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

“稟兩位大學士、秦夫人!建奴大營並無集結兵力之狀!僅有哨探來回奔馳窺探我軍!我軍輜重營內一切安穩!孫總兵已準備就緒,只等軍令一下,便會率軍出營迎敵!”

距離清軍大營十里之外的明軍營地內,一名夜不收正在向孫傳庭、陳奇瑜、秦良玉稟報奉命與孫應元取得聯繫後得到的消息。

秦軍和白桿兵的大營,與孫應元所在的輜重營成掎角之勢,勇衛營更向北凸出一些,援軍的大營則處於其西南稍後的方位,兩軍東西相隔約有五里左右的距離。

“好!你且退下,去帳後領賞銀五兩!”

孫傳庭沉聲吩咐道。

那名夜不收喜滋滋的施禮後退出了帳外。

由於孫傳庭與陳奇瑜同爲大學士,而秦良玉也是敕封的一品夫人、左都督的身份,三人品級相同,所以帳內沒有擺設主座,而是採用了對坐的方式,孫、陳二人相對而坐,秦良玉坐在了孫傳庭的下首位。

“玉鉉兄、左都督,目下我大軍即至,以東虜好戰之性,居然未曾聚兵迎戰,此間莫非是有何計較不成?二位如何看待此事?”

待帳中只剩下三人後,孫傳庭笑吟吟地着目視陳奇瑜開口道。

雖然朱由檢並沒有排定關外之戰的主帥是誰,但按照分工不同,孫傳庭還是當仁不讓的以南路主帥自居。

畢竟陳奇瑜掛的只是督糧道的頭銜,而他則是帶着兩萬秦軍出關作戰的,所以儘管兩人品級相同,但在戰時卻是以有統兵權的爲優先。

秦良玉品級雖高,但卻是武職的身份,按照慣例是要聽命於孫傳庭的。

“呵呵!既是白谷相詢,吾便先拋磚引玉一番吧!吾以爲,此番東虜接連受挫之下,士氣已沮,膽氣盡喪!眼見官軍勢大難抗,其進退兩難之際,正處騎虎難下之勢!不出意料的話,當面之奴酋定會尋求東虜別隊來援,以求擊敗我軍,再謀糧草輜重之地。我軍自當以穩守態勢任其聚兵,之後與其在此展開會戰,時日越久越佳,待其師老兵疲之際,便是我軍取勝之時!”

陳奇瑜乾笑一聲之後,坦然地將自己對眼前敵我態勢的判斷講了出來,語氣中帶着滿滿的自信。

孫傳庭以主帥自居的架勢雖然讓他心裡略感不快,但考慮到對方是皇帝眼中的紅人,並且軍政能力都是極其出衆,自己雖然資歷很老,可是眼下督糧道的身份確實無法與其相提並論,所以他只能暫且隱忍下來。

“陳學士之言料敵先機,秦某完全贊同!我軍之糧草重地近在眼前,已成東虜勢在必得之物,其消耗巨大之下,若就此捨去定會心有不甘!況我軍自寧遠來援,更使其認定此地守禦力量不足,若建奴後續兵馬抵達,則其膽氣更壯,必會趁勢猛攻,而我軍只須在此與其遷延鏖戰、怠其士氣即可!”

雖年過六旬,但身板依舊挺直、嗓音洪亮地秦良玉正色接道,陳奇瑜與孫傳庭都是點頭不已。

明軍的糧草輜重之地,猶如一塊大肥肉般擺在請軍眼前,但目前處於只能幹看卻吃不到嘴裡的地步,這種滋味最是令人難受。

“玉鉉兄與秦督所言極是!此次東虜欲圖我軍後路之策不可謂不佳,只是其輕敵之下大軍深入我境,其後路危亦!玉鉉兄適才所言與我所思別無二致,既是東虜欲聚重兵邀擊我軍,只要我軍與其對峙相持,時日一久,久攻不克之下,其後路之防必會攜帶,而沿途堡城中之守軍卻是養精蓄銳已久。待時機成熟之際,我軍前後夾擊,則當前之敵必敗!”

孫傳庭捋須頷首笑道,對陳奇瑜這位名臣更加高看了一眼。

陳奇瑜剛纔的話雖然並沒有完全講透,但孫傳庭卻已經心領神會。

這與他設想的策略不謀而合,兩人的判斷與應對之策幾乎別無二致。

清軍這次雖然擺出了前中後相互呼應的姿態,但如果不出意料的話,眼前的清軍肯定是請求負責接應的中路清軍來援。

而中路的清軍除了留下一部分兵力監視幾座堡城中的明軍外,肯定會將大部分兵力派來增援前陣的清軍。

明軍現在只需要把合兵一處的清軍主力拖住,讓清軍只求決戰速勝的想法破滅。

到時若清軍主帥還是執迷不悟,那數座堡城中的明軍就會集結起來,從北向南直逼清軍後路,自己率領現有兵馬由南往北推進,爭取將這兩股清軍重創與此地。

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指揮幾座堡城中的明軍,在恰當地時機打垮清軍留下的人馬,將清軍主力的後路給斷絕掉。

根據從兩側大山叢林中隱藏的夜不收傳回的情報看,松山以南的中路一萬多清軍距離應該此地有一百餘里,從他們接到前路清軍求援,直到拔營南來,應該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

如果有人去指揮幾處堡城中的明軍集結,現在就要立刻動身,從左右兩側的山林中穿行過去,然後派人聯絡幾處堡城中守禦的明軍,瞅準時機發起進攻。

孫傳庭想到這裡後,不由得擡眼看向了對面的陳奇瑜,巧的是,陳奇瑜竟在同一時間把目光投射了過來,兩人的視線一對,隨後不約而同的大笑出聲。

嶽託派去的信使一人三馬,經過數個時辰不停歇的疾馳,終於在當日天黑之前趕到了兩白旗的營地。

“喲,呵呵!成親王這是怎地了?這頭功不搶了?不會是撐不住了纔派人來吧?領着三四萬人馬,居然連個糧草輜重都拿不下來,這還是皇上整天誇讚的後起之秀乾的事?”

聽完了信使送來的嶽託的口信後,阿濟格一邊樂一邊陰陽怪氣地出言譏諷道。

“本王知道了,你且下去歇息用食吧!”

多爾袞皺着眉頭吩咐道,疲憊不堪地信使打千行禮後躬身退出了大帳。

“我說老十四,嶽託這個虧吃的可是不小啊,怎麼着,你這還真打算派兵去支援他不成?照我說,直接讓他帶着兩紅旗滾蛋,把蒙八旗和漢軍旗給咱們留下,咱們兩白旗去打!”

阿濟格看到多爾袞的表情,就知道自己這位弟弟已經應下了嶽託的請求,準備帶兵南下了。

“行了!都這節骨眼上,十二哥你就別看熱鬧了!既是前面吃緊,咱們得速速帶人過去支援才成!”

多爾袞陰着臉站起身來沒好氣的衝阿濟格道。

“我知道這是在節骨眼上,可當時他搶功的時候,身子可沒這麼軟和法!這碰到硬茬了又來伏低做小了?”

阿濟格不忿地開口道。

“十二哥,搶功這賬咱以後再算!這回先得把南面的明軍給滅了才行!來人,傳下令去!明日卯時全軍用食,辰時拔營向南!”

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二百章 客戶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十六章 平叛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十六章 平叛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十五章 譁變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