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新竹血戰1

新竹原爲道卡斯族竹塹社的居住地。漢人有系統的開墾始於18世紀初期,1733年以莿竹建城,1756年淡水廳設治竹塹。臺灣巡撫劉銘傳治理臺灣時期改名爲新竹,1918年設新竹街,置街役場,並駐紮一箇中隊的日軍警戒當地卡斯族跟漢人可能的叛亂。

新竹北半部位於頭前溪、鳳山溪、客雅溪沖積成的新竹平原上,地勢低平。南半部爲竹東丘陵的西側延伸,最高峰爲五步哭山,海拔187米。西部沿海地區有狹長的海岸平原。開戰之前總參發動在臺灣的情報網,經過了多次的考量之後,最終確定了新竹此地地理位置優越,距離福建又是最近,非常適合國防軍登陸作戰。因此將之定位國防軍登陸臺灣的三大登陸地之一。

午夜時分,喧鬧了一天的戰場終幹沉寂下來,除了遠處不時還有爆炸聲跟槍聲傳來之外,整個新竹似乎再也聽不見其它的什麼聲音,就連傷員也壓抑住了呻吟聲,在黑暗中靜靜的等待天亮。

這裡是新竹平原,原本臺灣島上一個很平庸普通的鄉鎮。但是伴隨着國防軍第17步兵師趁着偷襲艦隊重創了日本海軍駐臺灣的主力戰艦之後成功登陸,如今這裡已經成爲了臺灣最‘熱鬧’的地方。

新竹嚴格說來並非是最佳的登陸地點,這一點日本人明白、總參明白,李漢也很清楚。此時的新竹還不像半個世紀之後,已經建設成爲臺灣島上有數的城市。此時的新竹破落不堪、有着近7萬土著人跟漢人、日本人、朝鮮人在此居住,港口設施極其粗陋,這些都給國防軍的登陸製造了不小的麻煩。

麻煩並不僅僅只有這些,在第17步兵師的師長姜英看來,在新竹登陸最大的麻煩是這裡距離臺北實在是太近了。由於新竹到臺北已經通了火車,日本人的軍隊可以隨時直達新竹,這也是爲什麼日本人戰前僅在新竹駐紮一箇中隊的日本兵的原因。

諷刺的是,這一條自新竹至臺北的鐵路,它其實還是中國人自己掏錢修築完成的。

1874年,日本佔領琉球羣島後開始武裝侵擾臺灣,隨後西班牙也揚言要從它佔領的菲律賓羣島進攻臺灣。當時的臺灣隸屬福建管理,清朝政府爲了加強臺灣的防務起用洋務派丁日昌爲福建巡撫。

1876年,丁日昌到臺灣視察後即上奏朝廷,強調了建築鐵路的重要性。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兩江總督沈葆楨等重臣也認爲臺灣修建鐵路“功用最大”,“無事時運貨便商,有事時調兵通信”;清政府總理衙門也認爲在臺灣舉辦鐵路是“經理全臺一大關鍵”。既然朝廷上下看法一致,1877年4月7日清政府決定要丁日昌“審度地勢,妥速籌策”。

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臺灣首次單獨設省。首任巡撫爲劉銘傳。1887年初,劉銘傳再次以加強防務、開展商務爲理由,上奏朝廷請求重建臺灣鐵路並很快獲得批准。

1887年春,劉銘傳正式主持修建臺灣鐵路,選定臨時省城臺北西約8公里的大稻埕作爲鐵路樞紐,往東北到基隆,往南經過彰化(計劃中的新省城)直到原先的舊省城臺南府。由於築路器材主要購自英、德兩國,工程設計也聘用英籍工程師,所以鐵路採用的是英國標準。1887年3月,從大稻埕到基隆段開始建築,幾個月以後,往南的鐵路也開始修建,臺灣的第一條鐵路終於破土動工了。

1891年秋,臺北基隆段完工;1893年,又完成了臺北至新竹的線路。從基隆到新竹共設車站15處,開辦了直達班車,使用命名爲“騰雲”、“御風”、“超塵”和“掣電”號4臺機車牽引。

甲午中日戰爭慘敗之後,臺灣落入日本人手中,臺灣鐵路也係數成爲了日本殖民者殘酷剝削跟壓迫島上居民的工具,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十分諷刺的事情。

因爲日本人控制了這條鐵路,自臺北到新竹之間本來就不長的距離,如今更是彷彿近在咫尺一般。4月20日中日戰爭打響的第一天中午時分,第17師的先頭登陸部隊--第331團率先抵達新竹,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加上緊急搶灘的危險,在付出了170多人慘死在近海跟沙灘附近的代價,331團終於踏上了闊別數十年祖國遺失領土--寶島臺灣。

隨後便是連番的惡戰,只裝備了少量重武器的331團隨後便跟駐紮新竹的日本軍隊交上了火,惡戰近一個小時之後,隨着後方的主力逐漸趕來纔在後續的重型武器抵達之後,擊潰了當地駐軍,不僅在沿海地區建立了穩固的登陸海灘,還將陣地往內陸拓展了三四十里,勉強算是站穩了腳。

雖說打了日本人一個措手不及,但是上天留給331團他們的休整時間並不多,在戰士們還沒習慣從海洋到陸地的轉變之時,一直在提防着中國軍隊的臺北駐軍很快便抵達了新竹,日本人顯然還沒從被偷襲被動開戰的不利中走出來。他們直接調動了一個聯隊的主力,妄圖趁着國防軍登陸軍隊尚未站穩腳時,將他們趕下海去。

惡戰就此開始,日軍曾對九里莊動過兩次大規模的進攻,但均被固守新竹的附近高地的中國軍隊擊退。

作爲17步兵師的師長,姜英如今正在331團的團長張棟的陪同下在331團的的陣地上巡視着。在海上漂泊了那麼久,隨後纔剛登陸便是連番惡戰,如今戰士們都十分疲倦,兩人也都是一樣非常疲憊,但是考慮到日軍可能動夜襲,加上331團曾經在戰鬥中死傷慘重,姜英還是強打起精神來,前來這裡巡視慰問下戰士們,順便提醒大家千萬要小心戒備,以防被日本人偷襲。

“師座,弟兄們雖然已經很累了,但大家都知道我們是爲了什麼而戰。是爲了收復國土,爲了把日本人從咱們手裡搶走的臺灣島奪回來而戰。大家還能堅持住……”

一隊人在附近陣地上巡視了一陣,儘管他手下的幾個營長几次開口,想要說話,都被張棟瞪眼給阻止了。

姜英畢竟是目前登陸部隊的最高指揮官,不可能在前線呆多久。在巡視了一圈之後,他保證了立刻勃發一批藥品跟彈藥上來之後,便離開了前線,只剩下張棟等幾個331團的軍官在那裡黑着臉大眼瞪小眼。

“團座……”

姜英才剛走遠,下面一營的營長臉上一板,竟然衝着張棟發起了脾氣,“剛纔師座來,你爲什麼不跟他說,咱們331團都被被打殘了,需要補充,弟兄們更需要休息、需要救治養傷。”

“是啊,團座。我們沒有多少重武器,就靠四挺機槍跟三門迫擊炮,一旦日本人又衝過來,我們打起來很辛苦!”

張棟牛眼一瞪,厲聲呵斥,“難道就我們打得辛苦?其他團的弟兄們就不辛苦?”

他眼睛赤紅一片,兩年前他就帶着331團一直到現在。團裡哪個人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子他都摸熟了,這可都是他的兄弟啊,難道他不心痛嗎?

可是心痛有什麼用?

民國海軍羸弱,他們雖然靠着偷襲重創了日本駐紮臺灣的海軍戰艦之後,陸軍得以被運送來臺灣島登陸作戰。但民國缺少足夠的運輸船,沒有水面艦隊的保護,他們曾經賴之以重創了駐紮臺灣艦隊的潛艇,在白天只能潛伏在較深的海區,或者避開日本的那些紅了眼發狂要報復的殘餘戰艦們。

可以說,將他們這一批第17師的兩個旅上萬人運送上了岸,已經是民國海運能力的極限了。而且,他們被送上岸的時候,僅僅只裝備了少量的重型武器,讓他們死守新竹倒也罷了,反擊日本人卻十分困難。駐紮不遠處臺北可是有日本人的一個完整師團,從步槍到大炮一應俱全。今天他們在跟日本人短暫的七八個小時的戰鬥之中,之所以死傷會超過三千人,正是因爲這個原因。

在這種什麼都缺的惡劣情況,張棟如何能開得了口,主動去跟師長要東西!

見幾人還要說話,他有些氣惱,“都給老子閉嘴,老子的兄弟沒有孬種,上邊安排的時候不是說了嗎,今天晚上的時候,還會抹黑給咱們運送一批裝備過來,都別急,早晚都會有的!”

二營幾乎被打殘了,營長賀飛頭上還抱着染血的紗布,悶聲抽了最後一根菸,“可咱們的陣地太靠前了,萬一日本人來偷襲,我們首當其衝!”

“都別說了,二營撤到二線休息,三營補充上去立刻接管一線。牛大順,老子知道你一直對我不爽,覺得我這不懂幾個大字的團長沒你文化高。今天老子給你一個機會,我親自帶隊去順絡,小鬼子要來偷襲,得先從我屍體上踏過去!”

他哼了一聲,在附近陣地上要了一杆步槍跟一包滿滿的子彈裝身上,然後抽出自己的指揮槍交給了一營營長牛大順。

“團座……”

“都別廢話,該休息的休息,該指揮的指揮去。明天還有接連的惡戰,咱們能不能睜着眼睛看到祖國打贏這場仗,就看我們自己了!”

說罷怒哼一聲,提着一杆步槍往前線走去。

其實張棟倒不是貿然爲之,指揮上一營的營長牛大順確實比他指揮才能要高出一截,今天在衝鋒戰中,他便察覺到了自己跟牛大順的差距,他指揮的一營衝在最前面卻死傷不高,反而是自己直接指揮的二營,卻死傷慘重。

自責加愧疚之下,如果331團能在牛大順的手中死傷降低,讓弟兄們都能看到民國打贏了日本人,贏得這場戰爭的一天。他一個人當個站崗小兵算什麼……

手裡提着一杆步槍,張棟在這漆黑的夜裡摸黑走在附近高處的陣地上,因爲是陰天看不到月光,這種光線條件下,想要看清楚是很困難的。一腳高一腳低的,只能摸索着前進,這使他的前進度非常緩慢。

馬燈是有,但是不能用,在這漆黑的夜裡,如果日本動夜襲的話。那明晃晃的馬燈就是最好的射擊目標,即使是軍醫官給傷員打止痛針,也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進行。

331團駐守的陣地位於一處高地,位於新竹後方的師指揮部只有27裡,往東約20裡就是土著人的一處山寨,往北就是臺北至新竹的鐵路。若不是17師已經派人炸燬了幾段鐵路,只怕如今日本人的主力都要殺到他們面前了。

這一處暫時被表明爲331高地的地方,如今其實防禦十分空虛。在白天的戰鬥中,331高地數次易手,交戰雙方的炮火已經將附近原本有的一些簡單工事夷爲平地,考慮到日本人比他們更瞭解這附近的地形,其實很多地方他們都不敢建立防禦陣地,唯恐日本人的重炮能夠打到。

在白天的戰鬥中,日軍進攻部隊動用了數門重型榴彈炮。對331高低的守軍進行了猛烈炮擊,由於331團沒有重型武器,機槍跟迫擊炮無法壓制日軍炮火,因此在戰鬥中很是承受了不輕的傷亡,如果不是附近的土地比較鬆軟,他們在短時間內建成了一些簡單的壕溝跟防事,331團現在還存不存在都還是個問題呢。

不過日本人也好不到那裡去,因爲他們很快摧毀了臺北至新竹段的鐵路,而日本人的先頭部隊又趕得太急沒有攜帶足夠的彈藥,到下午五點時分,日本的重炮就啞了。

沒有重炮的支援,日軍的攻勢立刻遭到了遏制,天黑之前就完全停止了攻擊,並最終後撤建設防線以防他們黑夜偷襲。

日軍指揮官的意圖雖然非常明顯,就是重新奪回新竹驅趕沒有足夠重武器的國防軍下海,但是在戰術安排上卻表現的十分患得患失。因爲民國吐蕃發起的對日本人的偷襲戰,目前已經接到了國內跟遼東朝鮮部分戰報的臺灣殖民當局也十分警惕,他們唯恐對面的民國軍隊只是佯攻部隊,主力會在其他地區登陸,然後趁駐紮臺灣的日本海軍遭受重創時趁機登陸,幾路合圍駐紮臺灣的日本軍隊。

日本指揮官之所以有這種心態也是正常,畢竟這臺灣就如同遼東半島一樣,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而非朝鮮那種地方。這裡數百萬居民之中,親近跟擁護日本人的畢竟只佔了少數,絕大多數還是一心向着自己的祖國的。

日本這些年來不知道在臺灣做了多少惹得天怒人怨的事情,這些個無根飄萍一樣的殖民者們也在擔心!

第659章 應付第382章 平藏與談判第352章 暗流涌動(下)第417章 四川鹽務(二)第50章 惡戰督署(上)第69章 第二標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119章 神仙粉?海.洛.因!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481章 打陸唬龍(中)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732章 新竹血戰1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456章 走向談判?第470章 結束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78章 漢川起義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683章 軍事會議上第289章 以殺止殺第134章 骯髒的政治(中)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715章 不宣而戰7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81章 第八鎮殘兵第247章 殺機頓起第275章 重九舉義與撒網第264章 重炮齊鳴第六百零八章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591章 變局第201章 下雨了第651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3第264章 重炮齊鳴第740章 抉擇下第235章 戰起(4)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121章 兵圍杜家莊(上)第276章 入甕與禮和洋行來人第537章 宣言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204章 合作意向第388章 來與去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258章 奪關(下)第586章 海軍出動第236章 證據第120章 漢口來的鹽商?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688章 行動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661章 拖第3章 拯救村民第721章 決定國運的一戰第734章 嗜血狼羣第669章 動盪第708章 鄭和計劃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328章 四川變局第537章 宣言第432章 倒袁風起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340章 成都戰役(完)第20章 逃脫第255章 小戰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696章 原敬上位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711章 不宣而戰3第392章 拉薩戰役(完)第3章 拯救村民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430章 人心第73章 有人惦記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452章 大戰(九)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742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607章 和談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455章 捷報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344章 交鋒(1)第99章 鹽業(4)第737章 罵名我來當2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483章 遠東準盟友(上)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