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大禮

要是覺得朱大小姐只會任性撒嬌……呵呵,那絕對會被人坑慘。

就比如皇帝,那就是在猝不及防之下被直接將了軍。他倒不在乎花七會不會把他在清寧宮中的話轉告張壽和朱瑩,畢竟他自己也當着花七的面這麼承認了,又不負責任地把清寧宮那爛攤子丟了出去,再加上對裕妃也吐露了實情。可他真沒想到朱瑩會這麼“另闢蹊徑”!

面對那一雙執拗而清澈的眼睛,皇帝哪裡能說一個不字?要是他真覺得自己沒錯,就不會把三皇子這個太子丟在清寧宮陪伴太后一晚上,也不會在裕妃的勸諫下,讓花七去清寧宮捎話說他去奉先殿呆一晚上了。

於是,他只能苦笑着點了點頭道:“好,好,朕準了你就是。說吧,你幾時請母后出宮,朕事先吩咐好銳騎營,讓他們沿途護衛警戒,以免有人驚擾了太后,惹她老人家生氣。”

除了你,這世上還有誰敢惹太后生氣?朱瑩迅速斜睨了皇帝一眼,可到底這句話她沒有說出來,也沒有拒絕皇帝的這番好意,只是卻也額外補充了幾句:“日子還沒定,我祖母和娘回頭也會去,秦國夫人還有江都王妃也會去,女眷多,女學附近本來就會派人清場……”

朱瑩井井有條地把清場和警戒等事情一一說清楚,見皇帝明顯心不在焉,她這才氣定神閒地說:“我這個督學御史本來打算親自帶隊警戒巡查,以防有不長眼睛的人敢衝撞。皇上既然要派銳騎營,那麼我得不客氣地說一句,回頭這隊人馬要交給我來管帶指派。”

“乾脆就這樣,就是上次我帶去皇莊的那隊人馬,反正也熟了,比其他人用起來更得心應手。就這麼說定了。”

幸虧這是臨時歸你管,否則朕豈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咳咳,幸虧沒說出來,否則他真得被氣急敗壞的小丫頭狠狠咬上一口!

皇帝心中慶幸,但臉上卻從善如流似的連連點頭,一副極其贊同的樣子。直到朱瑩一板一眼地屈膝行禮。說是要去清寧宮,就此告退,他趕緊答應下來,這才輕輕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可誰知道朱瑩這才走出去沒兩步,竟是突然頭也不回地輕吟了兩句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皇上,我娘從小一直都在寺中靜修,我不是時時刻刻都能見到她,但這並沒有絲毫減少我對她的孺慕,她回來之後,加倍對我好,我更是加倍孝順她,哪怕出嫁之後,我也常常去看她陪她。而太后娘娘這麼多年對您的付出比我娘更多,您不該那樣說話,那也太過分了!”

見朱瑩說完就大步往外走去,皇帝不禁揉了揉鼻子,再次深深嘆了一口氣。又被罵了,昨天晚上一次,今天一次,真是自作孽,不可活!然而,高高在上的天子卻並沒有生氣,因爲他很明白一個道理,只要還有人敢罵他,那他就不至於獨斷專行到沒人阻攔的地步。

因此,等到朱瑩的背影完全消失在視線之中,皇帝不禁伸手敲了敲旁邊的銅罄。直到外間陳永壽忙不迭地閃了進來,他這纔沒好氣地說:“瑩瑩闖進來你也好歹出個聲,萬一她遇到的不是老吳這種好脾氣的,而是個暴脾氣的,那豈不是要和這丫頭硬碰硬吵個天翻地覆?”

我就是看和您說話的是吳閣老,再加上朱大小姐一副你不放我進去我就鬧事的架勢,我纔不得已放人的……

雖然委屈極了,但陳永壽哪裡敢置辯,少不得低頭連聲謝罪。而皇帝選中這麼一個人留在乾清宮,就是看中人的老實本分,因而遷怒兩句也就算了。畢竟,朱瑩剛剛那悍然直闖明顯也是要看人的,換成孔大學士在,她十有八九不會這麼放肆。

別看朱瑩橫衝直撞,這丫頭聰明着呢!想到這裡,皇帝再次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這才又問道:“瑩瑩是先來的乾清宮,還是先去的清寧宮?”

昨天清寧宮中的那一幕,陳永壽並不知情,但皇帝大半夜的不睡覺卻在宮裡亂逛,在永和宮小坐一會兒就徑直去了奉先殿,而太子此前也留在了清寧宮,他當然還是知道的。

哪怕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但他至少知道,這肯定是出事了。於是,他剛剛也故意稍微離遠一點,避免聽到什麼不該聽的,而此時他開口回答,那更是多添了幾分謹慎。

“回稟皇上,雖然奴婢沒來得及問過,但看大小姐來時那言行舉止,應該是直接來的乾清宮,然後這會兒再去清寧宮。”

也是,如果真的見了太后,剛剛朱瑩這丫頭罵得估計會更狠。當然也未必,太后素來是很多事情都不願意聲張的性格,說不定會輕描淡寫,太子那就更加是爲尊者諱的性格,絕對不會在背後說父皇。想到這裡,皇帝就揉了揉眉角,突然問了一句非常沒頭沒腦的話。

“朕記得瑩瑩雖說嫁給了張壽,但應該還沒來得及封誥命吧?”

五品以上授誥命,六品及以下授敕命,對於大多數朝官乃至於妻母來說,五品是一道極大的溝坎,一旦一躍而過,就代表仕途全面打開,等再躍過三品之後,那就更是一片通達。但這並不代表,你當上五品官就能立刻封妻廕子,光宗耀祖,你一旦加官,妻母就水漲船高。

因爲除卻皇帝特別優待,誥命封贈往往都是批發式的,每年固定時日,一封一大批,一贈一大批,否則一次封一個,吏部專門管封爵和襲蔭事宜的驗封司,估計能忙到昏死過去……

故而張壽這纔剛剛娶妻,朱瑩這個新婚妻子毫無疑問還沒來得及封誥命。一來張壽還沒來得及給妻子請封,二來在大多數人看來,一個五品宜人對從前在京城橫壓一時的朱大小姐來說,實在是太微不足道,還不如別提起惹人生氣比較好。

所以,皇帝這特地一提,陳永壽想起當初皇帝好像還賜過朱瑩公主冠服,而朱瑩卻不怎麼領情。於是,他只能小心翼翼地旁敲側擊。

“皇上,大小姐是還沒有誥封……不過,這事兒應該不急吧?”

見皇帝手指輕輕敲着扶手,一臉不置可否的樣子,陳永壽只能硬着頭皮再次提醒道:“都說夫榮妻貴,大小姐這麼看重張學士,肯定是希望夫唱婦隨。誥封的事情其實不急,等日後張學士當到一品太師的時候,誰能不敬她這個一品夫人?”

“你還真敢說!你怎麼知道他能當到一品太師?”

皇帝啞然失笑,伸手點點這個低頭作鵪鶉狀的管事牌子,這才淡淡地說:“朕又沒說,要封瑩瑩什麼出格的誥命。你這麼說,五品宜人的誥命封軸要是特地送去張園,確實有點彆扭,這樣吧,朕再給張壽一個職司!”

然而,陳永壽此時非但沒有釋然,反而更加嚇了一跳。

張壽這年紀輕輕已經是東宮講讀官了,而且並沒有經歷過科場,卻堂而皇之地在翰林院掛了個侍講學士的名義,朝堂中當然很多官員都有意見,但之所以這些反對沒辦法奏效,那是因爲張壽曾經前後兩次解讀過誰都解讀不出來的密碼,但最重要的是……

三皇子極度推崇張壽這個老師,而且京城那些曾經一度被人認爲無可救藥的紈絝子弟們,竟是都對人服服帖帖,不說一個個都非常有出息,但都洗心革面,改過自新了!

雖說這些學生在家族中大多數都是邊緣人物——張琛這種奇葩除外——但也禁不住一個一個數量太多,而且抱團在一起,竟然也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張壽還給張武和張陸找了兩門世上頂尖的好親事,怎不叫那些學生家裡頭心動甚至心折?

於是乎,張壽就這麼收穫了一羣分量不小的支持者,比方說襄陽伯張瓊,人就在外頭宣揚,張學士的事就是我的事,誰要是敢和他過不去,老子我打到你家裡去。真是不知道楚國公那麼持重到被人稱之爲膽小的人,怎麼就有這樣一個兄弟。

陳永壽想着張壽那些不可小覷的支持者,卻也不由得想到了張壽的那些政敵,因此哪怕剛剛已經攔住了一件事,他此時卻不得不竭盡全力地試圖再攔下皇帝的一時起意:“皇上,張學士管的事情已經真的很不少了,您之前不是還說,他一直抱怨實在太忙……”

沒等陳永壽把話說完,皇帝就呵呵笑了一聲:“這傢伙是慣會躲懶,如同算盤珠子似的,點一點撥一撥,這纔會動一動。更準確地說,他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盡心竭力,其他事情壓根懶得管。”

“也就是那些實在是眼睛瞎了心也瞎了的傢伙,纔會提防他想要攬權爭權。他這傢伙,不給你躲事就很好了,還覺得他會攬權?他連國子監都不願意呆,乾脆另起爐竈躲開那邊的傾軋,難道他在朝中呆着不順利,他還能另起爐竈弄出一個朝廷來?”

見陳永壽麪如土色,皇帝卻不覺得自己說了什麼大不了的:“既然他是老師的弟子,又號稱算學奇才,那麼,之前朕答應賜給老師的那些算學典籍,難道他不應該好好幫一下忙?反正半山堂那討論,他已經找好了評判,佈置了下去,那他就不用操心了。”

“那些通譯懂海外文字,但未必就懂全部國家的文字,更何況這些傢伙對算學那是一竅不通,之前老師從古今通集庫裡找出來的那一套什麼大部頭,事後就大罵說當時翻譯得太爛。既如此,張壽帶着九章堂那些學生,好好翻譯一下送進京城的這些書,難道不是最合適的?”

嘴裡這麼說,皇帝心裡想的卻是另外一個念頭。等做成這件事,就和當年太祖皇帝讓人編《四庫全書》,等到太宗年間方纔完成,但編書者卻一個個都加官進爵一樣,他給張壽提個一品兩品的,那應該不過分吧?

如今又不打仗,張壽又不是地方官,用別的藉口來升官實在是不太方便……只能選取這種比較漫長,但也至少符合張壽路子的辦法了。否則,他好心辦壞事,朱瑩說不定又會衝進宮來找他這個皇帝算賬,這丫頭真敢!

於是,這天傍晚的時候,九章堂中剛準備宣佈今天下課的張壽,就收到了皇帝打包送來的大禮——滿滿當當一車書!

九章堂中這些一年級的學生可不是那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甚至於就連半山堂中的紈絝子弟都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書這玩意很貴重,價值不下於金銀珠寶,因此張壽一出去,他們你眼看我眼,最後紀九帶頭,一羣人一窩蜂似的跟着出去看熱鬧。

而很快,二年級的前輩們也同樣聞訊出來,然後,他們就只見正在翻書的張壽麪沉如水,那張臉上看不見歡喜,反而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表情。這要是換成陸三郎在,早就大剌剌地上前去翻書了,可他們卻到底還相對有規矩,最後,還是一個外來者打破了僵局。

“這是皇上賞給老師的算學書?哎呀,皇上真是太器重老師了!”

嘴裡說着這話,剛剛聞訊也帶了半山堂衆人來看熱鬧的張大塊頭就湊上前來,見張壽沒反對,他就隨手拿起一本翻了翻,緊跟着,他就化成了泥雕木塑。

而他這樣鮮明的表情變化,別人自然看在眼裡,有人因爲疑惑而沒有動,卻也有人實在是好奇到心癢癢,尤其是看到張壽竟然沒有責備那個大塊頭,於是也悄悄溜了上前,學着張大塊頭那樣拿起了一本書,然後,卻也是和某人一模一樣的表情。

隨着這些半山堂的學生們一個接一個地陷入僵化狀態,九章堂的衆人漸漸也忍不住了。出身富貴的紀九當然不至於認爲這書上施展了什麼魔法,只覺得這肯定是寫着那幫傢伙完全看不懂的艱深算學知識。

畢竟,剛剛那位來自宮中的陳公公前來頒賜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說的是……算學典籍!就憑你們這些算學一竅不通的渣渣,看得懂這個?

他輕輕哼了一聲,昂首闊步地走上前去,隨即一把從依舊還沒解除石化狀態的張大塊頭手中搶過了那本書。然而,只翻了第一頁,他就覺得眼睛花了。雖說張壽教給了他們一大堆數字符號,所以這一頁書上的大多數字符他都認識,可爲什麼合起來他就眼瞎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咬狗第一百一十四章 密度實驗和妖法第六百六十四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四百三十一章 請君上船第兩百零二章 女孩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通風報信,意外之喜第三百六十九章 閒人不閒第六百二十五章 針尖對麥芒第六百五十七章 排名大殺器第七百七十九章 父教子,妻說夫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雞用牛刀第七章 三個人,兩張牀第一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九十七章 求知若渴第八百五十三章 偷懶和猜測第四百六十章 生辰夜第四百八十章 被坑之後急求援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馬和伯樂第八百零一章 同情和詞典第兩百三十一章 冢中枯骨,綿綿情話第四百七十章 方程第八十一章 我想當齋長!第四百七十二章 錄取和升留級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女須強第七百二十七章 厲鬼過境第五百五十一章 母子連心第三百三十三章 自誇,鄉音第四百九十七章 肅然起敬第一百四十五章 做人不能鹹魚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限風光第六百七十五章 故事裡的事第四百零九章 教學相長第八百四十六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八百四十三章 沒完沒了第四十六章 跑還是打第三百一十五章 前半輩子白活了第六十一章 我只是路過……第六百零九章 蹊蹺第四百二十五章 奉旨試吃?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子不爭?第九十九章 密信和密碼第三百七十二章 善地?惡地?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限風光第七百六十八章 宗師,求救第三百一十九章 羞辱第六百零八章 落水第二十九章 紛至沓來第七百四十六章 嫁妝和迎親第八百五十章 接觸第八百二十章 學習使人進步第五百二十四章 裂痕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如辭京去?第二百六十七章 其疾如風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六百八十一章 黑鍋第兩百一十章 熊少年的書房第六十章 葛府堵門事件第六十五章 進府之前第七十五章 葛氏語錄新編(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外面的世界第五百五十七章 餓貨敗家子第三百九十章 利口如刀第六百九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四百八十九章 辦學辦報,出人出錢第二百四十四章 曆法和傷痕第七百零六章 一搭一檔第六百四十六章 疏不間親第三百四十章 山中迷宮?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徑第八百三十一章 好爲人父第一百零七章 特招還是統考第七百六十三章 擇日不如撞日第五百二十章 找麻煩的天子第七百四十六章 嫁妝和迎親第四百三十九章 學生易哄,孺子易懂第六十三章 千字文和密碼第一百七十四章 各尋長輩第兩百零四章 輩數亂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熊孩子同盟第一百八十章 設套和再發難第一百二十三章 今人勝古第六百八十章 安慰第七百九十三章 戳人心第六百九十三章 知錯,救急?第八百七十四章 老鄉遇老鄉?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興師問罪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談第七百零三章 願者上鉤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會審,著書立說第兩百零五章 家有大哥壓力大第七百八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八十三章 從公式到建港第七百三十八章 太勤奮,欠收拾第二百三十九章 女生外相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歡第五百三十一章 婚期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六百二十二章 決意第三百二十七章 特立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