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

朱由檢已經坐回到龍椅上,剛纔暴怒的情緒也漸漸平靜下來。但一想起王志安文書中提到的,在信陽城荒郊找到了大小一千餘具逃荒災民的屍骨時,他的心情依舊非常糟糕。

在朱由檢看來,不管是高迎祥、張獻忠之流也好,建州女真也罷,他們本身就是生性殘忍的土匪,對任何生命都視若草芥一般,所以他們用殘忍的手段和武力任意剝奪無辜之人的性命。從嚴格意義上講,殺人放火本來就是土匪的職業,十幾年來,直接或間接死在流賊手上的百姓早已無法計數。朱由檢曾天真的認爲,只要等到流賊覆滅之後,在朝廷措施得力的情形下,絕對不可能再有大面積的平民傷亡事件出現了。

但朱由檢還是高估了某些衣冠禽獸的道德操守。一些官員或文人,表面上道貌岸然、滿嘴的仁義道德,背地裡卻是一肚子的男盜女娼。

信陽州官府這些敗類,平素也是號稱上承天道、下撫萬民,誰會想到他們居然爲了一己私利,公然置其治下之民生死於不顧,這種蔑視平民性命的行爲比流賊更加讓人痛恨。

“諸臣工起身吧!現今北地數省旱災嚴重,無數老弱婦孺需仰仗官府保命!面對天災,只有朝廷和地方官府纔有能力讓衆多災民活下去!朕唯願信陽之事只是偶發,否則朕還如何相信官員之良心品行?如何有信心實現天下大治?”

朱由檢語氣裡透着濃濃的蕭索之意。

穿越過來後,他一直耗盡心思去改變現世的一些陳規陋習,努力讓更多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雖然在很多方面已是初見成效,但都比不上信陽之事對他精神上的打擊。那些災民們臨死之前,心裡是否會對他這個君王有着無比怨毒的咒罵呢?

他現在對自己能否改變大明充滿了疑慮,內心變得不自信起來。

他知道大明的庸懶散官員居多,所以才竭力想從制度上改變這一狀況,可他從未想到還有徐雲生這種殘民以肥的官員存在。看來嚴格的監督制度必須儘快推行下去了,那樣會最大程度防止此類悲劇的再次發生。

殿內衆人相繼起身歸列,溫體仁奏道:“信陽之事實乃人間慘劇,徐某等人罪該萬死!錦衣百戶王某處置此事雖有越權之嫌,但事急從權,觀其行亦是出自公心,不然的話恐怕讓人心痛之事還會持續生髮!老臣以爲其無罪有功!此事還請聖上儘快決斷,使天下牧民官引以爲戒纔好!老臣亦懇請聖上抖擻精神,勿經此小挫而頹靡下去,臣等自會用盡全副精力,輔助聖君恢復我大明昔日之榮光!”

“臣等附議首輔之言!”

“老奴懇請聖上勿要憂思過甚,以龍體爲重!”

殿內衆人盡皆察覺到皇帝情緒的低落,紛紛或是真心或是假意的出言勸解和安慰着朱由檢,這讓他內心的消沉之意消解了很多。

自己潛意識裡還是帶着後世那種以平等的姿態對待他人的思想,時常會忘記自己現在已是天下之主的身份,忘記了自己的悲觀情緒會讓衆臣內心惶恐不安。

看來自己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缺少那種視天下蒼生皆爲螻蟻的冷血特質。

不過雖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朱由檢也知道很難改變。他只希望自己的精神意志力變得更加強大,面對任何事情時都會保持理智和剋制,能夠以冷靜的頭腦去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抉擇。

想到這裡,朱由檢終於徹底平靜下來。他沉聲道:“信陽州事件性質極其惡劣!犯事官吏人等須得從嚴懲處!知州徐某以下盡皆於當地鬧市斬首棄市!其家產全部充公!家人流三千里,永世爲賤籍,遇赦不赦!內閣將此事擬旨昭告天下!”

溫體仁出列施禮接旨。

本來朱由檢想下旨將犯事官吏處以腰斬的,但考慮到腰斬太過殘忍,想了想後還是改爲了斬首。

朱由檢接過王承恩端上的茶水一飲而盡,回味甘冽的新茶將他心頭最後一絲煩躁盪滌殆盡,昂揚的鬥志重新燃了起來。

他接着道:“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副都御使分別帶隊赴河南、山東重災區巡視,一旦發現地方官府有人行陽奉陰違、懶散懈怠之事,無論其官職大小,一律全部開革!敢爲其請託說情者同罪!若是發現有人貪墨賑災錢糧者,即刻斬首示衆!李卿、施卿,朕望兩位卿家勿要計較個人聲譽與得失,一切以朝廷及百姓利益爲先,使受災民衆大部能平安渡過現下之難關!”

李邦華與施邦曜皆是神色莊重的跪倒在地行大禮後接旨領命。

朱由檢深知打井修渠都需要時間和錢糧,也需要專業人才指導施工。有些水資源極度貧乏的地區更需要打深達十幾丈甚至數十丈的深井,那樣的工程需要耗費大量人財物力,並且效果並不顯著。

但北方數省的旱災還會持續數年,在這個科技不發達的世代,水利工程施工週期過長的缺點暴露無遺。

這就意味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朝廷要拿出天文數字的糧食來養活這些饑民,以便打井修渠完工後才能使田地有所產出。這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那樣做的話會徹底把大明財政拖垮,結果卻是得不償失。

鄭家的船隊現在雖然不停的從暹羅、交趾等地採買大米後運來京師,但船隊一來一回之間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你總不能要求鄭家停下生意不做,專門給你當運輸船隊吧?那樣等於直接從鄭家的口袋裡掏錢了,泱泱大國豈能如此毫無風範?再說鄭芝龍也不見得會答應。

待李邦華和施邦曜歸列後,朱由檢繼續開口道:“據朕所知情形來看,目下受災各行省府縣中以陝西諸項舉措最爲得當,施行也最爲徹底,因而其受到旱災影響也最小,這一切皆得益於孫卿施政有方、地方官吏不辭辛勞、以民爲本之操守。加之陝西連年動盪下,人口數量急劇減少,故而陝西已初具自保之像,照此情形看,幾年後陝西境內將會初現安定之局。此實爲朝廷消除了一大隱憂,孫卿功不可沒!”

對於能力極強又忠誠無畏的孫傳庭,朱由檢時不時的便會當着衆臣面前讚許幾句,目的就是警告衆臣,這是朕屬意之人,你們別沒事找事給他上眼藥。

見大部分大臣都點頭附和後,朱由檢接着道:“此前朕已下旨,令山東各受災府縣官府,將境內災民往運河兩岸以及濟寧府之微山、昭陽、南陽、獨山等湖區遷移。蓋因上述之地河流湖泊密佈,地力肥沃,無論是打井還是引湖河之水灌溉盡皆十分便捷,耗費錢糧比干旱之地亦是少了許多,長久經營下去,成爲魚米之鄉並非奢望。工部已遣都水司官員前往規劃佈置,選擇雨季時不會被大水漫灌之地修建村落、開荒屯田。只要措施得力,地方官府指揮得當,數年後,山東災民亦可得一良田佳所。”

工部尚書範景文奏道:“據都水司郎中馬某奏報,經都水司所遣官吏人等親身考察,以及查閱地方縣誌後得知,單是濟寧府南四湖周邊未肯荒地便有數十萬頃之多。開荒後經幾年輪種,大部即可成爲上田,其產出足可養活數百萬人口。當地農戶兼有農閒之時捕魚養蝦之獲,將之售賣與他人也可,自家食用也罷,也算是一筆不小的外財。”

朱由檢點頭道:“工部差事做的甚合朕意,範卿要從部內多多發掘可用之材,只要其確有真材實學,朝廷自會予以超擢,這樣便會使得人盡其才,更能使範卿落得伯樂之美譽,範卿切記!”

範景文樂滋滋的施禮接旨。工部就像個夜壺,不管是皇帝、內閣、內廷,還是重臣勳貴,有事就拿過來用,用完了就扔犄角旮旯去,出了事還要有人擔責,典型的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主兒。

工部除了尚書、左右侍郎幾名高官以外,各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等中層官員基本都是專業性極強的人物,很多吏員在本行業中也是個中翹楚。但因爲大明上下基本不注重對專業人才的提拔使用,所以使得工部官員升遷極其緩慢,那些中層官員也是私底下怨氣頗重。

這回皇帝開了口,範景文當然樂得送個順水人情。回到部裡一說,在自己的據理力爭之下,聖上親口答應會加大工部官員的拔擢力度,只要以後大夥兒實心任事,自己定會找聖上替大家討要升賞,如此一來,自己在部裡的權威性將會提升一大截。

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四百章 佈防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九章 皇莊5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七十章 商路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