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繼九月、十月的奔向大海作戰失敗後,德國付出七萬精銳傷亡的代價,依舊未能攻陷法國近海城市,阻斷英法兩國之間的海上聯絡通道。爲此德國國內上下均是大爲惱怒。

現實無情的告訴了德國人,迅速在西線擊潰法國的計劃不可能實現,他們太過高估了德國的軍事肌肉,同時也太過小視了英法兩國聯手對抗德國的決心。不過國內儘管已經感覺到了不妙,但德國人仍拒絕承認失敗。整個十一月的西線,德國軍隊都在密集的調動並向着一個方向發動強攻,即巴黎。

德皇威廉二世,還想像他的爺爺威廉一世一樣,滿以爲攻陷了巴黎,便能夠威逼法國人向他投降。於是根據他的指示,志大才疏的小毛奇制定了攻陷巴黎的計劃,向巴黎方向集中了37個師約64萬兵力,同時集中了579架飛機、85艘飛艇以及3700多門火炮,巴黎戰役打響。

英法兩國在巴黎附近地區共有27個師的駐守兵力,法國人曾在幾十年前的普法戰爭中被攻陷首都,之後一直引以爲恥。幾十年間法國先後十數任政府爲巴黎城防撥發了數千萬法郎的鉅額建設經費,在巴黎外圍建設25座炮臺、內圍建設14座炮臺。每一座炮臺都是用鋼骨水泥叫住,每一座炮臺都有二十門火炮,巴黎城中又有四個法國師及一個摩洛哥僱傭旅一個越南僱傭旅。不僅如此,法國人還向巴黎運送了八十多架新生產的飛機,全部都是裝備了射擊同步協調器的新式戰鬥機。

11月17日,德軍向巴黎發動空襲,拉開了巴黎戰役的序幕。在隨後的十二天中,德國人先後向巴黎扔下了七千多噸航空炸彈。儘管英法兩國聯軍拼死守衛巴黎,巴黎守軍總司令加里安尼效仿俄國人守衛旅順時的經驗,徵召了23萬巴黎市民自己攜帶工具,冒着德國人的炮火在僅用了七天時間就在巴黎城外修築了90多公里的防勢。但是德國人的決心很快令聯軍政府明白了,巴黎已經無法堅守。

11月29日,巴黎外圍陣線接連失守,德軍衝擊在最前面的先鋒部隊,已經衝擊到了距離巴黎市區只有七公里的地方。法國總統普恩加萊緊急召開內閣會議,會議上快速達成共識。遂向巴黎前線發送電報,要求守軍最少堅守五日,以方面巴黎市民的轉移跟政府就地掩埋、運送文物及銀行金庫等。

65歲的老將軍艱難的完成了法國政府給與他的任務,付出了五日傷亡三萬四千多人的慘重代價後,巴黎守軍徹底,德國攻陷法國首都巴黎,並收穫了一座空城。

12月6日,隨着最後一支巴黎抵抗軍被消滅,德國人成功攻佔了巴黎,收穫了一座只剩下死屍跟一棟棟鬼宅的空曠城市。

巴黎戰役結束,是役,英法聯軍共傷亡14萬人,損失火炮一千四百多門,飛機九十三架;德國傷亡士兵22萬,飛艇十七艘、飛機三十二架,雖然成功佔領巴黎意義重大。但德國爲此付出西線大量精銳士兵的傷亡,短時間再也無力發動更大規模的戰役,不得不在西線重新打起陣地戰,繼續更多力量。

巴黎的失陷雖然動盪了法軍的士氣,卻也令法國政府最終在阿爾及利亞等問題上向意大利做出了關鍵性的妥協及讓步,同時英國政府爲免法國戰敗自己將獨立面對同盟國的壓力,同法協商後,將派遣往歐洲大陸的陸軍總數增加至86萬人。兩國政府快速達成協議,同意了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的提案,將從地中海地區向土耳其發動進攻,以解救俄國令其騰出更多的兵力投入東線,牽制德國及奧匈帝國。

巴黎的失陷進一步的刺激到了英法兩國,尤其是英國。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擔心遠東若長久拖延下去,一旦歐洲戰場再有變化,恐遠東也將受到影響生變,引起電令英國駐日、駐華兩國外交官,下了死命令遠東的衝突必須在年底前結束。爲了增加影響力,他親自跟法國總理維維安尼作了交流,並得到了俄國政府的全力支持,協約三國聯合發力,威逼日本不得再向中國徵兵或挑釁。同時,英使巴爾特也得到了國內的命令,向中國.政府遞交了措辭強硬的生命,中國不得以任何藉口再向東北增派駐軍,同時需將在東北之駐軍縮減至十萬以下,否則英國將視爲毫無談判誠意。

在協約國的壓力下,12月9日,中日兩國外交總長及外相在英法美俄四國駐華公使的見證下率先達成了一項共識,雙方儘快結束戰爭狀態。中方率先做出讓步,華東、華北軍區結束戰爭狀態。陸軍部下令東北軍區第五十四、六十二師撤出東三省調往熱河、察哈爾。但李大總統仍拒絕撤銷第三十五號國防令,同時拒絕在看到日本更多誠意之前,終止東北軍區的戰爭警戒。

談判仍在繼續,不過在協調四國的威壓下,同時日本政府高層也顧忌中方威脅攻擊滿鐵等,外交態度上總算是‘軟’了下來。可以預見,在雙方都做出了妥協之後,中日之間的衝突結束之日不遠矣。

12月11日,參衆兩院重新審覈完畢總統選舉法,並頒佈全新法案。法案規定未來民國國家元首爲總統,由參議院選舉產生。總統每任任期爲五年,但是沒有確定總統的任職到底幾任爲止。進步黨、國民黨等在野黨派都曾提議作出明確規定,認爲總統的任期最好效仿美國兩屆爲止。但是共和黨的議員則認爲,美國當初總統也沒有限定幾任,由華盛頓兩任之後放棄競選才形成的大家默認的總統任期不超過兩屆的規定。在現在國家多難的時候,需要穩定的領導,這方面還是不規定明確的任期爲好,將來自然會形成民國自己的規矩。經過激烈的爭論可能還有些見不得人的背後交易,進步黨最先做出了妥協,國民黨內議員也考慮到李大總統在內閣總理一職上的讓步,最終黨內妥協派以微弱優勢勝出,國民黨也默許了這一條例。

法案同樣確定了總統的職權,規定大總統爲全國陸海軍最高統帥,責任內閣的重大議題需要總統蓋印認可,對參衆兩院形成的議案總統有否決權。外交軍事等牽涉國計的大政,總統可以不經過內閣直接提交參衆兩院表決認可。責任內閣對總統負責,而總統對參衆兩院負責。國防軍作爲一支捍衛國家利益的武裝力量,可以在緊急時刻,不經過議院批准由總統直接動用用來維護國家利益。

同時這一天,參衆兩院還承認了之前過渡政府時期制定的民國憲法爲國家憲法總章,同時兩院還通過了臨時大總統李漢的提議,將民國憲法每三年或可總結現實中所累積之問題進行補充、修繕,而這一提議將被應用到政府制定的全部法案之中。避免了後世共和國經常出現的無法可依或者法律落後現實幾十年的情況發生。

12月13日,日本政府同意撤回海軍並結束對中國海疆線及出海中國商船漁船的攻擊,作爲迴應中方同意東北駐軍再一次從東北撤出兩個師,將東北駐軍壓縮至28萬人,並向日本移交部分重傷戰俘。但因爲中方拒絕繼續執行庚子賠款,拒絕恢復日本在華駐屯軍,並拒絕承認袁世凱時期北洋政府同日本簽訂的部分條約,因此日本仍在結束中日衝突,約束遼東及朝鮮駐軍上未作表態。

12月14日,參議院以一百八十五票中的一百五十一票的絕對多數,選舉李漢擔任民國第二任民選大總統。其他四個候選人分別爲孫雯、黃星、徐世昌、伍廷芳,其中孫雯獲得十三票支持,黃星獲得九票,伍廷芳、徐世昌各得六票,完全不能對李大總統造成威脅。而孫雯也拒絕了李漢請他擔任副總統的邀請,他自請在交通部要個實職,去實現他鐵路建設救國的夢想。最終李漢同意了隸屬共和黨的一位交通部次長讓出了位子,給了他一個次長職位,任由這位革命偉人遠離了政壇,上任第一天便請命去了蘭州視察蘭新鐵路的修建。

歷史走了這麼一圈,最後終於形成了這麼一個結果。也許這位曾經的孫大總統也在猶豫吧,儘管他在管理政府上不太高明,但眼光還是有些的。他很清楚中日衝突結束之後,恐怕就是李大總統收拾地方那些督軍的時候了。國民黨內陳其美、許崇智、胡漢民、陳炯明都恐怕不願意放棄手上的武裝,最後難免可能走到戰爭邊緣。現在的中國在他看來已是有了中興之象,只要新總統不再是另一個袁世凱,他也能夠接受忍痛放棄了自己一手建立的那個已經變了味道的革命團體。

黃星也同樣拒絕了副總統的邀請,最近幾個月被檢查出身體有恙的他一直都在武昌療養,不過他卻沒有拒絕陸軍部的邀請,在現在已經掛到陸軍部下面的總參接了個閒職,就等結束了理療,便北上去爲建設國防軍出一把力。

最終,因爲伍廷芳接了商務部的差,李大總統邀請徐世昌爲副總統,一老一少,搭檔主持新民國。

1915年1月1日,是李漢正式宣誓就任的日子,在這一天到來的剩餘半個月中。他將不得不繼續以臨時大總統的身份指揮着這個國家,顯然他也樂於在正式繼任前爲這個國家做更多的事情。比如,結束同日本之間的衝突重新獲得和平!

再比如,同協約國尤其是俄國達成一些合作,在未來幾年間從這個世界上最‘富裕’的歐洲帝國,分吃到更多的戰爭紅利。

儘管在東線戰場,目前有近一百八十萬的俄軍在同一百三十萬德奧聯軍對峙,但俄軍的“數量優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因爲在“質量”上,俄軍遠遠落後於他們的對手。

在坦南堡戰役結束之後,沙皇已經開始意識到了他的軍隊面對德軍是多麼的虛弱。俄軍後勤系統效率的低下可以說讓人膛目結舌,因爲俄軍只要一離開國境,糧食補給立刻就會發生危機。部隊的裝器裝備也已經不能簡單的用“低劣”這個詞來形容:三分之一以上的俄軍士兵連步槍都沒有,士兵們衝鋒時是把刺刀綁在木棒上當成步槍用。即使幸運的有武器的部隊使用的也都是多少年前的各式各樣的老古董,它們當中包括上個世紀克里米亞戰爭時期,從撒丁王國跟土耳其軍隊中奪來的武器裝備,從中國東北馬賊手裡奪來的舊式步槍,甚至還有從美國、從日本、從英國、從法國、從德國買來的裝備,就是這些破爛還得差不多三四個人一起合用一個人的裝備。

對於這些雜七雜八的舊貨,要建立任何有效的補給和分配系統都是不可能的。費盡力氣發給部隊的彈藥和他們的槍根本不適用。在戰鬥中損失的火炮無法有效的補充,開戰僅幾個月的時間,俄軍各個炮兵中隊所配備的火炮減少了百分之三十五,部隊的指揮官爲了節省彈藥“用在最關鍵的戰鬥上”甚至於下令每一門火炮每天發射的炮彈不許超過三發!

除了裝備和後勤的問題,俄軍官兵的素質也已經下降到了最低點,昔日驍勇善戰的哥薩克騎兵已經墮落得跟打家劫舍的土匪相差無幾。指揮官的素質更是和士兵們手中的裝備一樣低劣,俄國軍官們幾乎是在三個人合用一個腦子。在好多的軍團裡,作戰參謀們的手中居然沒有地圖,只有羅盤。在前線訪問的一位英國記者曾經驚訝的瞭解到了這樣一個情況:這些手拿羅盤做參謀的“精英”裡,有一位竟然只是個。巧克力糖廠的小職員!他之所以能夠做參謀,是因爲他會畫漫畫,而在俄國將軍們的眼裡,會畫漫畫就應該看得懂地圖!

就是這樣的一羣人。竟然在俄羅斯帝國的感召下,聚在了一起,湊合着給前線作戰的軍團做參謀!

從開戰到現在並不多長的時間裡,無論是人力還是裝備及物資方面,俄國都遭受了巨夫的損失,卻無法得到有效的補充,無論是俄國高層還是協約國各國都已經感覺到,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俄羅斯帝國遲早將走向崩潰。

現在俄國什麼都缺,缺槍支武器、子彈火炮、缺棉布皮衣、缺棉被、缺麪包跟牛奶、缺糧食跟肉食,甚至火柴跟木材都缺。這個寒冷的冬天對於俄國人來說不下於地獄,未免俄國崩潰,被俄國牽制在東線的上百萬同盟國軍隊抽出身來,英法兩國批准了向俄國增發1.76億盧布的特別貸款。而現在,俄國人正揮舞着這筆錢,滿世界的尋找能給他們供貨的國家。

東歐國家幾國生產的東西完全無法滿足俄國,美國倒是可以,但是美國的商船現在幾乎是將一船船的貨物從國內拉出港口之後便直接開往英法兩國,比起吝嗇又沒錢的俄國人,美國佬更願意跟富得流油,兜裡滿滿全是錢的英法兩國打交道。剩下能夠滿足俄國的國家就只剩下一個半了。

這一個國家自然指的是日本,而那半個國家不用說當然是中國了。

李漢跟民國應該慶幸,比起日本,中國跟俄國打交道有三個先天優勢。第一,日俄戰爭之後別看兩國配合默契的在東北聯手對付美國,但俄國國內提到日本無不是恨得咬牙切齒,對於這種拿錢去養肥敵人的做法,不到萬不得已,俄國不願意跟日本打交道;第二,中國跟俄國在陸地上有接壤,如果從中國採購物資,俄國人完全可以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直接輸送會國內;第三,俄國人先天瞧不起中國,因爲近代俄國在遠東的勝利,俄國國內高層普遍仍認爲中國現在還是那麼軟弱可欺,甚至不乏有人認爲就算是肥了中國,等歐戰結束之後也可以重新搶回來。

帶着這種心態,中國跟俄國之間的交易便十分輕鬆了。之前因爲日本封鎖了中國海域,導致中國的商船無法出海,雖說有不少的貨物都被政府採購,但是還有更多的商品積壓在各碼頭及國內鐵路樞紐中。俄國人需要物資,而中國有大量的物資因爲無法出港而賣不出去,這無疑爲中國跟俄國之間的接觸奠定了基礎。

自12月巴黎失陷後,盟友法國的半境淪陷令俄國舉國震動,擔心惟恐遭遇法國式戰敗的俄國,政府甚至下令派往遠東負責採購的官員,哪怕是同日本接觸,也必須儘快的完成採購。俄國的動向一直都是中國最關心的,李大總統知道中國的商船總噸位尚且不敵日本的四分之一,且又沒有海軍的保護,很難在英法兩國的訂單上競爭過日本。所以,他在歐戰開戰之前便確定了目標,歐戰中全力爭奪俄國的訂單。作爲戰前的世界最四強國,同樣也是世界第一大國,第三黃金儲備國,俄國絕不是外界眼中的窮國。

有心算無心,當俄國高層從彼得格勒派往遠東的採購官纔剛剛坐上前往遠東的列車,十月初中國這邊便得到了消息。當十一月俄國採購官員抵達海參崴的時候,李漢的特使便抵達了海參崴,邀請俄國採購官員前往中國。

在私下向某個據說是俄國國內某位王公大臣親戚的採購官員送上了二十萬盧布的賄賂之後,很快中俄之間的第一筆採購便完成了。中方向俄國出售了五噸糖、六萬套棉被、兩萬雙皮鞋、八萬頂棉帽、十萬雙手套以及四百箱中國產的劣質伏爾加。俄國因爲本國的惡劣天氣,也將烈酒納入採購的物資之中,而且利益遠在棉紡織品上。所以在戰前李漢便聘請了奧匈帝國及俄國釀酒專家,專門訂購了歐式機器擴大產量,現在已經擁有月產劣質土豆伏特加兩百多噸的能力。

到十二月下旬,中國同俄國之間的採購規模已經達到了兩千六百多萬盧布,因盧布在戰後迅速貶值,約莫摺合一千一百七十多萬華元。

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259章 圈套第695章 矛盾激化3第210章 湯黎之謀(下)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555章 劫第236章 證據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六百零八章第426章 揭曉第25章 嚴中直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5章 招待第669章 動盪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692章 重要2第16章 意外收穫(上)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683章 軍事會議上第260章 拿下第125章 買命情報第215章 橫生枝節第733章 新竹血戰2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536章 以夷制夷第471章 現代管理跟一三式步槍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495章 浙江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235章 戰起(4)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六百三十二章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318章 目標漢陽第216章 戰時軍事總司令第631章 日本在行動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七百二十二章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57章 恩威並重(上)第179章 招募第430章 人心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203章 接觸第414章 三人遊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139章 心思第278章 罪己第529章 和談(三)第449章 大戰(六)第383章 內閣風波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659章 應付第438章 大戰起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五百六十一章第648章 反攻3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650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1第107章 摩擦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670章 新德里風雲第67章 低調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707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3第447章 大戰(四)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513章 河南糜爛第四百六十六章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482章 打陸唬龍(下)第493章 大鐵路建設公債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482章 打陸唬龍(下)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50章 惡戰督署(上)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78章 漢川起義第204章 合作意向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524章 走向和談(下)第273章 喜訊!捷報(下)第六百二十二章第455章 捷報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552章 海軍之春第641章 南洋變局1第75章 紫禁城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