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

在等十畝試驗田與普通農田的夏收成果比對過後,朱由檢與溫體仁返回了京師。

這次司農寺試種的田地大獲豐收,平均畝產達到了一石六鬥,比普通農戶種植的田地收成足足多了一半,真要如溫體仁所提議的,要是在全大明各地推廣這種技術的話,大明的糧食產量將會有一個巨大的增幅。

這就是精耕細作帶來的收益,比那種廣種薄收的粗放式耕種要強出太多,問題是這還僅僅是第一年,其中還有很多經驗和交於需要總結,等這套方式完善後,朱由檢相信糧食畝產量還會有一定的提高。

這在沒有化肥、農藥,優良種子的當代,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產出了。

據朱由檢所知,目前大明北地的糧食產量平均也就在一石左右,地力貧瘠的田地甚至只有七八斗的樣子,試驗田的模式在各地大力推廣已成了當務之急的頭等大事。

朱由檢並沒有急於下令推廣大興縣的模式,他在等待所有試驗田全部收割完畢後統計出來的數據,只有這種全面的數據纔有參考價值,萬一司農寺上下爲了表功,特意選擇了一塊地力最肥、長勢最好的田地來糊弄自己呢?

更壞的可能是,如果有人將其他田地裡的收成暗地裡運來,假做是試驗田的產出呢?

這種欺上瞞下的事極有可能發生。

萬一試驗田並不成功,自己若是不經過其他途徑調查而貿然下旨在全國推廣,那結果就是既勞民傷財,也會留下笑柄,平白降低了自己的威信。

爲了防止這種現象的出現,也爲了自己不被矇蔽,在回京的路上,朱由檢即刻命人傳訊給駱養性,立即選擇合適的人手,以不同的身份親臨大興縣,暗中觀察和監視,看看真實情況到底是如何。

數日之後,整個大興縣的夏收全部完成,又過了幾天,打場脫粒也已完畢,司農寺在大興縣的千畝試驗田的數據也收集完畢,試驗田的平均畝產達到一石五斗,雖略遜於朱由檢親眼所見的那十畝田地的產量,但相比其他平均畝產一石左右的農田來說,這個產量的確令人振奮。

據錦衣衛的情報來看,朱由檢的疑心並沒有任何依據,司農寺報上來的數據都是實打實地乾貨,沒有摻雜一丁點水分。

朱由檢在得到了確鑿可靠的信息之後,立即下令司農寺撰寫此次耕種的具體方式方法,然後編印成冊,刻板印刷數千冊,以朝廷的名義分發到各地縣級以上官府,開始在大明境內全面推廣。

爲了防止有人可以追求文字的華美而不注重實效,朱由檢特別強調書冊內容力求文字簡潔明瞭,不得引經據典,還要配上相關插圖,以更加直觀的、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流程呈現出來。

在等待夏收成果期間,朱由檢先後接到了鄭芝龍和孫傳庭的題本。

孫傳庭在題本中主要講的是關於近十萬漢人包衣的處置方式及思路,這與朱由檢的想法大體相同,修路的確是大明目前急需要辦的幾件大事之一。

但十萬人堆集在從寧遠到鬆錦這兩百餘里的大路上,不僅有些浪費,而且會給前線大軍的糧食供應帶來巨大的壓力,就算有遼西一帶夏糧做補充,但這十萬人每日的消耗可不是個小數目,畢竟修路可是極爲耗費體力的重體力活,人要是吃不飽的話哪來的力氣挖土開石。

朱由檢對孫傳庭的計劃進行了改動和調整。

首先就是將這十萬人中的家庭主要勞動力挑選出來,等整個遼境光復之後,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包衣也會有機會與家人團聚,免得許多失去了頂樑柱的家庭徹底崩潰。

這一點純粹是從人道主義的原則出發,畢竟這些包衣都是被從關內擄去或者原先就是遼地的漢人,不管他們出於何種原因爲八旗效力,但究竟是同宗同族的漢人,用勞動改造就是懲罰了,沒必要再人爲製造其他的悲劇。

剩餘的人將會被押解進關內,開始平整和拓寬京城到山海關的官道,還有一部分會被分派修建京城到宣大一線的官道。

朱由檢預計,在生產力和生產工具極度落後的現在,單單這兩處道路的拓寬和平整,就要耗費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期間所需的錢糧物資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單靠剛剛趨於好轉的國庫是無法承擔的,自己的內帑少不得又要動用大筆的銀錢了,好在現在四海商行的生意越做越大,銀錢每日都如流水般淌進了內帑,所以費用倒是不愁。

監督修路的任務將由地方官府派遣官吏承擔起來,而御史和錦衣衛則會一明一暗進行巡視和督查,防止工程中出現的貪腐行爲。

因爲這樣浩大的工程中動用的錢糧數目太過驚人,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依照大明官場的陋習,貪墨是會百分之百的發生,人爲財死鳥爲食亡這句話可是對許多官吏最好的寫照。

有些人確實膽大包天,什麼錢糧都敢上下其手。

就在五月上旬,錦衣衛就從寧遠官軍輜重大營內逮獲了數十名聯手貪墨軍糧物資的兵部官吏以及隨員。

這些傢伙以大斗進小鬥出的隱蔽手段,以及官場特有的漂沒等名義匿下了近萬石糧食,然後再借着運糧馬車返回關內的當兒,偷偷將墨下的糧食運回關內,交於自家親戚開設的糧店經銷,以空手套白狼的行爲賺取暴利。

奉命負責暗中監視的錦衣衛早就對此有所防備,在偵知詳情後稟報到都指揮使司衙門,駱養性隨即進宮稟明情況,朱由檢當即下旨查抄。

最終錦衣衛偵知的結果是兵部武庫司一名員外郎、兩名主事以及數名低級官吏事涉其中,這些人被拿獲後於鬧市斬首棄市,家產全部充公,家眷流五百里,其族中子弟所開設的店鋪也被查抄,主要案犯同樣被斬首。

因爲此事,兵部幾位堂官、武庫司郎中皆被罰奉一年,朱由檢在相關會議上嚴厲警告楊嗣昌等人,若是衙門內再出現類似事件,他們就要考慮考慮自己的前程了。

罰俸是大明曆代皇帝最爲常用的一種手段,以往這種處罰措施更像是隔靴搔癢,效果就如同罰酒三杯差不多。

但自從朱由檢大幅度提高了官員的薪資後,罰奉就不再是不痛不癢的懲罰了,而是實實在在的牽扯到了自身利益,讓被罰者也是肉疼不已。

就拿楊嗣昌來說吧,每年的俸祿是一千二百兩,加上六百兩養廉銀,這一下子就等於被人偷了近兩千兩銀子去,就算你再視金錢如糞土,心裡不疼的慌纔怪。

而兩位侍郎一年的薪俸也只比楊嗣昌略少而已,武庫司的郎中一年也差不多有近千兩的收入,這好日子才過了幾天,猛然間就短缺了一大筆正當收入,這幾人真是恨不得把那些人的腦袋再縫起來,自己親手再砍一遍方纔一消心頭之恨。

有關修路的方略經過簡單調整後就可以實施了,而鄭芝龍有關荷蘭和西班牙人的事情卻是有點意外。

鄭芝龍在題本中聲稱,荷蘭和西班牙以及東印度公司各自派出的特使已經到達福建,想親自來京面見大明皇帝。

在題本中,鄭芝龍還提到一件事:據從馬尼拉逃回福建的商人講,西班牙人在馬尼拉對當地漢人展開了大規模地屠殺。

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十八章 容情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