做個尋常軍閥,至多手上勢力強些。最終袁世凱雖然擔心他的實力,但是看到他在地方有所作爲,卻放棄了在民國政壇上再進一步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先行對付同盟會的分散黨人,這幾個月來的諸多手段無不顯示了他現在的主要目標跟對手是國民黨。對於李漢的川鄂,袁世凱雖然忌憚,但是最後還是江防放在了第二位,沒有選擇立刻便與他真槍實彈的對上。這無疑給他留出了足夠的發展時間來。

現在,從湯化龍的口中突然傳出張謇欲要推他做那共和黨的理事長,李漢也是一呆,這中國近代史上也出現過一個共和黨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因爲當年在培訓教授有關美國政黨的起源跟共和黨派內的幾大家族時,教課的教授曾經風趣的提過中國民國時期也出現過的這麼個共和黨的事情。他記得這共和黨初期的確是張謇到處奔走合併了數個小政黨組建而成的,不過前期的黨魁不是黎元洪嗎?黎元洪失勢之後共和黨更是成爲了袁世凱的工具,怎麼現在歷史被他震動的偏了不少的位置之後,又回到了這條線上,由他取代了歷史上的地方第一勢力黎元洪,成爲了張謇提議的前期共和黨的黨魁了?

坐在涼亭之中,他其實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最終他還是從湯化龍那裡得到了答覆,按照這幾日來張謇前後透露的消息,一來他是立憲派出身,對於現在四川湖北兩省正在緩步推行的地方自治甚爲滿意,認爲只有放權地方,實行地方自治、推行基層民主才能更好的推動國內的廉潔政治,遍觀國內各省勢力,便是南方那些同盟會的黨人佔領的省份,哪個不是都督一言遮天,推行的是百分之百的武夫政治;第二,他張謇雖說有個政客的身份,但是到底這個身份也不過是爲了更好的經商罷了,本質上他還是個商人,如今舉國各地釐卡繁雜,稅收頗多,唯有川鄂兩省減稅、免稅,加上軍政府的鉅額掃單推進省內經濟發展,又有李漢先後投下巨資添購實業重工,讓他看到了這裡面巨大的商機;最後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原因,那就是李漢現在掌握的勢力足夠強。地方上掌握了兩個半省份的勢力只有李漢一個,那位也被稱爲西南王的蔡鍔跟他的學生唐繼堯現在不也因爲雲南跟貴州的從屬問題而鬧出了彆扭來了嗎?掌握的地盤大了,人心雜了就難控制了。立刻這一點做得比袁世凱都好,他還需要地方上的那些將領爲他駐守下面的省份呢。而李漢則根本不給下面的將領坐大培養派系的機會,更是將軍權跟政權分割的很好,又掌握了管制軍隊的憲兵隊跟廉政公署,可以說整個湖北、四川幾乎掌握在他一個人手中也並不爲過。有他這麼一位地方實權護着,共和黨無疑發展起來根基還要比換湯不換料的新國民黨要穩得多。

何況張謇也是老狐狸一個,人精明着呢。他就不相信了李漢真得如他表現的那般,對於民國政壇沒有任何野心,一心只想維護他在南方的這一畝三分地了!

的確如張謇所想的,李漢其實腦子裡也在轉這個心思了,以前他是沒有這個條件,受限於實力也在擔心會引起北京那邊的注意。只是現在麾下新軍編練成後,他手上的兵力守衛他現在的勢力完全綽綽有餘。保衛西藏、地方自治跟減稅減稅也將南方的進步青年學生、地方立憲名流和一些在政治上有野心的人物聚集到了武昌來。自己在政治上的門面和代言勢力,也必須要籌備了。參衆兩院大選將在年底進行,明年初就會發揮國會的功能了。雖然用不了多久就要被袁世凱捻滅掉,只是現在有了他這股勢力,袁世凱還能如歷史上一樣嗎?

只是他心中還是有些顧慮的,這共和黨原本要在13年黎元洪的勢力垮掉之後成爲袁世凱的御用黨,張謇又跟袁世凱之間有些師生情分,萬一這裡面要是有什麼陰謀呢?

不過思考了一陣之後,這種擔憂旋即就被他甩到腦袋後面去了。

看他面前的湯化龍說得眉飛色舞,臉上掩不住的興奮與喜色,不正是這件事情最合適的負責人嗎?湯化龍有能力、有野心,不過這段時間看他在聯合議會上的表現,無疑他能把握住自己的野心,人也本分的多,這樣的人很難貼心但很好把握,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就成了!而利益嗎?一個全國前三的黨派黨魁夠不夠分量?摩擦着下巴,他對有才幹的人向來都是放手使用。何況湯化龍在幾月

,便開始全力全力籌備在兩省挑選將要推舉進入參議兩院議員的事情。這件事情毫無疑問沒有人比湯化龍更適合做了,這樣他也能隱身幕後操控這個歷史上的國會第二大黨。雖然可能收到他的控制之後,共和黨很難走到歷史上的第二位子。不過他相信,在地方實力派當中,也很可以拉攏一些勢力。先控制着兩省代表的人數,再發展一些,混個國會前三還是完全可以努力達到的。

至於軍隊,他還是嚴格控制着,軍人不黨,這是基本原則。

所以,張謇的提議無論是北方那位的試探還是他的本意,這件事情都大有可爲。

第342章 1911年的最後一天第750章 和談(完)第656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8第197章 卡倫?比利斯?韋伯第三百七十八章第432章 倒袁風起第452章 大戰(九)第330章 惡戰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696章 原敬上位第455章 捷報第188章 血書殘卷第215章 橫生枝節第331章 抵達重慶第3章 拯救村民第728章 遼東惡戰3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652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4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282章 張鍾瑞與王天縱第343章 1912年開始的宰肥豬第655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7第119章 神仙粉?海.洛.因!第310章 鄂西之變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415章 西巡第615章 應對第180章 工作餐第四百七十五章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534章 防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462章 桌下3第438章 大戰起第319章 襲擊第519章 刺袁(下)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312章 資州軍變第436章 訂婚第185章 任務第319章 襲擊第654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6第527章 和談(一)第73章 有人惦記第349章 鐵路第738章 攻破瓦房店第733章 新竹血戰2第563章 插手與中華民國憲法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209章 湯黎之謀(上)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94章 上海灘第668章 國會第85章 宴請第139章 心思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144章 酒宴(1)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376章 會第220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上)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159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5)第20章 逃脫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610章 宣誓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696章 原敬上位第510章 雷霆(6)第489章 擴兵與整軍第528章 和談(二)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316章 大動作第418章 刀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471章 現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槍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710章 不宣而戰2第444章 大戰(一)第310章 鄂西之變第320章 漢陽一夜第14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15章 西巡第406章 溥偉之死(上)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第398章 吞併甘肅(一)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734章 嗜血狼羣第203章 接觸第484章 遠東準盟友(中)第255章 小戰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