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贏取自由身(四)

“胡鬧!”于謙臉上盡是長輩對於頑劣的晚輩,那種怒其不爭的無奈,拍案道,“老夫體諒你忠於王事,這些日子疏於經書,方纔有這胡言亂語,便不與你計較。這等話,切切不得與他人提起,可記牢了?”

丁一愣住了,但看着于謙表情,似乎不是小事,便也只好點了點頭。

于謙又問起瓦剌營中的情況,丁一便一一細緻地彙報了,近些日子,瓦剌增兵幾何,新卒老兵各大約比例多少,然後又對於謙說道:“瓦剌攻打京城的可能極大,先生還需早做準備。”于謙點頭同意丁一的推測,又與丁一說了幾句閒話,方纔放他離去。

出得兵部來,丁一隻覺恍如隔世一般。

原本預料的削職或是被直接拿下,壓根就沒有發生,于謙於尚書待自己絕對是親切有加,一點也不象是要和自己算總賬的模樣,難道自己真的是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這時卻聽有人在喚:“三弟!”

回頭過來,卻是李賢與商輅一齊候着他,見得他出來,李賢拍着丁一肩頭,讚道:“好!如晉果不是好大言之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能禍福趨避之!便以身行之,正是我輩讀書人應有風骨。”似乎對於丁一敢去把英宗救出來,李賢很讚許,讚許的不單是丁一武勇,更多的是丁一沒有因爲害怕新皇帝的猜忌所卻步,敢於去做正確的事。

倒是商輅站在邊上,一直微笑着沒有說話,等李賢說罷了,才笑道:“大兄,三弟看來精神不濟,方纔那吏目不是才說他在走廊便睡着了麼?不如教他回金魚衚衕去。明日你我兄弟三人,再行相聚可好?”

李賢看着丁一確是精神很差,便也稱是,又教丁一明日起來,去李府與老太太說話,李老太太倒是一路掂記着丁一,早晚還求神拜佛的燒香,請各方神佛保丁一平安回來。丁一應了下來,便與李賢商輅揮手道別。

那邊廂劉鐵與吉達自牽了馬過來,前者又想去路邊扯着相熟的伴當。教他們回府報信,卻被丁一阻止,對他道:“慢行些。”果然不一刻,商輅的長隨就在後面趕了上來,跟丁一行了禮。卻說出一處京師裡的庵寺,說道是商輅讓丁一有閒不妨去上炷香。那主持頗有些見識云云。

這倒是在丁一意料之中的事實。剛纔他就看出商輅是有話有說,礙着李賢在場,不方便開口罷了。於是乾脆叫那長隨帶路,他說的那庵寺倒也離得不遠,牽馬行了不一刻便到了,看着商輅已候在那裡。一言不發引着丁一入得一處廂房,看着丁一教劉鐵和吉達在門外把握,商輅長嘆了一聲,方纔倒了杯茶給丁一:“三弟。你煞是不懂事。”

“這帝王家的事,是你該插手的麼?”

“什麼‘苟利國家生死以,豈能禍福趨避之’?爲兄教你做那麼多八股,你便沒有從中體會,人死如燈滅麼?你要青史留名,大抵得活得足夠久,要不便死得足夠慘,如嶽武穆,如文天祥!你明明可以選擇活得足夠久的,爲何要尋死?”

“涉入這帝王家事,就是死了,怕是連個好名聲都沒有!”

一連串的數落,把丁一說得頭也擡不起來,但這方是真真切切的兄弟。

客氣往往就是隔膜,只有把丁一真當兄弟了,商輅纔會這麼直接數落他,否則大抵商輅便如丁一遇刺時一樣,報個信,然後躲得遠遠的。商輅是有熱血的,否則他也不會當初跟丁一結拜。而丁一不論於土木堡的沙場之上,還是救回英宗的行動上,都在某一程度,給予了商輅強烈代入感:我的結義兄弟做出來的事!

儘管商輅不會這麼做,但不妨礙滿足了他心中熱血的一面,所以他不希望丁一沒了下場。

“你能跟大兄比麼?他正經走完的科舉路子,一步步升遷上來,就是別人看他不順眼,要把他辦下去,也絕對不是件輕易的事。你呢?考了秀才就不思上進,叫你讀書又不聽,無根浮萍一樣,別人捧你自然千百般的好;要整你的時候,說你一句得官不正,你又如何?別提曹公,他殉國了,你不如提你王世叔好了!要他們都還在,我何必替你心焦?”

丁一苦笑道:“不至於如此兇險吧?方纔於大人似乎對我還算溫厚。”便把進兵部的事從頭與商輅說了,最後求教道,“爲何我提出建個忠烈祠……”

商輅臉色極難看,冷冷地答道:“宋有武廟,聖王爲武成王姜太公,亞聖爲張良,與文廟一般,同樣有十哲七十二子。大明自洪武年間廢武廟,以姜太公從祀帝王廟。你是想要立武廟麼?於尚書看來還是網開一面不想作絕,要不就憑你想重立武廟這句話,傳將出去,讀書人的唾沫就能把淹死,嘿,你好些天沒睡覺吧?回去睡吧,睡醒了想想,於大人對你是不是溫厚,想清楚了再找愚兄參詳不遲。”

與首輔陳循、吏部尚書王直等朝中大佬聚頭議事之時,于謙清咳了一聲,卻是說道:“丁如晉此子,當得起正人兩字,只是畢竟年少欠了歷練。”諸位大佬聽着並無異議,王直更是很爲丁一說了幾句好話。

于謙在朝堂開這口,便是示意以他爲主的大臣們,不要再去敲打爲難丁一。

如商輅所說,無根浮萍的丁一能逃過這一劫,卻就完全是行伍的經歷使然了。接到兵部的命令之後,丁一沒有去打聽,沒有去活動,而日夜兼程趕了回來,當於謙看着走廊裡累得睡着的丁一,他便已將丁一視作可以爭取的對象。

不論怎麼說都是虛的,怎麼做,才能見清此人的立場,他於大人一紙公文,丁某人就日夜兼程連覺都不敢睡,這就足夠;而丁一後面跟他提起忠烈祠。更讓他確認丁一這個人,就是不懂事的孩子。

于謙卻不知道,丁一不是用了三日兩夜趕回來,而是用了二日一夜,所以纔會累成這樣。

那麼,這樣的人,在於謙看來,便是可教的。於尚書便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纔在朝堂上開了這個口,把原本許多爲丁一準備着的套路叫停下來。別小看文官的力量。御史臺一旦火力全開,連首輔都扛不住的,在這識字率極低的年代,他們就是喉舌,他們就代表了正義。

丁一併不知道于謙爲他說話。也不知道王直這無什麼瓜葛的老尚書,很是力挺了他一回。只是睡醒之後。再去想商輅所說的話。他卻就明白了過來,於大人,還真是溫厚啊。

奉議大人是虛銜就不說了。光祿寺少卿,是幹什麼的?在這大明朝,光祿寺負責的是御膳食材的採買,凡祭饗、宴勞、酒醴、膳羞之事。都由光祿寺“辨其名數,會其出入,量其豐約,以聽於禮部。”簡單的說。就是一個貪污的好地方。

每年過手單是鵝就近二萬隻、鴨近萬隻、幾千只雞,下屬還有乳牛廠……光祿寺卿是正三品,少卿兩人,正五品。丁一昨日是精神差到極點,此時睡飽哪裡還想不明白?呆在這位置,真的不想貪污都不行,若不貪,於同僚裡便是另類。

于謙於大人把丁某人扔到這裡,所謂於國有功不能不賞,便是找個地方讓丁一好好去貪。

當然如果丁一不識趣,那到時要整治丁某人,根本都不用於大人出手了,呆上一年半載保準丁某人混身都是污點,隨便找個御史一噴丁一便扛不下;至於說不貪?那更方便,不等御史出馬,光祿寺的同僚先把丁某人這個另類構陷整治下去了。

至於國土安全局衙門,於大人壓根就沒有意思讓丁一再充任首領官!

因爲於大人沒有問是各地行局大使到任情況,也沒有提起廣東那邊黃蕭養的事情,很直接地體現出來,這事不歸丁一管了,要不怎麼可能不問?

但不能說於大人對丁一不好啊,自古九卿裡就有光祿勳啊,五寺就有光祿寺。

只是這樣一年來培養班底,爲他人作嫁衣裳,然後扔去光祿寺夾着尾巴做人啊。

丁一苦笑起來,怪不得商輅聽着,整個臉都苦了起來。

只不過此時想和商輅參詳也沒辦法了。

因爲有位千戶投書,說是迎英守的禮儀宜重不宜輕,所以掌內閣閣務的工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年近六十的高谷高老先生在朝堂之上發火,愈加不滿景帝派去迎英宗的儀仗寡薄,對着朝廷大臣狂噴,說是:“武夫尚知禮,況儒臣乎!”

此時景帝不比歷史上一年後坐實了位子,於是升任侍讀學士的商輅等人,也被派去和李實一同,出發往大同迎回英宗這太上皇帝去了。其實禮儀仍舊是不見厚的,只不過算是與朝臣一個面子,有個臺階給大佬們下罷了。

“師兄,你怎麼老皺着眉頭?”天然呆不知道什麼時候跑了進來,倚在丁一肩頭,晃着丁一的手臂說道,“當官這麼慘嗎?要不,師兄……”她說了一半,嘟起嘴來,卻就沒有再往下說。

丁一捏着她的鼻子笑道:“好啊,你還學會賣關子!快說。”

天然呆掙開丁一的手,揉了揉鼻子說道:“師兄你先答應,不許罵我!”

丁一點了點頭,便聽天然呆湊到他耳邊,吹氣如蘭:“辭了官,咱們去闖蕩江湖吧!”她的江湖夢,似乎從來沒有消停過一般。

但這一次,出乎她的意料,丁一沒有笑話她也沒有罵,卻把她擁入懷裡:“也不是不行。你沒去過草原吧?也許辭了官帶你去草原玩,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她聽着便高興起來,似乎一下子整個人都鮮活了。

丁一看着,不禁癡了。

他真是負她良多。

只是負了佳人,卻不是因着多情。

第2章 定埃及(十六)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三)第5章 忠義無雙(十)第61章 更有強中手(六)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六)第6章 傷別離(十七)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三)第4章 出印度洋(九)第31章 幽懷恨無句(一)第115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七)第6章 傷別離(二)第7章 風蕭蕭(十六)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六)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七)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三)第52章 離別易銷魂(三)第58章 更有強中手(三)第4章 出印度洋(十九)第7章 猙獰(十二)第92章 萬事皆備(十一)第1章 督廣西(二十二)第7章 風蕭蕭(十)第5章 奪門(十六)第3章 永鎮廣西(十八)第8章 轉進(十二)第3章 心如鐵(一)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六)第5章 奪門(一)第5章 奪門(二)第7章 猙獰(十二)第3章 立儲(十八)第6章 歐洲(八)第72章 翻雲覆雨(三)第4章 萬山在握(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二)第45章 幽懷恨無句(十五)第41章 殺熟(一)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四)第2章 篳路藍縷(十二)第26章 視死忽如歸(四)第8章 決鬥(十九)第47章 教看風雲手(八)第5章 君臨(四)第4章 槍在肩(三)第83章 其血玄黃(五)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三)第8章 轉進(三)第42章 教看風雲手(三)第121章 待從頭(四)第2章 遠航(十七)第6章 傷別離(二十三)第74章 把吳鉤看了(七)第84章 虎脫柙(十二)第2章 遠航(十八)第73章 閒遊獨木橋(三)第1章 溫柔鄉(三)第98章 天子賜顏色(十)第8章 轉進(九)第3章 立儲(十三)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四)第7章 風蕭蕭(十三)第68章 麻煩(五)第3章 立儲(六)第2章 遠航(二十一)第83章 萬事皆備(二)第2章 篳路藍縷(十四)第5章 忠義無雙(七)第4章 萬山在握(二十)第6章 歐洲(一)第82章 雄雞一唱(十六)第8章 轉進(六)第4章 新君(八)第7章 風蕭蕭(十)第3章 爪哇(十一)第8章 決鬥(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二)第3章 心如鐵(一)第2章 篳路藍縷(四)第116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八)第7章 風蕭蕭(八)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九)第3章 立儲(十一)第1章 溫柔鄉(九)第3章 立儲(十七)第25章 謀逆(一)第26章 江山萬里煙(十六)第123章 待從頭(六)第23章 江山萬里煙(十三)第128章 待從頭(十一)第7章 猙獰(一)第75章 把吳鉤看了(八)第89章 天子賜顏色(一)第3章 心如鐵(十三)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五)第3章 飛地(十一)第3章 立儲(十四)第3章 心如鐵(二十)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八)第2章 絕戶計(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