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姥爺的成長

龍山煤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黑色的灰塵將刷的雪白的牆抹的一片烏黑,這這片天地裡,除了天上的雲朵是白色的,周圍的這一切都抹上了黑色。

外曾祖父和孩子以後可能就要在這個地方生活了,對於孩子來說,這還是個新奇的世界,這裡的人也比農村的多,操着各地的方言,一輛輛的車子將煤塊拉出去,拉到外面的世界,供人取暖。

外曾祖父之前在這個地方待了一段日子,後來又回家去了。他慢慢的搜尋着在這裡的記憶,努力回憶着什麼,他不知自己的工友還好不好,老班長一家過得怎麼樣了。

他們很快被礦上領導安排了住宿,他們簡單的收拾着屋子,終於在這個地方有着落了,可以安心的住下來了。

緊接着就是辦理孩子入學的事,這是頭等大事,趕他下井之前要辦理好這些事,不然後邊比較棘手。他向周圍鄰居打聽了辦入學的手續,將孩子送去學校,他能安心下井。

煤礦學校離住宿的地方不遠,這是礦上專門照顧下井工人家庭,在這裡創建的學校,好多工人子弟都把孩子送在了這裡。

一間偌大的教室裡,放着陳舊的課桌,黑板也用墨汁刷了一遍一遍,邊邊角角還有白色粉筆的印子。

給孩子(姥爺)上課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小夥子,背頭梳的鋥亮,一雙金絲邊框眼鏡發出亮光,儼然是一副書生模樣。穿着寬鬆的西裝,肚子有點肥胖,這讓他看起來很可愛。

坐在外曾祖父孩子身旁的是一個扎着辮子的小姑娘,眼睛裡閃爍着光芒,穿着一身格子襯衣,顯得很秀氣。

對於孩子來說,他對當前的這個環境還比較陌生,所有的人都是陌生的面孔。還好,他的同桌對他很好,這個秀氣的小姑娘讓他感到一絲溫暖,畢竟在這個陌生的環境,有人關心還是挺不錯的,他從小到大除了家裡人的關心,再無其他人了。

上學的一天就這樣稀裡糊塗的過了,他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這個同桌,這讓他很欣慰。

孩子的世界有了玩伴便增加了不少的樂趣,讓他枯燥的學習生活有了激情。

他們課間玩的玩具比較多,像什麼扎草人啦,這種活一般都是女孩子在做,他們將一片片樹葉撿來,紮成人的形狀,再用刺固定好,一個人的形狀就做好了,做這些活的都是比較心靈手巧的女孩子。

男孩子大多會活泥巴,將和好的泥巴一遍遍的揉捏着,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他們在生活中各個都是創造者。

他們有時候玩的起勁兒的時候,會忘記回家吃飯,這些在他們眼裡,都習以爲常,他們眼裡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

經常將衣服弄的髒兮兮的,他們也毫不在乎,爲此捱了不少家人的打罵。

有時也會遇到年齡大一點兒的孩子欺負他們,他們幹不過大孩子,有時候會去喊人,有時候會跑掉,反正儘量不讓自己吃虧。

姥爺那時候上學挺淘氣的,爲此外祖父沒少爲他操心,也被老師叫了好多次家長。

那時上學沒有多少玩具,好多孩子都是自己製作玩具。當然姥爺也不例外。

最常見的就是陀螺了,他們往往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顆小樹便趁主人不在的時候偷偷折斷,躲在角落裡削陀螺,幾個人在角落裡你一言我一語,慢慢的着,有時候天冷了便將沒加工好的陀螺裝進書包裡,帶回家了。

由於外曾祖父經常忙於務工,所以姥爺想讓外曾祖父製作陀螺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動手了。

他們那個時候或許會忘記老師佈置的作業,但不會忘記書包裡的陀螺,每次上課的時候削陀螺的事經常發生。有時被老師逮到了,罰站也是常有的事。

姥爺每次將削好的陀螺跟別的孩子玩,有時候也會換成別的玩具。有時候爲了削陀螺,手被割破也是常有的事,他們會簡單的處理,在傷口上撒一些細土,這樣就不會流出血了,當然了,受傷了也不敢告訴家裡人。

記得最有趣的事就是在學校廢棄的空地上桌蛐蛐了,課間的時候幾個人跑到空地上,那一朵朵蒲公英開的格外美麗,一朵朵彷彿舉着小傘,一眼望去,黃黃的一片,如同仙女織成的地毯似的。

他們追尋着蛐蛐的聲音,隨着蛐蛐的跳動,他們也跟着跳動,這一切都很有節奏。他們將捕捉到的蛐蛐放到敞口的瓶子裡,看着它們爭鬥,隨着他們的興趣消散,便將一隻只蛐蛐又放了。

草叢深處他們不敢去,因爲他們聽說有人看見有毒蛇出沒,所以他們只能在淺一點的地方嬉戲。

女孩子則幾個人在一塊兒“做飯”。她們將摘來的草葉清洗乾淨,這就是食材了。

將撿來的草葉放在石板上,切成碎末狀,倒在坑窪的石頭裡,撒一點兒細土,這就是所謂的“調料”了,澆一點水,這一鍋飯就做好了,她們變會呼喚着同伴來,用一個個小瓦片盛在裡面,這就“開吃”了!

每次放學回家,總要經過一片空地,孩子們總會將書包扔在地上,玩耍一番,有猴子翻跟斗,盪鞦韆的,總能讓他們玩上幾個小時。

每當遇到下雨天,他們便折來一根根牛蒡葉,頂在頭上,遮風擋雨。

煤礦上有個小賣部,是一個老頭在看管,花白的頭髮總能顯現歲月的痕跡,下巴的鬍子總是收拾的很乾淨,笑眯眯的眼睛總能流露出慈祥的目光。

孩子們經常在他那裡買吃食,一分一角的零錢遞給他,小手中總能換來許多零食,有時候這個老人還會多給一些。

孩子們拿着各自的戰利品,互相交換着,一路上哼着兒歌,有太多的歡樂。

每次回到家,姥爺總是一副髒兮兮的模樣,外祖父也不會罵他,可能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吧!

當姥爺回家時,外曾祖父已經做好了飯菜,姥爺便手已不洗,抓起來就吃,這時外祖父便會呵斥他:“小饞嘴,快去洗手!”

姥爺便貪婪的挪開步子,將小手放在臉盆裡胡亂的擦了一下,這就算完事了。

父子倆便坐在方桌前吃起來,不一會兒功夫,他們便消滅完了。

這時正是姥爺顯露身手的時候,三下五除二就洗完了碗筷。當然也會遇到讓外曾祖父爲難的事,有時候外曾祖父會考問當天的功課,這對他來說可有些困難了,因爲他每天在學校只顧着玩了,所有的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

每當外曾祖父考問,他總是撓撓頭,此刻的他從嘴角里艱難的擠出一兩個字,有時額頭上會沁出豆大的汗珠,勉爲其難的應答着。

外曾祖父也沒有上過幾天學,他的東西都是村裡的老秀才教他的,後來他抽時間又不斷的自己學習了一些生字,這纔有了現在的水平。

對於姥爺的回答,他多少有些不滿意,但沒辦法,他挺疼孩子,自從外祖父去世,他一個人拉扯這麼大,沒有動手打過孩子。

有時總會口頭上教育一番,然而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很明顯,他們總能當做耳旁風忘記。

每當遇到姥爺犯錯,外曾祖父便會跟他語重心長的聊天,希望他能從中有所收穫,當然他也會舉一些古人做事的例子:古時候有個人讀書人,因爲家裡窮,買不起蠟燭,他便鑿開了自家的牆,藉助鄰居家的燭光去讀書。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外曾祖父雖然識字不多,但懂得道理很多,總能身體力行教育孩子。

外曾祖父生活的那個年代,由於各種原因,他沒有有更多的學習,還好有村裡的老秀才指點他,這讓他纔有了很多見識。

他在心裡很感激老秀才,可以說沒有老秀才的指導,就沒有今天的他,那時候飢一頓飽一頓,生活有多困難,可想而知,那時候他得感謝這個老秀才。村裡識字的人並不多,好多人都有老秀才指導的份。

外曾祖父在童年時期過得比較清苦,所以他在成年後便很努力,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

他對後輩沒有太多的期望,因爲自己識字不多,可能在學習上幫助不了太多,只能在生活上改善條件。

自從外曾祖母離世,他便一個人扛下了所有,其實他內心挺愧疚的,孩子跟着他也吃了不少的苦,也遭到了不少世俗的白眼。

每當夜深人靜時,他便在微弱的燭光下縫補着孩子的衣物,白天干完活的雙手已經很難蜷縮,但他依舊艱難的縫補着,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失去了母親便低人一等,即使自己再辛苦,也要讓孩子過得體面。

每當看到躺在炕上孩子均勻的呼吸聲,他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孩子是他全部的希望。

他觸摸着孩子的額頭,忍不住吻了他一下,每當第二天他要偷懶的時候,望着躺在身邊的孩子,便讓他又精神百倍,重新投入了新的生活。

第三十六章 情路多坎坷第二十九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五章 姥爺第八章 撿麥穗第十八章 外曾祖母的離世第三十六章 情路多坎坷第三十九章 奔赴在致富路上第十二章 一次意外第三十九章 奔赴在致富路上第三十四章 手藝人第五章 姥爺第六章 外曾祖父的飯第十九章 夢中相會第二章 養蜂人第十八章 外曾祖母的離世第三十九章 奔赴在致富路上第二十章 開啓新生活第二十四章 姥爺的成長第三十一章 做僱傭第一章 初到人間第十五章 新的生命降生第十七章 田園生活第二十四章 姥爺的成長第二十一章 一碗麪條第二十一章 一碗麪條第十二章 一次意外第二十九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三十九章 奔赴在致富路上第三十章 流浪人間第三十六章 情路多坎坷第三十一章 做僱傭第二十八章 義結金蘭第二十一章 一碗麪條第五章 姥爺第十七章 田園生活第二十章 開啓新生活第三十三章 來到新的環境第十八章 外曾祖母的離世第十六章 女本柔弱,爲母則剛第十二章 一次意外第二十九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五章 姥爺第三十四章 手藝人第三十三章 來到新的環境第十九章 夢中相會第十七章 田園生活第四章 蜜蜂和姥爺第九章 石磙第三十八章 勤能補拙第二十四章 姥爺的成長第二十五章 工友生活第二十一章 一碗麪條第二十六章 校園裡的收穫第十五章 新的生命降生第三十四章 手藝人第二十三章 攬工人第一章 初到人間第七章 一張老照片第十三章 外曾祖父和班長一家第三十六章 情路多坎坷第二十章 開啓新生活第三十二章 拜師第二十三章 攬工人第二十一章 一碗麪條第三十一章 做僱傭第九章 石磙第三章 蜜蜂第三章 蜜蜂第三十七章 喜結良緣第九章 石磙第十九章 夢中相會第十六章 女本柔弱,爲母則剛第三十八章 勤能補拙第二十七章 意外打破平靜第十章 狗尾巴草第三十七章 喜結良緣第二十四章 姥爺的成長第一章 初到人間第十一章 煤礦生活第十八章 外曾祖母的離世第十四章 回家之路第三章 蜜蜂第二十四章 姥爺的成長第二十一章 一碗麪條第三十四章 手藝人第一章 初到人間第二十二章 冬天裡的趣事第十三章 外曾祖父和班長一家第三十四章 手藝人第八章 撿麥穗第二十九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二十七章 意外打破平靜第三十二章 拜師第三十五章 偶遇佳人第五章 姥爺第二十六章 校園裡的收穫第九章 石磙第十六章 女本柔弱,爲母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