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雄雞一唱(十四)

她所說的數字,是風速,就是根據那杆明字戰旗,旗幟下底邊和旗杆所成夾角來推算的。

一百米以內,正常來講可以不計算風阻,因爲風力還沒作用,子彈就命中目標了。

而兩百米,卻就不得不計算,四點四米每秒的風速,會讓飛行三百多米的現代槍械發射的七點六二口徑子彈,移離目標三十四釐米左右。而對於丁君玥他們手中這種直線膛的槍械來說,這種影響,只會更大。

但她還是舉起了槍,儘管距離百步,二百米,九米每秒的強風。

然後壓下了扳機,大約在離這個狙擊陣地一百五十米的距離、楊守隨那六條戰列線八十米的距離上。

首發命中。

然後跟隨着吞哥兒的騎兵下意識地拔轉馬頭向兩旁兜過去,他們不可能連主將也一併踏死。

然後他們就潰散了。

吞哥兒倒下了,全無聲息,沒有呻吟,也沒有慘叫,大抵被子彈掀開了頭蓋骨的人,都會這般的沉默。那麼,他們爲何而戰?爲誰而戰?他們就四散而逃了,把已經下令:“手榴彈預備”的楊守隨,嗆得口瞪目呆愣了至少二秒,才重新下達了命令,“取消!取消!擰回手榴彈後蓋!”

“那韃子頭目的運氣很差。”丁君玥在事後是這麼說的,“看着是個大官,我本來是瞄準他的馬頭……”她很傷感,因爲她有着莫名的擔心,“先生說,最可怕的事,莫過於是錯誤的勝利了……”的確,這就是一次錯誤的勝利。

“勝利者不應該被指責。”丁一微笑地安慰着她。“哪怕是來自於自己的指責。”

這場戰事,最後以杜子騰先前領着的那三百騎,兜出去之後準備來個背後一擊,卻發現正好收拾潰逃的草原軍馬爲最終的音符。杜子騰是這麼評價這場戰事的:“所謂虎頭蛇尾,不過如是了,不應如此啊!……”杜子騰的話,很讓劉鐵有同樣的感嘆,劉鐵覺得,最後六百人在通道的推進,以至於草原兵馬的崩潰。讓先前所承受的攻擊,學生們流的血,傷亡的軍餘,都似乎沒有意義。

甚至他抱怨道:“連陣地上的壕溝,還有陷馬坑。都似乎成爲了多餘的東西。”

丁一笑了起來衝着杜子騰問道:“展之意下若何?”

“弟子不敢苟同。”杜子騰倒是很清醒,擡手作揖道。“學生以爲。若無先前陣地構築、學生、軍餘喋血死戰,便無最後韃子之潰。”

丁一點了點頭,他終於在沙場上實現了自己的第一個目標:不必抽刀。

比起這場勝利來說,丁一更在意這一點。

這不僅僅只是一場以弱對強,以少敵衆,以步對騎的大捷。更是一場不需要丁一親冒矢石,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的勝利。它的意義不僅僅是沙場上的戰勝,更是雷霆書院的軍校式教育的戰勝。

“戰鬥總結儘早提交上來,不論是楊守隨還是李雲聰。包括展之和子堅,丁君玥你也一樣要寫的。所有雷霆書院的學生,都必須提交,我自己批審,手臂受傷的,口述,由班排長記錄。”

丁一併沒有馬上去指出他的學生們在戰事裡所體現出來的不足,他們能夠取得一場勝利,他便期望他們能夠做到更多,比如說發現自己於戰事裡的缺陷和弱點,如果他們能完成這一點,纔是丁一所想要的軍官團和參謀團。

這讓丁君玥一臉快要哭起來的表情,她對於書寫報告,向來有着致命的恐懼。其實先前她對那個夜戰之中失控潰逃身死的排長的好感,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爲着那排長能夠不時給她抄作業。

至於那千來名臨陣決定跟隨劉鐵一搏的軍餘,還有跟着杜子騰衝殺的正軍們,他們都在咧着嘴笑着,儘管有不少袍澤逝去了,但上得了陣,哪有不死人的?按首級和俘虜算下去,每人的功勞都不少,這賞賜是可期的。而且許多軍餘還同意了留在關外,組建新的衛所之後充當骨幹,因爲他們每人至少都分到了兩三匹戰馬和幾副弓箭,包括韃子身上的一些盔甲。

戰馬和馱馬可不是一回事,在這年頭能擁有一匹戰馬,對於華夏人來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韃子的騎兵通常都是有着三四匹馬的,甚至在成吉思汗的年代,還有攜帶着十幾匹替換戰馬的騎兵。

五千草原騎兵,除了被當場擊斃的,餘下的戰馬,丁一讓雷霆書院的學生每人挑了兩匹之後,還足夠讓這些正軍、軍餘再每人分上幾匹。簡單地說,他們發財了。這可不單單是馬啊。

弓也是一筆財富。

古代的冶弓,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週期的,冬天剖析弓幹,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攏諸材,寒冬時把弓臂置與弓匣之內定型,嚴冬極寒時修治外表。批量作業自然可以每年都出產一批弓,但每把合格的戰弓,都是需要二到三年的時間來完成製作的。

極少有人不希望發財,特別是作爲社會底層的軍餘。

也極少人嫌自己擁有的財富更多一些,至少,密雲前衛這些軍餘,是不會這麼想的。

“回關內去,學生先前答應下的東西,自然是會兌現的。”劉鐵對帳篷裡的十來個軍餘連長說道,“不過,回去了,就在州府下面的縣城裡,當個巡捕頭子的角色,恐怕要想再往上爬,就有點難了,除非民亂,否則哪有軍功給你晉身?真正民亂了,指望那些捕快和差役,能跟這裡的弟兄一樣,同心同力去殺敵?”

他的話,倒讓那些軍餘低頭思考起來。

“自己想清楚吧,聽着先生的意思,除了密雲前衛,關外大約還要再辦一個衛所起來,要是留下,怎麼着也是一個出身之路。學生向來不作妄語的,你們下去,好好想想,不過決定了,學生把名單往先生那裡遞過去之後,便不能改了,故之,要自己掂量清楚。”

於是這便成了那些軍餘苦苦思索的事情了,不過他們大都在罵着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肥球:“入他孃的,死了幾百軍餘,連雷霆書院的小先生死了十幾人,這便宜就全讓肥球佔了去!”、“當時老子是暈死了,要是能醒過來,操,也不見得老子的身手就比肥球差多少!”

肥球被丁一收爲弟子,就是這些軍餘,甚至正軍詛咒他的根源。

對他們來說,跟着名動天下的丁容城,那可要比分上幾匹馬或是從小旗遷總旗,盼頭來得大多了。

他們並不知道,丁一之所以會收肥球爲弟子,倒並不是因爲他的悍勇搏殺,而是去看望負傷將士時,詢例問了肥球一句:“好一條大漢啊,好好養傷,有什麼要丁某辦的事麼?”而這個時候,肥球說出了讓丁一動容的話。

“先生,指揮使出去這麼些天,攜帶的糧草只怕早就吃完,此時還得湊出一支兵馬,挾大捷之威,去接應指揮使纔是!”雖然丁一在打掃完戰場,就讓杜子騰領着一千正軍,還有騎了馬的五百雷霆書院學生,前去接應丁如玉了,但以一個軍餘,能想到這一節,還是馬上吸引了丁一的注意力。

所以丁一便問他道:“壯士大名?”

“不敢當先生動問,小人姓厲,賤名劍南。”

“可曾開蒙?”

肥球的眼睛就亮了起來:“小時曾讀過幾年書,後來家父在陣上沒了,家道中落,便讀不起書了……小人向學之心,不曾消減,可惜家貧……”邊上負傷的雷霆書院學子倒是不知情,要是讓外面那些軍餘聽了,只怕得連連撇嘴:這死刺頭還什麼向學之心?

丁一看着肥球這模樣,倒也猜到了一二,不過他卻不計較這節:“可願隨丁某讀書?”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肥球掙扎着從榻上爬了起來,就是衝丁一磕頭。

丁一笑着止住了他,告訴肥球好好養傷,等回京師時,再行拜師之禮。

等丁一走了,劉鐵才酸溜溜地告訴他:“你這廝倒是命好,到時怕是於先生也會來的……”等聽着於先生就是指于謙於大司馬,肥球往自己傷口用力捅了一下,痛得慘叫起來,才相信這一切是真的,自那日起,時時胖臉上都帶着笑,脾氣好得不行。

密雲前衛清點俘虜、繳獲,安撫出了力的正軍軍餘暫且不提,杜子騰領着一千五百騎去援丁如玉,卻是過了五六日就回來,只是回來的人馬,有點多得誇張,不止丁如玉帶去的三千步騎和他帶着的一千五百騎。

足足有近二萬騎!

儘管那“丁”字的將領認旗打在前頭,仍舊嚇得密雲前衛的前出遊哨拼命吹動鐵哨,瞭望臺上的軍兵,也死命敲打着銅鑼;那些在養傷的雷霆書院學生,只要能動彈的,都掙扎着去摸榻邊的遂發槍。

連丁一也一言不發着甲備馬,準備隨時從西南清出的通道,撤回鐵門關去。

第11章 威脅(一)第1章 入埃及(十八)第3章 爪哇(十二)第84章 虎脫柙(十一)第57章 更有強中手(二)第8章 決鬥(二十)第6章 傷別離(九)第11章 日久見人心(三)第6章 傷別離(二十三)第6章 會師(四)第101章 只待東風(五)第6章 傷別離(七)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二)第3章 心如鐵(十二)第86章 萬事皆備(五)第17章 江山萬里煙(七)第6章 歐洲(九)第6章 傷別離(二十三)第9章 風*流*眼(二十二)第1章 舊部(五)第3章 立儲(四)第3章 立儲(十九)第6章 傷別離(二十一)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八)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七)第84章 虎脫柙(十三)第83章 其血玄黃(四)第1章 入埃及(一)第7章 風蕭蕭(三)第3章 立儲(十三)第2章 定埃及(十四)丁一的奮鬥十九第1章 督廣西(十七)第3章 飛地(二)第3章 立儲(六)第8章 轉進(九)第74章 翻雲覆雨(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八)第7章 猙獰(十二)第37章 尺土是漢天(四)第2章 遠航(七)第7章 猙獰(七)第6章 傷別離(十八)第6章 歐洲(五)第6章 歐洲(七)第7章 猙獰(十六)第58章 工欲善其事(八)第64章 更有強中手(九)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五)第78章 翻雲覆雨(九)第1章 入埃及(九)第1章 督廣西(七)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三)第6章 歐洲(十九)第3章 飛地(二十)第48章 幽懷恨無句(十八)第5章 奪門(十一)第84章 贏取自由身(九)第7章 猙獰(一)第37章 幽懷恨無句(七)第69章 麻煩(七)第4章 新君(二十)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九)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九)第91章 天子賜顏色(三)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九)第1章 入埃及(十三)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六)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七)第6章 傷別離(二十)第43章 幽懷恨無句(十三)第4章 新君(二)第4章 新君(五)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八)第4章 萬山在握(十五)第83章 其血玄黃(四)第8章 決鬥(九)第7章 辭京(九)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二)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五)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七)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六)第80章 贏取自由身(五)第1章 入埃及(六)第6章 傷別離(八)第9章 風*流*眼(四)第99章 只待東風(三)第8章 轉進(十二)第3章 心如鐵(十六)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三)第98章 只待東風(二)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八)第5章 故人心(一)第75章 翻雲覆雨(六)第3章 立儲(八)第70章 把吳鉤看了(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五)第48章 教看風雲手(九)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六)第2章 絕戶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