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

兩天後的乾清宮昭仁殿中,獲准陛見的陳奇瑜時隔數年終於再次見到了皇帝。

“臣陳奇瑜參見我皇!臣嘗以大罪待決與獄中,蒙我皇不棄,以明君之襟魄力排衆議,特簡拔臣與垂死之中,使臣以戴罪之身得洗前恥,現今又以中樞高位待臣,如此浩蕩之恩,臣永生亦難報矣!”

心情激盪的陳奇瑜不顧朱由檢的阻止,堅持着跪倒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禮,以此來表達對皇帝的感激之情,朱由檢無奈之下只能端坐受了他的大禮參見。

“陳卿家中高堂可還安好?卿多年來拋家舍業爲國事奔波操勞,雖其中偶有差池,亦乃無心之失,此俱往矣!朕雖爲天下之主,亦嘗犯錯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朕只望與陳卿等着眼於未來,與崎嶇中覓得坦途,使我皇明千秋萬世,子民安居樂業,此生無憾即可!”

待陳奇瑜落座之後,朱由檢微笑着先寒暄一句,之後便爲陳奇瑜之前的重大失誤定了性:都不是聖人,朕也會犯錯,往事已矣,還看今朝。

雙目微微溼潤的陳奇瑜站起身來躬身行禮回道:“謝過我皇垂詢!臣之老母身體現已大好;我皇以二品夫人之誥命賜下,家中老母仿若年輕十歲一般,接到賜服當日,心情大好之下竟破例飲酒一杯。其後託人捎信與臣,囑臣定要盡忠職守,以全力報答我皇之天恩!依我皇之言,臣必不負聖託,我皇之所望,既臣之所向矣!還請我皇且觀之!”

“卿且安座,以卿之功此乃應得之賜。卿才具品性皆爲上佳之選,只望卿戒驕戒躁,始終保有清明之思,以爲社稷再建新功。朕此次將卿召入京師任職,便是看重卿之才幹,但有大事隨時可招卿入宮詳議。現今我大明四海昇平之像初現,所慮者唯關外跳梁耳。洪卿出關督師已有半載,期間雖攻取義州,絞殺城中之敵後便奉命退卻;其後與虜援軍大小數戰雖略有斬獲,但雙方卻僵持對峙於錦州一線,而數月來盛京之奴酋並無動靜,此間事卿如何解析?應當如何逼迫虜賊遣主力與我會戰?”

洪承疇的奏報關於前線戰事的每旬必至。奏報中言明,現在嶽託率領的建奴主力已退回到錦州以北,不再對錦州後面的松山等城堡進行攻擊,雙方之間只是有過數次小規模的戰鬥發生,而建州方向卻並沒有大規模增兵的跡象。

這與朱由檢與兵部大員預計中的、皇太極在主力西征歸來後,很快就向錦州增兵的結果截然相反,讓已經下令秦軍、川軍北上、抵京後會同京營、剩餘勇衛營人馬出關與建奴會戰的朱由檢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洪承疇在奏報中分析道,建奴主力雖然極可能已經回返,但數月征戰下已是疲憊之師,加上要整合消化戰果,所以才遲遲未能增兵南下。

朱由檢對洪承疇的分析還是比較認同的,在與楊嗣昌等兵部要員商議過後,朱由檢下旨增派京營下轄的輜重營出關,加快速度將沙後所一帶的兵營以及糧草倉房儘早建成,等秦軍與川軍抵京後稍作休息便北上出關,入駐新建成的軍營,以提早熟悉和適應關外的環境和地形。

所謂的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就是如此,十幾萬人馬每天消耗的糧草數量十分驚人,提前準備好大軍所需的物資是非常重要的。

新的兵營所處位置十分的安全,距離錦州還有兩百餘里的距離,前面有十餘座堡城遮蔽,所以不用擔心建奴會探尋的到。

據兵部的每日通傳來看,孫傳庭的秦軍主力距京城還有三百餘里,再有不到十天就能進抵京師附近,孫傳庭已經離開中軍,率領親兵往京師趕來。

白桿兵因爲出發地更遠的原因,所以會比秦軍稍晚些時日才能抵達。

“回我皇問話,臣日下亦曾時時慮及此事,今日便講出來以供我皇參詳。洪亨九所析雖大致不差,奴賊未曾遣主力南下,確有士卒疲憊及漸至天寒之因;但臣以爲,只要官軍主動出擊取得較大戰果,盛京奴酋定不會坐視不理!”

陳奇瑜首先肯定了洪承疇的判斷,但緊接着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唔?陳卿有何見解?講來聽聽!但切勿故作大言!”

陳奇瑜的話讓朱由檢不由得心中一動,他很好奇這位頗具大局觀的臣子有什麼獨到的講說,又不願陳奇瑜只是想譁衆取寵而妄言,所以最後提醒了一句。

“我皇恕罪,臣只是一己之得,並非故作大言以邀聖恩。臣以爲,錦州之敵南下實因想尋機報義州戰敗之仇也,故其雖未獲巨利但卻戀棧未去。關外之兵乃官軍之精銳,若是加上錦州軍,總員數已遠較建虜爲多。奴南下大軍之賊首,定是自視甚高,以爲還如從前般能輕易便將我軍擊潰斬殺,但雙方較量幾場後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其傾全力之下,官軍亦難被其擊敗,故其心氣已喪也;但損兵無獲之下若退回建州之地,又恐遭其族人恥笑,更怕被奴酋洪太以作戰不力之藉口奪其權柄,故此才勉力於錦州之地與我相持。而若欲迫使建州傾力南下也是不難,臣以爲,兩軍對峙已久,彼此誰也奈何不得,故軍心士氣必早已懈怠,若官軍趁其不備,突舉重兵邀擊重創之,建州奴酋震驚之下必盡遣主力南下報復,如此便正合官軍與之會戰之意。以上之言便爲臣之淺見,還望我皇思之!”

陳奇瑜神態從容,不疾不徐的將自己的見解講了出來。

朱由檢聽完之後不由得陷入了深思。

不得不承認陳奇瑜分析的很有道理,對皇太極等的賊首心態也是剖析的細緻入微,其敏銳的觀察力可謂是洞徹人心。

現在大明的數路強軍很快便要到位,而後勤物資的保障也已進入尾聲階段,最多再有一個月的時間,也就是在崇禎十年九月底左右,十餘萬官軍精銳將會齊聚關外,開始發起與建奴大軍的會戰。

但現在建奴的主力卻沒有絲毫動靜,而兵部的計劃則是在錦州一線等候敵人的到來,利用地利和後勤補給的優勢重創建奴。所以說,當務之急便是如何誘敵出洞,否則的話。

朱由檢擔心的是十餘萬大軍滯留關外,不光是耗費巨大,而且時間一長,士氣也會被消磨殆盡,所以他纔想儘快的與建奴進行會戰。

洪承疇也許已經想到了陳奇瑜剛纔的判斷,但以穩健著稱的他可能不願冒險出擊,以儘可能避免損兵折將、傷了士氣。

“大伴,讓人去兵部傳朕口諭,招本兵及左右侍郎速速入宮覲見!”

朱由檢向侍立一旁的王承恩吩咐道。

王承恩應聲出了殿門。

陳奇瑜雖然覺着皇帝求戰之心稍顯急切,但自己剛剛重得皇帝重用,若是在此事上出言規勸,怕是會惹得皇帝不高興。

幸虧自己對關外的戰事做過種種推斷和方案,既是皇帝問到,那就將其中的一種方案拋出,由皇帝去決定是否採用便好。

若是兵部大員不同意,那就當着皇帝的面辯論一場,最後讓皇帝打消速戰的念頭便可,自己絕不做直臣。

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九章 皇莊5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