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歸降

巴爾特這幾天的時間都在到處奔走,爲了居中調停維持民國當先的局勢,他可謂是傷透了腦筋。

終於又到了下午茶的時間,巴爾特難得的得到了一段短暫的休息時間。待在自己的辦公室內悠閒的品嚐着來自越南法國種植園產的西貢咖啡,濃郁的奶乳香味並不能令他的心情好多少,一如民國現在的局勢一樣,在這表面的悠閒之下,其實是暗流涌動。他關於爲保證英國利益改敵視李漢爲全面拉攏的觀點已經得到了外交部的認可,但隨即而來的另一道命令卻讓他犯了難。

“……考慮到目前的遠東混亂局勢,日、俄戰爭後日本的迅速崛起,使得日本國內的陸軍派勢力大增之下積極鼓動日本政府實行更加積極的對外擴張策略。日本在遠東的快速擴張已經觸及到了帝國遠東利益的根本。值此德國大力擴張遠東影響力的關鍵口,還需諸位努力,齊心維持帝國利益。我國曾在日、俄戰爭中支持日本,爲的是藉助日本的力量制衡俄國在遠東的擴張,同時制衡積極謀求遠東擴張的德國!日本與我帝國乃是盟友,但這並不等於重新在東亞樹立一個對手。遠東所需要的,除了平衡還是平衡。中國、俄國、日本作爲在這一地區最重要的三個國家,我們一定要巧妙地保證他們互相制約,互相平衡……他們之間任意兩個發生戰爭都是帝國所不樂意看見的,我們的外交努力,就在於恢復平衡。在議會看來,日本已有些偏離平衡了,我們需要其他的力量予以約束。爲了對付德國在歐洲大陸咄咄逼人的勢頭,這一任務顯然不適宜讓俄國來完成,中國雖然弱小,但畢竟是一個大國,加以巧妙的扶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我們的目標……因此,在華外交官員的目標就是利用中國勢力牽制日本,使後者的野心不要太過於膨脹,考慮到中國新崛起之李漢部得到德國的大力扶持,國內認爲既然其崛起之勢已不可阻擋,爲保障帝國在華利益可欲與適當的支持,日後積極觀察以便拉攏,破壞德國在遠東的擴張。因此,帝國希望諸位能在保障帝國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的支持李漢掌握中樞並另外扶持對其制衡勢力,以便維持遠東和平局面……”

在巴爾特看來,這封電報是給自己大大出了個難題,既要扶持中國,又不能讓如今這個國家內勢力最強的李漢獨大,這談何容易。中國本身國力並不強,只是因爲國土廣袤、人口衆多而勉強還有點實力。這幾年來伴隨着德國的扶持,新崛起的李漢部幾乎掌握了這個國家八成以上的工業力量,也正是因爲如此,他才能夠一舉擊倒競爭者,登上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舞臺。

要制衡這麼一位依賴工業崛起的軍閥,顯然除非擁有與他等同或者不差多少的工業實力。可真要實施起來,恐怕沒有十數年的時間兼上億的投入,很難達到制衡李漢的效果。國內還真給他出了大難題,他惟有報以苦笑。

另一份電報是漢口領事朱爾典發來的,篇幅也不短:“……接到北京同意和談消息總算鬆了口氣,我已按照閣下的要求,派人和南疆巡閱使進行了接觸。巡閱使先是措辭強硬的拒絕了同北京進行和談,表示將派軍隊打進北京城,武力接管京津地區。直到我本人第三次拜訪,他方纔鬆了口,暗示可以繼續和談,但是必須保證他的利益。南疆巡閱使對於目前中國局勢非常擔憂,他顯然收到了來自遼東的情報,日本人有意繼續擴兵遼東,這叫這位即將登上權力巔峰的年輕人十分不安。他再三向我國保證,護國戰爭雖說是其主導,但並沒有派出殺手暗殺袁總統,之所以發起這場戰爭,不過是爲了維護國會、約法以及清理袁總統身邊的小人。不管其理由如何幼稚可笑,但是他贏得了這場戰爭已成定局。我跟漢口的同事懷疑這場戰爭的背後另有動機,理由是戰場上出現的飛機行動明顯比去年有了提升,而且同樣出現了一種新式武器。我們有理由相信,與其說這是一場這個國家國內的內戰,反而更像是德國在遠東的新式武器試驗戰。據領事館的情報人員反應,這些天來德國人頻繁出入武昌的軍政府各高層機關,從其越來越興奮的表現來看,我們懷疑似乎德國不但將要全面支持李漢爭奪全國政權,而且,又達成了其餘諸多合作,比如鐵路跟工廠!”

“結合目前的局勢,袁總統在一個不合適的時間跟不合適的地點被他未知的對手除掉。北京政府在面臨戰局的全線潰敗之後,又失去了主心骨,北京對全國政權的喪失已成定局。段將軍既然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並且懇請我們出面,進行新一輪的調停。我認爲中國不能陷於長久地無政府狀態,如果我們聽任事件的自我發展,對帝國的利益無疑是相當不利的,我認爲應該是對武昌施壓的時候了。當然,考慮到德奧幾國的縱容,一味的施壓很可能只會繼續擴大帝國同李漢之間的矛盾。因此我個人請求,公使閣下可先行向北京施壓,迫使其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進行更大的讓步,以換取武昌同意儘快進行和談!”

巴爾特還在爲民國的糜爛局勢頭痛着,他的辦公室外,一陣輕響聲之後,一個領事館工作人員走了進來。

“公使閣下,剛剛收到上海領事館發過來的消息,海軍艦艇已經停駐上海港!”

“什麼...”真是麻煩一波接着一波來,巴爾特停下了喝咖啡的動作,“什麼時候的事,海軍已經向護國軍投降了嗎?”

“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楚,領事館有人剛巧經過碼頭,發現有數十艘大小不等的戰艦鳴笛正在等待進港...結合前幾天的武昌通電,領事館那邊懷疑是海軍向護國軍投降了。具體情況他們已經派人去打聽了...”

“立刻往上海拍一封電報,讓上海那邊儘快弄清楚真假....”

巴爾特已經坐不住了,趕忙放下已經有了些涼意的咖啡,拿起桌子上自己的禮帽,就要往外面走去。

“爲我備車,我要去外務部走一趟!”

中國的海軍雖說到了近代已經不堪一擊,老舊諸多艦艇加在一起還不如帝國的一個駐紮香港的‘中國艦隊’。但是海軍作爲與陸軍齊名的另一大兵種,倘若這個時候中國海軍真向護國軍投降了,那麼它所帶來的影響力不亞於北軍第一軍或者第二軍向護國軍投降。試想,倘若這個國家的軍隊都不對北京中央有信心了,這個國家四億多國民該如何想...

嘆了口氣,牆倒衆人推。這個他最近才學會的中國諺語,現在的國內局勢可不證實了這一句!

可惜,巴爾特等人的速度還是慢了一些。幾乎就在巴爾特的馬車駛離公使館不久,海軍次長兼南下平叛艦隊總司令湯薌銘便在上海宣佈就任護國軍海軍總司令,同時發佈通電,督促仍滯留南京的海軍第二艦隊十數艘戰艦向護國軍投降。

此通電一出幾乎是給搖搖欲墜的北京政府致命一擊,海軍作爲與陸軍並列的兩大兵種之一,儘管中國海軍自甲午中日戰爭之後羸弱由來已久,只是依舊不可否認在國人心中,海軍的‘影響跟期望’有多大。也是因爲如此,海軍向護國軍投降,對北京政府造成的影響力不下於之前的河南戰場上第一軍主力全軍覆滅。儘管馮國璋在接到消息之後立刻下令封鎖南京港,禁止停留南京的海軍艦艇出港。同時命人去請海軍諸位將領前來議事,希望能夠安撫以及拉攏停靠在南京的海軍分艦隊不至於變節。然而,他終究是速度還是慢了一些。等到他的人到了港口的時候,碼頭已經傳來了原本留守在碼頭的幾艘炮艦也在半個小時前補給滿了煤炭,藉口出港巡邏出走回合了正在長江上巡邏的分艦隊,齊齊下了北京政府的五色旗,往鎮江護國軍陣地駛去。

當前國內的局勢已是十分明顯,北京政府的潰敗已成定局。海軍軍官基本上都是接受過良好教育,尤其是中高層大多都曾遠赴歐洲學習,因此更加親近於對發展工業更加執着且年輕的李漢。加上李漢的勢力財力明顯遠勝北京,自然更加獲得渴望發展的海軍親睞。

投靠了護國軍,海軍也得到了他們需要的物資、軍餉,所有的官兵都喜氣洋洋,根據同護國軍方面的協商,所有歸降艦隊暫時依舊歸屬湯薌銘指揮,所有老舊跟存在一定隱患的艦艇將暫時進入船塢維修,所有投誠的中高級軍官基本上都沒遭到變動。

海軍的改旗易幟震驚了中外人士,在主要戰場都取得預定性結果後。袁世凱的離奇死因、護國軍快速推進北京、李漢發出高額人頭懸賞令等都通過新聞媒體報道出來,一時洛陽紙貴,凡是關心時事的人都爭購號外,所有人都在關注着事態地發展。輿論普遍認爲,既然袁世凱已死,護國戰爭的目的就已達到,爲了給國家保留元氣,防止造成更大規模和範圍的動盪,戰火自然也應及時熄滅。遠在南京的馮國璋極爲配合這股社會風潮,聯合在江蘇的北洋軍高級將領聯合通電護國軍方面,聲言他們無意繼續與護國軍交戰,希望能立刻展開南北談判,協商停火,通電最後表示,希望國內各界積極合力,儘快將國內糜爛的局勢恢復!言下卻是借民間百姓厭戰之心,委婉向武昌施加壓力。

英國一貫以民國局勢調停人自居,自然此次也是一樣忙碌着南北奔走。可惜,這一次卻多出了一位調停人。4月12日德國公使穆默通電漢口,委託漢口領事弗朗茨爲調停人,插手調停中國亂局。讓朱爾典跟巴爾特等英國外交官難堪的是,在英國調停時一直態度強硬的要一路打到北京城裡去的李漢,竟然在弗朗茨第一次拜訪後便立刻轉變口風,接受德國代爲調停民國亂局。令英國外交官趕到難堪的同時,更加坐實了外界其跟德國之間關係非比尋常的認識。

而這正是李漢進一步強化外界,其與德國之間關係密切認知的第一步手段。

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658章 試探性接觸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16章 意外收穫(上)第387章 湖南風起第46章 天要亮了第14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百三十二章第282章 張鍾瑞與王天縱第360章 湖北變(下)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第299章 枝江(上)第453章 大戰(完)第383章 內閣風波第276章 入甕與禮和洋行來人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408章 鹽政改革第683章 軍事會議上第193章 三府合併第648章 反攻3第634章 中俄之戰2第398章 吞併甘肅(一)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180章 工作餐第194章 劉家廟失陷(上)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144章 酒宴(1)第241章 局變(1)第682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章第239章 將北上第四百六十四章第109章 視察新兵(下)第五百九十五章第42章 武昌起義第一槍第451章 大戰(八)第52章 攻破總督府第535章 進京第354章 民心第125章 買命情報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662章 和談第481章 打陸唬龍(中)第540章 過渡內閣(上)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646章 反攻1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445章 大戰(二)第93章 虎踞鄂中(3)第714章 不宣而戰6第510章 雷霆(6)第65章 黃明堂第554章 削藩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683章 軍事會議上第677章 安靜的遠東第294章 變局第389章 交底第339章 成都戰役(五)第348章 談判(下)第172章 河口之變(下)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646章 反攻1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282章 張鍾瑞與王天縱第139章 心思第118章 掃平內患(4)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711章 不宣而戰3第384章 四點要求第735章 今日之局第348章 談判(下)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524章 走向和談(下)第519章 刺袁(下)第460章 桌下第626章 捷報頻傳1第572章 山東危機(4)第69章 第二標第284章 血戰光化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25章 嚴中直第225章 留些後手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124章 杜家妥協第381章 西藏戰事第93章 虎踞鄂中(3)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六百章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522章 走向和談(上)第531章 應對(上)第106章 武昌之議(下)第147章 買賣(上)第438章 大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