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軍餉

當於軻回到軍帳裡,那吳氏兄弟已被楊行密安排換了乾淨的衣服,吃了頓難得的飽飯,吳義山一見於軻進來,騰的站了起來,拉着弟弟吳義海幾步奔上來,撲嗵跪在地上就磕起了頭。

楊行密把夾城屠殺的計劃告訴了吳氏兄弟,弟弟吳義海尚且年幼,不甚明白,吳義山卻是大爲驚駭,他這才知道,於軻竟是生生的把他兄弟倆從死亡的懸崖邊上拉了回來。所以在他看來,於軻對他兄弟倆人是恩同再造,這個恩情,就算是把頭磕出血來也不足爲報。

“你們這是做什麼,快快起來。”於軻明知他們這般舉動是出於感激,但還是裝作糊塗,忙是扶起了他們。

吳義山眼眶通紅,哽咽道:“某兄弟二人的命是於爺給的,今後我們就算做牛做馬也要跟着爺,爺就算是讓我們去死,某和弟弟也絕不會猶豫一下。”

於軻之所以救他們,一方面是出於同情,另一方面是看在楊行密的面子上,舉手之勞而已,其實根本沒當回事,但見他二人如此看重,便道:“吳兄弟言重了,這只是小事一樁而已,你們用不着太放在心上。”

吳義山可沒把這當成小事,此刻父母已亡,他二人在這世上孤苦伶仃,無可依靠,而於軻這個救命恩人是唯一可能會幫助他們的人,譬如失身大海之中碰見一葉孤舟,救命之稻草,如何能不抓牢,於是他急又拽着弟弟吳義海跪拜於地,誠懇道:“某兄弟倆死也要跟隨於爺,爺要不同意,某等就跪着一直到死。”

於軻無法體會到他們的心情,他就沒見過這麼想給人當馬仔的,能收兩個伺候的小弟自然不錯,但關鍵是這兩小弟也要吃喝拉撒,目下自己的境況並不算太好,養這麼兩張嘴巴也不是件易事,但見這二人這般死心踏地的樣子,又不忍拒絕,想了片刻,忽然靈機一動,便道:“行了,某就算是答應了,你們先起來吧。”

吳氏兄弟欣喜不已,但不等他人表達此時的喜悅,於軻又道:“某並非不想收留你們在身邊,只是某家中尚有兩位婦人,留你們在不太方便。這樣吧,某有一位姓黃的同鄉好友,某就推薦你兄弟倆在他的莊子上討份差事,等今後時機成熟之時,你們再跟隨某左右也不遲。”

於軻既然已經答應收他們做馬仔,那老大的安排做小弟的自然不能不聽,雖說不是很理想,但也不能不接受,吳義山只得道:“某等一切聽從爺的安排就是了。”

因爲軍糧緊張的問題,黃巢已經爲康承訓所拜託,於昨日北歸,再去籌集糧草,於軻便吩咐楊行密暫時把他二人帶在身邊,待再見到黃巢時再把他們交付給他。

就在康承訓攻克柳子鎮的第三天,又有一件好消息傳了回來:朱邪父子率領的三千騎兵在半道伏擊,重創了王弘立和他所率的三萬援軍,斬首兩萬多,逼使王弘立帶着殘存敗軍狼狽不堪的逃回了徐州。

這對**而言無疑於一件天大的好消息,那王弘立乃黃巢手下第一大將,自出道以來從未遭過敗績,敗在他手下的**將領不計其數,而如今沙陀軍一役令其威名盡喪,這對叛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對朝廷的信心和**的士氣則是莫大的鼓舞。

於是,就在康承訓的戰報到達長安的第二天,皇帝在翰林學士韋保衡的建議下,下旨賜朱邪氏父子李字國姓,朱邪赤心改爲李國昌,子朱邪克用爲李克用,其餘諸子也皆改爲李姓。

在唐帝國時代,自從太宗李世民爲萬邦尊爲天可汗之後,大唐帝國在那些番臣屬國眼中便成了神聖之地,而李姓皇族則是最尊貴,最榮耀的一族,能被皇帝賜名爲李,對於這些番人而言,自然是莫大的榮耀。雖然到如今,帝國屢遭劫難,往日的強盛已不再,但這種根深在番人心中的神聖認同卻至今未曾改變。

彷彿是受到了這賜姓的激勵,沙陀李氏父子越戰越勇,鐵騎奔騰,北進徐州,連戰連捷,十日之內收復了七座被叛軍奪戰的城鎮,他們的三千鐵騎,在這淮北的廣闊平原上如入無人之境,膽戰驚心的叛軍們一旦見到沙陀軍的身影便幾乎是不戰自潰。

當李國昌的沙陀軍在節節得勝時,康承訓所率的**主力卻再次陷入了不利的境地,朝廷答應的糧草再一次出現了拖延。在沒有足夠糧食的情況下,這些驕橫的神策軍,以及一向有不願意服從中央指揮愛好的方鎮軍是根本不會聽話的,他們公然拒不執行康承訓東進的命令,聲稱只有在軍餉如數發放後再會執行命令。

士兵們的抗命給了康承訓這位主帥威信極大的打擊,他十分的懊惱,但卻苦於沒有解決的辦法,他不能再像在宋城那樣,默許士兵們對平民進行的搶掠,就是因爲這件事,數位有份量的朝廷重臣曾上奏摺批鬥過他,稱他是在“縱容部屬,禍害百姓,置朝廷之法令於不顧,理當問斬。”雖然皇帝對這些誇張到要求處死康承訓的進諫置之不理,但還是派出名義上慰問的專使,以委婉的言辭對他進行了訓斥與警告。

這件事的教訓讓康承訓一直都提心吊膽,所以這一次,他無論如何也不敢再放縱他的士兵去搶劫百姓。然而這就讓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朝既不許去搶百姓,又不肯按時按量的發放糧餉,卻又一次次的勒令他作速進兵,平定叛亂,在康承訓看來,朝廷如此做法,不但是強人所難,更是荒唐可笑的。

“都招討使,某所部的糧餉爲何只發了四成不足?將士們十分不滿,吵鬧的很厲害啊。”大將王式鐵青着臉急匆匆的衝進了帥帳,連軍禮都不行就衝着康承訓大發牢騷。

“吵就讓他們吵吧,朝廷的糧餉就是遲遲不到,某又有什麼辦法,咱們就都在這柳子鎮坐等吧,什麼時候糧餉到了什麼時候再去剿賊。”康承訓被朝廷的荒唐做法搞得頗爲無奈,也有點發牢騷的樣子。

王式本爲神策軍大將,多立過功勳,脾氣架子也大的很,被康承訓頂了這麼一句,自然是覺着不爽的很,悶聲道:“那好,某就照着都招討使的話去向將士們解釋。”然後哼了一聲,扭頭招呼也不打就跺着地離去。

一直靜靜在旁註視的於軻忽然意識到事態的發展似乎有些不妙,在歷史上,康承訓由於“逗留不進”的罪名,在合圍徐州前不久被朝廷貶職,由李國昌代任。後康承訓又被一貶再貶不復重用,最後鬱鬱而終,這也致使黃巢起事之後,朝廷中竟無一大將能將其撲滅。

史書上說,康承訓是因爲得罪了翰林學士韋保衡才被貶職,這個人可不一般,按照歷史的發展,他極有可能在今年的九月左右與當今聖人最疼愛的同昌公主完婚,也就是說,他此時的身份是準駙馬,康承訓得罪了皇帝的女婿,被貶也就難怪了。

康承訓乃大唐帝國棟樑之才,況且對於軻怎麼說也算是有點知遇之恩,所以他覺得無論如何也必須使康承訓的悲劇避免發生。

第十一章 逼良第四十四章 空想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四十二章 嫁禍第十九章 徵稅第四十八章 賭命第十章 叛亂第四十七章 聚義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二十五章 火攻第八章 悲愴第二章 工作第三十六章 公正第四十章 死士第三十章 降將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十一章 賞識第四十七章 干政第十五章 盜賊第四十九章 下廚第三十九章 興唐第二十六章 殘局第二十七章 屠殺第四十四章 享樂第三十一章 佞佛第五十三章 夜宴第十六章 怒火第五十四章 擁兵第二十七章 屠殺第三十一章 佞佛第三十七章 荒唐第十章 皇帝第十六章 怒火第四十六章 激情第四十八章 賭命第四十四章 空想第一章 佳人第三十九章 興唐第四十章 死士第三十七章 荒唐第四十九章 膽色第二十四章 圍城第四十九章 膽色第十一章 逼良第三十八章 方主第三十八章 方主第七章 公主第十七章 神策第三十章 降將第二十六章 裂痕第三十七章 貧富第三十一章 血戰第五十二章 三甲第三十四章 籠鳥第十一章 賞識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四十一章 主謀第二十四章 陌生第三十七章 荒唐第五十五章 爭位第三十八章 方主第三十八章 士族第八章 侍女第二章 工作第三十六章 綁架第二十章 賭約第五十七章 鋒芒第七章 公主第七章 求助第四十九章 膽色第四十三章 淑妃第四十七章 聚義第二十四章 陌生第二十七章 屠殺第十七章 神策第五十五章 爭位第十九章 局勢第十三章 殺人第三章 擂臺第四十八章 賭命第四章 好漢第二十六章 殘局第三章 擂臺第三十八章 士族第十七章 普王第四章 才子第四十三章 淑妃第五十章 出獄第四章 好漢第二十八章 色誘第二十八章 軍餉第二十六章 殘局第四十三章 情傷第四十八章 賭命第十七章 神策第五章 故人第三十章 降將第四十八章 手段第十五章 財政第二十七章 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