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遠航(九)

丁一沒有馬上決定要怎麼應對,黃蕭養匆匆喝完杯中茶,頗有些着急地催問着丁一,到底要怎麼辦?儘管他本來是海賊,但他也知道,有人往朝廷說丁一的不是,總歸是件麻煩事:“一哥,聽講你和皇帝是手足,只不過離得甘遠,若是有人成日講你衰野,講耐左,都唔好啊!”

“大明,不是皇帝說了算。/ ..”杜子騰很無奈地,一邊換着淡了的茶葉,一邊低聲這麼說道,“只怕這奏摺,會給朝廷裡的大佬,發作的由頭。”這話倒讓張玉對他點了點頭,原本以爲丁一用杜子騰鎮着廣西,是因爲他的忠心和軍略出色,現時看來,杜子騰倒也有幾分大局觀的。

“這是第一封彈劾我的奏摺。”丁一喝了茶,放下茶杯笑道,“但不會是最後一封。以後有人彈劾怎麼辦?如是在河南,在山東,就跑去殺了他們?要是我們的情報網沒有收到消息呢?不要太慌張,我信得過他。”

外面在這時遠外就傳來了爆竹聲,丁一對衆人道:“走吧,讓府裡也把鞭炮點起來。”

一直沒有擡頭的天然呆,這回倒是反應極爲神速,其他人還沒動靜,她一下子就扔下糕點跑到門口,急急道:“快去、快去!我來點,要讓我來點!”說着又跑入來拉柳依依、雪凝、丁如玉等人,還催促着丁一,“師兄,快點啦!別象個老頭子!”

丁一笑了笑,招呼着其他人也出來。看着天然呆不知從哪裡尋着的線香,尋過去點了鞭炮,又大呼小叫捂着耳朵跑過來。鞭炮聲響起來,在這年關的夜裡,把一絲絲寒意都驅走了,把空氣染上了硝煙的味道,這是新的一年的開始,也許,在這新的一年裡。丁一覺得,硝煙的味道,將長時間地陪伴着他。熟悉而讓他安心的味道。

他環視着身邊的人們,他所關心的人們,丁如玉低垂着頭,張玉卻正好轉過頭來與他對望。這教丁一心頭暖意生起。他鼓起勇氣,展開雙臂,把張玉和丁如玉都擁入懷中,在鞭炮聲裡,天然呆看着卻蹦跳了過來,不由分說的也擠進丁一的懷裡,似乎嘴裡還叫着:“見者有份!吃獨食的不是好漢!”之類的話。

丁一突然有了一種歸屬感,一個明朝人的歸屬感。不必爲了什麼將來,不必爲了什麼華夏。便爲這懷中人,他也要讓這大明,長久地站立在世界之巔!

正月初一皇帝是要上朝的,而且是大朝會。不過揭稽彈劾丁一的奏摺還沒送上京師來,直到元宵過,那奏摺才送了上來,而一送上來,吏部實際視事的王翱就跳了出來,開始就着這摺子攻擊丁一,勾結宦官和與王振叔侄相稱那一節,他倒沒有去提,因爲揭稽不知道,王翱是知道的,英宗對於王振,哪怕到了現在,也仍覺得王振是忠心的臣子;而英宗在南宮,丁一利用宦官接濟和傳遞物品的事,王翱也是略有所聞。

此時來以這一節彈劾丁一,是沒有什麼好處的,所以王翱一開始就是噴八大處的設置:“……此運輸處所設,不能自行處理相應事務,還要向布政使衙門照會……實爲冗官之舉……不若於忠國公身邊,添若干幕僚爲好,直接由忠國公行文到布政使司,更爲便捷……”

而有了這位天官起了頭,後面御史也就不缺跳出來的人了:“忠國公以八大處行文照會布政使衙門,實爲藩鎮之行,此爲國之大患!”、“應派總兵官統率軍兵,以免行藩鎮之實!”、“當革八大處,此與祖制相違!”

王翱的彈劾還算是理性,就是冗官,不管他說的是不是道理,還算就事論事;後面跳出來這些人等,卻就是明顯借題發揮,想把丁一開府的特權削除去,根本就是對人不對事了。至於勾引宦官和勞民傷財這兩條,壓根就沒有人彈劾。

因爲大家都很清醒,要搞就集中火力搞一項,丁容城這時節,是沒辦法完全搞臭的,打下雲遠、安西兩地,除非皇帝硬要動手,要不然的話,這樣的功臣,除非真的不要臉到趙構那樣的,或是開國君主,劉邦、朱元璋這樣的,不然稍有點底線的朝代,怎麼也不太可能搞下去吧?那拓土開疆的功勞怎麼削得掉的——漢朝霍去病雖說死得早,但他弟弟霍光後來不就成了能廢立皇帝的權臣麼?

所以要集中搞一項,只要廢除了丁一的開府之權,第一步就算圓滿完成,因爲他們也收到廣東的信件,說是丁一在調兵過廣東來,恐怕又要推行官紳一體納糧,這讓士大夫階層很恐怖啊,要知道丁一的兵,可是六十一人就能全殲五百零一精銳的素質!

陳循這首輔也不得不站出來,上奏道:“臣以爲,請忠國公自辯吧,自辯的摺子上來了再議不遲。”這不是爲丁一開脫,儘管表面上看着似乎是爲丁一說話,但是要知道自辯,就是朝廷認爲丁一有錯了,所以纔要他自辯啊。

若真的要丁一自辯,那就是表明了一個態度,粗糙地說,和後世各大國反貪部門請官員去喝茶喝咖啡,要求規定時間、規定地點交代問題,是沒有什麼太大區別的了。基本就是掌握了幹壞事的證據,除非能推翻這些證據,要不就是有罪。

于謙也上前奏道:“臣附議。”有了這麼幾位帶頭的大佬,附議者就更多了。

連王佐這些丁一的死忠黨羽的聲音,基本也被淹沒,因爲他們品級太小,站得太后面了。

而楊善、許彬這些站在前頭,都沒有和以前一樣,去爲丁某人出聲。

無他,因爲艦隊所帶着的信函,已經比揭稽的奏摺還要早上一天到達,而兵部、吏部都還壓着丁一的信函,但信裡,要奏請王直、許彬、楊善隨艦隊西征的事,朝廷大佬裡私底下都是知道的了。

閣臣商輅這幾日是生了病沒法上朝,而許彬和楊善那是恨得咬牙切齒吧,不說打仗會有傷亡,這出海,就是跟流放一樣啊!這年頭可沒人嚮往西方社會的,跟着丁一搞立憲秘約,結果到現在也沒動靜;跟着丁一搞奪門復辟,龍椅上是換了人,可丁某人來個不以奪門爲功,又扯上首輔和把握相權的于謙,結果政府上結構也是穩定的,楊善、許彬誰也沒得了一丁點好處,現在丁某人自己發瘋罷了,還要拖上他們去流放萬里之外!他們哪裡能對丁一有什麼好感?哪裡還會去爲丁一和朝廷大佬扛?要一扛上,于謙、王翱把摺子一遞,得,都隨丁某人去海上飄吧。

所以,一時間要求丁一自辯的呼聲羣起,並且朝臣開始他們的磕頭戰術,就是皇帝不答允,他們就要來長跪不起來。

“爲何要如晉自辯?”英宗的臉色很不好看,坐在龍椅上,衝着下面羣臣問道,“設立八大處,當初也是經過部議,內閣票擬的旨意,也不是朕下的中旨,這過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又成了冗官之舉?內閣和諸部院,於國事如同兒戲麼?”

這讓朝臣集體性失語了一陣,因爲的確旨意下去也就個把月,所謂朝令夕改,莫過如是了。就是一縣知縣,也不能這麼搞,別說諸部院和內閣。而且英宗這皇帝可不比景帝,誰發作的時候,他是不會低頭的,特別是奪門復辟之後,因爲丁一的緣故,英宗並沒有爲徐珵和石亨所脅的情況下。

但是,朝臣是什麼?是士大夫階層的代言人啊,丁一如果推行官紳一體納糧,那就是挖他們的根。這八大處,發展起來的話,他們是可以預計得到的,廣東必定將和廣西一樣,到時不願一體納糧的人,只怕“侯大苟”就會從廣西殺到廣東來,也說不定,反正到了現在,如同都督張輒在朝廷公文上,是統領大明第一師一樣,侯大苟也依舊在造反,只不過是說被壓縮到大藤峽一帶,但過了這麼久,已經有人開始猜測,侯大苟是否依舊在造反呢?

所以他們很快就接着噴:“聖上慎言,若於國家社稷有害,當斷則當,臣等薄名安足掛懷?此事前不曾行,如今看來,當時是臣等議得差了。”就差嚷出吾等愛名更愛真理了,這些朝臣,學的道德文章,所謂官字兩張口,便是如此了。

英宗氣極反笑,點頭道:“若是如此,近來首輔與大司馬提及的立憲之事,若是立憲之後,又覺不妥,是否也是隨時想改便改麼?”

于謙聽着立時上前一步就開噴:“立憲是爲國本計,安能與這軍鎮小衙相提並論!聖上慎言!” 王翱更爲噴得狂烈,“立憲之計,也自當於先做試行,方能定下章程,否則爲何延至今日而未定?這八大處之弊,便是當時不曾實地試行,忠國公也算是驗出此法不適於國朝了!此時革之,善莫大焉!”

這根本就不要丁一自辯了,直接就要求把八大處革除,甚至還認爲諸部院內閣都沒錯,沒試點啊,現在不就是試點發現問題了麼?立憲也是一樣的,得推敲好才能弄。要不然奪門那夜就搞了,爲什麼要拖到現在?這是連皇帝一併也噴了。

ps:??據說從今天開始月票加倍呀

第48章 尋人(二)第4章 萬山在握(十七)第20章 江山萬里煙(十)第4章 出印度洋(二十)第91章 天子賜顏色(三)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五)第2章 定埃及(一)第4章 萬山在握(七)第2章 遠航(二)第5章 君臨(九)丁一的奮鬥二十一第5章 奪門(六)第80章 翻雲覆雨(十一)第4章 新君(十九)第80章 翻雲覆雨(十一)第22章 江山萬里煙(十二)第84章 虎脫柙(八)第56章 更有強中手(一)第1章 督廣西(七)第73章 閒遊獨木橋(三)第25章 謀逆(一)第7章 風蕭蕭(五)第2章 定埃及(十)第82章 雄雞一唱(三)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一)第6章 傷別離(十五)第80章 贏取自由身(五)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九)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三)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四)第4章 出印度洋(十五)第115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七)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九)第7章 考較(一)第8章 轉進(三)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一)第83章 其血玄黃(十)第119章 待從頭(二)第1章 舊部(一)第7章 猙獰(十一)第2章 絕戶計(十九)第22章 種田(一)第3章 飛地(六)第55章 離別易銷魂(六)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四)第3章 心如鐵(九)第60章 交易(四)第24章 視死忽如歸(二)第5章 租界(十)第100章 只待東風(四)第1章 督廣西(二)第3章 永鎮廣西(十八)第124章 待從頭(七)第76章 翻雲覆雨(七)第82章 雄雞一唱(十六)第4章 新君(十九)第43章 暗涌(一)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一)第11章 江山萬里煙(一)第3章 爪哇(十四)第82章 雄雞一唱(八)第3章 永鎮廣西(十四)第1章 伴君如虎(六)第126章 待從頭(九)第8章 決鬥(十三)第82章 雄雞一唱(二十)第6章 傷別離(二十)第8章 轉進(八)第6章 傷別離(十六)第2章 遠航(六)第104章 天子賜顏色(十六)第4章 出印度洋(二十)第2章 定埃及(十四)第2章 絕戶計(十二)第5章 君臨(十)第5章 忠義無雙(七)第8章 轉進(十二)第45章 角力(一)第72章 翻雲覆雨(三)第39章 熟人(一)第37章 尺土是漢天(四)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八)第83章 其血玄黃(五)第64章 更有強中手(九)第93章 萬事皆備(十二)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一)第83章 其血玄黃(五)第5章 君臨(十九)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五)第2章 遠航(三)丁一的奮鬥十九第8章 決鬥(四)第4章 槍在肩(一)第50章 幽懷恨無句(二十)第4章 萬山在握(十四)第88章 萬事皆備(七)第7章 猙獰(六)第4章 出印度洋(十)第13章 進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