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四)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衆號“qdread”並加關注,給《重啓大明》更多支持!

“絕對不要涉入中東。”這個對丁一來講,完全是沒有必要思考的事情。

因爲對於古代戰爭史,丁一算不上專家,但至少是狂熱的愛好者。所以中東這一塊地方,最早涉足的是古埃及,然後是亞述王朝、巴比倫、波斯、馬其頓、安息、羅馬、波斯第二帝國、蒙元、帖木兒帝國……,包括大唐!都沒有好下場。

遠的不說了,就大唐和蒙元,這兩個龐然大物,大唐和大食人爭奪中東霸權,接着就是安史之亂了,後面怎麼樣就不必提了;蒙元爭奪中東霸權,之後西夏亂起,孛兒只斤鐵木真回師平亂之後就死了,然後雖然繼承者建立了蒙元,但鐵木真這梟雄對於蒙元的意義,絕對不止是開國之君,在他之前,蒙古連文字都沒有,在他之後,也是按着他留下滅夏、滅金的方略,方纔立國的。

沾手中東,向來是沒好下場的。

丁一對着劉吉說道:“擬文,讓黃蕭養注意鞏固蘇伊士河的防務,配合許彬那邊的部隊,扼止奧斯曼進入埃及;讓楊善在休頓牽頭,聯合歐洲各國,加大對君丁坦堡的支援,讓它作爲橋頭堡,扼阻奧斯曼進入歐洲。”

“朱動、宮聚,把孟加拉那邊控制好,瘸狼的孫子讓他們滾回去。跟奧斯曼人爭地盤,得絕了彼若東來的心思。”

“若是可能。在天竺扶植某一低等姓,對抗高等姓。”

然後方纔稱這濟州巡撫李秉的號。對他說道:“迂齋,學生的意思,以爲中東便是個泥塘,大明此時尚弱,卻不可輕涉其中,除非天下已定,再思於此不遲。”英宗和于謙讓李秉來問話,丁一自然得有個交代,“學生修書一封。隨迂齋的摺子一起遞迴京師吧。”

李秉不是個好說話的人,纔是延平推官的時候,就敢嚴懲不法豪強,出了名的直言敢諫,這人不好說話到什麼程度?他是在景泰帝在位時,才從主事升郎中,再從郎中升右都御史,提督軍務,也就是景泰才發跡的人物。奪門之變以後,他又因事連坐被逮,之後英宗寬恕,恢復原職。

好了。按理說這人該夾着尾巴做官了吧?他不是的,英宗要貶一些御史,李秉上疏請救。還去噴英宗,結果搞到英宗大怒。氣到將他定罪,不過後來又起用他去巡撫大同。他又是彈劾這個、彈劾那個,丁一也是被彈劾過的。結果英宗受不了,“責其專擅,逮下詔獄,後斥爲民”,就是一擼到底了,要不是這回丁一點名要他,按原本歷史上,他是過了幾年,得閣臣舉薦才重新起用,然後到南京都察院養老,去到成化年,纔有機緣出來任實職,當然,出來之後,仍然咬完這個咬那個……

就這麼個人,朝廷裡的大佬都不太待見的,所以丁一點名要他,都沒人去做梗。

丁一原也以爲,少不得和李秉解說上一番。

卻沒有料到聽着丁一的話,李秉起身長揖:“先生之方,正是老成謀國!”然後開始罵人,從英宗到于謙一路的噴,都不忌諱的,聽得丁一啞口結舌。

最後丁一禁不住問他:“迂齋,四海大都督府參謀處今缺副處長一名,主要是負責徵倭前線的參謀事務,並主管軍紀及軍事巡回法庭事宜,不知迂齋可願屈就?”之所以點名要這位,是因爲他咬人和王文不同,基本都是出於公心,並且連地方豪強一併照咬不誤,更關鍵的是,丁一記得清楚,出塞對陣的勝仗裡,這位也是有份的。

在原本那沒有弓馬之利的歷史上,能打贏草原民族,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是文官,這種絕對是人才;並且李秉舉薦將領,也很有水平,所以丁一纔會要他,原本以爲這位怕是不肯站隊的,別看人好咬,也是宦海浮沉這麼幾十年啊。

方纔招攬的話,丁一原本是想着,等相處得熟了以後再提的,只是見着李秉言語之中,對丁某人頗有善意,所以才忍不住說了出來。

“若先生心腹犯了軍律當斬,學生可能處置?”李秉沒有回答,而是直接這麼反問。

丁一點了點頭:“自然由迂齋處置。”

誰知道這位接着又是一個問題:“若掃北侯犯律當斬,學生可能處置?”

掃北侯就是丁如玉了,她本有徵北伯的爵位,封賞烏思藏的大明第一師時,自然也少不了對這前期的主將要給點意思。李秉是連丁如玉犯事都要管,都要執法的。

丁一愣了一下,真是從來沒人問過他這問題,就是胡山等人,也只是指責丁如玉的戰略、戰術有問題,也沒有提出要問責的,連英宗和朝廷大佬,在烏思藏戰事因雪崩消停之後,也給丁如玉封了侯,沒人提出要問責啊!

“我會調置如玉,教她於府中好好休養,或是視兩廣民事,不涉四海大都督府事。”丁一猶豫了一下,還是給出了這麼一個答覆。

李秉聽着,拱手道:“如此,學生願從先生驅使!”

但沒有等丁一高興,籠絡到一得力大臣到麾下效力,這噴子就開始發作了。

有才能的人就這樣,他必定是要作的,有才能而又不作的,古今中外,哪有?

“若徵平倭國,先生以爲當如何治理?”李秉對於徵倭有點不以爲然的,他認爲,“不若教彼自辯認罪就是,何必勞師動衆?華夏如今百業待興,學生去兩廣看過,那真真是極好的,都鋪上那稱做水泥路的官道,烈馬踏上都不見崩裂。依學生看來,先生不若坐鎮華夏,其他布政使司,若能得兩廣模樣,天下大治哉!”

丁一聽着苦笑搖了搖頭,怎麼說,這李秉還是沒把階級上的矛盾理出來。

士大夫要兼併土地,不交稅,商人背後也是士大夫,商稅也不好加,而百姓要用十分之一的土地來養這個國家,如此下去,大明不完都是怪事。而兩廣,要把其他十二個布政使司都推行兩廣這樣的官紳一體納糧?要不就打一場北伐吧,都掃平了重新分配,要不窮丁某人一生,只怕都不定能辦到,丁一可不認爲自己比王安石本事,這玩藝不是說見識多就成的,牽扯到士大夫切身利益的事情,人哪會讓步?

“不治理。”丁一此時也無法長篇大論去和李秉分說,於是最簡潔地回答了他的問題。

“犯大明天威者,必誅之。”

“華夏不稱霸,不好戰,不侵佔他國疆土,我也絕無佔據日本之意。”

李秉有些轉不過彎,他可是連英宗都敢頂到發火的人,直接就噴:“自土木堡起,先生幾乎無月不戰,現又出七海徵平諸夷,無四海大都督府之文書,他國行於海上之船隻,一旦被執,人則苦役,船貨皆沒,此安能謂不爭霸、不好戰?”

都橫成這樣,丁某人有臉提不稱霸?

“非也,海上之稅,取之於船,用之於船。若無我,東西海路漸繁,不知道多少海盜叢生!若海盜掠奪,人貨皆沒!故徵其稅,是爲修繕艦隊,以便維持海路安寧,若有遇海難者,猶可得援,迂齋,此非爲稱霸;徵平諸夷,也不過是使其明理,大明所據,皆是無主之地,若已有文字、文明之國度,如木骨都束一般,也是相詢租借罷了。”

換成別人大約就稱是了,李秉卻曬然一笑:“先生詭辯。”

丁一併沒有發怒,而是對他說道:“迂齋又錯了,大明火炮所及之處,這便是真理;若大明火炮不能及之外,這方纔是詭辯。”

“若他朝,諸夷盛,華夏如何?”

丁一很痛快地回答這個問題:“魚肉安能思如何?”

“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先生奉荀子之道。”李秉點了點頭,卻得出另一個問題,“若如此,何不納朝鮮于中華?”

“要朝鮮做什麼?”丁一聽着笑了起來,敲敲桌子對李秉說道,“迂齋是想通了,爲什麼要建四海大都督府了吧?沒錯,就是要土地,來緩解華夏的問題。只不過朝鮮,卻不是好地方。”

李秉緊逼着問道:“朝鮮自號小中華,若朝鮮不入先生法眼,倭國也只懲其不遜,何處方是良田?”

“南則澳洲,西則美洲。”

李秉這噴子又追問那裡憑什麼被丁一看中?

丁一再看重他,也覺得到了這地步,應該收尾了,所以很直接地對他說道:“澳洲富饒到什麼程度?原本在華夏是觀賞魚的錦鯉,扔到澳洲水中,不多時便能生到三尺長。而美洲之富饒,猶在澳洲之上。”

李秉就愣在那裡了,他第一反應是丁一吹牛,但丁一在大明,真沒吹過什麼牛,那信用還是很好的,而且這種事,丁一也完全不必跟他吹牛啊。

這時楊守隨就入得內來,向丁一敬禮道:“先生,新兵結訓,考覈結果,一共有三萬五千七百人達標。”

“風起時,揚帆向東。”

“是!”

第2章 篳路藍縷(九)第1章 入埃及(二十)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四)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一)丁一的奮鬥二十八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四)第1章 督廣西(二十九)第1章 入埃及(十)第114章 血腥序幕(十一)第82章 雄雞一唱(八)第7章 風蕭蕭(十五)第70章 工欲善其事(二十)第1章 溫柔鄉(二)第2章 定埃及(十九)第8章 轉進(十五)第2章 定埃及(一)第7章 風蕭蕭(四)第84章 虎脫柙(十三)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二十)第84章 虎脫柙(十)第5章 奪門(十七)第48章 幽懷恨無句(十八)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四)第1章 督廣西(二十一)第1章 舊部(二)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七)第2章 遠航(七)第2章 篳路藍縷(二十)第3章 心如鐵(三)第2章 遠航(十八)丁一的奮鬥十九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八)丁一的奮鬥二十四第84章 虎脫柙(十八)第3章 心如鐵(四)第98章 天子賜顏色(十)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二)第4章 萬山在握(一)第6章 傷別離(二十四)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一)第9章 風*流*眼(十八)第4章 新君(十六)第86章 萬事皆備(五)第5章 君臨(十四)第7章 猙獰(二)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三)第8章 決鬥(十三)第1章 督廣西(三十)第1章 督廣西(二十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九)第4章 出印度洋(二)第114章 血腥序幕(十一)第6章 會師(二)第99章 只待東風(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第4章 槍在肩(二)第5章 租界(四)第92章 天子賜顏色(四)第7章 風蕭蕭(十)第2章 絕戶計(十九)第3章 心如鐵(十八)第3章 爪哇(十六)第5章 忠義無雙(十一)第5章 忠義無雙(十八)第7章 風蕭蕭(五)第4章 萬山在握(十三)第15章 江山萬里煙(五)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九)第84章 虎脫柙(十六)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一)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第1章 風吹海不平(八)第6章 歐洲(十五)第3章 飛地(六)第3章 飛地(十六)第39章 熟人(一)第5章 忠義無雙(十三)丁一的奮鬥二十四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第15章 辦事(一)第2章 絕戶計(十三)第59章 交易(三)第38章 尺土是漢天(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八)第8章 轉進(四)第105章 天子賜顏色(十七)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二)第39章 幽懷恨無句(九)第25章 謀逆(一)第5章 奪門(十四)第72章 閒遊獨木橋(二)第82章 雄雞一唱(一)第3章 爪哇(五)第2章 篳路藍縷(四)第1章 督廣西(八)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二)第111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三)第82章 雄雞一唱(九)第38章 尺土是漢天(五)第2章 定埃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