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9章 唱一句此生不見

第1739章 唱一句此生不見

白平甫的葬禮並不隆重。

琅琊城也沒有滿城披白。

只在白氏老宅掛了素幡,未宴親朋,不迎賓客,異常的低調。

當然很多人都明白這低調的緣由——棟樑折斷,大勢難挽,曾經煊赫越國的名門,是不得不低調。

沒有權傾一時的力量,怎能再匹配權傾一時的聲勢?

白氏主母文娟英,坐在丈夫生前的書房中,坐在丈夫死去的椅子上……一身披麻,臉有戚容,但並未流淚。

該流的眼淚,在過去的那些日子裡,都已經流盡了。

在丈夫白平甫身死之後、兒子白玉瑕回來之前,她必須撐住這個家。她也的確把一切都做得很好。

此刻她的眼神裡,更多的是憂思。

兒子有了很大的變化,她暫不知是好是壞。

從小到大,白玉瑕都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琴棋書畫,無一不通。刀槍棍棒,無一不精。道德禮儀,人人稱讚。堪稱文武全才,完美無瑕。

就像他自己在朝堂上所說的那樣,白平甫從小就要求他忠君愛國、用勤用勉,他也的確從未懈怠過。

黃河之會上被項北用拳頭擊潰,山海境後又與革蜚的差距越來越遠。

兒子近乎自虐的努力、兒子坐立難安的焦慮,她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那一封寥寥數字的遠遊信,固然使得平甫大發雷霆,固然叫許多人看了笑話,她心中卻是鬆了一口氣的。

兒子人品樣貌天資才能樣樣都有,本該鮮衣怒馬的年紀,卻沒有多少年輕人的朝氣,一言一行,端謹有禮,氣節兼具。一直困宥於“白氏佳兒”的框架裡,活成了丈夫筆下勾勒的樣子。每一天都很辛苦。

她固然敬愛丈夫,但她更心疼兒子。

其實她知道,丈夫又何嘗不心疼兒子、何嘗不思念兒子呢?好幾次找茬與她吵架,都是希望她能寫信勸兒子回來,只拉不下臉直說……而她也裝作不懂。

丈夫眼中,看到的是白氏長遠,是越國千年,看到的是平和局勢之下的兇險暗涌,是所謂責任,所謂承擔。所以他會不斷地給兒子施加壓力,冀望玉瑕成爲一個更優秀的人物。

但她只希望兒子能夠活得輕鬆一些。沒有那麼厲害,也沒有關係。

但丈夫死了,兒子不可能再輕鬆了……

兒子回國的第一件事情,是披孝上朝。

兒子下朝的第一件事情,是正式開始舉行平甫的葬禮。

族中很多人都覺得,恰恰是現在這種時候,白氏需要用一場盛大的葬禮,來維持白氏的體面。

是白玉瑕力排衆議,要求一切從簡,萬事低調。

她不是很能理解兒子的決定,但她毫無保留地支持。讓白玉瑕承擔起家族,正是平甫生前所希望的。無論結果如何,她願意同兒子一起承擔。

然而此刻,兒子跪在她的面前,慢慢地對她說:“我要離開這裡。”

文娟英無法理解。

丈夫白平甫雖死,白家雖然受到了重創。但琅琊白氏也不至於說從此就一蹶不振。

白家作爲越國名門,多年以來的積累不會一朝抹去。

家族內部神臨境修爲的族老,也還是存在一位。

白氏故交滿天下,她文娟英也有越國皇室的血統在。

應該說這個家族完全還能夠撐下去,有足夠的底蘊,可以熬到下一個支撐家族的人出現。可以支持白玉瑕的成長。

但白玉瑕卻要放棄這一切。

“你與孃親說。”文娟英緩聲開口道:“是不是因爲在朝堂上受了委屈?世態炎涼,原也是常有之理……你父親當初在隕仙林失利,不也無人問津了很久?”

白玉瑕在朝堂上無疾而終的問責,早已經在越國上層傳開。被很多人視作白氏嫡子政治幼稚的表現。她文娟英當然也知曉,但認爲兒子天生聰敏,只需稍加點撥,執掌家族一段時間後,自然能夠明悟政治遊戲。

“母親還拿兒子當孩子,但父既死,子即父,兒子哪還有天真之念?”白玉瑕搖了搖頭:“活在這世間,誰能不受委屈?楚淮國公尚有閉門忍辱之日,齊武安侯尚有天下通緝之時,兒子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嗎?又如何受不得丁點委屈?”

“兒子這次回國,就是爲了給父親一個交代,就是爲了撐挽家族。”

他雙手扶膝,像一尊玉像:“但是留在這裡……已經沒有希望。”

文娟英哀傷地道:“白家雖衰未死,我兒天賦卓絕,怎麼說這裡已經沒有希望?”

白玉瑕沉聲道:“僅從白家來看,母親所說的當然沒有問題。僅從白家來看……那張臨川再奸詐、再強大,父親也沒有身死的理由。越國不是魏國,不是丹國,我們提前做了準備。”

“你是說……”文娟英斂着眉:“那革蜚故意坐視伱父遇險,革氏欲吞我白氏?”

白玉瑕道:“此事幹系重大,沒有證據,不能亂說。但想來天下聰明人,都會有幾分猜測。”

文娟英臉上並沒有什麼驚訝的表情,顯然她也是那‘聰明人’之一,但只是垂眸道:“若事實真是如此,我兒更要慎重,更要隱忍,更不該打草驚蛇纔是。”

白玉瑕搖了搖頭:“不對。”

他雖是跪姿,但仍有卓然之感,認真地說道:“革蜚現在的正式官職,是右都御史,都察院中第二號人物。左都御史向來唯皇命是從,並不會干涉他掌權。兒子卻一直潛心修行,沒有正式踏入官場。此爲勢不如他。”

“革蜚以隱相爲師,我自幼承白氏家學。革氏如日中天,白家又風雨欲來……勢之大不如。”

“自山海境一行後,革蜚修行速度一日千里,如今已成神臨,甚至能與張臨川交手而不死……兒子遠不能比,輸的是力,也是可見的未來。”

他口中說着自己的樣樣不如,但眼中並無頹色,只是客觀地審視現實,冷靜地面對殘酷:“我若要與革蜚抗爭,是以卵擊石,毫無勝算可言。革氏若要吞我白氏,僅白氏自己,並不存在還手之力。母親看今日之白氏,尚有家財萬貫,糧谷滿倉,葉茂枝繁……兒子觀之,不過泡影,是殘燭微光。”

文娟英本想說,若真有那一天,我還可以進宮求一求天子,皇家不會不管白氏。但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因爲她突然想明白了,白玉瑕爲什麼回國的第一件事是孝服上朝,又爲什麼在朝堂上那麼不懂事。

如果說今日之白氏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價值,無非是對革氏的制衡,是曾經與革蜚並稱雙驕的白玉瑕的未來。

而白玉瑕已經都展現了。

白玉瑕已經在第一時間拿出了所有,已經第一時間走上賭檯,以一個初出茅廬的莽撞世家子的形象,在越國朝堂上那樣的憤怒、那樣的不懂事——如果天子願意扶持他制衡革蜚,他願意成爲那個站在臺前的人。他願意沒頭沒腦地往前衝,往前撞。

可天子已經沉默了。

她身上這層血親關係,若能影響到天子,她又何須進宮?

如今天子既然已經有了態度,她進宮又有何用?

她不得不承認,兒子想得比她更遠,兒子比她想象的更成熟。但這種成熟,讓一個母親心痛。

白玉瑕繼續說道:“龔知良說跟我不論親疏,就是表示無論如何,不會站在我們這邊。連龔知良都如此,滿朝文武,皆無可恃。再爭下去,只是自取其辱。至於陛下……他當然會給我一點甜頭,把我哄着,會給父親、給白家一點榮耀,讓我們繼續撐下去。這是所謂帝王之術,但對白家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沒有切實的支持,我再怎麼掙扎,都不可能跳出革蜚的壓制。再怎麼努力,也最多隻是延緩失敗的時間……我現在不可能是革蜚的對手,白氏不可能再與革氏並舉,我只有跳出這裡。”

此刻整個白氏老宅,正陷在喪禮的氛圍之中,人們哀傷,人們哭泣,人們匆促地來來往往。但在白氏家主的書房內,白家當代最有天賦的人才、白家法理上的下任家主,卻已經下定了離開的決心。

www▲ttκā n▲¢ Ο

對着曾經代表無盡榮華的琅琊白氏,他只是揮一揮手。

在手上還有相當多籌碼的時候,不是誰都能夠看得清結果,更不是誰都有棄掉這一局的勇氣。

文娟英看着自己的兒子,有許多的話都沒有說出來,最終只是道:“你準備怎麼走?”

白玉瑕道:“先前陪我回越國的那個朋友,已經走了。齊國的武安侯因此寫了一封信給我,請我去南夏散心、切磋道術。這封信隱相和革蜚應該都已經看過。我去了,不會再回來。”

“我兒在外面交了好朋友啊。”文娟英悵然道:“看來你離家出走是對的。”

白玉瑕慢慢地伏低身體,以額貼地:“我不能帶母親走,因爲革蜚或許並不會放心我。帶着您,我走不了。”

“傻孩子。”文娟英拂了拂書桌上的賬簿,笑了笑:“爲娘也不可能跟你走啊。這裡是我的國,這裡是我的家。娘還要替你父親守住這份家業,等你回來呢。”

白玉瑕擡起頭來:“我走之後,白氏已然無路,再無抗爭革氏的可能。諸位親長反而安全。就是日子會緊張一些,手頭會拮据一些。這琅琊城,也不會再由白家做主……苦了孃親。”

文娟英隔着書桌看着白玉瑕,覺得這孩子還是很近,又好像已經很遠。

但孩子長大了,始終會有這一天的,不是麼?

她有些酸澀地道:“白家再不濟,也是越地名門。家業垮得再厲害,娘身上也流着文氏皇族的血。娘在家裡少不得錦衣玉食,苦什麼?苦的是你在外風餐露宿,在外面披荊斬棘。朋友再好,寄人籬下的滋味也不好受……”

白玉瑕不說這些,連夜趕回越國至今,他也未流過一滴眼淚,只緩聲說道:“天子以爲他能夠掌控革氏,肆意拿捏革蜚,所以他並不在乎,甚至縱容。又或者他老人家有更多籌謀,更高層次的思考……但‘蜚’是天下之兇,並不易於。革蜚已經不是以前的革蜚,我也不是可以繼續天真的白玉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外間還在唱着安魂的哀歌。

那歌聲唱——

“三魂走,七魄無。

世間哪個無親故?

一聲哭,一聲苦。

赤條條來還赤條條去。

今生緣已盡,望斷山前路。

山不轉兮水可轉,淚眼潺潺爲離人唱。

唱那山,山也太高。唱那水,水也太遙。

唱一句此生不見吶!

生者與死者,誰更遺憾……”

在陳設素雅的書房中,文娟英靜靜地聽完了一首越地哀歌,那個一直以來讓她驕傲也讓她牽掛的兒子,已經消失了身影。

不多時,書房外響起迅速靠近的腳步聲,管家的聲音響起來:“主母大人,宮裡送來一份喪儀,還有對老爺的追封。”

文娟英只道:“知道了。”

並沒有親自去迎的意思。

過了一陣,又有下人來稟:“隱相峰送來一幅字,是隱相他老人家的親筆,寫的‘家宅平安’……”

書房裡的文娟英問道:“可有另外說些什麼?”

下人答道:“什麼也沒有說。”

文娟英沉默片刻,仍只道了聲:“知道了!”

……

……

草木榮枯,自然之理。

生老病死,人之常事。

臨淄城裡同樣有人辭世,同樣是名門中人,同樣喪事低調……不,鮑家的這樁喪事,辦得幾乎是悄無聲息,非只低調二字能夠形容。好像巴不得所有人都不知道。

當然,以鮑氏的家望,世子之死再怎麼低調,該知道的人也絕不會忽略。

鮑家次子鮑仲清,死於張臨川之禍事。

至於說怎麼張臨川替命的雷佔幹已經死掉很久,鮑仲清才死。那自然是奸毒的張臨川,給鮑仲清下了慢性劇毒。

武安侯姜望調查青牌捕頭林有邪失蹤一事,天下皆知。人們不知道的是,鮑仲清因爲和姜望的戰友之情、同窗之誼,也不辭辛苦地參與其中,探查真相。幾次親身前往鹿霜郡,勘察諸多疑點。因而被張臨川覷見了機會,暗下毒手。

真是天妒英才,名門之憾。

“也就是說,鮑仲清是因我而死,爲剿滅邪教教主張臨川而犧牲?”

武安侯府中,回府不久的武安侯半靠在書桌上,一隻手貌似不經意地蓋着眼角,撐住那張已經入選臨淄美男榜的臉……

真是膚淺!

他姜望不過是年輕一點、修爲強了點、爵位高了點、名氣大了點。

僅以容顏論,哪裡算得上美男!?

居然還只排在李正書、重玄遵、姜無邪、計昭南之後,成了臨淄美男前五的存在。

www_ ttκǎ n_ ¢ ○ 臨淄這幫子大姑娘小媳婦,太膚淺了!

姜無邪仗着皇子身份上榜,且不去說他。

計昭南不過插標賣首,重玄遵尤其搔首弄姿。尤其還有李正書,那都多大年紀了!還給排到第一?玉郎君都快成玉爺爺了,老不老哇。

齊國女子的審美,真心有待商榷!

重玄勝對新鮮出爐的勞什子美男榜十分不忿,對世人還未能欣賞肥美而遺憾非常,因而語氣也很難好得起來:“是啊,鮑仲清這般待你,愛你至深,甚至爲你而死。他的喪禮你若是不去參與,你姜青羊必然要落個不仁不義的美名!”

感謝書友“淮南有枳”成爲本書盟主,是爲赤心巡天第362盟!

之前寫鶴沖天結卷,寫得昏頭轉向的,漏了感謝淮盟,實在不該。

來,抱一個。

……

……

我估計後天能夠恢復正常更新時間。

當然明天還是晚上十點~

晚安諸君!

第1752章 誠爲天下之憾第656章 恨天不公第1126章 猶記否第1181章 ?相見應一笑第1261章 ?鏡中花(爲盟主Bili八個牙露加更第2219章 人生遂意能幾何第四十一章 星圖玄構第1332章 ?錯誤第1268章 ?刑臺第一百章 正義誰來寫第1479章 離不得(月底求月票)第535章 十四!第545章 已經天涯第954章 回命無命,還魂無魂第1494章 天下第一喜歡你第2343章 我的人生第1147章 何懼之有第2164章 三千里愁龍渡第1605章 我不敢說出它的名字第1058章 溫泉宮第1482章 天人之隔(八千字求月票)第1614章 人間曾飛雪第四十五章 乞活如是鉢第1080章 ?星光似我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敬第531章 誰的時代第2288章 大夢三千第1643章 離罷春車向鏡湖第375章 恕不遠送第582章 殺威棒第1764章 君知否第1852章 不必有我第1180章 喧囂時第861章 洶涌第457章 燕梟之能第2165章 一百年驚世名第1332章 ?錯誤第七十六章 偷天一線第463章 寄神玉第1016章 應叫人間知霜華第1042章 護國殿第161章 還有誰知……鳳仙張!第2325章 稱之爲“病”第1540章 是年三月,太子射龍狐第618章 親與友第1818章 此中有無限可能第505章 霜心!第322章 萬世不滅之仇第六十五章 我來也第1453章 像他一樣第1279章 無心之焚(爲大盟燕少飛加更1/78!第1203章 長樂第576章 我詛咒你第1856章 六道第2270章 有幸同行第755章 曾相見第1464章 來成正覺第1826章 壯哉斯名第896章 丁景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今夜無人入睡第788章 天涯第1430章 神獄六道,孤身衝陣第三十七章 三城論道第2173章 一醉累月輕王侯第726章 肝膽相照第1816章 都在算中(求保底月票)第949章 覆軍第四十八章 也算天涯第544章 軍神,兇屠第1708章 一生負氣對斜陽第九十一章 日曜第834章 斯人若夢第834章 斯人若夢第793章 一日赴海兩千三第570章 多少事,待從頭第一百二十一章 人間炙熱第1496章 吾心安處第六十九章 向山頂去第1373章 ?此後不相見第886章 雲暮樽第四十一章 每個人都有他的軟弱第158章 此去無回者第270章 英雄路第1756章 天息荒原第1803章 我們生來入苦海,啼哭在囚籠第1862章 第一百二十六 良人歸第1123章 太虞第1258章 ? 勝者可以有閒情第704章 魔聞第1083章 ?朱禾之盟第646章 鬥勉第四十四章 原來舊夢都成昨第五十章 舊債四千年第1644章 隨遇而躺第1009章 世間事,難分說(爲盟主陳澤青加更第2195章 奉香而死,爲有蓮生第182章 遙望天堂第1003章 ?都是浮雲第1731章 六身同渡生死劫,風雲交匯龍虎競!第1793章 摩雲妖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