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6月15日,國務院出臺全新省際法案。法案中,中華民國將新增兩大省份,即察哈爾地區並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一部,組建察哈爾省,新任省長暫爲前朝山東巡撫張曜之子張政;除此外熱河地區將合併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一部,組建熱河省,新任省長暫爲前任翰林、立憲派中少有的名流重臣方文啓。新省際法案通過後,中華民國擁有地方省級行政單位便達到36個,其中尚在中央控制之下的便佔29個,佔去絕對多數。

6月16日,總統府連續發佈四號總統令,將原西部儲備銀行正式更名爲‘中國國家儲備銀行’,將其名下所擁有的所有銀行經營之功能包括吸收存款儲蓄、提供貸款等悉數移交給‘中國建設銀行’,正式確定其國家唯一貨幣、國家公債發行機構的地位。於此同時,政府還宣佈自即日起階段性廢除前朝及袁世凱時期所發行之貨幣流通,並督促百姓儘快前往指定銀行將其兌換。未免引起擠兌狂潮,政府將指定之貨幣徹底清除流通領域的時間定爲五年,視兌換情況提前結束。於此同時,政府正式確立了中國國家儲備銀行發行之‘儲備銀行券’國幣地位,政府更名爲‘華元’,但因每版印製上仍有‘銀行券字樣’,各界依舊習慣將其稱之爲銀行券。除此外,還確定了政府還將在三月內小規模試發行三版鋁製輔幣,用於試驗市場以便最終實現替代銅輔幣的決定。

四號總統令中,毫無疑問對地方各勢力打擊最嚴重的便是中央宣佈廢除‘地方各省鑄幣權’的法令。法令命令規定地方各省私自印製貨幣屬違法行爲,拒絕承認其貨幣地位並限制其流通,並強令地方各省回收市面上所流通之劣幣,保障百姓、商賈、鄉紳之利益。

19日,總統府正式出臺新京畿規劃法案,將京城的官稱‘順天府’正式改爲‘北京’,轄京畿附近20縣。

6月21日,政府同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正式簽訂機械採購法案的第三天,美國以適量補償排華法案跟庚子年出兵中國對華傷害爲藉口,和中國方面草簽了4000萬美元的海軍貸款。美國方面駁回了中國利用鐵路公債向美方購買約定由美國購買軍艦的提議,卻另外弄出了一份海軍貸款,以此公然武裝中國以應付來自大洋彼岸近些年來愈發壯大的對手--日本。

根據中美雙方海軍貸款協議,美國將分別以330萬美元跟405萬美元的價格,分別向中方出售四艘弗吉尼亞級戰列艦跟兩艘康涅狄格級戰列艦,併爲中方以270萬美元一艘的價格,新建4艘速度可達25節的11400噸級裝甲巡洋艦。這在外人看來簡直是掠奪的價格,因爲美國海軍的弗吉尼亞級戰列艦已在美國海軍之中服役接近十年,不但設備老舊而且也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各國海軍主力艦,並且330萬美元的售價正是當年弗吉尼亞級戰列艦的造價。不誇張的說,美國佬將舊艦賣出了新艦的價格,擺明了要痛宰中國一刀。康涅狄格級戰列艦也是一樣,幾乎跟弗吉尼亞級戰列艦先後服役的它除了速度比平均只有19節的弗吉尼亞級戰列艦戰列艦稍快一些外,其餘優勢並不明顯,而且美國海軍早就對這一款已經服役近十個年頭的‘破船’抱怨連連了,結果也被美國政府趁着這個機會,甩手賣給了中國。

坦白的說,美國人的確是典型的得了好處還要賣乖。算上折舊之後,弗吉尼亞級戰列艦的售價平均最多260萬美元上下,康涅狄格級戰列艦也最多不過330萬上下,而且美國海軍一直都要求變賣或者拆除了這幾艘舊艦,以獲得更多的資金用於建造更新的無畏級、超無畏級戰列艦。當美國方面點頭願意出售六艘正在服役的海軍戰艦給中國的時候,李漢也被美國的黑心氣得不輕,不過他最後還是點頭應了下來。理由十分簡單,第一,日本國內局勢逐漸平穩,調查局從日本接連傳回不好的消息,在中國加強了在東北的駐軍之後,日本國內軍政高層對於中國這個老鄰居的敵意已經十分濃郁,國內少壯派軍人不時發表求戰之聲,而更令他不安的是,幾位陸軍派元老態度也開始軟化;第二,美國國內承諾,首批四艘弗吉尼亞級戰列艦將在六月底完成全部退役手續移交中方,另外兩艘康涅狄格級戰列艦將在年底前移交中國。中美雙方海軍貸款購艦合約中有一條很有意思的附加條款,美方要求將約定合同違約金提高到70%,而不是正常軍購契約30%的標準……美國人還沾沾自喜以爲自己佔了便宜,其實李漢因爲熟知一戰即將到來,知道戰爭一旦爆發,美國手中的一堆想要出售的老舊軍艦將成爲供不應求的好東西,如果只約定30%的違約金,英國這頭約翰牛必然會毫不猶豫地出高價讓美國人毀約,而一旦規定如此高的違約金後,任何人都要考慮考慮是否合算。換句話說,即使英國人不惜一切代價買走本屬於中國訂購的戰艦,中國方面也可以享受英國爲其付款白得兩艘戰艦的暴利。

14年的上半年以來,歐洲上空瀰漫的戰雲已經越發的濃烈了起來。儘管比之歷史上多出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然而列強貪婪的本性決定了德奧等國依舊不會滿足自己在世界殖民體系中的地位。而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等也更加不會坐視後起晚輩爭搶自己鍋裡飯菜的行爲視而不見。歐洲各國之間在世界範圍內的摩擦不斷,到了六月,歐洲各國的軍事觀察家們都已經謹慎的做出了判斷---倘若歐洲兩大軍事集團中,一方不選擇進行讓步以換取和平,那麼歐洲的虛假和平最多還能持續半年到一年,歐洲必有一戰。

德國國內也得出來了差不多的評論,因爲從中國意外的獲得了令德國至少能夠掌握未來兩年間歐洲天空跟陸地霸權的飛機以及戰車技術,德皇對於國內軍方的請戰之聲好不壓制,甚至連他本人也熱血沸騰的投入了戰前動員之中。每每出現在人前跟聚會上必有驚人言論,泰晤士報最近更是將他過去三個月內的出席柏林軍事學院畢業生典禮、前往東普魯士、漢堡跟克虜伯視察德國工業及軍事建設時的言論收集成冊在英國刊發,頓時引起英國國內更加激烈的反德呼聲。

儘管英國政府依舊努力維持着局面,但種種跡象都已經顯示,英國國內也已經對維持和平局勢徹底失望。英國首相面見王室時曾表示,倘若英國王室無法用親情繼續約束他們的親戚,德國那位好戰的軍事狂人,那麼英德兩國已經走到了戰爭的邊緣。英國糟糕的財政,令內閣諸位大臣跟上下議員都意識到,英國已經無力維持軍事競賽,要麼被軍事競賽拖垮而使日不落帝國陷入財政破產,要麼就用他們的鐵拳狠狠的教訓德國人一頓,好叫他們知道世界霸主的威嚴不容挑戰。

在濃烈的戰雲下,即將歸國述職的德國駐華公使穆默也跟將接替他就任德國新任駐華公使的前漢口領事弗朗茨一同面見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希望能夠在他回國述職前,徹底完成德國跟中國方面的談判,將如今在遠東已經發揮着越來越大影響力並且實力也越來越強的中國拉入德國軍事盟友行列之中。

同德國人之間的軍事談判李漢並不排斥,甚至他還是力排衆議,與德國‘加深’友情態度最急切跟誠懇的一個。然而熟知一戰將到來的他雖然做出了態度,但是在卻一直咬緊牙關,始終未在加入德國的軍事同盟中點頭。不過雙方一致認定:中德間將加強進一步的軍事交流與合作;萬一在歐洲爆發可能的戰爭,中國將在實質傾向德國的前提下嚴守中立,對德國在中國的租借地和租界,中國方面將予以適當保護,避免戰火波及;對於青島基地的物資和軍火補給,和平時期可由中國負責操辦。駐守遠東青島的德軍將向中國方面採購軍械,不僅步槍、重機槍,連輕型火炮、迫擊炮、地雷、彈藥等物資也都在採購範圍內。德國方面雖在青島修建一些軍火企業,但規模不大,只能滿足駐軍的一部分需要,有了中國這個後勤基地,德國方面已不用不遠萬里地從德國本土運送物資。

李漢記得歷史上,德國曾在一戰爆發後第一時間便向中方要求移交山東特權。而且日本人曾經在一戰開戰之後,在山東登陸向德國開戰。爲了儘可能的武裝德國人,併爲政府收回青島接管膠濟鐵路創造條件,他同意在協定達成後的便向德國方面開始提供軍事補給。最快一批炮彈補給將在六月底經過鐵路送到青島基地。同時德國方面也在山東問題上做出妥協,德國點頭同意中方在山東的駐軍可由之前的一個師增加到最多四萬人。

李漢有信心,倘若開戰後,日本還將選擇在山東登陸並強攻德國,必將會在山東碰的血流不止。因爲這幾年來在華利益的增加,德國國內實際上從去年年初便開始強化在遠東青島的駐軍跟軍事力量了。這表現在德國將在遠東的駐軍擴增到9500人,不僅如此,過去兩年間,德國國內派遣了至少數百名德國工程師抵達遠東,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服務於德國的青島軍事堡壘建設,霸氣外露的德國人很有心將之建設爲在遠東尤其是中國的永不陷落的軍事堡壘。而對於此,李漢睜一隻眼閉一睜眼,甚至在他就任臨時大總統後,默許了山東方面向青島提供了將近六千多勞工用於幫助德國人大肆修建永久性軍事建築跟炮臺。

對於各主要輿論而言,是美國而不是德國獲得了中國的軍艦訂購單是一件非常讓人困惑地事情,更奇怪的是,德國方面也沒有提出類似的抗議或者平衡。這一切說穿了也不奇怪,德國船廠當時正忙於本國的無畏艦建造,連正常的驅逐艦更新都沒有空餘的船臺,根本沒有餘力來承接中國的訂單。更何況中國也給德國吃了空心湯圓,意思無外乎向其表示美國的友誼很要緊,德國的友誼也是重要地。下次再購大型軍艦一定找德國貸款,目前暫時就先這樣。由於德國事實上承擔着中國幾艘最新驅逐艦和潛艇的援建,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滿。

“英國人和馮國璋之間最近十分走近,都談些什麼呢?地方上的幾位,最近都還安分吧?”這一晚總統正在處理文件,他的情報官掛了一通電話之後親自帶着幾份文件趕來見他,說是有要緊的事情。見到他,李漢第一個問到的便是地方上的那幾位。

北京這邊有他親自坐鎮,英國公使雖然一直都在拉攏北洋系的那幾位,但是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來,而且最近政府在對英問題上已經‘軟了’許多,雖說兩國之間很難恢復到朱爾典時期,但已經開了一個好頭了。不過英國人到底做慣了霸主,安分了一段時間後,又忍不住跳出來要對中國的政治跟經濟指手畫腳了。

在地方上,幾位仍在艱難抵擋中央的地方強人,最近調查局都發現了英國人出沒,尤其是以江蘇的馮國璋爲最,馮是老北洋出身,跟英國之間本來就勉強算有些交情,因此現在兩家走得最近。調查局雖然知道兩家有勾結,但勾結什麼,怎麼勾結,有何用意並不清楚,英國方面都是單獨找馮國璋會談的,而且雙方都知道新總統手下有個實力不差的情報組織,在這方面非常注意保密。 wWW¸ttκǎ n¸co

自然,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時候,根據調查局安插在南京的情報人員報告,馮國璋最近以來對中央非常不滿,言談間時常有所流露,主要可概括爲三點:第一,財政方面。江蘇乃是富庶大省,財政上一直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然而佔去了江蘇財政大頭的鹽務跟江海關收入都被中央拿走,新政府的減免農業稅跟實業免稅以及簡化各省釐卡稅收等措施都令江蘇省內稅收大減。根據調查局那邊發過來的數據,過去兩個月裡,江蘇省內的財政狀況至少比三年前減少70%以上,令手握近四萬軍隊的馮國璋明顯感覺吃不消了。

第二,馮國璋拒絕中央派人監督並插手江蘇省內原北軍第二軍的整編。這個要求在馮國璋看來,幾乎就是中央要控制其軍隊的前奏,是他萬萬不能答應地,兩家爲此僵持不下,雖然明面上沒有什麼,但暗地裡波濤洶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權力方面。他馮國璋是誰,當初袁大總統的左膀右臂,他始終瞧不起現在的新總統,認爲自己出道的時候,新總統還在吃奶。幾個月前還是這個國內數一數二的人物,貴爲長江巡閱使。現在卻被李漢打壓的只能困守江蘇,頂着個江蘇省長的頭銜,這叫曾經大權在握的他如何咽得下這口氣。若不是一直顧忌中央的軍隊,他馮國璋早就鬧騰起來了。

按照前清地方大員挾洋自重的本性,馮國璋也認爲只有找個外國勢力撐腰,才能令中央產生顧忌不敢拿他開刀。於是他便主動派人聯繫上了英國人,正好和英國佬一拍即合,英國人也一直都在奔走,希望能夠在中國地方上扶持幾股力量對抗中央,好不叫中國過分的強大起來。不幸的是,馮國璋跟英國人都不知道,調查局一直都沒放鬆過對他們的監視,從兩方勾搭上的第一時間,調查局便將這消息送到了總統府內,雖說一直都無法掌握雙方在密談些什麼,但一直都沒放棄過努力,終於打聽到了一些風聲。

第524章 走向和談(下)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165章 應對第216章 戰時軍事總司令第301章 勸進(上)第249章 暗殺之變第711章 不宣而戰3第183章 打草驚蛇(中)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35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2)第414章 三人遊第611章 一年第563章 插手與中華民國憲法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201章 下雨了第43章 攻陷楚望臺第523章 走向和談(中)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六百七十三章第五百九十五章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648章 反攻3第100章 新兵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28章 密信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579章 青島之戰(3)第三百令七章 實業第67章 低調第23章 遭遇革命新軍(下)第六百二十二章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309章 戰重慶(下)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258章 奪關(下)第646章 轟炸第4章 方老先生第15章 刀疤第371章 風雨欲來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377章 靠攏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538章 巨頭北上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188章 血書殘卷第540章 過渡內閣(上)第650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1第322章 歷史在這裡稍稍走偏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402章 吞併甘肅(五)第330章 惡戰第517章 刺袁(上)第238章 谷城之戰第596章 反攻第173章 三人同行(上)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635章 中俄之戰3第242章 局變(2)第510章 雷霆(6)第165章 應對第453章 大戰(完)第80章 漢江之上第690章 暗流涌動第157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3)第578章 青島之戰(2)第13章 義莊(上)第665章 全殲遠東集團軍第370章 平陝第五百六十二章第718章 不宣而戰10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六百三十七章第3章 拯救村民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470章 結束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551章 妥協第259章 圈套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223章 指點江山第18章 密道與暗殺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三百九十六章第三百七十八章第166章 西安舉義第300章 枝江(下)第269章 情報司第473章 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