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4)

中國向俄國宣戰的消息第一時間被英法兩國公使發回國內,在隨後目睹了中國斷然廢除了俄國在華全部特權,出兵收復了俄國租界並‘強佔’中東鐵路,英國公使巴爾特在給國內發去的電報中不無擔心的說道,“自歐戰以來遠東局勢頻繁步入危險中,若帝國不能儘快結束歐洲戰事,最好在本次中俄衝突中謹慎保持克制,或者暫時冷眼旁觀。至於英國之盟國俄國,鄙認爲或可口頭安撫但切不可草率介入。”

“根據收集所得之情報,中國已向西南等地增派兵力十數萬人。種種跡象都顯示,中國雖未加入同盟國,但中方已做好我協約國介入之準備。公使館曾派人密會日本公使,帝國在遠東之另一盟國日本在中俄衝突之中表現十分之曖昧。日本雖警告中國不得繼續增加東北之駐軍,也從國內向朝鮮派出數十艘運兵船。然根據我公使館從俄國得到的消息,俄國查實日本並未趁機向朝鮮增派兵員,反而趁機運送士兵回國。內裡有所古怪,日本之態度尚未明朗。我協約國除非能向遠東增派逾三十師,否則當冷待之!”

自歐洲以歐洲列強諸國的精力被牽制,爆發的第二次遠東危機引起了英法兩國國內的高度關注。

英國的《泰晤士報》是這樣報導的:“因爲俄國人在外蒙問題上對這個新近爆發了革命的遠東政權的挑釁,成功挑起了中國之怒火。北方處處都可以見到全副武裝的士兵在行軍,數十萬的軍隊跟一列列滿載物資的車皮,都顯示了中國人以戰爭捍衛主權完整的決心。令人驚奇的是,除了商人之外,似乎這個國家的普通國民都對戰爭的到來抱有一種病態的期待。這個國家的國民對於政府收回俄國在華特權表現出了一種狂熱的支持,他們積極的投入到了這場戰爭當中。中國國內的鐵路現在已經實行了軍事管制,長江及其支流的航運也在中國軍方的掌控之下,大量儲備的戰爭物資被民衆用牛馬牲畜拉動的車輛運送到了各個火車站和碼頭,通過火車和船隻向北方運送,很多百姓自願地在紳士們的組織下擔負起了輸送物資支援軍隊作戰的責任。”

“儘管戰爭是在極北地區爆發,然而這個國家已經整體都被動員了起來。在中國南方的各個省份,你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就象我們在江西跟湖南省見到的那樣:一羣羣穿着粗布衣服,赤着腳的苦工們揹着一袋袋糧食和其它各種物資,象蟻羣一樣的彙集到火車站和碼頭,沒有人說話,也沒有抱怨,他們好象知道自己在做着什麼,這些中國最底層的民衆就這樣默默地用自己的肩和背在支撐着自己的國家同一個歐洲強大的文明國家之間進行的戰爭。我們驚恐的發現這個國家再一次發出了徵兵令,大量的成年男子被徵召加入了軍隊中,而根據這個國家公佈的‘國防計劃’,五年後它將擁有一支全世界規模最龐大的陸軍。可以肯定的是,這對英國跟歐洲而言,是一件無比糟糕的事情!”

歐洲資格最老,同樣也是現在世界最大的通訊社法新社也對遠東中俄衝突做了報導。因爲在法國本土上,法德兩國兩百多萬軍隊正在進行着一場人類自誕生以來最殘酷的戰爭凡爾登戰役,面對前線每日都有數百上千的死傷,法國人不無惱怒的報導道:“當我們在西線爲了歐洲跟世界的和平正在進行着艱難的戰事時,我們的盟友俄國,拿着我們的貸款跟支持,從東線悠閒的揮別同盟國。他們趁着法蘭西的士兵們在西線拼死牽制了同盟國主力的時候,從最前線的戰場上抽調兵力向遠東,只因爲俄國人想要從中國手中搶走那一塊相當於五個法蘭西的領土。”

“這是俄國近些年來做出的另一個令人無比痛恨的決定,當我國的外交官在努力將更多的國家從同盟國的誘惑中說服的時候,我們愚蠢的盟友卻微笑着跳着圓舞曲,拿着血淋淋的刺刀把更多的人驅趕向同盟國的陣營中。中國,這個皇帝陛下曾經預言過絕對不可以驚醒的國家。我們很驚恐的發現,俄國人刺痛了它,驚醒了它。在中國,宣戰和動員令已經下達。在這個國家的城市裡,到處都能見到大學裡的學生在街頭集會,向民衆進行慷慨激昂的演講,聽衆裡有很多人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更多號召全體國民抵抗俄國甚至是對我協約國敵意十足的文章以通俗易懂的傳單和佈告形式發到了民衆手中,讓中國地民衆意識到了他們的國家,甚至於他們每一個人的家庭都處在危險之中,而國家需要他們的各種支持。”

“我們記者驚恐的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放棄了農活跟生計跟學業,投身加入他們國家的軍隊之中。這個擁有幾近俄國四倍人口的憤怒國家在很短時間內動員了至少兩百萬的軍隊,並且還在以整個歐洲跟世界都需要震驚的速度正在快速的增加着。中國已經不能再被稱爲一盤散沙了,他們這一次團結起來的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我很遺憾,我國擁有着一個愚蠢的糊塗盟友。因爲他們,我們很可能失去在遠東的一切利益!倘若法蘭西的政客們尚且對得起他們所享受的權力,希望在遠東的問題上,法蘭西能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美國最大的報紙紐約時報就如同當初歐洲大戰爆發時一樣,整整騰出了四個版面,用來相信的報道有關這場遠東的衝突,“向俄國宣戰之後,中國的軍隊包圍北京、天津及漢口俄租界,在要求俄軍解除武裝投降未果後。僅在北京地區,中國軍隊的火炮就向俄租界發射了多達上百發炮彈,幾乎摧毀了包括俄國公使館在內的全部建築。中國人用他們的憤怒告訴全世界,他們對國土跟主權的捍衛決心不容置疑!”

“據同中國那位年輕總統私交甚好的公使閣下透漏,他們從中國.政府方面已經得到了確切情報,中國的軍隊已經完成了動員跟集結,並開赴前線作戰。我國在華武官受邀參加了在新都西安的檢閱儀式,他們普遍認爲中國的士兵們服裝整齊、精神飽滿、鬥志旺盛,裝備的武器也不比美國軍隊差半分。不過令人感到諷刺的是,中國軍隊現在普遍裝備的一三式步槍,原型正是俄國射擊裝備的‘莫新納甘步槍’。中國人在12年底獲得了俄國的允許生產這種武器,並且在第二年完成了對步槍的改造後,成功淘汰了德國、英國、法國跟奧匈帝國生產的武器,成爲了中國國防陸軍的標準化武器。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在西安跟北京,我們看到了很多的飛機、巨大的齊柏林飛艇跟一艘艘的嶄新戰車,正在源源不斷的向着北方駛進。這個國家在過去的幾年中,在德國的扶持下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他們能夠大規模的生產武器、飛機、飛艇甚至戰車,雖然在總體工業實力上不如俄國,但考慮到俄國軍隊需要穿越六七千公里的長途從歐洲趕到遠東同中國軍隊作戰,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將會是第二場‘日俄戰爭’。”

日本大概應該算是這幾年來最關注中國的國家了,也難怪了。自14年中日衝突之後,不但北上派的向大陸擴張的軍事計劃受挫,日本國內也爲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近五萬軍隊戰死中國,政府爲之支付了數千萬的財政撥款。但是在歐美列強國家的拉偏架,同時中國方面的抵抗決心也着實令日本有些底氣不足,這才息去了一場全面戰爭。不過雖然暫時的韜光隱晦,但這個國家並沒有完全放棄北上侵佔中國‘滿蒙’的戰略,一直都在關注着中國方面的變化。

1911年,《東京日日新聞》合併了《大阪每日新聞》後,新成立的《每日新聞》暫時成爲了東京乃至整個日本最大的報紙。對於中俄衝突,《每日新聞》第一時間給出了報導:“有別於14年的日支衝突,在發現外蒙問題很難和平解決後,中國.政府作出了最強硬的回擊,即主動向俄國宣戰並派遣士兵潛入俄國境內,炸燬對俄國而言至關重要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從中國人強硬的態度跟決心中,我們不難發現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的鄰近國家正在進行着一場劇烈的變化。自革命以來短短几年間,這個國家迅速的摒棄了滿清支那時期的腐朽統治跟對工業的模式對教育的冷漠,開始爭分奪秒的吸收來自歐美列強國家的一切新建制度。日本的身邊,那個曾經的東亞霸主似乎有了再一次崛起的徵兆了,這對於日本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東亞能夠允許同時存在兩個強國嗎?大和民族對黃種人的領導權受到了來自中國的挑釁,日本何去何從?”

不提世界各國對於中俄宣戰的反應,至少中國這邊經過了兩個多月的準備,各軍都已經完全做好了戰爭準備。

其實自總參成立之初,對英法日俄等國作戰的可能性跟戰術等問題,一直都是總參在研究的課題。此次明着說是收復外蒙,然而李大總統敏感的察覺到了,因爲他帶來的蝴蝶效應,德國雖然在歐洲戰場上給予協約國更大的打擊,但俄國因爲中國大量的物資出口,雖然損失比歷史上更大,但俄國國內的民衆雖然日子貧苦了下來,卻不如歷史上已經已經對俄國沙皇政府積壓了太多不滿。最明顯的反應,過去兩年中德國扶持下的俄國革命黨人策劃了多次俄國暴.動,中國這邊李漢也通過調查局向俄國革命黨人支援了約莫八十萬盧布的資金跟軍火,但都遭到了俄國政府的慘痛鎮壓。李漢已經發現了,如果他還想俄國曆史上的大革命爆發,就必須把自己犯下的過錯彌補過來。比如,拿刀狠狠在俄國的傷口上再刺深一些,順便再撒點鹽。只有讓俄國感覺到痛,讓俄國百姓跟各階層發現戰爭令他們的利益嚴重受損,才能加速俄國國內對沙皇政府的不滿,從而促進革命的爆發。

很不巧,中國現在正好擁有這個能力!

他倒要看看,因爲俄國政府的無能跟挑釁,致使俄國失去了在遠東大筆利益後,俄國國內受損的各階層還能忍得住?

所以,原本總參計劃中僅僅威懾俄國軍隊,收復外蒙便點到爲止的戰事,已經變成了中國同俄國之間的全面衝突。國防軍集中了數十萬的軍隊,不但將收回外蒙,還將趁機收回歷史上被俄國所割佔的全部領土。這就必不可少的要同俄國軍隊開火。

幾十萬大軍,數十億財富牽扯其中,涉及到的問題哪個方面都不容忽視,一不留神,很可能給全局行動帶來滅頂之災。

在俄國作戰,第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敵人就是嚴寒。東北軍區的駐軍跟新組建的蒙古軍區大半都是河南、安徽、陝西、山西等靠北省份的士兵,比起南方人要更加能夠忍耐寒冷。但中國外蒙古、外東北跟西伯利亞地區的嚴寒不做足了準備,國防軍跟俄國人交手,吃虧是免不了的。西伯利亞吹來的寒流,可以很輕鬆地將溫度降低到零下40度。在這個溫度,凡是含有水分的食物,包括肉類、魚、米飯等一切東西,都將變成一塊塊硬邦邦的大石頭,根本無法食用。暴露在寒風中的雙手,哪怕是隻離開手套幾分鐘,都會被凍得僵硬,再時間長就是凍傷乃至於不得不截肢。步槍、火炮甚至飛機發動機等等,到了冬天戰鬥力都將銳減。工業上中國的技術雖然得到了德奧美國的部分支持,但仍舊徘徊在‘大老粗’線上,不要說跟德美等工業強國比較了,便是跟俄國比較都差了不少。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東北軍區強攻中東鐵路是打響了中國軍隊對俄作戰的第一槍。之所以如此,除了中東鐵路的重要性外跟分割外東北伯力跟海參崴兩大俄國軍區之間的聯繫外,最主要的意圖還是希望能在十一月東北的嚴寒到來前,儘可能的結束東北戰事,將滅地於國土上改爲禦敵於國門外,藉着天寒地凍消滅俄國人。

第二個不得不面對的敵人就是補給。爲了補給,陸軍部跟政府經過詳細規劃,制定了長長的兵站補給線。東線的補給基地設在瀋陽,從瀋陽開始,在國境內可以依託鐵路的,每200公里設置一箇中轉站,離開鐵路之後,則是每50公里設置一個小兵站,每100公里設置一箇中兵站,每200公里設置大兵站。小兵站以排級兵力駐守,中兵站以連級兵力駐守,大兵站則以營級兵力駐守。多虧了日本人跟俄國人在東北經營了幾十年的鐵路網,東北軍區物資補給方面基本上不會出現問題。

各兵站之間除了電話之外,還在中級以上兵站配置了無線電報,方便信息傳遞。按照規劃設置,小兵站應該能夠滿足團級兵力1日份或者營級兵力3日份的補給,中兵站能夠滿足師級兵力1日份或者團級兵力3日份的補給,能提供簡單的醫療服務,大兵站不僅能夠滿足師級兵力5日份以上的補給,而且能夠提供包括裝備修理、危重傷兵救治等需要。

西線則是順着正在修建中的蘭新線,平均每四百公里纔能有一座大型補給點。中線也差不多,因爲交戰區域在不屬於中國控制的外蒙古區域內,很難保證物資的供給。爲此國防軍採購的十五艘飛艇全部被西線跟東線瓜分用於運送軍事物資,爲了保證生活物資的供給,政府還跟回族、蒙古各部落通過氣,從各遊牧部落購買大批的騾馬等用於物資的運送。

中俄兩國各自宣戰之後,兩國關係迅速惡化。俄國在華租借地、租界和附屬地被強制收回,行政當局被中國勒令解散,駐軍一律被解除武裝後暫行關押等待戰後處理。俄國在華的一切特權跟賠款都被取消。原有被俄國侵佔或者各種各樣藉口掠奪的產業,陸續查封並準備發還原主。一句話,俄國通過種種不平等條約加在中國人民身上,體現在中國國內的那些侵略權益已經爲中國.政府掃蕩一空。

中國方面宣佈不承認同俄國一切不平等條約,那麼,作爲必然的邏輯推論,原有被沙俄割讓而去的國土也成爲有識之士關注的目標。

報界輿論已經隱隱有這種傾向,謂現在世界,不過就是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俄國昔年趁中國內憂外患,從中國攫取了大量領土。現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輪到俄國面臨內憂外患局面,理應往來,俄國如何搶走的領土,又要如何還回來。

俄國公使在租界被佔領後逃往臨近的英使館,得到了英國公使館的保護。他在英使館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悲哀的宣稱:“這個野蠻、殘暴的落後國家又在策劃着第二次排外的‘拳亂’了。中國公然無視國際領事法炮擊俄國在華外交官,並拒絕承認跟撕毀大量的國際承認的合法契約。但如此蠻橫的報復心態和踐踏國際條約的行徑,不能不引起文明的歐洲國家的普遍關注。此時若不能對其予以教訓,恐日後中國將得寸進尺!”

很可惜,先不提英法兩國現在正陷身於西線的凡爾登絞肉機中,抽調不出更多兵力。就算是能抽調出,兩國也不會爲了俄國的擴張,而不遠萬里派兵來教訓中國。對中國宣戰逼迫其加入同盟國,並用同樣的手段來對付英法兩國。這兩個國家還沒有無能到連這一點都看不到。

而且和庚子事變大爲不同的是,現在的中國再不是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便連各國也不是那些個能組成聯軍的各國了。歐洲諸強,正爲了霸權在殊死搏殺,哪裡顧得上遠東的動靜。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俄兩國在數十年積存的仇怨引導下,一場將改變遠東跟世界割據的戰爭打響了!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456章 走向談判?第235章 戰起(4)第647章 反攻2第731章 金州破第199章 劉偉元來訪第369章 升官與報復第286章 年輕俊傑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732章 新竹血戰1第36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3)第453章 大戰(完)第503章 護國肇始(上)第六百三十二章第614章 外蒙危機第六百零六章第599章 毒氣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495章 浙江第六百七十三章第93章 虎踞鄂中(3)第528章 和談(二)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62章 城內形勢第532章 應對(下)第8章 馬賊來襲(1)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419章 三年計劃(上)第642章 南洋變局2第670章 新德里風雲第235章 戰起(4)第259章 圈套第664章 面見第599章 毒氣第318章 目標漢陽第615章 應對第六百一十章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729章 遼東惡戰4第102章 鄂中革命軍分政府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七百二十二章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198章 禮和洋行第682章 風雨欲來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267章 勝利了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4章 方老先生第64章 捧殺第160章 馬榮成疾走拿荊門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103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上)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264章 重炮齊鳴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199章 劉偉元來訪第450章 大戰(七)第585章 發現第223章 指點江山第255章 小戰第三百七十八章第675章 閱兵第49章 中和門阻敵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449章 大戰(六)第347章 談判(上)第258章 奪關(下)第5章 招待第580章 青島之戰(4)第278章 罪己第28章 密信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670章 新德里風雲第431章 刺宋案第507章 雷霆(3)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191章 湖北十府,五入我懷第463章 桌下4第36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3)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674章 剎不住的馬車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213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中)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403章 吞併甘肅(六)第32章 買槍(上)第664章 面見第130章 落魄的騙子(下)第563章 插手與中華民國憲法第386章 網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607章 和談第308章 戰重慶(上)第178章 全雲南第674章 剎不住的馬車第531章 應對(上)第380章 最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