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海軍之春

5月3日,農業部出臺最新減稅法案,根據新法案未來三年內將數十種農業稅精簡至七種,逐漸減免全國各省農業稅。!。其中河南省因連年遭遇天災人禍,農業部根據總統府指示,出臺專門法案規定,減免未來三年河南全省農業稅。

5月5日,應內閣總理徐世昌要求,總統府批准國史館復開。應臨時大總統李漢邀請,國民黨元老蔡元培任國史館館長兼編纂處處長、原四川總督趙爾豐爲清史館館長。稍待整頓,並公佈一週後正式開館。

日,司法部經過了短暫的醞釀,正式頒佈‘全國統一稅賦法案’,除效仿之前的西部將全國各地數目衆多,地方政府跟官員巧立名額設立的高達數千種的稅務減少到規定的19種外,更是明令規定各省地方不得以任何名義私自徵收稅務,否則一經發現明確後立刻解除官職,情況惡劣者直接處死!

5月10,商務部發布國家工業實業鼓勵法,規定凡成立不足三年之實業企業,包括棉紡織、礦石加工、輕化工、機械製造等17個行業共400多種企業,將享受五年減稅鼓勵!

同一天,教育部批准北京私立民國大學、私立中華大學、私立明德大學、私立中國公學立案。同時總統府並教育部發布第一號教育令,明示政府將在五年內分期撥款4750萬元,用於在全國人口超過三千人的一萬四千多座鄉鎮建立初級免費小學學堂,同時批准於各省州府建立三年制師範學院,用於培養精通西學的新式人才。

12日,教育部並財政部頒發新‘全國統一教師認證’,規定地方各省州縣鄉鎮學校教師須向當地政府提交個人信息及從教經歷,待政府驗證真實後或國家教育部並財政部聯合頒發的國家統一教師認證,持此認證將享受國家教育者補償資金,每月可最低享受國家補助的三元現金+20斤雜糧以及棉被、布匹不等財務。根據此法案,國內數十萬分散各地鄉鎮私塾免費或者僅收取低廉本費義務教授學生讀寫字的前清秀才等落魄生階層皆能受到補償,知識階層中的貧苦下層人士將是新政府的最堅定支持者。

12日下午,孫雯黃星離開了國務院,結束了一下午的會議之後坐了返回國賓館的馬車。

馬車孫黃二人神態雖然各異,但總的來說基本都是有些積極興奮的意思。只是坐在馬車裡的另外一人卻緊蹙着眉頭,兩隻手不斷在三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拿起、放下,左右搖晃個不停!

前幾天抵京之後,同李漢有了初次會晤之後開了一個好頭。這些天來可謂是孫黃二人最興奮的一段時間。新政府在李漢的領導下高效率的出臺一部部讓利於民,得到國內百姓普遍支持的法案跟措施,大有推行仁政的意向。令一直擔心手握重兵的李漢成爲第二個袁世凱的孫黃二人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心情也開始激動起來,就如同當初民國新建立之初,坐鎮南京設計國家未來一樣。

而新入主國務院,做了國務總理的徐世昌在經歷了初期的寂寂無聲之後,最近也開始活躍了起來。他頻繁的出入東交民巷拜訪英法美三國公使,並且似乎同英國公使之間建立了一些交情。與此同時,國務院在經歷了最初的無聲之後也開始在一些地方有所作爲,雖然動作不大,但也不是默默無味。比如推動國史館的建立,勸說大總統李漢打消終止支付皇室補償金,以財政撥款方式在天津、海、武昌修建三座印刷廠,用於免費印刷本教育育人,號召清末留美、留學海外的學子貴國支援教育,勸說李漢放棄收回交通銀行、中國銀行貨幣發行權等等!

這其中有私心也有大公,總的來說徐世昌到底走的穩健,至少他沒有給李漢留下任何可能發力的把柄。在表現出了自己跟北洋系對李漢這位新總統的尊敬的同時,也略微發揮着他們對國家政策的影響力。倘若北洋系若是一直能夠維持現在這種示弱的態度不便,與公與私,李漢都會睜一隻眼閉一睜眼的暫時放棄打壓這個團體。前提是,他們不能在政治表現出太多的渴望...

可惜...

12日,孫黃等人代表國民黨,在國務院同內閣數部總長、次長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及爭議,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現如今被視之爲新北洋系首腦的段祺瑞沒有出席會議,據說是因爲東北局勢到了一個臨界點,隨時可能出現新的變局而離不開;而另一位北洋系元老徐世昌卻在會議表現的十分謙和,甚至在孫黃等人要求赦免全國各地被抓捕關押的前國民黨黨員的問題也主動做出了讓步。除了少數一些涉嫌暗殺北洋系高官將領,手有多條命案的徐世昌沒有鬆口以外,至少有數百名被關押在各地的國民黨精銳將在最近被釋放出來。

而徐世昌既是無意也是刻意地打亂了李漢的計劃,按照他對北洋系的理解,本以爲北洋集團跟國民黨之間的血仇深似海,就算是有合作也斷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大量的釋放國民黨被關押的一羣骨幹黨員。但是他卻沒想到段祺瑞等人並不是心甘情願的放棄了大權,未嘗沒有扶持國民黨在年末的國會大選給他找麻煩。就算不能再重複前年擊敗北洋的神話,也能牽制他不少的精力。而現在的北洋,最需要的便是時間去恢復實力。

徐世昌等人的點頭令李漢的麻煩多了不少,但是對於孫黃二人來說卻是個好到不能再好的好消息。總統跟國務總理都點了頭,既然談妥了,在各地的大牢裡被關押的數百國民黨骨幹即將被放出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撐過了敵人的嚴刑拷打而不改變信仰,可見是國民黨的真正基石,有了這些人的加入,對於國民黨的實力恢復無疑將能起到積極作用。

不過,爲了這件事情汪兆銘既興奮也煩惱。孫黃二人最近有意放棄本次國會大選,選擇暫時迴避共和黨的勢頭以恢復實力。兩人的態度在抵達京城之後越發的堅定,尤其是在最近過渡政府在各項事務都表現的很得體,令二人一度認爲如此下去幾年之後,這個國家未嘗不能從此進入美國式的憲政時代。

國民黨內的穩健派對孫、黃的態度無疑是支持的,只是這些穩健派多數屬於原國民黨中實力稍差的黃派,又經過了黃星退、黨的打擊之後,現在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了。在他們看來,不妨先讓李漢做做大總統,國內當前還有很多的麻煩,尤其是解決地方各派系跟應付日俄等國的覬覦,都需要手握重兵的他來做最是合適。國民黨要想分享權力,日後待黨的實力恢復,機會有的是。只要政治體制穩定下來,各大政黨能夠通過正常地途徑臺、下臺,不愁沒有國民黨的機會。

他們中的不少人原本擔心孫、黃北後會與李漢在執掌中央這個問題起衝突。這可不是鬧着玩地事情,就算李漢沒有心思爭,他手下近三十萬國防軍鬧將起來,民國永無寧日。再者,國民黨早已經沒有了去年那第一大黨的聲勢。現在不但國內各省的支部、分會都被政府取締,連當初的黨員也多數都選擇了退、黨,可謂是最衰弱的時候,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國民黨都處以劣勢地位。最後他們還擔心現在在輿論界和民衆眼中,李漢毫無疑問更符合大衆所需的強人形象,中國自古都有成王敗寇的說法,他靠着手的兵一路走來,現在甚至還在東北對日問題表現的同樣強硬,連國內的一些原本不喜他的人,也因爲其在維護國家主權表現的強硬,而轉變了立場改爲支持他。

這個時候與他相爭,毫無疑問是要吃虧的。

汪兆銘自然是不高興孫黃主動退卻,經歷了民國建立之後三年來的沉浮,幾年前一心革命的他現在多了許多城府,已經由一位革命黨人轉變成了一名更看重權力的政客。在他看來現在最好的發展機會,因爲李漢剛剛擊敗袁世凱,統治根基還不是很穩。而且一旦他推行削藩令,割據福建跟廣東半境的國民黨毫無疑問也將是要遭受中央打擊的地方勢力之一。那時候一旦兵戎相見,對於根基薄弱連武器都不能自產的國民黨而言毫無疑問結果將是一場災難。最起碼,福建的軍隊擋不住來自中央新編練的國防軍的飛機、戰車。

只可惜,他在黨內的地位遠遠沒有決定左右地地步。孫黃二人既然已經有了妥協的意思,他也只能好言相勸,儘自己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答案嗎,對他來說還是未知數。

膠州灣位於中國山東省山東半島南部,又稱膠澳,有南膠河注入,爲伸入內陸的半封閉性海灣,天然深水航道水深10~15米左右,無泥沙淤積,灣內港闊水深,風平浪靜,海水終年不凍,爲天然優良港灣。19年,德國藉口‘鉅野教案’,強佔去了膠州灣後。這裡便成爲了德國遠洋艦隊的駐紮地,經歷了十幾年的建設,高達億馬克的投資之下,從膠州灣到大半個山東半島都在德國人的影響之下。崇尚武力至的日耳曼人對於中國人素來鄙夷,直到最近幾年因爲新總統跟德國交好,方纔有了改變。不但山東半島多了許多中國商人的身影,甚至現在,膠州灣內也多了幾艘懸掛着中國國旗的軍艦。

海波平靜的膠州灣內,船體漆成白色,掛着五色藍邊海軍旗的中國海軍軍艦排成隊列,跟幾艘德國遠東艦隊的船艦一同,在海濤中辛苦的進行着演練。

由原應瑞號改成的‘鎮東號’輕巡洋艦是訓練中的中國艦隊的旗艦,面不但懸掛着旗艦旗幟,還有一面海軍將旗。在巡洋艦飛橋面搭起的天棚下面,李漢半披着一件海軍的白色將軍軍服用望遠鏡看着整支艦隊的機動。對於海軍他其實並不是很懂,所以只能看一看海面爆炸的位置。他身邊恭敬站着的就是海軍部總長湯薌銘將,他是五天前從天津乘坐海軍的艦艇南下山東的,不似李漢一樣是連夜乘坐的津浦鐵路轉得膠濟鐵路。

一個國家的臨時總統跟海軍部總長同時出現在被德國割佔的膠州灣內,並且中國艦隊還在同德國艦隊一起訓練,這本就是一件很古怪的事情。然而,就如同國內媒體猜測的一樣,這件事情的背後透露的全是古怪,目前僅有少數幾人跟各國公使館收到了一些風聲並謹慎的觀望着,觀望着這兩個國家的海軍艦隊隨時將合併成中德聯合艦隊,然後出現在渤海灣內,出現在旅順港外!

這是赤果果的軍事威脅!

沒錯,李漢在前幾天以視察山東並同德國協商贖回膠濟鐵路的名義前往山東。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之後,他在抵達濟南之後,以臨時大總統發佈的第九號總統令便是下令東北國防軍第八師、第十師進入戰備狀態,同時調集雲集海的海軍艦隊北膠州灣同德國合併組建中德聯合艦隊!

無論是英國還是日本兩個最關注李漢一舉一動的國家,一瞬間都明白了他的用意。倘若在關外日本還不退兵,他將不惜拉德國下水,以未知的條件說動德國配合其出兵,共同對抗日本。

他的這一計策顯然成爲了壓倒日本混亂中重組的新內閣心中天平的最後一塊石頭,最終日本國內在面臨可能同世界頂級強國德國爲了關東州跟朝鮮駐軍的私自行動而引發的衝突面前做了妥協。繼朝鮮總督被暫調回國述職後,關東州總督大島義昌也受到了國內的令其暫時回國述職的命令。這一次的挾洋自重,很明顯李漢做得十分成功!

湯薌銘官癮很重,在李漢的認識中這個人是個可以暫用但是不能久用的人。這個年紀輕輕便坐了海軍部總長位置的年輕人顯然還不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至少現在眼瞅着遠處的三艘德國海軍鉅艦,再看着自己麾下的艦艇心寒的他,還不知道他現在已經在李漢的心理了天平臺,只等有一天他的官癮私心打過了身那件衣服帶來的責任感,便是他永遠離開海軍部的時候。

人心隔肚皮,他自然是不知道這些的。所以,他還能在這裡對着羸弱的中國海軍感到心酸。中國海軍之中,只有三艘原本應字開頭的巡洋艦最新也最具備戰鬥力。其餘都是些用了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的老式舊艦了。這些用了十幾年的戰艦,對着東鄰那些重巡洋艦、無畏艦似乎也只有送死的份兒。應瑞號改建的鎮東號等三艘輕巡洋艦是在1913年交付民國的,算李漢購買的兩艘巡洋艦,海軍總噸位也才勉強突破了六萬噸,尚且不敵對面的三艘德國鉅艦中的兩艘之和,跟整支遠東艦隊之間的差距更是明顯。

在新政府成立之後,湯薌銘曾向總統府提交了大艦隊的建設計劃。在他的計劃中,未來的中國將重建北洋、南洋兩大艦隊,其中北洋艦隊需擁有四艘兩萬五千噸級的新式戰列艦加四艘一萬兩千噸級裝甲巡洋艦,另外還需要二十餘艘其他大小不等的戰艦,總噸位需達到二十五萬噸下;而南洋艦隊則需要裝備兩艘兩萬噸級的戰列艦、兩艘八千噸級的裝甲巡洋艦,六艘左右的三千到五千噸級的輕巡洋艦,其餘大小戰艦二十餘艘,總噸位達十五萬下。按照他的計劃,未來十年間財政需撥付五億元左右用於更新建造新戰艦。加配套的軍港、修理設施、規模宏大的海軍造船廠建設,擴大揚州海軍軍校的規模,人員的投入,大艦隊的建設計劃幾乎需要十二億元的投入。

去年的全國財政收入纔剛達到5.16億元左右,每年光是海軍的軍事費用支出便要佔到財政支出的五分之一左右,莫要說李漢不可能答應,便是他答應了國內內閣各部也不可能同意的。所以要建設這麼一支海軍夢想中能夠劈波斬浪在浩瀚大洋麪馳騁的主力艦隊,暫時只能是留駐在紙面的一個夢想。

當然,現在李漢給這個夢想開了一個好頭!

因爲今天的聯合演練之後,兩艘原本隸屬德國海軍的輕巡洋艦,將要從德國遠東艦隊中永久除名,被移交給羸弱的中國海軍。

儘管兩艘德國輕巡洋艦總噸位加在一起也不過近七千噸,然而對於總噸位猛增了十分之一的海軍而言,這簡直就是海軍之春!

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五百六十二章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六百一十三章第509章 雷霆(5)第543章 神秘來客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696章 原敬上位第654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6第224章 抵達第347章 談判(上)第266章 大獲全勝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256章 奪關(上)第195章 劉家廟失陷(下)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361章 餘波(上)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15章 刀疤第224章 抵達第681章 刀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217章 塵埃落定第319章 襲擊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234章 戰起(3)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267章 勝利了第580章 青島之戰(4)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320章 漢陽一夜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552章 海軍之春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292章 變(3)第195章 劉家廟失陷(下)第六百零六章第152章 惡戰一家嶺(4)第400章 吞併甘肅(三)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486章 孔昭綬案與國會第607章 和談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382章 平藏與談判第322章 歷史在這裡稍稍走偏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547章 巨頭碰面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18章 密道與暗殺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485章 遠東準盟友(下)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714章 不宣而戰6第363章 餘波(下)第269章 情報司第82章 步步爲營第566章 一觸即發(2)第313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上)第29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上)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六百二十二章第六百一十章第648章 捷報頻傳第563章 插手與中華民國憲法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123章 兵圍杜家莊(下)第176章 新軍服第107章 摩擦第100章 新兵第446章 大戰(三)第195章 劉家廟失陷(下)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119章 神仙粉?海.洛.因!第95章 應城某處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354章 民心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635章 中俄之戰3第147章 買賣(上)第330章 惡戰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51章 惡戰督署(下)第409章 訴狀與刺蝟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394章 巡檢第534章 防第267章 勝利了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115章 掃平內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